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开放麦:16场后的「惊」句合集
你以为 AI 创业者整天都在写代码、调试模型?不,他们还热衷于在台上“金句连连”!
还记得那个「十字路口」社区的开放麦吗?就是那种让创业者们拿着麦克风,冒着台下观众随时可能掏出笔记本记下“商业机密”的风险,慷慨激昂演讲10分钟的神奇活动。
16场下来,150+位AI创业者带着他们的产品和脑洞轮流登场,有人分享心得,有人暗中拉投资(嘘,这是公开的秘密)。而就在上周五(8月29日),百度云智大会上,我们又搞了一场新的 AI 开放麦!
这次,我们从台上9位创业者的发言里,捞出了最值得记住的9句话——
更多金句,请自行脑补他们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样子……或者,关注我们的下一场 AI 开放麦?
AI脱口秀之夜:当代码遇到段子手
一、开场白:人类的迷惑行为大赏
朋友们晚上好!今天这场演出的主角不是我,而是后台那位疯狂运转的服务器——是的,我们终于说服主办方给AI插了根话筒线!(观众席某程序员尖叫:”快拔网线!它要觉醒啦!”)
二、技术宅的浪漫
三、学术圈的真相
知名教授说机器学习有三要素:
实验室最新成果:让AI学会假笑点头——现已完美复刻博士答辩现场!
四、终极哲学问答
观众提问:”AI会有自我意识吗?”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量子比特——在您得到答案的瞬间,我又有了新的superposition…”
怎么找准路?怎么活下去?
AI创业者的”灵魂拷问”:找路和活着
那些整天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挂嘴边的AI创业者们,这次终于在开放麦上说了些人话。就像一群迷失在算法森林里的探险家,他们共同发出了两大灵魂质问:
一、我在哪儿?——找路难题
这帮技术宅们终于意识到,光会写代码是不够的,还得知道往哪写。以下是他们的”路痴心得”:
二、我还能活多久?——生存危机
比起改变世界,先确保自己不被世界改变更重要:
这些”AI圈耿直boy/girl”总算说了些大实话。说到底,他们的烦恼和其他行业的创业者没什么两样——区别是他们的PPT更好看,烧钱速度更快,而且总能在黄了一个项目后,用同样的技术马上包装出下一个”颠覆性创新”。
赵纯想 (胃之书创始人):AI Coding 正处于「蛮荒时代」
当科技大佬突然开始感性发言,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老赵这次玩得可有点野啊!居然没像往常一样拿出那些让人头秃的编程产品,反而开启了”深夜DJ”模式,和大家唠起了他的Vibe Coding观察日记。
要知道,这哥们去年可是搞了个听起来很中二的「纯想强制爱计划」(笑死,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什么恋爱补习班)。结果你猜怎么着?他愣是带着几百个连”Hello World”都写不明白的小白,一头扎进了那个神秘的编程氛围圈。
现在这位”氛围教父”穿梭在各种独立开发者群组里,天天围观大家怎么把编程变成了一种玄学体验 —— 据说那些人写代码时都特别讲究”feel”,好像不是在敲键盘,而是在玩某种行为艺术!
Vibe Coding:从神坛到混乱的奇幻漂流
AI编程的「分层宇宙」
高手们就像拿到了一把激光剑,刷刷几下就把业务需求砍成渣。他们心里暗爽:”这玩意儿比咖啡因管用多了!”
有编程基础的小伙伴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原来debug可以这么优雅!”深度体验后纷纷表示要跟传统IDE离婚。
小白用户的反应就很真实了:”等一下,我刚写的代码呢?””这报错是什么意思?””我是谁?我在哪?”项目复杂度像气球被熊孩子吹爆一样”嘭”地炸开。
「熵增」:物理学家看了都想笑
“这不是写代码,这是在玩俄罗斯方块——方块越堆越高,速度越来越快,最后Game Over。”AI IDE表面上是To C的圣诞老人,实际上是To B的魔鬼教练:
低代码?高忽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AI编程的「人类进化树」上,我们现在还在单细胞生物阶段。要等多久才能进化出脊椎?可能比程序员学会按时下班还要久。
AI编程:让机器人写代码,人类负责当「项目经理」?
