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4
0

“老登”应用,霸榜AI

“老登”应用,霸榜AI

一场疯狂的金矿寻宝比赛:AI应用的淘金热正在上演!

黄金地图:人人都想当矿主的日子

如果把AI行业比作西部大淘金:

  • 卖铲子的:芯片制造商(”嘿兄弟,没我的铁锹你可挖不动!”)
  • 卖藏宝图的:大模型团队(”我知道金子在哪,但地图要收费!”)
  • 直接挖矿的:应用开发者(”管他呢,先挖了再说!”)
  • 惊人的淘金者人数报告

    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8月:

  • 移动端矿工:6.45亿人(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在手机上挖矿)
  • PC端矿工:2.04亿人(还在坚持用台式机挖矿的硬核玩家)
  • 原生APP增速:1.3%(比我的银行存款利息跑得还快)
  • 什么是真正的AI”淘金专业户”?

    就是那些出生就自带AI光环的应用:

  • DNA检测: 从娘胎里就安装了AI芯片
  • 行为模式: 说话、思考、赚钱都靠AI
  • 典型代表: ChatGPT(那个话特别多的)、豆包(可能是能吃的AI?)、DeepSeek(不仅深还会找)
  • 淘金大赛排名曝光: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比全球AI应用排行榜发现:

  • 海外赛场: 创业公司批量生产”挖金奇才”
  • AI应用爆发,仍是巨头游戏

    AI应用界的”三国杀”:大厂碾压、新秀突围的魔幻现实

    一、全球AI应用的”人口普查”

  • 当前AI应用总数:约等于”银河系恒星数量”(反正没人能数清)
  • 两大派系:
  • 企业特供版AI(TOB):专门解决老板们半夜惊醒的焦虑
  • 大众欢乐版AI(TOC):负责把普通人变成朋友圈段子手
  • 二、2025年国内AI界”选秀大赛”结果

  • 冠亚季军阵容
  • 豆包:可能是第一个会包饺子的AI
  • DeepSeek:表面创业公司,实际是”AI富二代”
  • 夸克:证明了名字越小(基本粒子级别)越容易火
  • 残酷生存法则
  • 大厂原生应用:12个(相当于少林寺武僧组团参赛)
  • 大厂老应用AI化妆版:1个(宛如给诺基亚装上ChatGPT)
  • 创业公司:7个(其中6个正在后台偷偷写商业计划书)
  • 三、创业公司的”绝地求生”实录

  • 唯一杀入前十的素人选手
  • Lovekey键盘(主打功能:把尬聊自动翻译成土味情话)
  • 行业观察家的毒舌点评
  • “所谓创业公司,90%都是大厂项目经理的再就业项目”

  • 真实创业比例修正公式:
  • `原统计数字 × 0.5 – 投资人白眼数 = 近似真实值`

    四、行业启示录

  • 想搞AI?建议先认个”干爹”(指母公司)
  • 起名秘诀:要么小到量子级,要么土到掉渣级
  • 终极忠告:
  • 与其开发新APP,不如给Siri写段子更有前途*
  • “老登”应用,霸榜AI

    AI应用榜单的”豪门争霸”:大厂依旧是那个大厂

    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份AI应用界的”福布斯排行榜”:

  • 数据来源:硅谷著名VC机构a16z的全球Top100AI应用榜单(悄悄说:他们漏了Android市场的部分应用)
  • 榜单上的”中国特色失踪案”

  • 国内王者缺席腾讯的”元宝”和360的”纳米AI搜索”像是被施了隐身咒,完全不见踪影
  • 老将重焕青春:榜单前十惊现一批”AI美容院”——2008年诞生的美图秀秀和2020年的醒图靠着AI整容成功上位
  • 永恒的真理

    不管是中国榜单还是全球榜单,前三名就像被502胶水粘住了一样雷打不动。事实证明:

  • 在AI应用这个赛场上,大厂永远是那个穿着AJ跑步的”富二代”选手*,而我们普通人…嗯,还是乖乖当观众比较实在。
  • “老登”应用,霸榜AI“老登”应用,霸榜AI

    2025年AI赛道风云榜:大厂们的”AI变形记”

    你以为AI是大佬们的游乐场?不,这是他们的“钞能力”竞技场!2025年的全球AI APP榜单一出,好家伙,硅谷大佬和中国互联网巨头直接包场,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百度四兄弟更是联手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席位——字节以12款APP稳坐”C位”,不愧是”APP工厂”!

