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投资引关注:浙江仙通战略入股浩海星空
9月23日,资本市场迎来一则引人瞩目的战略投资消息: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仙通”)向新兴科技企业浩海星空注资4000万元。此举不仅是传统制造业与前沿科技产业的跨界联姻,更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再获资本青睐。
浩海星空虽成立仅四个多月,但其聚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具备高度自主性与环境交互能力,被视为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而浙江仙通作为国内汽车密封条行业的领军企业,此次战略投资或旨在提前布局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领域。
此次合作或将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后续双方是否会在智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值得持续关注。
机器人产业领航者齐建伟:浩海星空创始人二十年技术积淀赋能行业发展
上市公司浙江仙通创始人李起富近期联合初创企业浩海星空成立机器人整机生产基地,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响。合资消息公布后,浙江仙通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实现3次涨停。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浩海星空继两个月前入选「上海市重大项目」后完成的第二轮战略合作,其发展势头备受业界关注。
二十年深耕:中国机器人产业拓荒者的能力构建
要解析浩海星空的发展加速度,必须溯源创始人齐建伟的行业积淀。其职业生涯恰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轨迹高度重合,形成独特的「技术-产业-全球化」能力金三角。
技术启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黄埔军校”
作为广茂达(现未来伙伴机器人)早期核心成员,齐建伟与优必选CTO熊友军、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等同门,共同构成当前具身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者矩阵。这段经历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研发根基。
全球化实践: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先驱
在担任法国Aldebaran Robotics(NAO机器人研发商)首位中国籍员工期间,齐建伟全程参与全球顶尖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商业化,其主导的NAO机器人至今保持科研领域出货量榜首纪录。此后推动软银收购Aldebaran并出任软银机器人大中华区负责人,将Pepper机器人引入中国市场,积累了宝贵的产业化实战经验。
产业启示:从技术理想主义到商业落地的关键跨越
齐建伟的职业生涯映射出中国高端制造领域的转型升级路径:
这一发展范式对于突破我国机器人产业”卡脖子”困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随着浩海星空产业化进程加速,其技术积淀与商业模式的协同效应值得持续关注。
本土化实践的淬炼:齐建伟与机器人产业的崛起
从0到1的商业化探索
在“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任职期间,齐建伟承担了全球高校科研与教育业务体系的构建。这一任务并不仅限于技术推广,而是为前沿机器人技术寻找可持续的商业化落地场景,最终将教育领域打造为人形机器人早期应用的试验田。
随后加入擎朗智能,他分管医疗、教育、工业三大核心事业部,同时主导政府关系与企业融资。在资本市场的低迷阶段,他成功推动擎朗智能完成5亿元D+轮融资,并将医疗机器人市占率提升至行业首位。这不仅证明了其在B端市场的开拓能力,更展示了其在高度专业化垂直领域的深度攻坚实力。
综合分析齐建伟的职业轨迹,其核心竞争力可概括为一个“能力金三角”:
四个月崛起:浩海星空的精准战略布局
浩海星空仅用四个半月即实现关键突破,表面来看是惊人的发展速度,实则体现了对产业资源与政策风向的精准把握。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恰逢“具身智能”成为全球技术焦点的元年,其创立节点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产业上升周期与政策机遇的深度洞察之上。
成立之初,浩海星空即被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评为重点扶持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此前也曾孵化智元机器人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同时,上海闵行区也将其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仅两个半月后,该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上海市重大项目”。
这一系列快速进展表明,浩海星空在诞生之初便深度嵌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布局,并获得了政府背书与资源优势的强力加持。
浩海星空的战略性布局:深度融合制造资源与务实场景落地
引言:产业链深度协同的价值创造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浩海星空与浙江仙通宣布的战略合作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这一合作并非仅是资本层面的财务融资,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能力互补。值得关注的是,浙江仙通创始人李起富虽已实现财务自由,但仍亲自参与合资公司建设,将30年汽车行业积累的成本控制、精密制造与品控体系注入机器人制造领域。此举直接瞄准了行业从原型开发到规模量产的瓶颈,为浩海星空构建了坚实的制造护城河,使其在竞争初期即解决了交付能力短板,为快速市场抢占奠定基础。
差异化竞争:浩海星空的三线并行战略
在以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企业为主的赛道中,浩海星空选择了一条更具现实意义的非典型路径。
1. 避“内卷”选场景:直击现金牛需求
浩海星空并未选择在工业制造领域与优必选正面竞争,也避免了在运动控制方向与宇树科技的技术比拼,而是精准锁定教育、医疗、商业三大场景。这类市场具备明确需求、较高的付费意愿,且能快速形成稳定现金流。公司在成立初期即获得3000万元订单验证了其商业闭环的有效性,避免了“重科研轻商业”的行业通病。
2. 技术与市场双螺旋:具身智能的务实落地
有别于空谈“通用具身智能”,浩海星空定位清晰:行业级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其产品矩阵已覆盖核心场景并进入交付阶段,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即时互动。同时,公司前瞻性地布局大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未来或将延伸至C端家庭陪伴产品,体现了“短期求稳、长期布局”的战略思维。
3. 生态共建:非孤勇者模式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正迈向产业化临界点,量产能力是关键瓶颈。浩海星空采取产业链协同模式,与浙江仙通的“制造合伙人”合资架构深度绑定资源,充分利用产业资本的成本与供应链优势。这不仅优化了生产效率,亦为潜在价格战提前构建竞争壁垒。
前瞻布局:双足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潜力
浩海星空正在推进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研发,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前沿的雄心。这一品类面向教育、医疗、消费等复杂场景,有望在感知、认知与控制领域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仙通的量产经验将成为未来大规模落地的关键支撑。相关分析显示,浩海星空的制造布局是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商用做准备。若技术成熟,借助现有渠道网络,可快速切入家庭陪伴、康养、智慧零售等万亿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行业竞争格局:浩海星空的独特定位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爆发元年,上市公司加速布局。数据显示,年内超20家上市公司通过参股、收购进入该领域,96只概念股涨幅超50%。相较于头部玩家,浩海星空的战略差异化显著:
而浩海星空兼具浙江仙通的制造底蕴与创始团队的教育行业洞察,未来可向汽车制造等高价值场景迁移,或凭借低成本高可用性在教育市场突围。
未来展望:从场景深耕到产业生态拓展
浩海星空的增长飞轮已然成型:
这一路径彰显了战略纵深——既立足当下商业化需求,又为未来技术迭代预留空间,展现出“步步为营,谋定后动”的长期竞争力。
齐建伟:硬科技创业浪潮中的坚守者与开拓者
时代前行者的启示
齐建伟及其创立的浩海星空企业,已成为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位创业者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一个行业真理:真正的行业突破往往源于长期的专注积累。在机器人产业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马拉松中,唯有能够持续实现以下关键突破的团队才能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