15
0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爱情App的”单身诅咒”:数字婚介所为何集体遭遇滑铁卢?

财报数字不好看,爱情更不好找

Match Group最近发布的2025年Q2财报简直像一场”数字分手现场”:

  • 8.46亿美元收入(基本就是原地踏步)
  • 付费会员仅剩1.41亿(比去年少了5%,相当于5000个体育场观众选择退票)
  • 对比2022年巅峰期:少了整整2455万付费用户(这相当于整个澳洲人口集体注销账号)
  • “非游戏界印钞机”为何突然卡壳?

    作为最赚钱的非游戏类APP,约会软件们近年来集体遭遇:

  • 用户增长曲线比分手后的前任还难挽回
  • 盈利表现比尬聊时的沉默更令人窒息
  • 创新乏力让人怀疑算法比老妈介绍的相亲对象还老套
  • (数据不会说谎,但单身狗们开始用脚投票了…)
    专家点评:当左滑右滑变成上班打卡,数字浪漫就失去了它的魔法

    行业困境三连击

  • 审美疲劳:同样的自拍姿势看了八百遍
  • 信任危机:滤镜厚度堪比防弹玻璃
  • 替代选择:年轻人发现养猫比养感情省心多了
  • 预言时间:下一个颠覆行业的,可能会是”AI虚拟约会”或者”元宇宙速配”?谁知道呢,毕竟在爱情这件事上,人类永远在寻找新的搞砸方式…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交友应用界的”悲喜交加”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约会应用最近的表现如何——就像在八卦朋友的相亲经历一样有趣!

  • Tinder:付费用户持续溜号的老大哥*
  • 别看每个付费用户多掏了 3% 的钱(RPP增长),但是付费用户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了
  • 结果总收入还是掉了 4%
  • 典型的”韭菜不够割”困境
  • Hinge:一本正经交朋友的优等生*
  • 虽然增长势头很猛,但体量还是太小
  • 收入只有Tinder的 不到40%
  • 想要拯救整个公司的业绩?还差得远呢!像是用一个小勺子试图舀干大海
  • Bumble:女权主义的”艰难爱情”*
  • 二季度收入 2.48亿美元,同比下降 7.6%
  • 付费用户也跟着跌
  • 看来”让女士优先”的理念也没能留住荷包君的心
  • 总结一下:整个约会市场就像一场不太成功的相亲会,大家都在为钱发愁!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真爱向左,AI向右:线上约会的魔幻现实主义困境

    当“滑动”变成“滑铁卢”

    百亿美金的线上约会行业最近有点“凉凉”,两大巨头的业绩惨淡得让人想给他们点个“蜡烛”。问题的核心?—— “滑动一时爽,匹配火葬场” 的Swipe模式。

  • 开局就不平衡:男多女少的局面堪比大学理工科班级联谊会
  • Swipe火上浇油:左滑右滑不精准,结果男生纷纷沦为“数据难民”
  • 变现逻辑坑爹:靠“增强曝光”赚钱?女生被骚扰到想卸载App
  • 最终,用户热情被消磨殆尽,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越滑越失衡,越失衡越没人想滑”

    破解之道:AI恋爱军师or 新型“婚姻中介”?

    面对困境,“老大哥”Match Group 决定不再“躺平”,双手插兜认真搞匹配:

  • “modes”功能:让用户明确标注“想认真恋爱”还是“只想找个饭搭子”
  • AI智能推荐:目前正在新西兰偷偷拿大学生做实验
  • 精准狙击:试图用技术打败“结构性单身”
  • 然而,旧巨头还在摸索,AI新贵们已经高举“科技改变爱情”的大旗杀来,准备争夺“AI时代的Tinder宝座”

    未来会是AI帮我们脱单吗?

    线上约会行业的魔幻现实告诉我们:

  • 光靠手指滑动,爱情不会自动送货上门
  • AI可能是红娘,也可能是“电灯泡”
  • 男女比例失调?科技再牛也挡不住人类“注孤生”的倔强
  • 于是,这场关于“爱情与技术”的战争,注定比Tinder上的匹配还要复杂……

    跳过“互选”精准匹配,

    是AI原生产品的统一答案

    AI红娘Sitch:让算法替你谈恋爱

    2025年,单身狗们的救星终于来了!一款名叫Sitch的AI约会App成功拿下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M13a16z两大风投巨头领投。没错,连投资人都开始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了!

    创始人是谁?