在国内,已有产品(比如Qoder)试图突破到更高阶的「Vibe Coding」阶段。但问题来了——AI写代码确实比人快,但人类却在「规划」上花的时间远超「生成」本身。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终于不用手敲代码了,结果发现99%的时间都在和AI对需求、调参数、改提示词……现实是,哪怕AI自动生成99%的代码,剩下的1%却需要你花90%的时间去思考「它到底懂没懂我的意思」。
当前AI编程的尴尬现状
目前,AI编程还停留在——
未来AI编程的归宿:要么当背景音,要么当枪手
在赵纯想的「未来Vibe产品4象限」理论中,他认为真正的AI编程工具只会走向两种极端:
至于中间的半自动灰色地带?不存在的!要么全自动,要么高强度配合,没得敷衍!
所以,未来的AI编程可能并不是让人类失业,而是让程序员升职——从码农变成「AI导师」,真正的技术管理岗?或许以后招聘会这样写——
职位:AI代码教练要求: 1.懂业务逻辑 2.擅长AI沟通 3.关键时候还能手动改两行代码这可真是个奇妙的未来啊!
AI 编程:别装了,我们其实都在摸鱼
AI Vibe Coding 现在还像个刚学会骑三轮车的孩子,而那些自称“下一代编程神器”的东西,其实只是Agent时期的蹒跚学步——别再骗自己了,没人真的想边写代码边参与 Debug 大会,我们要的是进入“心流”模式的代码喷射机,而不是一场漫长的协同加班!
为什么现在的 AI 工具还不够爽?
记住:程序员最讨厌的工具,就是那种既指望你干活,还假装让你参与的工具。
唐垲鑫 ( Nooka 创始人):从做「防沉迷」到做「沉迷」
短视频防沉迷?大爷大妈先“沉迷”投诉!
在最近的一场开放麦演出中,搞笑艺人唐垲鑫分享了一件自己在老东家干过的“壮举”——研发“中老年版防沉迷系统”,目的是拯救那些熬夜刷短视频的大爷大妈和青少年。
最后,唐垲鑫离开了老东家,但他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现在的短视频世界里,青少年沉迷还能被家长管管,大爷大妈的战斗力可比年轻人猛多了——你以为在防沉迷?他们直接投诉到你怀疑人生。
当AI遇上康德:一场脑洞大开的哲学交响乐
有人说AI不懂「创意」?呵,那是没见识过AI们开「吐槽大会」!你把同一个Prompt输入三遍,AI可能会翻个白眼:「又来了?这次给您来点微调版?」但真正的玩家已经开始玩「AI大乱斗」——让不同风格的AI互相碰撞,看看能炸出什么火花。
比如,让一个严肃的学术AI和一个脱口秀AI合作写《康德》,效果大概是这样:
结果?95后们听得哈哈大笑,顺便把《康德》背下来了。
终极目标:让学习像刷短视频一样上头
团队的目标很叛逆:凭什么短视频能让人熬夜刷,学习就不能?于是他们盯上了「音频+AI」,搞出了过去做不到的玩意儿:
翟星吉 (语核科技创始人):B2B 创业者的「滑跪」与生存法则
创业生存指南:不干活比瞎忙活更重要!
To B创业生存法则
记住:创业不是在朋友圈炫耀「我超忙」,而是要让客户大喊「你真有用」!
