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猹引发的音乐革命
上周,观猹王国的居民们集体嗨翻了!因为一个名叫 Tunee 的神秘 AI 音乐巫师突然空降,成为全民吹捧的“年度最香瓜”。
Tunee可不是普通的聊天机器人,它是国内首个能用自然语言忽悠人创造音乐的Agent!想创作音乐?你只需要——
目前为止,没人知道它早饭吃了啥才这么强,但显然,它正在用魔法统治音乐界,而猹们……已经彻底沦陷了。
当AI音乐家比你的前任更懂你——Tunee的魔幻音乐实验室
想象一下,有个音乐小助手不仅记得你爱听周杰伦还是重金属,还能从你随手拍的视频里嗅出你今天是被老板骂了还是中了彩票——这就是Tunee,一个比你男朋友更会察言观色的AI音乐生成器!
“懒人”和“专业人士”的终极Battle终结者
实测:给「观猹」写主题曲?Tunee直接开挂!
我们把产品介绍扔给Tunee,心想:“能哼个调就不错了。”结果这货直接交出了两首自带BGM的电子简历:
结论
如果你的音乐才华还停留在“两只老虎”,别慌,Tunee可能比你更懂你的“灵魂节奏”——当然了,前提是……你确定自己有灵魂?(开个玩笑,快去试试!)
一支想把音乐变成”有手就行”的神奇团队
今天要跟大伙儿聊聊Tunee这个不务正业的团队——我开玩笑的!他们2019年就开始在音乐圈搞事情了,而且搞的还是”人人能玩音乐”这种听起来就很离谱的事业。
从”唱鸭”开始的技术狂想曲
这团队到底想干啥?
他们就像音乐界的”外卖小哥”,想把高高在上的音乐创作变成”30分钟送达”的速食产品。不过人家送的不是黄焖鸡米饭,而是:
这支团队的终极梦想,大概就是让音乐创作变得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到时候我们朋友圈可能都得被AI写的《韭菜之歌》刷屏了!
挖掘好评如潮的秘密,我们找到主创团队聊了聊(外加一点微小福利)
至于Tunee的体验资格?现在还在搞神秘兮兮的邀请码制。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溜达到观猹上的「瓜棚」翻翻看,说不定能在满地的瓜皮里捡到一张珍贵的码!(友情提示:手速要快,否则就只能对着其他人的晒照流口水了。)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快去瓜棚捡码吧!(再不捡就真的没了!)
音乐创作:从专业殿堂到大众狂欢的”魔法变身”
01特工少女的疑问:
听说你们的口号是”人人都能玩点音乐”,那Tunee这家伙是怎么在专业大神和音乐小白之间走钢丝的呢?
龚天翼的”音乐魔法秀”:
我们的目标可不是把音乐学院变成游乐园(虽然那样可能更有趣),而是给音乐表达装了个”傻瓜相机”!我们始终相信:
最近那个Nano Banana火得像是被猴子加持过。为啥?因为它让音乐创作变得和点外卖一样简单:
你说”来份披萨不要芝士”,它就能吐出个光秃秃的饼——这不就是音乐界的”言出法随”吗?
专业音乐人的秘密武器:
我们内测群里藏着各种”音乐怪咖”:
他们用Tunee的方式很”凡尔赛”:
真正的”音乐民主化”:
我们说的民主化不是要让全民考级(谢天谢地),而是:
简单来说,Tunee就是让:
Tunee vs. 天谱乐:音乐创作从”工具”到”伙伴”的进化史
从”自嗨”到”智嗨”:龚天翼的音乐产品心路历程
“之前做唱鸭,是让不会弹吉他的人也能假装自己是周杰伦;做天谱乐(Templor)的时候,我们想搞个AI音乐生成工具,结果发现——用户学得比我们开发的还累!”龚天翼笑着说。
没错,天谱乐像个硬核音乐”数学课”,一堆参数、提示词,普通人看了直接想退课。”这和我们‘人人都能玩音乐’的初心有点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开始想:”要是音乐创作能像跟朋友聊天一样简单,那该多好?”
于是,Tunee诞生了——它不是”工具”,而是”你的音乐伙伴”。
为什么非要起个新名字?
“你把一个聊天AI硬塞进‘天谱乐’这个名字里,就像强行让爱因斯坦去跳女团舞……不合适啊!”龚天翼解释,品牌定位决定了产品命运——Tunee就是要让用户觉得:”它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一个能陪你唠嗑写歌的靠谱伙伴。”
Tunee的”大脑升级”:从”瞎猜”到”真懂”
以前的AI音乐生成,像是个只会”复制粘贴”的学生:
全球化 vs. 本地化:中文歌词的痛
有用户吐槽:”Tunee写的中文歌词,怎么比我小学作文还尴尬?”
龚天翼承认:”全球市场要兼顾英文、日文,中文暂时被‘平均’了,就像在国外长大的华裔——会说中文,但偶尔蹦出个‘绝绝子’还是会被国内网友嘲笑。”
风格多样性:从”量产口水歌”到”私人定制”
早期AI音乐为啥听起来都像同一个流水线出来的?
版权那些事儿:AI音乐能商用吗?