    两位单身(疑似)程序员的爱情救赎——Dini MullajiChad Depne联手打造。他们大概是被自己糟糕的约会经历刺激到了,干脆用75种匹配参数训练了一个AI媒婆,帮你一步到位锁定真命天子/天女!

    怎么用?先填50道题再说!

    想脱单?没那么简单!你得先老老实实回答50道灵魂拷问,包括但不限于:

  • “你最不能忍受对方的什么习惯?”
  • “你有几只猫?”(猫奴专属问题)
  • “你相信外星人存在吗?”(万一匹配到外星人呢?)
  • “约会AA还是你请?”(这可是重要指标!)
  • 然后,AI会配合人类红娘(是的,真人还在,怕AI乱点鸳鸯谱)给你配对,匹配成功就直接拉群!避免尬聊?不存在的!AI还会给你们推送破冰话题,比如:

  • “你们都讨厌香菜?恭喜,天生一对!”
  • “你们都爱熬夜打游戏?建议直接同居!”
  • 未来愿景:AI让爱情不再靠缘分?

    Sitch的口号是——“让AI比你妈还懂你想要什么样的伴侣!”毕竟,人家可是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分析你在约会市场的真实竞争力!

  • 你觉得靠谱吗?还是AI终究算不准人心?不管怎样,2025年的相亲市场,AI已经上场了!*
  •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当AI变身红娘:Sitch和Ditto AI的「科技包办婚姻」

    1. Sitch:25美金一次的灵魂匹配

    听说Sitch用了75个参数来训练AI,让它学会“爱情三十六计”。每次匹配不仅要25美金,还得祈求AI心情好——不过据官方说,92%的用户都成功约上会了,这成功率比亲戚介绍的相亲还高!

  • 赚钱小能手:近30天iOS下载量6300次,收入1.9万美金,相当于每人花了3块钱相亲……但比起那些成熟交友APP,Sitch的RPD(每用户收入)还是太年轻。
  • 未来挑战:AI能算出谁适合你,但能不能算出谁会愿意AA咖啡钱,还是个谜。
  • 2. Ditto AI:1000次模拟约会,直接送你进咖啡厅

  • Ditto AI的操作更狠——先让你填一堆问卷(仿佛回到了填高考志愿),然后AI会模拟1000个“虚拟约会”,就像你偷偷刷剧研究恋爱指南……最后选出最佳人选*,直接安排线下Coffee Date!
  • Ditto AI的工作流程

  • 填表写人生:兴趣、价值观、恋爱要求……务必诚实,毕竟AI不会帮你圆谎。
  • AI模拟1000次约会:从话题到表情包,AI已经比你更懂怎么撩人。
  • 精准派送约会计划:时间、地点、开场白……贴心到连服务员都以为你是VIP会员。
  • 变现模式*:
  • 160万美金Pre-Seed轮融资(Gradient领投),足够AI继续“替人类谈恋爱”了。
  • 终极问题:AI红娘 vs. 人类媒婆

  • AI优势:不撒谎、不偏心、不会问你“年薪多少”。
  • 人类优势:至少媒婆可以安慰你“别灰心”,而AI只会冷冰冰地说:“数据不足,请继续付费。”
  • 总之,未来约会可能是——AI主导,人类执行,谈错了也别怪它,毕竟……它只是个代码架构的爱情分析师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当AI开始替人类相亲?伯克利新宠”月老机器人”有点东西

  • “想在加州大学找到真爱?先过机器人这关!”*
  • 最近伯克利校园里最火的不是图书馆的自习座位,而是这个叫Ditto AI的”电子媒婆”。它现在只服务两所大学的学生们(伯克利和圣迭戈分校),而且用起来比校规还严格:

  • 每个用户都要验明正身 – 比期末考查证件还严格
  • 如果有人敢”放鸽子”,永久封号没商量 – 比校长签名还好使
  • 已经有20%的圣迭戈学生在用,活跃用户破万 – 比食堂排队的人还多
  • 创始人Allen Wang表示:”我们暂时不想扩张到大学生以外,毕竟教社会人士谈恋爱比教微积分还难。”

  • 而它的竞争对手N2my更像个”社交GPS”*
  • 不局限于约会,适用于所有线下社交场景 – 从读书会到广场舞
  • AI会在活动前为你匹配”最佳聊友” – 比星座运势还准
  • 通过短信直接告诉你:”该见谁?该说什么?” – 比老妈催婚还贴心
  • 华人创始人Joanna打造的这个”破冰神器”,正在让陌生人社交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目前融资情况是个谜,但学生们已经用脚投票:在这个连谈恋爱都要靠算法的时代,或许AI才是最好的”情感生活辅导员”?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当AI变身”月老”:这群科技红娘如何让单身汪脱单?