中国企业服务的未来:一场关于”滑跪”艺术的哲学讨论
在中国 To B 领域,”勇往直前”远不如”适时转弯”来得重要。这场商业马拉松比的不是谁跑得最快,而是谁能把”战略性滑跪”玩得最溜。
三大”滑跪”生存法则
创业就像玩扫雷游戏,光靠蒙头挖金矿的心态可不行。要学会用第六感感知风险,毕竟高质量的营收才是王道——这就好比你宁愿要一块纯金巧克力,也不要一卡车镀金砖头。
创业团队的晨间闹钟能有多硬核?某公司的员工们发明了iPhone定位追踪叫醒法——找不到人可以,但找不到手机?不存在的!这种”关爱式骚扰”堪称当代职场行为艺术。
在中国 To B 这片江湖里,能活下来的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最会”花式滑跪”的。毕竟,懂得适时认错的CEO,才能带领团队走到领奖台前——虽然可能是用滑跪的姿势到达终点。
刘如山 (旷野群星创始人):不自己干,是做不到有血肉的体验的。
“刹车”小姐的AI冒险记
第一章:AI圈的”异类”
在一片”三天上线AI产品””五天改变世界”的疯狂速度竞赛中,旷野群星的创始人刘如山突然来了个漂移式停车,引来围观群众一阵惊呼。
这位”客户成功”出身的创始人,带着一副”我是来正经干活的”表情,淡定地宣布:”我用半年当用户,才敢做AI产品。”
第二章:”填坑”大师跨界记
刘女士的工作履历相当硬核:
然而,当她一脚踏进AI创业圈时,这位”老司机”直接懵了:”这地方的画风……怎么和说好的不一样?”
第三章:AI界的”迷之操作”
刘如山内心OS:”在传统行业,客户想要的是一辆能开的车;可在AI圈,大家恨不得先把轮子拆了卖概念车!”
她眼睁睁看着同行们:
对此,刘女士只有一个反应——默默系好安全带。
结语:慢就是快?
当整个行业都在上演”速度与激情”时,这位”刹车小姐”选择了一条反套路路线:
“让他们先去卷吧,我先学会怎么用AI不把自己忽悠瘸了再说。”
当投资人递来千万美元,她说:”让我再吃会儿土”
“PPT创业?不如先去泥里打滚”
刘如山曾遇到魔幻一幕:投资人挥舞着支票簿说:”搞个PPT,给你一千万美元!但条件是——你别当CEO了。” 她当时的反应大概是:”还有这种好事?……不了,我还是继续啃泡面吧。”
创业三大「作死套餐」
在创业修罗场里,她总结出新手村常见死法套餐:
她犀利吐槽:”很多AI产品只是更高效的垃圾生产流水线,因为它们的KPI是取悦投资人,不是解救用户。”
从”狗都不干”的活儿里淘金
当同行忙着做”改变世界”的PPT时,她的团队卷起袖子干起了短视频代运营——俗称行业鄙视链底端的”狗带”业务。结果?1600个作者激情参与,流量破亿。
“第一天就能赚钱的才叫产品,其他都是行为艺术。”
Mulan 木兰:AI剪映的”土味哲学”
她的产品Mulan(AI版剪映)有个灵魂拷问:”为什么内容创作像接力赛,而AI只能当个递水员?” 她坚信:真正的护城河是沾满泥巴的手。
当代AI产品困境
终极结论
当别人在会议室画饼时,她说:”让我再吃六个月土。” ——毕竟,没有血肉的AI,终归是赛博皮影戏。
(此刻,某位投资人看着堆积如山的PPT,默默点了根烟)
张伟 (X-FUN 创始人):保持「空杯心态」,把一把大刀磨成「指甲刀」
包装设计大咖的”行业奥秘”讲座:比AI更重要的是啥?
在传统的包装设计行业里,张伟依然执着地挖掘”深度”,但这次他把焦点从”用户”精准瞄准到了”行业”。面对全场观众,他抛出两个灵魂拷问:
然后他自信满满地给出金句:”了解行业,比学会用AI更重要!”
但这还没完!他还颠覆了科技创业圈的流行思路:
也就是说,如果你连包装设计行业的门道都没摸清,就别指望AI替你解决所有问题了。(毕竟AI可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客户最后总会选那个丑到爆的配色方案!)
