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1
0

AI放贷,估值25亿

“贷款之王”:十个人是如何用AI把银行家逼疯的?

  • 听说过十个人团队年收入过亿的故事吗?*
  • 不是卖奶茶,不是搞直播,而是——用AI放贷!这大概是最新版的”小团队撬动大地球”案例。

  • 以前创投圈的经典笑话:*
  • VC/PE们聚会,聊着聊着最后都会变成:”哥们,借点钱?”
    这不是段子,是行业真相!PE的尽头果然是放贷,跟人生的尽头是考编制一样现实。

  • 为什么大家都爱放贷?*
  • 钱生钱的魔法:利息比PPT好赚多了!
  • AI版黄世仁:现在的讨债都用上AI了,”亲爱的用户,您今天还钱的样子一定很帅”。
  • 传统银行正在瑟瑟发抖:他们的系统还活在Windows98时代,而AI已经在用表情包催收了。
  • 最魔幻的是——*
  • 这家叫Salient的AI贷款公司,25亿估值全靠机器人放高利贷(划掉,是智能信贷)。领投的A16z大概是被AI的一句”投资我,不然我天天给你发债务提醒”说服的。

  • 所以结论是:*
  • 在AI时代,连放贷都不需要人类了。唯一的好消息是,机器人暂时还不会说”我认识你老板”……
    (本台记者发回报道:某银行经理已默默报名Python培训班)

    给老问题的新解法

    “Salient:从科技狂欢中杀出的AI骑士”

    2023年初,地球表面正在经历一场AI风暴——ChatGPT仿佛一个魔法师,挥舞着代码魔杖,把全球的创业者变成了一群疯狂的派对动物。大家都在“搞AI”,但大多数就像喝多了科技鸡尾酒:晕晕乎乎,方向感全无。
    这时,Salient作为一个清醒的家伙,站在角落默默观察:“你们继续狂欢,我先去干点正事。”
    当时的主流是什么?

  • 跟风造轮子:别人做AI聊天机器人?那我也做一个!功能?不重要,先搞个能“说话”的!
  • 追逐热点:GPT-3.5?3.6?3.75?反正版本号越高越好,管它有什么区别!
  • 疯狂融资:讲个AI故事,估个天价——钱到手再说,剩下的交给“未来”。
  • 而Salient默默决定:“不做狂欢里的噪音,做真正能解决问题的AI代理。”*
  • 这个故事的开头,是一个理智的AI骑士在一片狂欢中提着剑(代码),奔向自己的战场。
    AI放贷,估值25亿

    一对”金融极客+技术宅”组合如何颠覆贷款行业?

    高中同桌的创业梦

    这年头,”我们一起开公司吧”这种话能从高中说到毕业十几年后,还能真去实施的,大概也就这两位了——阿里·马利克(金融界”斜杠青年”)和穆昆德·蒂布雷瓦拉(蒙古最强教育APP缔造者)。

  • 马利克的简历读起来像在玩职业连连看
  • 哥伦比亚大学双学位(计算机科学+哲学)、DST Global投资人、特斯拉财务战略主管、淡马锡和高盛前员工…就差没去NASA研究火星金融了。

  • 蒂布雷瓦拉则是标准的”从小就秀”
  • 16岁就开发了三款苹果应用(其中一款成了蒙古教育界的”国民APP”),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后在Airtable写代码——典型的技术宅成长路线。

    特斯拉的贷款之痛

    事情的转折点来自马利克在特斯拉的”惊悚发现”:
    “我们给信用分700+的加州精英们放贷,管理成本居然比他们的特斯拉还耗电!”深入调查后,这对好基友一拍大腿:
    “这些繁琐流程明明可以用AI一键代练啊!”

    从”AI自动拨号”到”金融界ChatGPT”

    最初的创业计划朴实无华:做个AI自动催债电话系统(误)。但很快他们发现:

  • 当前的AI技术足够建个”贷款版复仇者联盟”
  • 全能AI客服(支持骂街式催收和撒娇式还款)
  • 合规性监控(比班主任查手机还严格)
  • 反欺诈系统(连借款人养了几只猫都能查出来)
  • 实测效果惊人:

  • AI客服不仅对答如流,还自带”最佳催债时机预测”功能
  • 支持全球语言(包括借款人装外国人时的塑料口音)
  • 踩中AI风口的狗屎运

    蒂布雷瓦拉总结成功秘诀:

  • GPT-3.5的出现让演示效果从”人工智障”变成”人工智能”
  • 开源模型让系统吞吐量实现了”从单车到高铁”的跨越
  • 如今他们的AI每天处理数十万次交互——相当于一个永不下班、永不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的超级信贷员团队。

    十个人团队,年化营收突破亿元

    一个人工智能催收公司的逆袭之路

    融资故事:格格不入却又光芒万丈

    这家名叫Salient的公司,成立以来仅融过两次资,看起来在AI赛道里像个“不合群的小透明”。但别急——看看那些围观的顶级资本大佬们,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扮猪吃老虎啊!