    听说最近科技圈的新晋”月老”N2my上线才仨月,就撮合了500场线下聚会!从投资人圆桌到校友联谊,从招聘会到相亲角,简直比小区大妈还操心。
    更离谱的是,累计促成的60万次搭讪里,可能藏着无数”你好,在吗?”的开场白,但人家可不靠卖会员赚钱,而是偷偷走起了B2B2C的”中间商”路线——卖门票、收服务费(每人4美元),居然还盈利了!

  • “看脸”AI Iris:专治”左滑/右滑选择困难症”

  • · 产品名*:Iris(名字听起来像希腊女神,干的却是”AI红娘”的活)
  • · 创始人*:Igor Khalatian(名字太长,建议简称”伊戈尔·看脸哥”)
  • · 融资情况*:暂未查到(可能靠用户们的”眼缘”变现?)
  • · 核心技能AI学你审美,专推”一见你就笑”的对象*
  • 和那些让人滑到手指抽筋的约会APP不同,Iris直接抛弃了Swipe祖传手艺,改用AI精准匹配——毕竟,当代年轻人的耐心,可能比泡面的等待时间还短。
    (温馨提示:如果你的匹配对象全是”高P滤镜爱好者”,建议检查下AI的学习数据集……)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当AI化身红娘:一场数字化的”相亲”奇幻冒险

    打开App的第一步,迎接你的不是甜蜜的邂逅,而是一张张陌生脸庞的”审判”。向左滑“Pass”(拜拜了您嘞),向右滑“Like”(嗯……有点意思),中间的“Maybe”(算了,犹豫就是不够心动)。一套操作下来,AI仿佛一位经验老道的媒人,摸清了你的审美标准:”哦~这人就爱浓眉大眼的!”或者”原来Ta对单眼皮情有独钟?”

    每日推荐:命运的”盲盒”

  • 免费用户:每天只有1次搭讪机会(珍惜你的开场白吧,堪比高考作文)。
  • 付费用户:无限畅聊?(钱包:不,是你的错觉。)
  • 本以为AI能精准筛选出”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结果用户反馈宛如一场大型”买家秀与卖家秀”。

  • 常见吐槽包括但不限于:*
  • “AI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我选的是阳光型男,你给我推荐忧郁诗人?”
  • “留言已读不回?原来我被AI‘精准匹配’进了‘单向暗恋组’。”
  • “6月DAU才4.2万?看来大家宁愿线下相亲也不信AI的红线了。”
  • AI相亲模式: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理论上,这套逻辑堪称完美:

  • 填写信息+择偶要求(淘汰”照骗”和”佛系选手”)。
  • AI精准筛查(拒绝低质量匹配)。
  • 直接推送”靠谱对象”(跳过无效社交)。
  • 但现实是——

  • “AI的红线,可能绑的是死结。”*
  • 毕竟感情这事儿,算法再强也敌不过一句“看感觉”
    (数据表现:6月营收2万美金?看来AI的”月老业务”还得再修修学分。)
    a16z等顶级VC投资超百万美元,AI时代能否跑出自己的Tinder?

    AI时代的”真爱捕手”,能打败老牌”渣男收割机”吗?

    当一群AI产品操着”大数据相亲”的旗号高价入场时,确实一副”快来,我比那些只会左滑右滑的老古董靠谱多了”的模样。

  • Tinder等传统Dating App的灵魂三问:*
  • 匹配全靠脸?(没错,你的灵魂只会出现在付费解锁的超长简介里)
  • 聊天像面试?(”你好,请问你的MBTI是?” —— 然后没下文了)
  • 约会前先破产?(高级功能、超级喜欢、不限距离……钱包已空)
  • 这时候AI产品叉腰登场:”看我的!算法读心术!精准狙击你的理想型!”

  • 但是——*
  • AI的”精准推荐”约等于:”根据你点了37次奶茶的记录,这位同样爱喝奶茶的抠脚大汉是你的灵魂伴侣!”
  • 收费贵到肉疼:仿佛在说”真爱无价,但我们的会员费有”。
  • 所以问题来了:AI红娘能干掉Tinder吗?

  • 现实可能是:*
  • Tinder用户:”虽然匹配的不靠谱,但至少便宜啊!”
  • AI Dating用户:”虽然贵的离谱,但至少……呃,匹配的真的靠谱吗?”
  • 最终结论:*
  • 这场新旧Dating大战,真正的赢家可能是单身人士的钱包瘦身计划

    AI 时代,能跑出自己的“Tinder”吗?

