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4
0

用AI炒股的年轻人,赚到钱了吗?

AI炒股:你的口袋会笑还是会哭?

最近股市里刮起了一阵“AI炒股风”,什么“跟着AI买股,赚到怀疑人生”“DeepSeek带我炒股的第N天,钱包终于发芽了”……听起来比算命先生还神。
可问题是,AI真的能让你轻松躺赚,还是让你躺枪

AI炒股的前世今生

几年前炒股的“神仙”都是K线图巫师内幕消息大佬,但如今AI成了新一代算命先生。可惜AI不会跳大神,也不会掐指一算,它只会疯狂吃数据、吐预测,至于准不准?那得看你有没有烧对香(或者说,选对了算法)。

AI炒股靠谱吗?

优点:

  • 速度快,不睡觉:AI能24小时分析数据,比你熬夜盯盘靠谱。
  • 去掉“情绪操作”:AI不会一跌就割肉、一涨就飘了,但它可能直接宕机(那更稳)。
  • 数据分析巨细无遗:AI能看财报、新闻、天气、甚至推特网友的情绪,就是不会“掐指一算”
  • 缺点:

  • AI也是“股市小白”:市场是活的,AI却没长人类的“求生欲”,万一碰上黑天鹅(比如政策突变),AI照样一脸懵。
  • 小心“幻觉”害人:AI有时候自信满满地给你推荐“垃圾股”,结果你发现自己成了“韭菜”。
  • 依赖数据质量:AI的训练数据要是掺了假,那它的建议可能就是“韭菜收割计划”
  • 真跟着AI炒股,2万块能变多少?

    乐观版本:

  • AI完美预测,你的2万变成20万(建议赶紧买彩票)。
  • 现实版本:

  • AI预测错了,你的2万变成1万(就当交学费)。
  • 悲观版本:

  • AI赶上股市崩盘,你的2万直接消失(恭喜解锁“新韭菜”成就)。
  • 结论:AI可以帮你炒股,但不能替你发财

    别指望AI百分百准确(不然华尔街早就被AI统治了)。
    别盲目跟着买(AI可能只是个“高级算命工具”)。
    控制风险,别一把梭哈(不然AI只能安慰你:“下次一定赢”)。

  • 说到底,AI炒股更像是一个“高端辅助工具”——它能帮你分析数据,但不能帮你规避人性弱点。所以,如果你想靠AI实现财富自由?*
  • ……还是老老实实去打工吧!*
  • 跟着AI炒股能赚钱吗?

    AI炒股奇遇记:一位”老”股民的高科技翻车实录

    夕夕(化名),一位来自深圳的”90后”,别看年纪不大,但炒股的资历比某些人的恋爱经历还长——十几年!不过,今年她决定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券商小哥的花言巧语,转而投向了一个更靠谱(?)的顾问:AI

    第一次AI炒股体验:从”科技致富”到”遗忘扶贫”

    2月的某一天,夕夕突发奇想,决定让AI帮她选港股做短线交易(俗称”T+0″,即今天买明天卖,或者干脆上午买下午卖)。

  • AI的建议听起来很靠谱:*
  • 成交量大的股票(免得你买了卖不掉)
  • 买卖盘活跃的个股(这样手续费才能多交点)
  • 于是,夕夕选中了一只科技股,开始她的”AI辅助致富之路”……刚开始几天,确实赚了几千块!然而,故事的转折总是那么突然——由于工作太忙,她竟然忘记操作了!结果利润就跟股市里的韭菜一样,刚冒尖就被割回去了。

    第二次尝试:基金的”温和收益”

    不甘心的她又去问AI:”大佬,基金怎么买?”这次,AI给了她一个推荐,她从6月底开始建仓,至今盈利8%。听起来还不错?但她很快发现,AI的建议基本上是整合各种券商研报和新闻,只不过表述更简洁,就像把1000字的废话总结成200字的精华废话。

    AI炒股的本质:行情好才是王道

    夕夕最后总结道:”跟着AI炒股能赚钱,主要还是因为行情好,不是因为我聪明或AI厉害。“换句话说,如果市场暴跌,AI的建议也可能变成”如何优雅地亏钱指南”。

  • 结论:炒股有风险,AI也不一定比你的大脑靠谱,但至少它不会忘记操作……除非你把电脑关了。*
  • 用AI炒股的年轻人,赚到钱了吗?