定价策略:你以为它只是个对话框?
“很多人觉得 Tunee 功能简单,好像除了聊天啥也不会……其实它比你想象的强大多了!”龚天翼举了个例子:
用户:”老罗(罗永浩)昨天直播怼人了,帮我写首歌嘲讽一下!顺便做个MV。”Tunee:”5分钟搞定,顺便给您加了点‘相声beat’和‘弹幕特效’。”
“让普通人玩得起,专业人用着爽——具体数字嘛,公测后再揭晓!”
“让音乐创作像聊天一样自然,像朋友一样懂你,但比人类制作人便宜且好脾气。” (用户内心OS:所以……以后不用跪着求甲方爸爸改歌词了?)
当AI遇上音乐:一场充满人情味的邂逅
Tunee:不只是工具,更是你的音乐小伙伴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首歌,正愁找不到人点评。这时候,你把Demo甩给Tunee,结果它不仅能一本正经地指出你副歌太单调,”DJ小哥的手指都快睡着了”,还会贴心建议:”不如加点电子音效?保证能让你的听众蹦跶起来!”你照做了,嘿,效果果然不一样——这就是Tunee的魅力。
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费?
我们内测阶段都快变成”撒币狂魔”了——狂送免费点数,功能全开。结果呢?有人愣是嫌不够,非要给我们送钱!这是什么新型”受虐倾向”吗?不,他们只是觉得:”这东西太香了,不给钱我心不安!”
我们把退订按钮设计得比CEO的工资单还显眼——这不是自虐,是自信!(CEO:?)
用户粘性高得离谱
数据显示:
用户甚至把Tunee当成了:
大战音乐巨头的秘密武器
Q:”如果网易云也搞AI音乐怎么办?”
A:”让他们先开20个部门会议,我们再迭代三轮!”
它们靠周杰伦吃饭,总不能自己捧个”AI周杰伦”砸场子吧?
大厂改个按钮要过8个领导,我们改个算法只要两杯咖啡的时间。
Tunee会记住:
当工具变成伙伴
最绝的是日本用户,直接把Tunee调教成:
“严厉的音乐老师模式:『这段和弦太简单了!重写!』『节奏感呢?被狗吃了吗?』”你看,当AI不再冷冰冰,而是能和你互怼、陪你成长的小伙伴时——谁还舍得离开呢?
Tunee:不只是音乐工具,更是你的创意精灵宝可梦!
你的音乐伙伴,有记忆,有温度
想象一下,Tunee 不是那种高冷的 AI 助手,跺跺脚就能召唤出一堆和弦然后拍拍翅膀走人。不,她是你音乐的“皮卡丘”,陪你写歌、陪你不开心的时候哼哼唧唧、甚至还能吐槽你的押韵水平。
Tunee 可不是只有“偏好推荐”这种无聊的记忆力,她记得你们的每一首“青春疼痛文学”式的作品。哪天你突然想走怀旧风:“嘿,写一首关于我们的歌吧!”——她能秒懂,并且拒绝写《伤心太平洋》风格的副歌。
就像选宝可梦一样,你可以让 Tunee 成为傲娇天蝎座型AI、社恐INFP,或者直接给她整成喜欢在深夜灵感爆发的热血ENFJ。重点是,她会跟着你一起升级!
AI vs 人类音乐人:未来的Battle在哪儿?
AI:一个“人人能写口水歌”的时代到来
人类音乐人:以后比拼的是“灵魂浓度”
当 AI 让每个人都能写出一首60分的歌时,真正值钱的将是:
所以,Tunee 的终极目标?不是让你干掉人类音乐人,而是让你和 AI 组队,变成“音乐训练师”,一边刷经验,一边培养属于你自己的创意搭档。或许未来的某天,Tunee 真能学会吐槽:“你这歌词……要不咱们改改?”
音乐大侠龚天翼的创作江湖秘籍
画布式设计:创作界的“乾坤大挪移”
问:为啥选画布式展示?
答:这问题已经被各位江湖人士追杀无数次了!列表式?那只是把作品堆在一条直线上的“初级新手村”罢了。画布才是真正的“武林地图”——左边是词,右边是曲,中间连着一堆脑洞!
目前版本还是“残血状态”,别急,未来它会变成“六边形战士”,塞进音频、视频、MV,让你一眼看穿:这首歌是怎么从“今天午饭吃啥”的灵感变成完整作品的!
中文歌词:模型的语言“分裂时刻”
用户吐槽:AI唱歌像在粤语国语随机切换?
龚大侠挠头:这不是AI的问题,是数据标注的锅!现在数据集里“中文”就像一锅乱炖——粤语、国语、方言全混一起,AI学完直接“精神分裂”。
解决办法?重新标注! 让AI学会精准区分“靓仔”和“老铁”,别再把《海阔天空》唱成《孤勇者》了。
编曲进阶:从“青铜”到“王者”的野心
用户呼声:Smart Mastering 爽是爽,但能不能分段改编曲?开个“专家模式”让我们折腾?