    左划右划的浪漫革命,AI约会为何难以复制Tinder神话?

    Tinder的成功秘诀:简单、快速、让人上瘾

  • 低门槛,高参与度
  • 只需一张照片,哪怕是早餐的自拍(只要不是太惨烈),就能开始右划人生。
  • 操作如丝般顺滑:左划“拜拜”,右划“嘿嘿”,没有复杂的用户协议、性格测试,甚至连名字都不用填完整。
  • 即时满足的“虚荣引擎”
  • 每划一次,都是一次可能的匹配,短平快的反馈比咖啡因还让人上瘾。
  • “颜值即正义”模式——帅的美的疯狂收割喜欢,普通人也偶尔能蹭到一点“你也很好看”的错觉。
  • AI约会:高端局的门槛,长跑式的耐心

  • 注册比填高考志愿还复杂
  • 不仅要上传照片,还得告诉AI你的MBTI、星座、理想约会地点、是否接受对方养蜥蜴……仿佛在申请签证。
  • 用户内心OS:“我只是想约个咖啡,不是要进NASA啊!”
  • 匹配精准,但反馈慢如蜗牛赛跑
  • AI很努力地帮你过滤“不合适的灵魂”,但代价是——你可能得先聊三天三夜才能确定对方不是AI生成的假人。
  • Swipe的快乐是“立刻有人喜欢我”,AI的快乐是“三个月后可能有人真的懂我”,现代人的耐心可等不起。
  • 线下依赖:约会界的“私房菜”模式
  • Ditto AIN2my这样的产品,服务范围小得像大学社团——仅限两所加州高校,或者得靠线下活动撑场子。
  •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用户增长速度 ≈ 乌龟散步,而Tinder的用户增长 ≈ 病毒式传播。
  • 结论:AI约会是未来,但Tinder仍是现在的王者

  • AI产品试图用“精准”替代“快速”,用“深度”替代“即时满足”……但问题是,现代人连电视剧都要2倍速看,哪有耐心等AI慢慢算缘分?
  • 短期内,Tinder的“简单+上瘾”模式仍是难以撼动的。除非哪天AI能直接让人“左划右划”就找到灵魂伴侣,还不让用户填问卷——但那时候,人类可能已经和AI谈恋爱了。
  • 写在最后

    约会应用的新恋曲:AI能否打破“滑”时代?

    第一章:老产品的新烦恼

    “下滑、下滑、滑不动了”——这不仅是用户在 Tinder 上刷到的第 100 个“健身教练”时的反应,也是约会应用市场目前的状态。各种 Dating 产品似乎陷入一种奇妙的循环:老用户逐渐“佛系”,新用户拼命“滑屏”,但最终谁也没匹配上,只剩下手指的肌肉记忆比恋爱经验更丰富。

    第二章:AI的爱情导师梦

    Hinge 的 CEO 乐观地提出,AI 能成为这场约会困局的“丘比特2.0”——通过“精准匹配”ד手把手教学”拯救人类的情商黑洞。于是各大平台纷纷点头:

  • Match Group 和 Bumble 开始端上“AI个性化推荐套餐”。
  • Tinder 和 Bumble 上线“AI帮选照片”,试图阻止用户用钓鱼照或集体照自毁姻缘。
  • Bumble友谊版块 更绝,直接派出“AI破冰机器人”替用户尬聊——毕竟人类连“今天天气不错”都能聊成“嗯”。
  • 但问题是,这些 AI 功能目前更像是“Swipé 模式的安慰剂”——它们悄悄躲在角落,既不敢抢“一键右滑”的风头,又无法让用户摆脱“左滑、右滑、躺平”的肌肉记忆。

    第三章:5年后,Swipe还在吗?

    老牌应用正面临一种微妙的“恋爱保鲜期”问题:用户习惯太强了,连 AI 都得靠边站。相比之下,新入局的 AI Dating 产品反而能“轻装上阵”——没有历史包袱,甚至可能搞出“全AI配对”或“虚拟约会教练”之类的狠活儿。
    但现实可能是:五年后,Tinder们依然靠“滑”统治市场,而AI则成了默默替用户P照片、写情话的“背后灵”。毕竟人类在恋爱这件事上,连AI都救不了的固执——比如坚持认为“海边背影照”真的能展现人格魅力。

  • 数据说明*:文中数据来自SimilarWeb、点点数据等平台,仅供参考。毕竟AI能算准匹配率,但算不准人类的心。(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