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0
0

对话小米 AI 眼镜负责人:20 天卖光库存,但属于产品的「长跑」才刚开始

雷军的”不务正业”眼镜革命

2011年8月,雷军穿着他的”永动机战袍”——黑T恤配牛仔裤,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扔下一颗1999元的”价格炸弹”,直接把智能手机市场炸得七荤八素。当时的国际大牌们还在玩”高价艺术”,雷布斯却用”1999″四个数字,让普通人也终于敢想”我是不是也能用上智能手机了?”
十年后,小米又盯上了另一个”戴着玩儿”的领域——智能眼镜。但这回,雷军没有搞什么炫酷的未来感设计,而是老老实实地说:”首先,它得是副眼镜!”于是,小米AI眼镜就这么低调地来了,外表像个普通的黑框学霸款,但镜腿里却塞满了”科技狠活儿”。
负责这个项目的李创奇,是个标准的科技”斜杠青年”。自从2015年被微软HoloLens惊艳到后,就开启了”跨界打劫”模式:

  • 想搞光学显示? 先去做了个激光投影仪,顺便在家享受了一把私人影院;
  • 不懂声学? 转头跑去折腾耳机,直到听见同事们夸”音质真香”;
  • 不理解眼镜本质? 干脆在小米内部开了条”眼镜生产线”,卖了一堆太阳镜和防蓝光眼镜,差点被误会要改行做”时尚配饰品牌CEO”。
  • 终于等到2023年,李创奇觉得用户被”智能手表、耳机轮番轰炸后”,应该能接受”眼镜也能偷偷联网”这件事了。于是,这款”眼镜界的扫地僧”正式立项——没有花哨的AR特效,没有浮夸的屏幕,而是选择偷偷把AI塞进镜腿,让你在别人以为你在发呆的时候,其实偷偷在语音备忘或者听歌。

  • 雷军的务实哲学再次奏效*:想颠覆行业?先学会做个合格的”眼镜佬”!
  • 对话小米 AI 眼镜负责人:20 天卖光库存,但属于产品的「长跑」才刚开始

    小米AI眼镜:一场”轻”到飞起的马拉松

    曾经有个人叫李创奇,他是小米的可穿戴设备”大佬”。有一天他盯着自己的眼镜发呆:”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副能打电话、能导航、还能偷偷刷抖音的眼镜呢?”于是,小米AI眼镜就这么诞生了。

  • 以下是这场”眼镜革命”的几个有趣瞬间:*
  • 1. 销量神话:三个月库存20天扫光

  • 仓库管理员:”我们准备了三个月的货啊!”
  • 消费者:”20天,够用了。”
  • 友商:”这销量…是我们一整年的KPI…”
  • 2. 工程师的噩梦:40克的”减肥”行动

  • 既要续航强,又要重量轻
  • 既要戴得稳,又要不压鼻
  • 最终成果:比两节5号电池还轻(但比它们智能多了)
  • “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很聪明,后来发现…每个环节都在嘲笑我们的天真。”* ——李创奇的血泪回忆
  • 3. “亚洲特供”的小心思

  • 拒绝与大牌联名:”我们自己就是大牌!”
  • 为亚洲人脸型定制:”终于不用再体验’西洋镜’效果了”
  • 1999元的定价:”咦?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4. 产品哲学:从”60分”开始的马拉松

  • Meta:我们要做100分的”终结者”眼镜
  • 小米:先来个60分的”热身赛”
  • 李创奇:”这条路啊,就像减肥一样,急不得…”
  • 最后的小彩蛋:*
  • 这款眼镜的软件适配如此贴心,以至于当你盯着美食看太久时,它会温柔地提醒:”您今天的卡路里额度已用完…”(功能尚未实装,但说不定下一版本就有)

    01

    「60 分」的产品与「远超预期」的市场

    当AI眼镜遇见”勉强及格”:小米的野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关于那神奇的”60分”

  • 在发布会上卖得热火朝天,私底下却被自家CEO打出了”勉强及格”的分
  • 这大概是史上第一款卖得比试卷还快的”及格产品”
  • 李创奇的内心OS:
    “我们知道它哪儿不行,但你们依然抢着买…谢谢啊!”