    大厂的”AI武器库”:聊天机器人?必须ALL IN!

    当前AI江湖最火的顶流是谁?不用猜,聊天机器人!国内巨头们在这一赛道简直是豪掷千注,就差把“我梭哈了”写在脸上:

  • 字节的”豆包”(名字听着就能吃)
  • 腾讯的”元宝”(发财的心藏不住了)
  • 阿里的”通义”(听起来就很懂事)
  • 百度的”文小言”(AI界的文艺青年)
  • 为啥创业公司在这儿没那么积极?“钱包不允许”呗!一位从业者无奈摊手:”聊天机器人听着亲民,实际是个烧钱大户——算力、数据标注、算法优化,哪一项不是吞金兽?”

    虚拟角色&视频生成:大厂的”降维打击”

    你以为聊天机器人是全部?Too young too simple!虚拟角色和视频生成赛道里,大厂同样“不讲武德”

  • 字节”猫箱”: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隐藏惊喜的AI玩具
  • 快手”可灵”:名字挺灵,技术更灵
  • 就连创业公司MiniMax家的”星野”(名字像偶像剧男主)表现也不错,但依旧被大厂压了一头——“赛道再新,也挡不住钞能力”

    老牌APP的”AI逆袭”: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最绝的是,大厂不仅造新AI,还能让老牌APP焕发第二春!靠什么?“AI马甲”

  • 阿里的”夸克”:从浏览器变身为“AI超级框”,功能狂飙到写作、PPT生成、解题……学生党&打工人的救命神器
  • 百度网盘:你以为它只会存文件?现在还能一键归类图片、AI生成字幕,瞬间变身高效率管家!
  • 百度文库:谁也没想到这货2024年营收比WPS还高,今年5月的“智能PPT”更是全球第一——社畜们表示:”AI真的懂我!”
  • 总结:AI时代,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家底儿!

    创业公司:”我也想玩,但我没钱……”
    大厂:”不好意思,赛道我先占了!”
    (PS:榜单发布后,某创业CEO连夜发朋友圈:”早知道我也去大厂打工了……”)

    创业公司做AI应用,为什么后劲不足?

    当AI遇上”爸爸们”:创业公司与大厂的魔幻商战

    1. 从”六小虎”到”六小猫”

    曾几何时,AI江湖还是群雄逐鹿的盛况,”Kimi”们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灵活的”滚键盘式创新”,硬是在大厂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毕竟,”AI六小虎”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要单挑武林盟主的架势。
    然而,现实很快教会了他们”江湖险恶”:大厂爸爸们一出手,创业公司只能纷纷改名为”AI三软萌”或”AI六小猫”。毕竟,当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巨无霸玩家入场,你很难不被他们的生态、流量和”先亏50年”的决心所碾压。

    2. 技术高地的三场战役

  • ① 1.0阶段:比谁更会”说人话”*
  • AI:“你好,我是一个能聊天的人工智能!”
  • 用户:“真的假的?来段《西游记》评书!”
  • AI:“从前,有一只猴子……”
  • 结论*:大家都在卖萌,卷了个寂寞。
  • ② 2.0阶段:谁不会推理谁出局*
  • OpenAI祭出了o1,DeepSeek凭借开源突袭,像极了一个课代表突然在月考里拿了满分,吓得其他同学连夜偷代码补习。
  • ③ 3.0阶段:Agent时代,创业公司先躺平*
  • 这时候,大模型开始像年轻时的马斯克一样——不仅要会考试,还要会自主创业(做Agent)。可惜,创业公司已经快破产了,而大厂爸爸的AI正在参加IMO(国际数学奥赛)并拿金牌——“看,我的AI比你数学老师还厉害!”

    3. 商业模式:创业公司的”付费墙”困境

    想让用户掏钱?不如问他们要不要你的祖传代码?

