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不务正业”眼镜革命
2011年8月,雷军穿着他的”永动机战袍”——黑T恤配牛仔裤,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扔下一颗1999元的”价格炸弹”,直接把智能手机市场炸得七荤八素。当时的国际大牌们还在玩”高价艺术”,雷布斯却用”1999″四个数字,让普通人也终于敢想”我是不是也能用上智能手机了?”
十年后,小米又盯上了另一个”戴着玩儿”的领域——智能眼镜。但这回,雷军没有搞什么炫酷的未来感设计,而是老老实实地说:”首先,它得是副眼镜!”于是,小米AI眼镜就这么低调地来了,外表像个普通的黑框学霸款,但镜腿里却塞满了”科技狠活儿”。
负责这个项目的李创奇,是个标准的科技”斜杠青年”。自从2015年被微软HoloLens惊艳到后,就开启了”跨界打劫”模式:
终于等到2023年,李创奇觉得用户被”智能手表、耳机轮番轰炸后”,应该能接受”眼镜也能偷偷联网”这件事了。于是,这款”眼镜界的扫地僧”正式立项——没有花哨的AR特效,没有浮夸的屏幕,而是选择偷偷把AI塞进镜腿,让你在别人以为你在发呆的时候,其实偷偷在语音备忘或者听歌。
小米AI眼镜:一场”轻”到飞起的马拉松
曾经有个人叫李创奇,他是小米的可穿戴设备”大佬”。有一天他盯着自己的眼镜发呆:”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副能打电话、能导航、还能偷偷刷抖音的眼镜呢?”于是,小米AI眼镜就这么诞生了。
1. 销量神话:三个月库存20天扫光
2. 工程师的噩梦:40克的”减肥”行动
3. “亚洲特供”的小心思
4. 产品哲学:从”60分”开始的马拉松
这款眼镜的软件适配如此贴心,以至于当你盯着美食看太久时,它会温柔地提醒:”您今天的卡路里额度已用完…”(功能尚未实装,但说不定下一版本就有)
01
「60 分」的产品与「远超预期」的市场
当AI眼镜遇见”勉强及格”:小米的野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关于那神奇的”60分”
李创奇的内心OS:
“我们知道它哪儿不行,但你们依然抢着买…谢谢啊!”
用户的期望 vs 现实的骨感
供应链的技术储备就像你的年终奖——听起来很美好,拿到手就…
20天卖完3个月的货:一场美丽的意外
1999元的玄学定价
最后一句大实话
“我们离完美还差40分,但感谢各位愿意为梦想充值!”(设计师默默掏出了第二代草图…)
小米AI眼镜的”亏本大甩卖”艺术
赔钱也要玩真的
小米的AI眼镜售价1999元?别急着吐槽”没惊喜”,因为这价格根本不是冲着赚钱去的。
战略性亏本的玄学
小米的定价逻辑堪比行为艺术——
真香定律永远生效
小米用实力证明,最高明的商业模式往往是亏出来的——
先用定价震撼市场,再用销量震撼自己,最后用亏损震撼财报。这波操作,我们给它满分!
02
「首先它得是一副眼镜」
“智能眼镜?先让我能戴着它去相亲!”——小米李创奇谈眼镜界的”不翻车”哲学
那些年,科技大佬们走过的”眼镜坑”
想象一下:你戴着一副能发激光、能拍视频、还能显示全息投影的眼镜,结果走两步就得扶一下镜框——这不是未来科技,这是”社死现场”。
小米的李创奇显然也受够了这种局面:”我们研究了从Google到Snapchat的所有失败案例,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太想当科幻片主角了。”
眼镜界的”天条”:舒服大过酷炫
他们的结论堪称人间清醒:
于是小米定下铁律:“先做好眼镜,再谈智能”。这直接导致两个”反常规”操作:
终极哲学问题
“用户要的到底是《钢铁侠》的Jarvis,还是不用扶眼镜就能挤地铁?”李创奇笑道:”我们选了后者——至少这样不会被退货。”
(注:以上”相亲””火锅”场景纯属虚构,但扶眼镜的痛苦绝对真实)
小米AI眼镜:一场”戴着镣铐跳舞”的高科技时尚秀
“轻”和”土”的微妙平衡
小米团队给AI眼镜定了个”不可能的任务”——不超过40克,最好35克。结果嘛,他们确实做到了,比Meta的还轻!但代价是……塑料感爆棚。有用户拿到手里后,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到了”儿童玩具版”。李创奇后来反思:”也许用户愿意为质感多背个三四克?”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设计师们只能继续在”轻”和”土”之间反复试探。
AI打架续航投降
工程师们曾经野心勃勃想在眼镜上跑端侧AI模型,结果0.3B参数的小模型直接把200毫安时的电池按在地上摩擦:”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没电!” 于是他们决定:”算了,咱们还是蓝牙连手机吧,让手机受苦,眼镜享福。”
一副框型打天下?
