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0

Notion CEO Ivan Zhao:好的 AI 产品,做到 7.5 分就够了

Notion:AI赛道的”老油条”和它的”液态工作哲学”

一、AI赛道的”老油条”

Notion在AI领域绝对算得上”老江湖”。2023年2月,当全世界还在把GPT-4当科幻小说期待时,Notion就已经悄悄上线了Notion AI——没错,比GPT-4发布还早!随后,它又像个技术狂热分子一样,接连推出Q&A会议总结企业搜索AI for Work等功能。
创始人Ivan Zhao直接喊出一句豪言壮语——Notion就是要打造「AI工作空间」,让每个用户都能像和“AI同事”一起干活一样轻松愉快。
两年半的AI产品打磨让Ivan对AI如何改变知识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有趣的是,他不再仅仅纠结于早年创业的艰辛故事,而是开始琢磨一个问题:

  • “Notion能成为知识工作领域的第一个真·Agent吗?”*(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终极命题)
  • 二、”捆绑 vs 拆分”,以及”7.5分哲学”

    商业世界有个法则:要么捆绑,要么拆分。而Notion显然选择了前者——把你所有的工作场景都”打包”进一个统一的云端高级文件柜
    Ivan Zhao对此的解释相当有意思:
    “大多数知识工作说白了就是云端的高级文件柜运作。”他甚至拿数据库来比喻:”工程师每天干的活,就是把关系型数据库和表层界面连起来。”Notion的使命?——让这种能力变得亲民化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的”产品评分哲学”:

  • Notion:7.5分(”我们不追求极致,那样反而会被商业现实打脸”)
  • Figma:7分
  • Linear:8.5分(”这哥们儿做工是真细腻!”)
  • 三、”计算”是人类的新语言

    Ivan的观点很有趣,他认为计算就像阅读和写作一样,是人类可以掌握的媒介:
    “有些人用它写诗,有些人用它写商业邮件,而Notion要做的,是让它变得更好上手。”然而,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虽然成功把计算机塞进了千家万户的书桌,却也把它锁进了“应用程序”的笼子里。结果?——世界分成两类人

  • 程序员(应用程序的制造者)
  • 普通人(应用程序的”囚徒”)
  • (听起来像是”黑客帝国”的现实版)

    四、AI时代的产品观:”酿啤酒”,别”造桥”

    现在的AI产品设计就像在用中世纪的方式理解未来的科技——比如ChatGPT的界面怎么看都像Google搜索(一个输入框给你一堆答案)。Ivan认为,语言模型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只是我们还没找到合适的交互方式。
    Notion现在不只是提供工具,而是在“提供整条自动化生产线”,把工具和“坐在工具背后的AI人”一同打包给你。
    最妙的是他对AI产品的比喻:
    “开发AI产品不是造桥——你是酿啤酒。”什么意思呢?传统软件可以100%受控,但AI只能帮你走到80%,剩下的20%总是让你抓狂,却又让你莫名上头。
    (看来AI产品经理以后不仅要懂代码,还得懂酿酒……)

    01

    要么整合、要么拆分,

    Notion 想做整合

    「乐高玩家」Ivan Zhao的Notion拼装手册

    1. Notion:专为「盲盒团队」设计的乐高套装

    主持人:听说Notion现在更偏爱团队,准备把个人用户晾一边了?
    Ivan Zhao(掏出乐高说明书):不不不,我们打从一开始就是个「团队乐高套装」。想象一下,每个团队都是一群拼高达的宅男宅女,但拼着拼着发现零件全是散的——十几种工具,零零碎碎撒了一地,拼完一只脚还得跑去隔壁找手臂。Notion呢?直接甩你一套全功能积木箱,让你在一处就能搭出工作流版变形金刚,还能自定义喷漆(虽然现实里只能改改颜色)。

  • 2. 乐高 vs. 硬塑料:SaaS界的「玩具总动员」

    主持人:为啥你对乐高这么执着?难道Notion办公室全是乐高墙?
    Ivan Zhao(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因为SaaS过去15年卖的全是硬塑料玩具!比如——

  • 客服工具:一个只会说”您的需求已记录”的复读机。
  • 项目管理软件:拆了包装就只能贴便签的电子白板。
  • 结果呢? 你桌上堆了20个单功能手办,但它们连击掌互动都做不到!而Notion想当那个万能胶,把乐高小人、战舰、甚至火星车全粘成一套可动模型*。
  • 3. 从「IT牢房」越狱:Notion的乐高哲学

    主持人:所以你是天生就爱折腾效率工具?
    Ivan Zhao(突然严肃):错!这是外界最大的误解。Notion表面是生产力App,内核其实是「反抗SaaS霸凌」