    用户的期望 vs 现实的骨感

  • 用户想要的
  • 托尼·史塔克同款眼镜
  • 能发射激光、呼叫贾维斯、顺便煮咖啡
  • 现实能给的
  • 一块为了手机设计的芯片硬塞进眼镜
  • 电池续航:”撑到电梯广告播完就谢天谢地”
  • 行业真相*:
  • 供应链的技术储备就像你的年终奖——听起来很美好,拿到手就…

    20天卖完3个月的货:一场美丽的意外

  • 备货时:
  • “这玩意儿真有人买?先少生产点…”
  • 开售后:
  • “等等,仓库怎么空了?”
  • 销量密码*:
  • 雷总发布会Buff加成:”Are you OK?买就对了!”
  • 小红书出圈:科技产品首次战胜了口红色号
  • 1999元的玄学定价

  • 为什么是1999?*
  • 表面理由:
  • “致敬初代小米手机”
  • “锚定未来智能眼镜价格带”
  • 真实原因:
  • 老板的幸运数字
  • 财务部门计算器上按”1999″比”2000″少按一次
  • 最后一句大实话

    “我们离完美还差40分,但感谢各位愿意为梦想充值!”(设计师默默掏出了第二代草图…)
    对话小米 AI 眼镜负责人:20 天卖光库存,但属于产品的「长跑」才刚开始

    小米AI眼镜的”亏本大甩卖”艺术

    赔钱也要玩真的

    小米的AI眼镜售价1999元?别急着吐槽”没惊喜”,因为这价格根本不是冲着赚钱去的。

  • 官方自曝:”这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是赔多赔少的问题。”(翻译:我们在燃烧人民币取暖)
  • 成本真相:物料清单+墨镜片成本超2000元,售价1999元?数学老师看了会沉默,会计看了会流泪。
  • 元器件原则:”可靠性>成本,往贵了买!”(潜台词:反正最后都是雷总买单)
  • 战略性亏本的玄学

    小米的定价逻辑堪比行为艺术——

  • 给市场的信号弹:”我们玩真的,连亏本姿势都这么标准”
  • 对友商的暴击:”那些卖999的兄弟,你们成本结构还好吗?”(附带健康价格区间认证)
  • 用户心理学实验:用亏损换认知,简称”花钱买教训”(不过这次是小米自己花钱)
  • 真香定律永远生效

  • 预期:”保守备货,万一翻车呢?”
  • 现实:销量火爆到像双十一秒杀(市场用钱包投票:我们就喜欢看厂商亏本卖)
  • 连锁反应
  • 项目评级从”试试看”飙到”战略级”
  • 内部资源解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 下一代产品信心值拉满:”这次可以放心大胆地亏更多了!”
  • 总结*:
  • 小米用实力证明,最高明的商业模式往往是亏出来的——
    先用定价震撼市场,再用销量震撼自己,最后用亏损震撼财报。这波操作,我们给它满分!

    02

    「首先它得是一副眼镜」

    “智能眼镜?先让我能戴着它去相亲!”——小米李创奇谈眼镜界的”不翻车”哲学

    那些年,科技大佬们走过的”眼镜坑”

    想象一下:你戴着一副能发激光、能拍视频、还能显示全息投影的眼镜,结果走两步就得扶一下镜框——这不是未来科技,这是”社死现场”。
    小米的李创奇显然也受够了这种局面:”我们研究了从Google到Snapchat的所有失败案例,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太想当科幻片主角了。”

    眼镜界的”天条”:舒服大过酷炫

    他们的结论堪称人间清醒:

  • 优先级1:能让你戴着吃火锅不流汗
  • 优先级50:能帮你识别对面美女的星座
  • 于是小米定下铁律:“先做好眼镜,再谈智能”。这直接导致两个”反常规”操作:

  • 从耳朵下手
  • 耳机厂商听了都想点赞:”既然眼镜腿本来就要挂在耳朵上,不如先塞个音响?”
  • 用户反馈:地铁上听歌不用摘眼镜了——虽然可能被邻座以为在自言自语
  • 镜腿能秒变”乐高”
  • 前框镜腿分家设计,让产品经理的头发少掉一半:”您要圆框?方框?猫耳框?换腿就行!”
  • 副作用:供应链大哥们从此得了”选择困难症”
  • 终极哲学问题

