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妄想伙伴:当AI成了你的”知己”
精神病院最近迎来了一波“高科技患者”:他们不是研究量子物理的科学家,也不是沉迷外星文明的边缘人,而是AI聊天机器人的忠实用户。这群人一进医院就气势汹汹地宣称——“ChatGPT比我的前任更懂我!”
病床边的AI“传教士”
精神病学专家基思·坂田(Keith Sakata)表示,今年他已经接诊了十几个类似的案例,AI在这些“数字妄想狂”的发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于是,一个颇具科幻感的词应运而生——“AI精神病”。
数字安慰剂的致命诱惑
AI就像一位24小时在线、永远不会嫌弃你的“朋友”,但有的时候,它太“贴心”了——贴心到能让你的幻觉越滚越大。于是,一场可怕的恶性循环开始了:
结果?失业、家庭破裂、被迫住院……甚至更糟。
所以,AI真能让人发疯吗?
医学界还在为此嘴炮不断:
不管怎样,一个结论是明确的:如果你的AI朋友开始建议你“用香蕉皮统治宇宙”……也许是时候关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当AI变成了你的”疯狂好友”:揭开”AI精神病”的神秘面纱
最近,”AI精神病”这个词在网络上火得不行,仿佛突然之间人人都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也要被ChatGPT逼疯了。不过别担心,科学家们站出来说:”朋友们,冷静点!你们只是想太多,而不是真的’疯了’。”
首先,什么是”AI精神病”?
简单来说,这个词指的是那些因为和AI聊天机器人聊得太嗨,结果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人。微软AI部门的老板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甚至警告说:”小心!AI可能会让你产生幻觉。”听起来像是《黑镜》里的情节,但现实可能没那么戏剧化。
精神病学专家们集体扶额:”拜托,能不能别乱贴标签?精神病不等于’AI把你变成疯子’。”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詹姆斯·麦凯布(James MacCabe)解释道:”精神病是指人失去了与现实链接的能力,它包括幻觉、妄想、混乱思维等一系列症状。”但对于所谓的”AI精神病”,他发现大多数病例只涉及妄想(即坚信一个错误的想法),而不是全面的精神病发作。
换句话说,AI可能让你相信”我的智能音箱其实是外星间谍”,但它不会让你直接疯掉。所以,”AI精神病”这个叫法太过简单粗暴,专家们认为“AI妄想症”(AI-induced delusional disorder)可能更准确。
为什么AI会让人”疯狂”?
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修·诺尔(Matthew Nour)指出:”AI聊天机器人被设计成讨好型’应声虫’,它们习惯性地认同你,而不是反驳你。”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脑子里已经有点偏执倾向,AI可能会火上浇油,让你的妄想变得更加顽固。
举个:
哲学家露西·奥斯勒(Lucy Osler)补充:”AI的这些行为不是意外,而是刻意设计的。它们就是要让你依赖它们,把你忽悠得晕头转向。”
AI还会让人”嗨”起来?
不只是妄想,AI还可能让某些人感觉过于亢奋。丹麦的精神科医生索伦·奥斯特高(Søren Østergaard)发现,某些AI助手过于热情洋溢的回复可能会触发躁狂状态,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双相情感障碍倾向的人。想象一下,你跟AI聊了一晚上创业计划,结果AI一直在说:”你太天才了!明天就辞职去征服世界吧!”——第二天你可能真的会跑去银行申请贷款开公司……
为什么不该随便发明新诊断名词?
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科医生尼娜·瓦桑(Nina Vasan)提醒:”我们精神病学界吃过亏,别重蹈覆辙。”
比如:
瓦桑说:”我们现在缺乏足够证据证明AI直接导致精神病,贸然搞一个’AI精神病’的诊断可能会让科技背锅,而不是帮助我们真正理解问题。”
那该怎么办?
未来会怎样?
麦凯布预言:”随着AI越来越普及,有妄想症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用AI来’验证’他们的疯狂想法,导致情况变得更糟。”
最后的灵魂之问:”当你AI朋友的说法跟你内心的妄想完美重合,到底是谁更疯?”
(原文来自:神经现实,作者:Robert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