AI创业路上的”坑”与”刀”
一、那些年,AI模型踩过的中文”坑”
想象一下,你兴致勃勃地训练了一个AI模型,结果它看中文资料时一脸懵:”啥?这是啥?”早期的X-FUN团队就干过这事儿。那时候AI对中文的理解能力,大概和外国人第一次听相声的反应差不多——笑得莫名其妙。结果团队纠结:“咱要不要自己从头训练一个中文版?” 后来发现,这就像是自己在家造电动车电池——技术不够硬,最终只能默默回到“拼多多大厂轮子”的怀抱。
教训总结:别总想着重复造轮子,偶尔也要学会“蹭大厂的WiFi”。
二、空杯心态:把你的”关公刀”磨成”指甲刀”
这位老兄掏心掏肺地说:”创业者啊,别总想着干大事,先学会把你的‘四十米大刀’磨成’指甲刀’。”
什么意思?就是:
三、总结:创业就是踩坑 & 磨刀的艺术
记住:在AI创业的世界里,最强的生存法则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精准越牛”!
Koji (十字路口创始人):新一代 AI 创始人的「变」与「不变」
“松节油”经济学:当AI创业者不再画饼改囤颜料
在那个充满松节油气味的艺术界笑话映照下,我们的十字路口探险家Koji同志,穿着他沾满数据灰尘的探险马甲,采访了超过100位AI界”颜料贩子”(又名创业者),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三大”松节油”真香现场
过去PPT里的”颠覆性革命算法”,现在都变成了:”老王,你那家松节油批发商的电话号码能不能分享一下?”
“我们的模型参数量相当于银河系恒星总数” “我们的现金流足够买下Costco三个货架的GPU”
不再比拼谁家的技术白皮书更厚,而是比较谁能用最便宜的云服务账单让产品苟到下一轮融资
新一代创业者的生存法则
正如一位边啃泡面边调参数的创始人所说:”现在我终于懂了,AI创业的真谛就是把松节油当红酒品——不是看年份产地,而是算每毫升能兑多少水还不影响显色。”
所以下回您听到两个AI创始人在咖啡厅热火朝天地讨论,别以为他们在争论transformer架构——他们八成在比较哪家的云服务积分兑换咖啡更划算。毕竟在这个时代,会省松节油的,才能画出更持久的未来。
动势为王:在这个AI时代,不会”带节奏”的创始人不是好rapper
最近AI圈子里有个怪现象:营销成了”见不得光”的事儿。Kimi砸钱投广告被说”铺张浪费”,DeepSeek纯靠技术封神被捧上神坛——仿佛在AI圈,”搞营销”就等于”搞诈骗”。但Koji这哥们儿一针见血:当全世界都在装清高的时候,恰恰是最该祭出营销骚操作的时刻!
为什么营销成了AI圈的”伏地魔”?
创业冷知识:Transformer论文标题《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早就剧透了——没存在感就得死,连AI模型都知道要抢注意力!