    当AI变成”股神”:一场数字与金钱的奇幻漂流

  • 晓楠的AI炒股奇遇记*
  • 来自南京的晓楠(化名),一个拥有五年”股市沉浮史”的资深散户,最近决定让AI来当他的”投资军师”。他的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国外有人用ChatGPT搭建的炒股模型,居然轻松碾压知名基金经理的收益率!晓楠心想:”国外的AI行,那国产AI岂不是更懂我大A股?”
    于是,他在今年5月开始了这场”AI理财试验”。目前,他持仓的两只AI”钦点”股票,一只微赚,一只微亏,整体来看……哦,至少还没亏掉裤衩。

  • AI到底在炒股里掺和什么?*
  • 晓楠让AI全权负责个股分析的”脏活累活”:

  • 基本面分析:盈利能力、行业地位、估值……AI像个财务总监,一本正经地拆解企业报表
  • 技术面分析:趋势线、支撑位、成交量……AI又变身”K线算命师”,对着图表”掐指一算”
  • 而他本人呢?主要工作变成”给AI投喂数据”,包括整理行业资料、市场新闻,还要琢磨怎么提问才能让AI”吐出”更有价值的分析。”它就像个固执的分析师,”晓楠半开玩笑地说,”你问什么角度,它就往那个方向使劲猜,但有时候会突然灵感爆发,胡说八道一通。”

  • 社交平台上的”AI跟风族”*
  •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跟着AI炒股”已成新潮流。有人晒出收益截图,引来一众网友围观:”AI选股真能赚?” “是不是比听‘股评家’靠谱?”

  • 中新经纬的”以身试AI”*
  • 为了验证AI选股的真实水平,中新财经在某炒股App上输入:”能推荐几个短期股票吗?” AI热情地给出了几个代码。记者随手选了其中两只,一只小亏7块,另一只小赚14块——结论:AI的预测能力,大概和抛硬币差不多。

  • AI的”求生欲”:合规警告满天飞*
  • 不过,现在很多AI模型已经”学乖了”。当你试图让它推荐股票时,它会立刻变身”金融合规教官”:
    “股票投资风险极高!本AI绝不推荐任何个股!短线交易需谨慎!散户朋友们,珍爱生命,远离‘赌场’式操作!”看来,AI在股市里混,也得先学会”自保”啊。

  • 最后结论*:AI能辅助分析,但千万别把它当”股神”——否则,它可能会先把你训练成一个”专业的数据投喂员”,而不是”赚钱高手”。
  • 有券商推出付费AI选股服务

    当AI开始教你玩股票,钱包准备好颤抖了吗?

    最近,各大券商纷纷推出了“AI投资神器”,仿佛一夜之间,AI不仅能写诗画画,还能帮你数钞票了。

    AI炒股,真的靠谱吗?

    招商证券推出的“AI波段”功能主打短线操作,每天给你发几组“买买买”和“卖卖卖”的信号,号称能让你的投资变得更“简单”——前提是你得先花98元/月(或者500积分,相当于你刷了500次信用卡还款)。
    如果你觉得一个月太短?没关系!他们还贴心地推出了季度套餐(268元)和年度套餐(988元),仿佛在说:“亲,长期使用更划算哦!”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AI理财顾问,他们也没少在免责声明里疯狂打补丁:“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走势!”“投资有风险,下单需谨慎!”“亏了别找我!”

    总结:AI教你买股票,就像导航APP带你抄小路——快是快了,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撞树。

    用AI炒股的年轻人,赚到钱了吗?

    券商AI大战:谁能成为投资者的”最强外挂”?

    当券商们都在忙着给客户开户、拉存款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它们集体掏出了一堆AI工具,仿佛在对股民们说:”亲,您的量化超脑已到货,请查收!”

    1. 国泰海通:”灵犀一点,资产翻番?”

