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1
0

辛苦创作出来的内容,被AI一把“偷走”?

辛苦创作出来的内容,被AI一把“偷走”?

AI的”流量黑洞”:当机器人开始抢饭碗

第一章:谷歌的”懒人模式”如何掏空创作者钱包

原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

  • 你的精心创作摆在那里
  • 用户却连点都不愿意点
  • 谷歌的AI Overviews功能*就像个过于热心的餐厅服务员,顾客还没开口问”这道菜怎么做的”,它就把菜谱、烹饪技巧、甚至连厨师的简历都倒豆子一样说完了。
  • 结果呢?*
  • 新闻网站流量像过山车下坡:23亿→17亿次(一年损失6个小目标)
  • 国内五大新闻App集体”瘦身”:3.8亿→2.8亿(约等于全国人民少点了1亿次)
  • 第二章:流量去哪了?AI平台的”饕餮盛宴”

    就在传统内容平台哭晕在厕所时,AI平台正在开香槟:

  • ChatGPT新闻相关搜索量暴涨212%
  • 用户态度很明确:”能躺着为什么要坐着?能AI为什么要手动?”
  • 最惨的可能是那位牛油果酱女王Lisa Bryan

  • 曾经的谷歌搜索王者
  • 现在的AI”免费搬运工”
  • 内心OS:”我的菜谱成了AI的免费自助餐?”
  • 第三章:创作者的反击——当人类杠上机器人

    愤怒的内容创作者们终于坐不住了,开始上演现实版《人类大战机器人》:

  • 《纽约时报》:怒告OpenAI和微软,索赔金额足以买下一个小国家
  • 国内知网:给AI公司发律师函,效果堪比”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
  • Raptive联盟:给美国国会写公开信,字里行间写着”还钱!”
  • 但数据显示,这些反抗像是拿水枪对抗消防栓:

  • AI概览展示量↑49%
  • 网站点击量↓30%
  • 内心伤害值:100%
  • 第四章:流量都去哪儿了?——一个悲伤的数学题

    让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术:

  • 以前:100个搜索→15个点击
  • 现在:100个搜索→8个点击
  • 谷歌暗戳戳把AI概览展示比例从6%翻倍到13%
  • 结果:创作者集体损失约35%流量
  • 这就像你开了一家餐厅,突然门口出现个”试吃机器人”,把菜单都尝一遍然后告诉路人”不用进去吃了,我帮你总结好了”。

    终极问题:要流量还是要活命?

    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是一个薛定谔的选择题:

  • 维权:成本够买一栋别墅
  • 合作:可能沦为AI的”免费食堂”
  • 摆烂:……倒是很省事
  • AI概览就像那个总抢答的学霸同学,老师问”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它已经把标准答案和三种解法都讲完了。其他同学(内容创作者)只能默默把举到一半的手放下来。

  • 最后的忠告*:如果你是个内容创作者,也许现在是个好时机——
  • 去学AI prompt工程
  • 或者干脆改行卖牛油果
  • 辛苦创作出来的内容,被AI一把“偷走”?

    新闻媒体:变秃了,也变强了?AI来势汹汹流量大战

    数据会说话:新闻应用正在”减肥”

    想当年,新闻应用可是”流量小鲜肉”,如今却开始”掉粉”了:

  • 2024年8月:3.8亿访问量(风光无限)
  • 2025年7月:2.8亿访问量(粉丝流失1亿,相当于掉了26.1%的体重)
  • 但别担心,”网民减肥计划”也没闲着:

  • 网络新闻用户从8.11亿降到8.0488亿(大家可能都忙着看AI写的东西了)
  • 使用率从73.2%降至71.7%(看来大家对新闻的热情,和社畜对周一早会的态度差不多)
  • 社交平台:佛系增长

    相比新闻APP的”大瘦身”,社交网络倒是稳如老狗:

  • 访问量只多了7000万(每年涨个10.7%,像极了我工资的涨幅)
  • AI平台:流量疯涨754%,新闻界瑟瑟发抖?

    AI这是要抢新闻记者的饭碗啊!

  • 2024年8月~2025年7月,国内五大AI平台访问量暴增4.2亿(754%)
  • (人类媒体:”我们是不是该学AI写稿子了?” AI:”欢迎投喂数据!”)

    内容创作者:观望中带着一丝试探

    面对AI的疯狂输出,人类创作者的心态大概是:

  • “让AI先冲,咱们看看它会不会被骂再说!”
  • “要不……先给它投个简历?”
  • 结论:AI正在狂飙,新闻媒体一边掉粉,一边盘算怎么搭上这班快车。搞不好下次你看到的热点文章,就是AI写的呢!*
  • 辛苦创作出来的内容,被AI一把“偷走”?

    AI偷我攻略?游戏博主淡定:偷呗,三个月后全是废纸!

    AI和内容创作者的“爱恨情仇”

    1. 游戏博主:AI随便抄,反正攻略保质期赛过酸奶

    一位游戏博主对AI的态度堪称佛系:“游戏攻略版本更新比变脸还快,AI就算抄了,三个月后也全是垃圾。”他对收入丝毫不慌,毕竟金主爸爸的商单才是真正的“钞能力”来源。

    2. 技术博主小林:AI偷我的教程?那就当免费打广告了!

    “小林coding”的小林老师对AI爬取他的教程表现得相当大度:“虽然AI可能偷偷搬运我的内容,但换个角度想,这不说明我的教程够香吗?”他表示,AI再强也抢不走读者的学习需求和互动乐趣,毕竟人类更喜欢一边学技术一边吐槽作者的氛围。

    流量保卫战:诉讼还是合作?

    1. 海外战场:传统媒体VS科技巨头

  • 《纽约时报》怒告OpenAI:“你们用我的文章训练AI,还不给钱?赔我几十亿!”
  • 道琼斯和《纽约邮报》起诉Perplexity:“你们让用户不点我网站就能看全文?这跟白嫖有啥区别!”
  • 反转?亚马逊竟和《纽约时报》勾肩搭背:“与其告来告去,不如一起分红?”
  • 2. 国内战场:知网大棒一挥,AI公司秒怂

    秘塔AI本想偷偷“借鉴”知网的论文数据,结果被一封28页的侵权警告函吓得当场认怂:“我们保证再也不碰知网的东西!”

    AI时代的终极难题:到底是抄还是创新?

  • AI抄得太像?侵权! ——“你这不就是Ctrl+C + Ctrl+V?”
  • AI改编出新花样?可能还是侵权! ——“你这叫高级抄袭!”
  • AI帮小作者走向世界?双赢! ——但前提是分红规则得讲清楚,否则大家还是选择真人互怼比较有激情。
  • 结论:人类赢了(暂时)

    AI再聪明,也替代不了人类创作者的情绪输出和攻略时效性。所以,AI你想抄?随便!反正三个月后,你的“知识库”就会变成互联网古董

  • (本文灵感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岳楚鹏)*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