  • 大厂态度:AI是战略投资,先亏50年,回头羊毛出在猪身上(比如用AI广告忽悠你购物)。
  • 创业公司眼泪汪汪:服务器租金比我的工资还贵,用户跑得比野兔还快,谁付钱谁就是我亲爹!
  • 对比海外市场:

  • OpenAI:年收入1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能让国内同行集体说”草”)。
  • 国内AI公司:用户:”能用爱发电吗?不行的话,我们用脚投票。”
  • 4. 生态优势:大厂的”钞能力”

    大厂就像自带食堂和自习室的学霸,而创业公司则是蹲在走廊吃泡面的追梦少年

  • 腾讯:社交+游戏=十亿流量池,随便放个AI功能就有用户涌入。
  • 百度文库AI:今年增长216%,靠的不是广告,而是用户以为点错App但顺手用了
  • Kimi:靠砸5亿投放大火,结果钱烧光,用户看完热闹就跑,只剩下投资人原地自闭。
  • 现实残酷*:
  • 尤洋:”大厂一个月的广告费比创业公司融资金额还高。“翻译:你刚租完服务器,大厂已经用钱把整个赛道买下来了。

    5. 未来:AI创业还有戏吗?

  • 可能的出路*:
  • 找对大厂不做的细分赛道(如”AI教猪学会算术”?)
    拼场景、拼数据,而不是拼烧钱(比如”让AI识别老板的微信表情”)
    祈祷OpenAI开源更猛的模型(毕竟AI创业公司的终极梦想是抱OpenAI大腿

  • 总结*:
  • 如果你想在AI创业圈成功,目前有两种方案——

  • 说服马化腾投资你
  • 说服自己改行卖烧烤
  • AI应用市场,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AI应用:巨头环伺下,创业公司的”夹缝求生”指南

    数据篇:AI应用的用户比你家猫还黏人

    最近Sensor Tower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AI应用的表现简直像吃了”增长快乐水”:

  • 下载量:17亿次,相当于地球人口的21%都下载过(当然,包括那些手滑点错的人)。
  • 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证明用户不仅玩得嗨,而且越来越愿意掏钱包。
  • 使用时长:156亿小时,相当于地球人每天泡在AI里8600万小时,比刷短视频的时间还长(可能包括你老板偷偷用来写周报的时间)。
  • 会话次数:4260亿次,平均每人50次,比你和Siri的对话次数多得多。
  • 结论?市场远未饱和,创业公司们,冲鸭!

    技术篇:现在开发AI应用比煮泡面还快?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如今开发AI应用的速度简直离谱:

  • 以前:写个代码要半年,改个Bug要崩溃。
  • 现在:三五个人的团队(甚至一个人+一条狗)几天就能搞出一个“能用”的AI应用。
  • 比如AI Coding工具(Cursor、Claude Code等),它们现在不仅能自动补全代码,还能直接生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框架。程序员们狂喜:“终于能摸鱼了!”

    战略篇:创业公司如何在AI时代”偷家”?

    大厂有资源、有流量,创业公司怎么办呢?专家们给出“夹缝求生”三部曲

    1. 高频+刚需 = 卷得动

  • 能火的应用:教育、办公、内容创作(比如一键生成PPT、自动写周报)。
  • 慎入的坑:那些泛AI应用,用户新鲜感一过就跑(比如99%的”AI换脸”App)。
  • 2. 用户:投入少,回报多

  • 好的AI应用不是玩具,而是生产力工具
  • 典型案例:智能PPT工具AiPPT.cn,用户愿意掏钱的原因很简单——它能让老板误以为你真的很努力
  • 3. 技术匹配场景容错度

  • 适合AI的领域:写代码、画图、写文案——用户对错误容忍度高(毕竟AI写错了,你可以甩锅给”人工智障”)。
  • 高危领域:医疗、金融、自动驾驶——万一AI出错,你可能会进局子。
  • 历史篇:曾经的”小弟”如何逆袭”巨头”?

    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创业公司在大厂阴影下突围:

  • PC时代:微软垄断OS,但Adobe(PS)、Autodesk(CAD)靠垂直领域成了巨头。
  • 移动时代:苹果和谷歌统治系统,但微信、抖音、TikTok照样崛起。
  • 结论:AI时代的生态也会分层——底层大模型归大厂,应用层还有几千家创业公司抢蛋糕*。
  • 最终建议:AI创业者,请记住这三点

  • 别跟巨头硬刚(除非你想被碾碎)。
  • 找准垂直赛道(比如专门帮人用AI应付老板的工具)。
  • 快,比完美更重要(市场不等人,慢了就只能喝汤)。
  • 机会仍在,就看你怎么”苟”了!*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