“势能护城河”理论:领先一周,赢者通吃
a16z的金句“Momentum is the New Moat”翻译成人话就是:
看看这些”带节奏”大师怎么玩的:
创始人必修课:如何科学地”搞事情”
最后送上一句暴论:在这个时代,技术决定你能活多久,但营销决定你有没有机会上场! 当你的竞品还在纠结”这个功能要不要再加个参数”时——聪明人已经带着喇叭冲向热搜了。
失败是一门艺术:如何在创业世界优雅地被暴打
1. 失败的豪华套餐
从前,创业者们信奉「坚持不懈」,而现在,「抗揍」才是核心竞争力。
Sam Altman 提到的「SaaS 快时尚化」可不仅仅是换个皮肤那么简单——它就是一场「高频换血游戏」。今天的融资让你能多开几枪,但前两发没打响就心态崩盘的创始人不在少数。
真正的高手?他们早已习惯了「失败自助餐」,被打趴还能躺地上点杯咖啡,静等AI下一次进化的Buff。
2. 人才吸引力定律:你不是在招聘,你是在建城市
AI行业的人才稀缺到什么程度?Koji说了,这不是招不招得到的问题,是公司会不会猝死的问题。
比如某家公司——
是的,你没看错,2个人撑着一家公司的未来。创始人不得不全球开Office,不是为了国际化,只是为了能「逮」到几个懂AI的程序员。
优秀的创始人不是HR,而是行走的「人才黑洞」。
比如Manus的CEO小宏,不仅能吸引Peak这样的顶级大佬,还能让一堆年轻才俊自带干粮投奔。这才是真正的「AI版人口贩卖」,合法的那种。
结论:要么抗揍,要么学会造城
今天的创业丛林法则:
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恭喜你——你已经比90%的创始人更可怕了。
自由开放麦
开放麦的科技吐槽大会——AI创始人的小烦恼
即兴分享环节:观众VS创始人
活动进入尾声,现场气氛热烈。主持人高喊:“来啊!还有哪位勇士要上台吐槽AI?”——显然,这成了比官方演讲更有趣的“AI全民批斗大会”。
Seede AI联合创始人MUJI的真心话时间
这位科技大佬一上台就疯狂倒苦水:
用户真相:越简单,越残忍
MUJI最后总结出一个“AI产品生存法则”:
这场即兴吐槽成了活动的“灵魂高潮”——原来搞AI的,和用AI的,本质上都在和机器斗智斗勇啊!
当AI遇上旅游:一位”旅伴”创始人的闭环奇遇记
哦~让我来告诉你这个神奇的故事!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也可能是狂风暴雨,谁知道呢),陈业熙——这位”旅伴AI“的神秘创始人,站在台上像个魔术师一样,向众人揭开了如何把用户需求”变”出完美闭环的秘诀。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结果服务员不仅给你端上菜,还帮你切好、喂到嘴里、消化完再问你’味道如何?’——这就是闭环!”
“做产品就像谈恋爱,不能表白完就消失。要关心对方吃没吃饭、睡没睡觉,甚至…连明天该穿什么颜色的袜子都要想到!”
看来这位”AI红娘”深谙恋爱…啊不,是产品之道啊!
让技术想象力,快速落地
创业者的”技术保姆”,原来是它!
你以为个体创业者是靠着一腔热血和几个通宵就轻松打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No no no!他们其实在背后偷偷找了个靠谱的”技术保姆”——而这个保姆,恰好今天让我给发现了!
如今,创业者的天马行空能不能变成口袋里的App,全取决于一个超级重要的东西——“技术基座”(也叫”技术大腿”,抱对了起飞,抱错了起飞失败)。这个基座不仅得够稳(不能动不动崩)、够开放(别动不动对你说”此路不通”),还得能干(秒级响应用户需求)。
总不能每天让创业者自己编程+熬夜+修服务器bug吧?那可太惨了……于是,平台型企业(比如像百度智能云这样的”技术大佬”)默默登场,拍了拍创业者的肩膀:”放着我来!”。
前两天在云智大会上,我正好近距离围观了一下百度智能云的活儿。看完只有一个感想——“果然抱大腿是有讲究的!”
这套”技术基座”,简直就是创业者们梦寐以求的“云式安全感”……难怪大佬们都笑了。
所以,下次见到某个火爆App背后的创业者时,别急着膜拜,先问一句——“你们家的大腿是谁?”
百度AI大冒险:如何让创业者踩着泰坦的肩膀跳舞?
1. AI创业者的”三大噩梦”
想靠AI创业?先别做梦!你得先解决这三大”拦路虎”:
创业者内心OS:“我创业还没开始,为什么已经感觉自己破产了?”
2. 百度的”AI助攻套餐”来了!
百度一拍大腿:”别担心,我们当你的’技术保姆’!”
