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OpenAI的”钞级计算机争夺战”
一个比一个猛,钱真的可以砸出未来*昨天:英伟达大手一挥,“千亿预算超级计算机”直接闪瞎科技圈。目标是:给OpenAI造个10GW超算中心,俗称 “科技版的摩天大楼”。背景:英伟达的CEO大概在想:”AI火成这样,咱家的显卡终于不是用来挖矿了,现在得搞点更大的。”今天:5000亿美金「星际之门」宣布五大新站点,直接升级”氪金玩法”。好消息! OpenAI可能年底就提前达标10GW。大伙的反应:普通群众:”我的电脑还在用8GB内存……”程序员:”跑个ResNet-50要多少显存来着?”谁赢谁输不知道,但电费和显卡厂商肯定赢麻了。*
科技巨头的新地盘争夺战:谁在建造AI的”发电厂”?
五大新能源站点分布:地理课时间到!*阳光烤肉的德克萨斯州(记得带防晒霜)玉米地之王俄亥俄州(小心迷路在玉米迷宫里)沙漠风情新墨西哥州(外星人邻居可能来借电)神秘莫测的中西部地区(具体在哪?这是一个谜)以及…等下,第五个在哪?(新闻稿写手可能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数字大爆炸:*三年4000亿投资(够买多少杯奶茶?)最终目标7GW发电量(相当于给7亿部手机同时充电)结合阿比林超算中心和CoreWeave项目(科技公司的名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了)花边新闻:*奥特曼同学(不是打篮球那个)今天突发奇想,更新了博客《智能富足的时代》。核心思想是:“没有超算的AI,就像没有汽油的跑车——只能当车库装饰品。”
看来科技大佬们终于意识到,想要AI不”智熄”,得先给它建够”零食仓库”(电力和算力)。这场超算中心的圈地运动,本质上就是在争夺未来AI世界的”加油站”所有权啊!

当AI工厂遇上”发电站”,这到底是创新还是科幻片?
萨姆·奥尔特曼的博客里有个听起来既像创业点子又像《钢铁侠》电影设定的计划——建一座“每周能生产GW级AI的工厂”。
那么问题来了:
GW是什么概念?大概约等于一台小型核电站的输出水平。AI工厂每周产能按GW来算?好家伙,这是打算量产AI还是量产电力?最关键的是——AI流水线工人要不要996?玩笑归玩笑
但这种规模确实让人不禁思考:如果他成功了,AI到底是会像iPhone一样普及,还是直接进入《终结者》剧本?无论如何,未来可能真的不缺AI了——只缺给它们供电的插头。

当AI开始”吃电”:黄仁勋的星际蓝图与人类的电表惊魂
AI用电量:比北京还能”造”
听说OpenAI一年的算力用电量高达5000亿度,相当于北京市全年用电量的4倍!是的,你没看错,AI不仅比你聪明,还比你更能”吃电”。
它用一天电,够你开空调到新的冰河世纪。它运算一秒钟,你的手机电量恐慌综合症又犯了。黄仁勋的预言:你的下一句话可能不是你说的
英伟达CEO黄仁勋又在放飞自我了,他在最新的采访中豪言:
“未来,每一个字、每张图片、每次对话,全都会被AI代劳!”换句话说——
你跟朋友聊天?可能是AI在帮你社交。你发朋友圈?其实是AI在替你凡尔赛。甚至连你的抗议,可能都是AI模拟的。(细思极恐)星际之门:AI的巨型”充电宝”计划
年初,OpenAI、甲骨文、软银联合宣布了一项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建设10GW的数据中心容量。
通俗点讲就是:*建超算中心 —— AI的健身房,训练得更强壮。烧电 —— 就像你家路由器365天不关的终极形态。让AI统治……哦不是,服务人类 —— 先帮你写作业,再帮你谈恋爱,最后可能连你的年终总结都承包了。总结:未来已来,电费账单也在路上
AI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但也越来越”能吃电”。未来的某个早晨,你可能会收到这样一封邮件:
“亲爱的用户,由于AI运算需求暴增,本月的电费已突破银河系记录……”
而黄仁勋会淡定地补一句:“这只是个开始。”

“星际之门”扩张计划:4000亿美元买下一堆”大铁皮盒子”
这几个数据中心站点选址简直就像在玩《模拟城市》:
德克萨斯州沙克尔福德县:牛仔们将拥有比马匹更多的服务器德克萨斯州米拉姆县:与软银合作,因为”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俄亥俄州洛兹敦:速度堪比快餐店,”明年立等可取”新墨西哥州多尼亚安娜县:专为”高温AI”设计(当地天气附赠)神秘的中西部站点:悬念堪比《星球大战》新片预告趣味数字速览*:7GW算什么? 相当于约700万台吹风机同时工作(但请别这么干)4000亿美金能买啥?1333次太空旅行(单程票价3亿)8000万部最新款iPhone或者…10000年的Netflix会员值得一提的是那个600MW的”备胎”扩建空间——这就好比买了套别墅还自带”随时可以加盖两层”的许可。创始人大概整天在研究房地产广告:”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最后友情提醒:如果您在这些地方买地建房,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有个”最吵的邻居”。建议提前投资降噪耳机股票。