  • 传统SaaS:像宜家说明书——少个螺丝就得重买全套。
  • Notion:给你一桶乐高,今天拼办公桌,明天改火箭
  • (突然掏出一篇泛黄的论文)
    知道吗?70年代的极客就想让电脑变乐高了,结果SaaS时代反而建起了100间数字牢房——

  • 每天打卡20个App,像在玩现实版「密室逃脱」。
  • IT部门的噩梦:公司用了100+工具,预算全花在「赎金软件」上!
  • Notion的策略?要么捆绑,要么憋屈。我们选择把SaaS拧成一根多功能数据线,顺便让你体验一把乐高设计师的快乐。

  • 彩蛋:为什么说Office是「乐高界的恐龙化石」

    Ivan Zhao(压低声音):别怪SaaS厂商!在它们之前,全世界只能啃Office全家桶——

  • Word:用来写简历和分手信。
  • Excel:假装在做数据分析,其实在算奶茶预算。
  • SaaS至少让大家能单点外卖了,只是没人想到…最后外卖盒堆成了山。而Notion,正在偷偷研发可回收饭盒
    (采访结束,背景音传来拼乐高的咔嗒声)

    02

    数据库是 Notion 最核心的「积木」

    乐高般的工作神器:Notion如何让办公变得像玩乐高一样快乐?

    Office工具的”零食” vs Notion的”自助餐”

    主持人:”你们是要干掉微软Office和Google全家桶吗?”
    Ivan Zhao:”不不不,我们更像是一个快乐的共存关系。想象一下:Office是三餐必备的白米饭,Notion就是你想加点什么就随心所欲的自助火锅底料!我们的客户一边吃着大米饭(Office),一边在我们这儿涮着毛肚(Notion数据库)。”

  • 数据库:现代职场的”魔法棒”

  • “Excel的巫师学院版”:Notion的核心优势是把枯燥的数据库变成了哈利波特的魔法课。
  • “工作流的乐高乐园”:项目管理?CRM?招聘管理?统统都能用积木拼出来!
  • “21世纪的Microsoft Access”:我们把90年代的程序员专用工具变成了人人可玩的”美少女换装游戏”。
  • 主持人:”说真的,我用Notion做过类似功能…”

  • 新手上路:从”乐高散装”到”漫威套装”

    “刚打开Notion就像面对一盒散装乐高——兴奋,但无从下手。”Ivan笑道,”所以我们正在做的是:

  • 初级套装:简单的项目管理模板(相当于”乐高城市”系列)
  • 高级套装:CRM系统(相当于”漫威复仇者联盟”限量版)
  • 专业定制:记者线索追踪(”乐高蝙蝠侠战车”专业版)
  • 但最棒的是:如果你不喜欢赛车的轮子,可以随时换成独角兽的角!

  • 功能膨胀?Notion的”乐高式”解决方案

    主持人:”微软Office现在像个装了100个按钮的遥控器…”
    Ivan:”我们的秘诀是:只生产20种最棒的积木,但告诉你:

  • 这些积木能拼出星际战舰
  • 也能拼出Hello Kitty城堡
  • 完全取决于你的想象力
  • (但我们确实会发布’最佳创意拼法指南’)”
  • AI助手:你的私人乐高拼装教练

    “最新的黑科技是:AI不仅能告诉你该怎么拼,还会直接帮你拼好!
    主持人:”太棒了!这就像…”
    Ivan:”就像有个乐高设计师24小时待命:

  • ‘用户想要城堡?’ — 3秒给你拼好
  • ‘改成太空站?’ — 瞬间改造完成
  • ‘加点粉红色?’ — Bingo!
  • 这才是21世纪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03

    不做满分产品,

    做到 7.5 分就可以了

    “Bug猎人”CEO的匠心哲学

    主持人:据说像你这样对美感如此敏锐的创始人,Notion应该拿了一堆设计大奖吧?

  • Ivan Zhao*:我更擅长的其实是”抓虫子”。比如某天我在公交车上刷手机,突然觉得:”等等,为啥在标题里打字比在正文里慢半拍?”于是顺手提交了一个bug。
  • 其实这事儿很正常——标题得同步到各个角落嘛,渲染当然会多吃几毫秒CPU。但是呢,当你每天把自己活成一个”人形Notion客户端”,就能感受到这些小别扭,就像你妈总能发现你把拖鞋踢歪了3厘米一样。
    主持人:假设有个平行宇宙,那里有个超级CEO用Notion,你觉得他能察觉到这种微妙的不对劲吗?

  • Ivan Zhao*:肯定能!就像你走进一家餐厅,立刻会觉得”咦,这里挺舒服”,但未必说得出为什么墙上少挂了两幅画。普通用户和产品设计师的区别就像美食家和厨子——前者知道啥好吃,后者知道怎么把锅烧糊。
  • 至于程序员?我们属于能精确描述”刚才那口饭里有0.3毫米的鱼刺卡在左腮帮子第二颗臼齿”的变态生物。
    主持人:这么吹毛求疵的强迫症,是不是得在某些领域”摆烂”才能维持精神正常?