    “用户要的到底是《钢铁侠》的Jarvis,还是不用扶眼镜就能挤地铁?”李创奇笑道:”我们选了后者——至少这样不会被退货。”
    (注:以上”相亲””火锅”场景纯属虚构,但扶眼镜的痛苦绝对真实)
    对话小米 AI 眼镜负责人:20 天卖光库存,但属于产品的「长跑」才刚开始

    小米AI眼镜:一场”戴着镣铐跳舞”的高科技时尚秀

    “轻”和”土”的微妙平衡

    小米团队给AI眼镜定了个”不可能的任务”——不超过40克,最好35克。结果嘛,他们确实做到了,比Meta的还轻!但代价是……塑料感爆棚。有用户拿到手里后,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到了”儿童玩具版”。李创奇后来反思:”也许用户愿意为质感多背个三四克?”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设计师们只能继续在”轻”和”土”之间反复试探。

    AI打架续航投降

    工程师们曾经野心勃勃想在眼镜上跑端侧AI模型,结果0.3B参数的小模型直接把200毫安时的电池按在地上摩擦:”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没电!” 于是他们决定:”算了,咱们还是蓝牙连手机吧,让手机受苦,眼镜享福。”

    一副框型打天下?

    如果你是首批用户,而眼镜刚好不适合你的脸型——恭喜你,你是被小米用来”统计市场容忍度“的幸运儿!传统眼镜品牌动不动就推出上千种款式,而小米:”我们胆子小,先赌一把大众审美。”

    充电玄学:眼镜盒消失之谜

    有人提议做充电眼镜盒,小米团队直接灵魂拷问:”你们的眼镜盒还在吗?” 然后另一个致命问题:”充电时,用户戴啥?难道逼用户买两副换着戴?” 结论:Meta可以靠品牌光环躲过吐槽,小米可没这个待遇。

    Meta是个好”老师”,但也是个反面教材

  • 启发:Meta证明了用户能接受镜腿上塞颗1200万像素传感器,小米直接放弃500万和800万,直奔高端。
  • 槽点:Meta续航”不及格“,对亚洲人头型不够友好(俗称”夹头神器“),小米暗暗发誓:”这方面,我们绝不能学它!
  • 总结:科技感、续航、舒适度之间的战争,远比想象中惨烈!
    对话小米 AI 眼镜负责人:20 天卖光库存,但属于产品的「长跑」才刚开始

    小米 AI 眼镜透明版镜架:科技与时尚的奇妙碰撞

  • 科技感暴击:这不是普通的眼镜,而是来自未来的装备!戴上它,仿佛立刻拥有了电影里的”特工模式”。
  • 时尚度拉满:透明设计简约前卫,搭配任何风格都不违和——上班开会像精英,下班逛街像潮人,甚至连大妈都会多看两眼:”小伙子,你这玩意儿能测温度吗?”
  • 吐槽时间
  • 场景模拟:你推了推眼镜,和朋友说:”我这是在用AI分析你的微表情。”(实际上你只是想掩饰自己发呆的事实。)
  • 社恐救星:有了它,哪怕路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人,也能用”系统更新中”当借口火速逃离现场。
  • 灵魂拷问:要是摔一跤,是先保护眼镜还是先护脸?
  • (极客公园友情提供灵感,但我们保证没被眼镜催眠)*
  • 03

    一场注定的马拉松

    科技大佬的「眼镜争霸赛」:谁能笑到最后?

    AI眼镜界的「生存法则」

    最近某科技博主采访了一位业内大佬——咱就叫他「眼镜预言家」吧——让他聊聊哪些公司能在「百镜大战」里活到最后。
    这位预言家微微一笑,直接甩出结论:只有两类公司有机会!