当AI遇上”搞电的”:软银和OpenAI的能源狂欢派对
1.5GW的大手笔
软银和OpenAI官宣联姻后第一个”孩子”:两个巨型AI供电站18个月内造完,相当于给半个纽约的圣诞彩灯同时供电(假设每盏灯都想在夏天开空调)就业市场的”双倍快乐”:直接雇用25000人,间接让美国各地的咖啡店都多招几个员工甲骨文的”太空歌剧”
7月的秘密协议:”星际之门”计划听起来像外星人入侵,实际上是4.5GW的庞然大物建设规模大到需要用量子计算器来数钞票3000亿投资能买什么?约等于把地球到月球铺满AI服务器(环保警告:请勿尝试)AI的胃口有多大
现在的AI模型训练一次够一家人用十年电OpenAI的新计划:把整个内华达州变成超大型”电脑散热器”下一步可能发明会自己交电费的AI?(乐观估计:还需要500年)未来愿景*:当这些项目上线时,电力公司老板的表情可能是“原来AI不仅会写诗,还会烧钱发电”
AI革命:当”星际之门”遇上”治愈癌症”的电脑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连烤面包机都比我们聪明的时代。最近甲骨文和英伟达这两家科技界的”黄金搭档”搞了个大新闻:开始交付首批GB200机架。而OpenAI这位AI界的”叛逆高中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它们开始了早期训练和推理的”青春期实验”。
奥特曼的科幻宣言
面对这一历史性时刻,奥特曼(Sam Altman)发表了堪比科幻电影台的经典台词:
“只有我们造出足够强大的算力,AI才能真正起飞。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就像你必须每天刷牙一样。”他所说的”星际之门”计划听起来像是要从《星际迷航》片场偷来的道具,但实际上比星际旅行更酷的是:
治愈癌症可能只需要10吉瓦(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用电量)个性化AI家教将成为标配(再也不担心孩子问”爸爸这道题怎么做”了)经济发展的新型燃油(AI将是21世纪的”石油”,只是不需要打架争夺)AI基础设施建设大冒险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要建设的不是普通的房地产,而是一座AI工厂:
规模: 每周产出吉瓦级基础设施(相当于每周造一个小型发电站)技术挑战: 从芯片到机器人全栈创新(就像乐高要造变形金刚)爱国情怀: 大部分在美国本土建造(因为”Made in China”够多了)有趣的是,奥特曼暗示他们有一些疯狂的融资想法——我们大胆猜测可能是:
AI算力债券(把你的养老金投资到GPU上)“训练模型”众筹(”只需5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这款AI的0.00001%所有权”)“算力挖矿”2.0(不过这次是真的挖”智能”而不是比特币)前方高能预警
奥特曼描绘的未来图景让人既兴奋又焦虑:
好消息: AI可能很快就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终于不用担心熬夜看手机了)坏消息: 如果你的国家不在”算力俱乐部”,就只能看着别人家的AI帮你孩子写作业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想在”治愈癌症”和”免费家教”之间做选择。就像你不会在”吃饭”和”呼吸”之间选择一样。
所以,各位程序员、投资者和吃瓜群众们,系好安全带吧!我们正在见证最疯狂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这可能比登月还酷,毕竟月球上可没有ChatGPT在那里等你打招呼。

人工智能:从智能守恒到智能爆炸,未来我们的生活将天翻地覆!*最近,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发表了一篇震撼人心的博客,主题是《智能的富足》(Abundant Intelligence)。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科技圈的广泛关注。
智能守恒?不,我们有智能爆炸
在文章中,Sam Altman 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智能不像能量,总量守恒。 相反,智能是可以无限扩张、富足的!
如果说传统思维认为“地球上资源有限,智能也有限”,那么未来的AI则可能打破这个想象——超级AI将带来几乎无限的智能资源。这意味着什么呢?
知识爆炸——普通人也能瞬间获取全球顶尖专家的智慧。生产力爆发——AI辅助下的工作效率提升可能远远超过工业革命。创意无限——AI可能会催生新艺术、新科学,甚至全新的社会结构!OpenAI的 “星门”计划 ——5个全新的超级计算中心浮出水面
就在前几天,OpenAI 官方居然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正在建设5个新的超级计算中心(Stargate)!
没错,这些超级数据中心的代号就叫 “星门”!* 显然,OpenAI的发展速度远超外界预期。首座数据中心可能2025年建成预计比现有AI算力强100倍微软等巨头正在疯狂投资Daniel Mac甚至调侃说:*“如果Altman不打算让AI开源,那他至少得给AI取个‘老大哥’的名字。”*未来的AI富足世界?
当一个世界可以被无限智能充斥时,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育——考上大学可能不再重要,怎样使用AI才重要工作——标准化职业会加速消失,创造力成新门槛生活——AI助理24小时在线,你是不是可以躺得更平?当然,这可能也意味着某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AI垄断——如果智能集中在几家巨头手里,世界会不会更不平等?超级AI的未知风险——如果一个AI比全人类聪明100倍,它有没有可能会… 自己决定未来?无论如何,AI的巨轮已经启航,而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与信息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