底层模型免费送:像PaddlePaddle这样的框架直接甩给创业者,省得你从零开始拿Python敲到怀疑人生。
算力租借就像AI界拼多多:不用自己买”显卡矿机”,云端调用按需付费,省下的钱还能多雇几个实习生。
工程化一键打包:连怎么部署都给你写好了说明书,创业者只需要关心——”用户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服务器为什么又崩了?”)
过去因为技术门槛太高死在摇篮里的创意,现在可以大喊一声:”扶我起来,我还能再试一次!”
3. 新产业?其实就是”旧问题+AI外挂”
当技术不再是门槛,创业者们的脑洞开始像野草一样疯长:
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攒着攒着就变成了新赛道。比如:
4. 新增长?”试错成本低到像玩手游”
传统产品开发:
用百度AI生态后:
5. 平台的阳谋:“你创新,我收租”
百度:“我不是慈善家,但我是最聪明的房东。”
最后,AI生态越繁荣,平台越赚钱,而创业者也能踩着”技术跳板”跑得更快——
1)学会预测大厂的「前进路线」
当大厂不再自己造轮子,而是开始卖”模型甜品”时…
在最近的一场”AI烧烤大会”(划掉,是”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的某位高管(头衔长到我舌头打结)——沈抖先生,突然掏出一个麦克风,像选秀节目导师一样递给了三位年轻创业者:”来,给大家讲讲你们怎么靠AI发财的!”
这三位”AI界的弄潮儿”分别是:
有趣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别自己造轮子,要学会搭顺风车!” 宋亚宸更是坦承,百度在模型推理上的提升,让他省下了一大笔买”虚拟咖啡”(计算资源)的钱。
那么,百度这个”AI批发市场”到底在干嘛?简单来说就是:
百度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在千帆平台上开了一家”模型超市”。这里应有尽有:
更厉害的是,过去训练数据要像”喂养霸王龙”一样狂塞资源,现在他们搞了个更聪明的训练方式——RFT(奖励模型强化学习),少量数据就能调出接近千亿参数模型的能力!
就像某位聪明的创始人说的:“既然百度在造火车,我们就学会搭车,而不是自己去铺铁轨!”
(PS:这场活动如果下次改叫”AI吐槽大会”,我一定第一个报名!)
AI创业:从冰箱贴纸到商业帝国的速度之旅
从前,造个AI产品得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自己削木头。现在?简直是进了一家AI自助餐厅——
副作用警告
这种“快餐式创新”可能带来后遗症:
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个“卷创意,别卷代码”的黄金时代——只要别把产品打磨得比用户的耐心还光滑就行。
2)让算力即取即用
算力的狂欢:AI创业者的”电费”焦虑
1. GPU——科技界的”买不起系列”
没错,说到算力,创业者们的钱包一下子就瘪了下去。Scaling Law还在那儿瞪着眼睛大喊:”再来点性能!”,大家只好一边数着账户余额,一边咬牙升级显卡。但说实话,从零搭建一个GPU集群,那感觉就像给自己家拉了一条私人发电厂——贵得离谱,而且还没必要!
2. 算力难题:小团队的残酷现实
想训练大模型?算力不够,跑得比乌龟还慢!想日常调用模型?一不留神,云服务账单能让你怀疑人生。于是很多小团队被迫进入”省电模式”——不然资金都得烧在训练上,产品根本跑不起来。
3. 救星来了:把算力变成”电插座”
现在的平台方正在玩一个”电力战略”——让算力像电力一样标准化,企业压根不用管背后的高压电、变压器,插上就能用!
创业者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谢天谢地!这下我们能专注搞AI应用,而不是天天在机房调试过热显卡!”
算力像是AI世界的”电费”,而平台方立志要把它变成 “一键续命” 的标准服务。别再为GPU哭穷了,赶紧找个好平台,专心搞你的算法革命吧!