如果你是首批用户,而眼镜刚好不适合你的脸型——恭喜你,你是被小米用来”统计市场容忍度“的幸运儿!传统眼镜品牌动不动就推出上千种款式,而小米:”我们胆子小,先赌一把大众审美。”
充电玄学:眼镜盒消失之谜
有人提议做充电眼镜盒,小米团队直接灵魂拷问:”你们的眼镜盒还在吗?” 然后另一个致命问题:”充电时,用户戴啥?难道逼用户买两副换着戴?” 结论:Meta可以靠品牌光环躲过吐槽,小米可没这个待遇。
Meta是个好”老师”,但也是个反面教材
总结:科技感、续航、舒适度之间的战争,远比想象中惨烈!
小米 AI 眼镜透明版镜架:科技与时尚的奇妙碰撞
03
一场注定的马拉松
科技大佬的「眼镜争霸赛」:谁能笑到最后?
AI眼镜界的「生存法则」
最近某科技博主采访了一位业内大佬——咱就叫他「眼镜预言家」吧——让他聊聊哪些公司能在「百镜大战」里活到最后。
这位预言家微微一笑,直接甩出结论:只有两类公司有机会!
1. 手机&穿戴设备大佬
为啥?因为AI眼镜不是路边摊的太阳镜,而是一套科技全家桶!需要搞定:
硬件
操作系统
超级AI大脑
营销渠道
和其他设备联动
说白了,创业公司想玩? 基本等于拿一张乐高说明书,试图造出航空母舰……所以这位预言家甚至直接和投资人朋友说:「哥们儿,别投!」
2. 国民级APP+AI大模型玩家
小米的「眼镜马拉松」计划
预言家直言:「这事儿,至少要三年才能成!」 目标是做出一款「70分产品」(毕竟一上来就想100分,只能活在PPT里)
销量目标:500万副/年
(近视眼镜市场每年卖3亿副,千元以上5000万副)
总之,这赛道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铁人三项——硬件+系统+AI+生态,缺一不可。小米已经准备好了,其他玩家呢?
04
AI 眼镜的终局在哪里
当AI眼镜比你更懂你自己时
“所见即所见”还是”所见即所AI见”?
李创奇这位眼镜界的”钢铁侠”比扎克伯格还早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观点:AI眼镜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你的“感官延伸”。换句话说,它不仅能看到你所看到的,还能理解你眼中的世界——哪怕你看到的只是一只猫在马路上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
当然,眼镜比手机强的地方在于——它不再只会默默躺在你的口袋里装死,而是能实时分析你的环境:到底是老板在发火?还是女朋友在皱眉?AI眼镜都能第一时间告诉你:”兄弟,建议现在闭嘴并保持微笑。”
凭什么AI眼镜比你女朋友更懂你?
人类80%的信息靠眼睛获取,这意味着如果AI眼镜能共享你的视野,它理解你的效率就能秒杀Siri和小爱同学。毕竟,当你盯着冰箱思考人生的时候,Siri只会傻傻地问:”需要我帮你查菜谱吗?”,而未来的AI眼镜可能会直接弹出一条温馨提示:”建议关闭冰箱门,这个月的电费已经超支了。”
人机交互的历史,就是一部让机器越来越懂你的历史:
Meta的虚拟世界 vs. 李创奇的现实增强
当Meta和苹果忙着打造元宇宙豪华套房的时候,李创奇却摆摆手:”我们偏不搞VR/MR,我们要让AI眼镜当好现实世界的’外挂’。”
他们的优势?硬件+IoT生态——换句话说,别人在忙着造虚拟游乐场,他们在研究怎么让你的空调、灯泡、电动牙刷都乖乖听AI眼镜的指挥。
十年磨一眼镜,李创奇的”变态级”准备
2015年,李创奇看到微软的HoloLens后,内心OS大概是:”这玩意儿牛啊,给我十年,我也要整一个!”
但没人会直接给工程师100亿去造一个未来眼镜,于是他选择了“拼积木式”创业:
结果呢?AI眼镜的难度还是远超团队预期,用李创奇的话说:”你得在一个比曲奇饼干还小的空间里,塞进一套超级计算机。”
革命尚未成功,眼镜仍需努力
AI眼镜不是要颠覆世界,而是要温柔地推动人们对科技的认知——毕竟,物理世界的规律才不管你有多热血。这场”马拉松”里,李创奇的团队正在证明一件事:未来的AI眼镜,可能比你妈还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