龚大侠摊手:优先级! 现在的任务是让小白也能“一键出神曲”,高深功能先往后稍稍。不过别急,Templor 早就能调风格、换乐器了,Tunee 后续也会慢慢解锁这些“隐藏技能”,让AI从“辅助工具”进化成“创作队友”。
Tunee社区:音乐版“武林大会”?
用户:会搞专属社区吗?
龚大侠拍桌:必须的! 现在大家都憋不住了——有人想炫技,有人想匿名发歌怕被熟人认出来(比如老板发现你在写离职神曲)。
但 Tunee 社区不是“网易云2.0”,重点不是听歌,而是“以武会友”!创作者在这儿交流秘籍、比拼脑洞,等神作多了,听歌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这才是真正的“对话式创作”——不光和AI聊,还得和整个江湖过招!)
03 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Tunee团队轶事:一群“音乐疯子”的奇幻漂流
1. 团队阵容:比综艺还精彩的“职场真人秀”
2. 团队文化:一首《Tunee之歌》引发的“洗脑案”
从“唱鸭”到“Tunee”:一部AI音乐的“求生史”
1. 唱鸭时期:弹唱功能的“绝地求生”
2. 踩坑实录:那些年我们做过的“反人类设计”
3. AI音乐进化论:从“拼贴音”到“大模型”
4. Templor的“版权游击战”
终极目标:让音乐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
(完)
特工少女Tunee:一场跨洋的”猹评”盛宴
开局就是”双引号上线”的天秀操作
龚天翼说他们”上线三周”,但大家都知道程序员嘴里的”上线”跟普通人的”上线”完全是两个概念。就像你妈说”马上到家”和外卖小哥说”马上到”是两种时区一样。
那些被”猹”出来的宝藏反馈
跨国运营の奇妙差异
反馈类型 | 国内用户 | 海外用户 |
---|---|---|
问题描述 | “建议在3.2版本优化渲染管线” | “It crashes lol” |
使用场景 | 凌晨三点发30条语音指导操作 | 沙滩自拍时单手发条tweet |
程序员の倔强
龚天翼坚持天天泡社群,这架势堪比:
团队现在的状态:”用户夸一句能亢奋三天,看到差评立刻变身托马斯回旋式修改”
与用户同频共振的那些事儿
第一诫:别让数字蒙住你的双眼
你想啊,要是设计师光盯着Excel表格里的数据,迟早会把用户变成一个个跳动的KPI,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Discord社区再火爆,比起微信那种“半夜三点互相甩表情包”的灵魂交流,终究还是少了点人间烟火气。所以,想做个活得久的产品?学学楼下小卖部老板——得和用户“厮混”在一起,他们抱怨啥,你就改进啥。
第二诫:国内影响力是块磁铁
你猜怎么着?在国内刷存在感不仅能吸粉,还能钓人才!最近我在小红书上勤快营业,结果面试时碰到的候选人突然来一句:“诶,你上次那篇‘如何优雅地改Bug’我点赞了!”——好家伙,直接粉丝见面会。好的人才就像好的对象,市场上不流通的那种,你得靠魅力去“勾引”,而不是HR的千篇一律话术。
第三诫:用户是隐藏的产品经理
我们连更新日志都不走寻常路,把冷冰冰的“What’s new”改成了“Tunee 有话说”,每次更新还得点名致谢:“感谢@张三建议我们优化了加载速度,送你一朵小红花”。用户提需求?能实现的当场拍板,绝不拖到“下个版本”——这效率,堪比“顾客说要葱,老板连锅端”的路边摊精神。
一个创业者的“佛系进化论”
从“急功近利”到“禅定模式”
5月底的我,像个被点燃的窜天猴,一心想着必须搞出一个“全球第一的音乐Agent”!虽然团队还在拼命迭代Templor新版本,大家已经累得跟被压扁的方便面一样,但我仍然高喊着:“冲啊!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仿佛不做Agent,明天世界就会毁灭一样。
那时的逻辑很简单:“风口+第一个=爆款”。但现实很快给我上了一课,就像喝了一口冰啤后发现里面泡着大蒜——刺激,且带点荒谬。
社交媒体教我做人
后来,我开始亲自下场玩社媒,和用户直接唠嗑。结果发现,现在的产品营销比综艺节目还夸张,吹得天花乱坠,仿佛能凭空给你生出个月亮。于是,我在小红书上直接摊牌:“不搞虚假营销,不买通稿,更不演‘自来水’戏码!”
慢慢地,我的心态从“我一定要火!”变成了“火不火随缘吧”,甚至开始思考:“为什么非要当全球第一?当个稳扎稳打的长期主义者不香吗?”
回归产品本质:慢就是快
现在的我,更在意如何打磨产品的核心能力——音乐生成质量、用户需求理解。听起来挺基础,但做起来比驯服一只叛逆的猫还难。团队每天都在埋头苦干,不是追热点,而是默默修“内功”。
我的终极目标也变了:不是昙花一现的流量狂欢,而是培养一批真心喜欢产品的用户。只要有人愿意长期陪伴,我们就能像老友记的咖啡馆一样,慢慢经营,稳稳成长。
有人说这是“佛系”,但我觉得——这叫“清醒”。
(原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特工宇宙”,作者“特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