  • Ivan Zhao*:(大笑)你说对了!我的胃就是战略性放弃区。虽然爱吃,但让我像美食博主那样分析”这块牛排的焦褐层体现了美拉德反应的第九重境界”?不了谢谢。
  • Notion也不是满分学霸*。7.5分就行——工艺拉到10分的产品往往像博物馆展品,而商业产品需要给”实用主义”留条活路。毕竟你总不能对着投资人PPT写:”我们虽然亏了20亿,但按钮阴影是全硅谷最完美的!”
  • 主持人:这种平衡是怎么拿捏的?数据说了算还是纯靠直觉?

  • Ivan Zhao*:数字管温饱,品味管尊严。就像我不会为了赚钱就去开家”马桶造型咖啡馆”,哪怕数据显示马桶杯确实能让销量翻倍。
  • 主持人:听说你用Notion的方式特别返璞归真?

  • Ivan Zhao*:对,我的系统简单到会让用户崩溃——就一个写满”√”的清单页面(笑)。你们想象中我该用三维数据库管理呼吸频率是吧?其实我还在用纸质笔记本来记”今天该买牛奶”这种事。
  • 主持人:你觉得哪些产品算是”匠心天花板”?

  • Ivan ZhaoLinear堪称工程师届的爱马仕,苹果早期产品*简直是工业设计的《圣经》。不过说实话,做小而美的产品就像雕核桃——”Things”那个待办事项app总共就10个功能,当然能每个都抛光到反光。
  • 但像Notion或Figma这种”瑞士军刀”?相当于要在核桃上雕刻《清明上河图》,还得保证每个放大500倍的细节都禁得起变态审查——推特上永远有人骂你”加载速度比我家猫反应还慢”!
    主持人:所有软件最终都会变得像Word一样臃肿吗?

  • Ivan Zhao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所有系统终将归于混乱*。现在的Word简直是个考古遗址——地下一层是2003版艺术字,三楼藏着2016年的云协作,最深处可能还封印着某个程序员的初恋代码…
  • 想要对抗这种腐败?得学东芝电饭煲那种经典设计:1960年代发明至今,核心功能依然是”让米饭别夹生”,但却影响了十亿人的餐桌。真正的神器不需要整天整新活,就像你奶奶的铸铁锅——越用越亮。
    (完)

    04

    乔布斯没做到的事情,

    今天 AI 可以做到了

    计算机:从房间大小的计算器到AI的奇幻之旅

    嬉皮士与计算机的“初恋”

    想象一下,计算机曾经是个房间大小的计算器,主要功能是算税收和导弹轨迹——简直是“数学宅男”的终极玩具。但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们坐不住了:“等等!如果在这笨重机器前放个显示器,它不就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了吗?”
    于是,他们捣鼓出了鼠标交互界面,从此计算机从“超级算盘”摇身一变成了数十万亿美元产业的基石。这就像把一块砖头变成了乐高积木——你不只是用来盖墙,还能造城堡、飞机,甚至是会动的机器人!
    可惜后来程序员成了“文士阶级”,只有他们能“吟诗作赋”(写代码),而我们普通人只能在旁边鼓掌。直到AI出现,才让计算回到了“人人都能玩”的初衷。

  • 乔布斯的“偷师”与PARC的遗憾

    乔布斯去施乐PARC参观时,看到了三样宝贝:

  • 图形界面(GUI)——他狂喜,直接搬进Mac。
  • 计算机网络——他觉得“这玩意儿有啥用?”于是Mac成了单机孤独侠
  • 面向对象编程——他完全没get到,错过了“积木式计算”的未来。
  • 所以,乔布斯和盖茨成功让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但也把软件锁进了“应用程序的牢笼”。结果?程序员成了“工具造物主”,而我们普通人只能乖乖点按钮。

  • AI时代:我们还在用旧思维玩新玩具

    现在,我们又站在了媒介革命的转折点,但习惯性地用老方法对付新科技

  • 电视刚出时:人们像听广播一样对着它发呆。
  • 电话刚出现时:人们只用来发“电报式”短讯,不敢闲聊。
  • AI现在被用成“高级搜索引擎”——可它的潜力远不止搜索答案或写代码!
  • 未来五到十年*,我们才能真正搞懂AI该怎么玩。就像公有云刚出来时,大家硬是把旧软件塞进AWS,最后才醒悟:“得重写!”
  • 而现在,AI带来了全新的“外星木材”,大家都在瞎琢磨:

  • 创业者兴奋:“这玩意儿能造啥?”
  • 打工人恐慌:“我会不会被AI重写成‘废弃代码’?”
  • 这场革命,或许和计算机诞生一样疯狂。谁知道呢?也许未来AI不仅能写代码,还能帮你吐槽老板——那才叫真正的“人机交互”!