    国泰海通的最新AI App“灵犀”,一听名字就很有仙侠小说的感觉,仿佛用户喊一句”道友请留步”,就能一键算出哪只股票明天涨停。它的主打功能包括:

  • “自然语言对话”:终于不用再对着K线图挠头,”灵犀”让你像和朋友聊天一样问:”今天茅台怎么了?”
  • “智能诊股”:不仅能告诉你某只股票为啥跌,甚至可能顺便吐槽一下:”都跌成这样了,你还问?”
  • “投资分析智能体集群”:听起来像是一群AI基金经理在你手机里开圆桌会议,只不过它们的工资不用你发。
  • 2. 中金点睛:”AI研究员,月薪0元”

    中金的“中金点睛”主打“用AI拯救你的投资决策”,它的核心竞争力包括:

  • “找数据”:从此不用手动翻几百页财报,让AI来干苦力活。
  • “智能纪要”:不仅能帮你梳理会议内容,说不定还能自动翻译分析师的黑话:”稳健增长=再不涨就要跌了”。
  • “1800只个股全覆盖”:听起来像是中金研究员的年终KPI被AI一键完成了。
  • 3. 国信证券:”投资顾问下岗倒计时?”

    国信的“鑫投顾AI助手”更像是投顾们的“职业危机加速器”

  • “金牌投顾的经验固化”:就是把那些”短线调整””长线看好”的标准话术塞进AI,以后AI也能随口说出:”先生,建议您分批建仓”了。
  • “3000投顾全面赋能”:其实是3000投顾默默祈祷AI别太强,否则他们的年终总结可能会变成:”今年我成功让AI替我完成了99%的工作”。
  • 4. 国金证券:”AI教你炒股,亏了算谁的?”

    国金的“AI投顾”功能相当直接:

  • “选好股”:如果你亏了,至少可以说:”是AI选的,不怪我!”
  • “持股优化”:其实就是委婉地告诉你:”兄弟,该割肉了。”
  • “选好基金”:目标是让基民们不再只认识张坤和葛兰,而是认识AI推荐的下一只”爆款”。
  • 总结:股市有风险,AI也无法保证你不破产

    券商们的AI工具花式上阵,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如果我用了AI还是亏钱,能不能让AI给我写检讨书?”
    不管怎样,这场AI投顾大战才刚刚开始,未来或许会出现“AI基金经理””AI股神”,甚至“AI韭菜收割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AI选股”要注意什么?

    当AI遇上选股:数据帝与人性君的爱恨情仇

    中央财经大学的李国平教授最近对AI选股这事儿发表了一番高见,总结起来就是:AI像个冷酷无情的数据收割机,而人类的投资行为则像极了超市打折时疯狂抢购的大妈

    AI的“无情”优势

  • 比人类更“狠心”
  • 某些行业的股票都快凉透了,但人类就是舍不得割肉,抱着股票死不撒手,像极了“分手后还留着前任微信”的执着。而AI不一样,它只会冷冷地说:“这行业已经废了,卖!”——毫无感情,全是KPI
  • 人脑VS电脑?算力碾压
  • A股现在5000多只股票,每只股票的数据还在动态更新,人类盯盘看得眼花缭乱,最后可能就挑了那些热搜股票(比如某白酒、某酱香科技)。但AI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数据挖掘机,能从垃圾堆里翻出金矿,而人类可能连垃圾堆都懒得翻
  • AI也不是万能的

  • AI的“挑食”问题
  • 如果你的数据是垃圾,AI的分析结果也会是垃圾,这就是著名的“进去的是薯片,出来的是汉堡”定律(误)。总之,输入的数据要靠谱,否则AI也只能给你编个故事。
  • AI的“反应迟钝”
  • 市场就像川剧变脸,AI虽然算得快,但对于“黑天鹅事件”(比如某明星炒股翻车、某公司老板突然跑路)可能反应不过来,毕竟它没有人类的第六感,也不会刷微博吃瓜
  • 人类专家的灵魂拷问

    前海开源基金的杨德龙补充说,AI选股可以当“投资顾问”,但不能当“算命先生”。AI分析历史数据很强,但市场未来的走势可能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就像你以为明天会下雨,结果太阳晒得你怀疑人生。

    总结:AI VS 人类,谁更胜一筹?

    对比项AI人类
    数据分析冷酷无情,算力爆炸容易偷懒,看K线图都能看错
    情绪管理没有情绪,只会执行动不动就“再等等,万一回本呢”
    市场适应性可能慢半拍靠直觉,但直觉常常不靠谱
  • 结论: 最好的策略可能是让AI当军师,人类当将军*——数据归它算,决策还得靠脑子(前提是你有脑子)。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作者:罗琨、周奕航(但本文已经被AI幽默化处理,如有雷同,纯属AI调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