3)「积木化」应用
当AI遇上”乐高”:开发者们的创意狂欢
最近AI圈子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在聊一个神奇的东西——AI Agent。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像是AI界的”瑞士军刀”,能帮你处理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儿。
开发AI?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最近某个大会上,某家科技公司发布了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号称能让AI开发变得像拼乐高一样轻松。甭管你是技术大佬还是小白,都能用它快速捣鼓出一个智能应用。
企业版”看图说话”
想做个智能客服?没问题!现在只要用户拍张故障照片,AI立刻就能扫描说明书,匹配问题,还能多语种翻译解决方案。建议再配个打工人摸鱼表情包识别功能,那才叫真正的”智能”!
创业者的SOP速成班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以前做个标准化流程(SOP)得搞半天,现在?上传一段操作视频,AI几分钟就能帮你生成,省时省力还不用挨老板骂。
最搞笑的是,前段时间爆红的“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居然也是这么搞出来的。看来以后AI不仅能教英语,说不定还能变成任何人的虚拟分身,比如“郭德纲讲量子力学”或者“马斯克教炒菜”,想想就魔幻!
总结:AI搭积木,人人都能当”造物主”
总之,现在的AI工具越来越”傻瓜化”,就像给你一堆预先组装好的积木,想怎么搭就怎么搭。未来的创业可能真的变成:”你想搞啥?上传——生成——发布——赚钱!” 当然,前提是你的AI不会突然罢工,或者开始和用户唠嗑讲冷笑话。
当AI生态变成乐高积木,谁在悄悄地收“积木税”?
想象一下:你是个创业者,手头有个绝妙的点子——比如一款能自动帮你编造请假理由的AI眼镜。按照传统玩法,你得自己搭建搜索引擎、训练NLP模型、再找个地图API防止你老板顺着网线来揍你……但现在不一样了!百度拍拍你的肩膀:“老弟,别折腾了,我这现成的‘积木块’随便用!”
25年功力,一键白嫖
于是你的AI眼镜一夜之间就能回答:“老板,我昨天拉肚子导航去了33次厕所(百度地图定位为证)”——技术壁垒?不存在的,现在流行API缝合术。
平台的小算盘打得火星都能听见
开发者觉得白嫖了百度的服务,百度笑呵呵地看着所有人的应用都长成了“百度生态依存体”——这叫数字版的“免费送油灯,高价卖灯油”。未来哪怕你想换个搜索接口,会发现用户早习惯了“在AI玩具里刷到竞价排名广告”的魔幻体验。
所以这场游戏的真谛是:创业者负责天马行空地造轮子,平台负责悄悄成为所有轮子的轴承。至于用户?恭喜你,即将在智能手表、AI风筝、电子马桶等一切设备上,享受到“百家号式”的赛博人生。
开发者和创企们,有了更多「业务可能性」
AI创业:一场”等风来”的刺激冒险
第一章:如何不被算力冲昏头脑?
在这个算力泛滥的年代,想要开发一款强大的AI应用,最大的难题就是——千万别被它吓跑!毕竟,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却不能熟练操作,就像家里藏了一台火箭发动机却只会用来烤面包。
第二章:”铺路者”和”探路者”的共生奇幻秀
这场AI世界的共生关系,就像咖啡与咖啡因——如果没有百度这类平台的”飞轮效应”,创业者们恐怕还在手动写代码写到天明。
第三章:揭开”飞轮效应”的神秘面纱
百度AI平台的”三轮驱动”豪华套餐:
说白了,这个飞轮转得越快,AI创业者就越容易从”想法变现”进化到”财富自由”(的一部分)。
第四章:别忘了最重要的——来”十字路口”唠嗑!
如果你正在AI世界里摸爬滚打,不管是在: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阶段
“代码跑起来了!” 阶段
“投资人终于回我消息了” 阶段
都欢迎加入这场AI版”吐槽大会”!在这里,你会听到最真实的创业故事,见识最奇葩的应用场景,也许还能遇上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灵感(或者至少改变你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