    05

    知识工作领域的 Agent 还没有真正出现

    Notion会被颠覆?创始人:”积木”在我们手里!

  • 【主持人】*
  • 要是哪天冒出一家从零开始的狠角色,您觉得Notion会不会被拍在沙滩上?

  • 【Ivan淡定一笑】*
  • 啊哈!这个问题就像问”可乐会不会被气泡水取代”——答案是:取决于谁在做可乐
    您瞧,SaaS界的”内卷”有三种流派:

  • 传统老大哥:功能多到让人想开会员然后永远不用。
  • 垂直小能手:专精某一领域,比如”专门帮你管理猫粮库存的SaaS”。
  • 我们Notion:像是给知识工作造了一盒万能乐高
  • 而我们的策略?很简单——把所有人需要的”积木”全塞进一个盒子

  • Notion的”乐高哲学”

    过去五六年,我们像勤劳的松鼠囤核桃一样:

  • 文档编辑?塞进去!
  • 知识库?塞进去!
  • 项目管理?再塞进去!
  • 结果?一不小心攒齐了知识工作界的”复仇者联盟”

  • AI时代的小秘密:上下文才是王道

    AI像个挑剔的厨师——工具和材料不摆一起?掀桌!

  • 程序员很幸福,代码全在GitHub,AI一扒拉就能干活。
  • 打工人很惨,邮箱、表格、PPT散落十几个APP,AI看了都摇头。
  • 而我们?早就在偷偷搭”乐高城市”了!所有积木放一块儿,AI来了直接开工——这才是”知识工作智能体”该有的排面!

  • 用户必须All in Notion?

  • 当然不!*
  • 上个月我们刚上线”企业搜索Pro Max版“,能搜:

  • Google全家桶
  • Microsoft三件套
  • Atlassian大礼包
  • 换句话说——就算你的数字生活像碎片整理,Notion也能当胶水!

  • 【总结】*
  • 未来的知识工作,要么在十几个APP里疯狂切换,要么……直接让我们家的AI乐高小人帮你搭积木

    06

    以前的 SaaS 是卖工具,

    现在是卖「人」

    从”造桥”到”酿啤酒”:AI产品开发的奇妙冒险

    传统软件 VS AI产品:当工程师遇上酵母

  • 旧时代:工程化的精准艺术
  • 想象一下,你就是个软件工程师,拿着Figma设计图说”三个月后铁定交付”。就像造桥,图纸画好了,水泥钢筋到位,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要么听客户唠叨(Y Combinator模式),要么学乔布斯:”闭嘴,我知道你要什么!”

  • 新时代:和AI玩发酵游戏
  • 现在?你是个酿酒师,对着酵母说”请给我82年的拉菲风味”,酵母只会回你一个”呵呵”。Notion的Ivan Zhao说得好:AI产品开发就像酿啤酒,你最多能控制温度、湿度,但最终风味?得看酵母(AI)心情。想逼它产出完美代码?它会用70%的完成度和一堆”你猜我要干嘛”的玄学输出教你做人。

    为什么Twitter的AI演示全是”卖家秀”?

  • 人人都能做出炫酷的AI demo,但真正的产品?难如让酵母酿出指定口味的啤酒。
  • 关键差距
  • 传统软件:最后20%加班搞定。
  • AI产品:最后20%可能永远是个谜,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ChatGPT。
  • AI的”人设崩塌”:它到底是工具还是同事?

  • 以前:软件是工具,人类是打工人。
  • 现在:AI逐渐变成”那个新来的实习生”——能写代码、能总结会议,甚至敢顶嘴(比如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未来:企业不仅买软件,还附赠一个虚拟打工人,省工资但费耐心。
  • Notion的AI实践:乐高积木+玄学酿造

  • 案例1:企业搜索
  • 不用翻20篇文档,AI直接给你答案——但偶尔会是”根据我的推算,您可能在找一份辞职信模板”。

  • 案例2:会议纪要
  • 人类记录员颤抖吧!AI now can:记笔记+总结+顺便吐槽”本次会议无效内容占比87%”。

  • 开发速度:2个月拼出产品,全靠”四个乐高积木+AI魔法”——如果换传统开发?可能要半年外加三个秃头程序员。
  • 终极真相:AI时代,上下文才是王道

  • SaaS时代的痛苦:人类当”人肉胶水”,在Slack、Notion、邮件里反复横跳。
  • AI时代的暴躁:模型直接罢工:”您的上下文太碎,本AI拒绝脑补!”
  • Notion的野望:把所有工具和上下文塞进一个平台,让AI安心打工——毕竟,一个不用猜老板心思的AI,才是好AI
  • (文章来源:Founder Park,但经过”啤酒式发酵”改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