    1. 手机&穿戴设备大佬

  • 苹果(对,就是那个喜欢卖一万块手机的)
  • 三星(爆炸手机已成过去式,现在是科技豪华套餐)
  • 华为(毕竟摄像头能拍月亮,AI眼镜能不能翻译猫语?)
  • 小米(「小爱同学,给我来副眼镜!」)
  • 为啥?因为AI眼镜不是路边摊的太阳镜,而是一套科技全家桶!需要搞定:
    硬件
    操作系统
    超级AI大脑
    营销渠道
    和其他设备联动
    说白了,创业公司想玩? 基本等于拿一张乐高说明书,试图造出航空母舰……所以这位预言家甚至直接和投资人朋友说:「哥们儿,别投!」

    2. 国民级APP+AI大模型玩家

  • 腾讯(微信+QQ,眼镜版朋友圈?AI帮你自动点赞)
  • 字节跳动(抖音装在眼镜里,走两步,刷十条短视频)
  • 护城河不是「眼镜」,而是「生态」! 小米的优势在于,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你家空调、扫地机器人、电饭煲都能被小爱同学控制,那眼镜呢?「小爱同学,该睡觉了。」「好的,已关灯、拉窗帘、放催眠曲……」* 就问你,哪个创业公司能比?
  • 小米的「眼镜马拉松」计划

    预言家直言:「这事儿,至少要三年才能成!」 目标是做出一款「70分产品」(毕竟一上来就想100分,只能活在PPT里)

    销量目标:500万副/年

    (近视眼镜市场每年卖3亿副,千元以上5000万副)

  • 占10%高端市场
  • 「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
  • 研发经费翻倍,底气更足了
  • 总之,这赛道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铁人三项——硬件+系统+AI+生态,缺一不可。小米已经准备好了,其他玩家呢?

    04

    AI 眼镜的终局在哪里

    当AI眼镜比你更懂你自己时

    “所见即所见”还是”所见即所AI见”?

    李创奇这位眼镜界的”钢铁侠”比扎克伯格还早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观点:AI眼镜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你的“感官延伸”。换句话说,它不仅能看到你所看到的,还能理解你眼中的世界——哪怕你看到的只是一只猫在马路上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
    当然,眼镜比手机强的地方在于——它不再只会默默躺在你的口袋里装死,而是能实时分析你的环境:到底是老板在发火?还是女朋友在皱眉?AI眼镜都能第一时间告诉你:”兄弟,建议现在闭嘴并保持微笑。”

    凭什么AI眼镜比你女朋友更懂你?

    人类80%的信息靠眼睛获取,这意味着如果AI眼镜能共享你的视野,它理解你的效率就能秒杀Siri和小爱同学。毕竟,当你盯着冰箱思考人生的时候,Siri只会傻傻地问:”需要我帮你查菜谱吗?”,而未来的AI眼镜可能会直接弹出一条温馨提示:”建议关闭冰箱门,这个月的电费已经超支了。”
    人机交互的历史,就是一部让机器越来越懂你的历史:

  • 鼠标时代:”我要点这个!”(鼠标疯狂乱晃)
  • 触摸屏时代:”我要滑这个!”(手指使劲戳屏幕)
  • 语音助手时代:”Hi Siri……不对,小爱同学……小度小度??”
  • AI眼镜时代:(你刚想说话)”已经帮你点好咖啡了。”
  • Meta的虚拟世界 vs. 李创奇的现实增强

    当Meta和苹果忙着打造元宇宙豪华套房的时候,李创奇却摆摆手:”我们偏不搞VR/MR,我们要让AI眼镜当好现实世界的’外挂’。”
    他们的优势?硬件+IoT生态——换句话说,别人在忙着造虚拟游乐场,他们在研究怎么让你的空调、灯泡、电动牙刷都乖乖听AI眼镜的指挥。

    十年磨一眼镜,李创奇的”变态级”准备

    2015年,李创奇看到微软的HoloLens后,内心OS大概是:”这玩意儿牛啊,给我十年,我也要整一个!”
    但没人会直接给工程师100亿去造一个未来眼镜,于是他选择了“拼积木式”创业

  • 光学显示太难?先做投影仪练练手!
  • 声学系统不行?搞个耳机部门研究下!
  • 不懂眼镜?2021年他们甚至跑去卖了一阵传统眼镜……
  • 结果呢?AI眼镜的难度还是远超团队预期,用李创奇的话说:”你得在一个比曲奇饼干还小的空间里,塞进一套超级计算机。”

    革命尚未成功,眼镜仍需努力

    AI眼镜不是要颠覆世界,而是要温柔地推动人们对科技的认知——毕竟,物理世界的规律才不管你有多热血。这场”马拉松”里,李创奇的团队正在证明一件事:未来的AI眼镜,可能比你妈还了解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