    “催收界的段子手”:业务数据亮瞎眼

  • 语言能力超强:用5种语言(包括方言?比如东北话版“老铁,该还钱啦!”)打了6000+个催款电话,效果惊人——
  • 付款完成率↑22%(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 挂断率↓17%(想挂电话?AI比你手速快)
  • 通话时间↓14%(少废话,直接打钱)
  • 汽车贷款“收割机”:撩了300万+借款人,催回10亿美元(约等于一辆特斯拉Model S堆成山)。
  • 业务扩张如野火:从汽车贷款干到信用卡、抵押贷款……连美国三大上市银行都被他们“拿下”(此处应有掌声)。
  • 估值之谜:10人团队撑起的金融帝国

  • 年化营收(ARR)1400万美元(约合1亿人民币,够买多少杯奶茶?)。
  • 估值倍数(PS)25倍。在AI赛道可能算“低调”,但在金融领域,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佼佼者——
  • 对比热门赛道:别人PS动不动几十上百倍(泡沫吹上天),Salient微微一笑:“我们靠实力吃饭。”
  • 团队规模10个人!平均每人贡献140万美元营收,堪称“人效天花板”(老板,还招人吗?)。
  • 总结*:别人融资靠PPT,Salient靠“电话打到欠债人自闭”。这届AI公司,属实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了!
  • AI放贷,估值25亿

    一个疯狂的创业故事:500封邮件、搬家公司和AI贷款梦想

    让我们来聊聊 Salient 这家公司,他们的商业化之路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创业惊魂片”。一开始,他们第一年就赚了几百万美元,第二年直接翻倍。这速度,比我当年在《极品飞车》里超车还猛。

    1. 马利克的“邮件轰炸”战术

    创始人马利克在产品刚成型时,每天的工作就是发邮件,而且是“宅男式疯狂输出”——从早8点发到晚9点,一天500封! (这比社交平台刷屏的微商还拼。)
    当然,大多数邮件都石沉大海(毕竟谁没事会理一个陌生人的邮件?)。直到某天,Westlake Financial——一家资产250亿美元的汽车贷款巨头——终于回了信。
    想象一下那场景:
    马利克(盯着电脑):“哦?有人回我?”Westlake:“嘿,你的东西看起来不错。”马利克(秒回):“好的!我搬家公司,现在住你们隔壁!”没错,为了拿下这个客户,马利克直接搬家到Westlake附近。这波操作我给满分,毕竟“客户在哪,家就在哪”

    2. 十人团队,百变打工魂

    哪怕成功接单,Salient的团队配置仍然离谱——10个工程师,身兼“客户经理+部署工程师+销售+CEO的心理咨询师”。想象一下,这帮大佬每天不仅要敲代码,还得跑去和CFO、副总裁谈判,简直是“一专多能”的极限挑战。

    他们的日常可能是这样的:

  • 早上:“兄弟们,我们今天要优化算法!”
  • 下午:“算了,先去给客户升级系统!”
  • 晚上:“等等,这还有个财务总监要见!”
  • 一年后,产品上线,正式打开了商业化之路。但这还不够,Salient的终极梦想是——成为美国每笔贷款的记录系统

    3. AI贷款帝国:把SaaS重新玩一遍

    Salient的一大策略是用AI“重启”SaaS,包括:

  • CRM(客户管理)
  • RPA(自动化流程)
  • AI客服
  • 会计系统
  • 说白了,贷款流程本来就很繁琐,AI只是让它变得更快、更省钱。这思路不新鲜,但执行起来够狠

    4. 国内玩家呢?还没卷到位!

    回到国内,这个赛道的公司掰着指头都能数完,主要还是传统RPA厂商在试着结合AI(翻译:“老板喊我们搞点AI,不然显得很落伍”)。

    总结:创业的终极奥义?

  • 疯狂执行(比如一天发500封邮件)
  • 为了客户直接搬家(反正房租没客户预算贵)
  • 天才工程师=销售+码农+心理医生
  • AI不是万能药,但能让旧行业跑得更快
  • 所以,下次你创业时,不妨想想:
    “今天发邮件了吗?客户隔壁有房子租吗?团队是不是还得练练弹钢琴调节心情?”毕竟,创业,就是要玩得野!

    写在最后

    SaaS行业的AI奇幻漂流记

    去年,咱们这帮搞SaaS的家伙突然发现了个惊天大秘密:原来AI这玩意儿能拿来当免费打工仔! 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些面向企业的软件突然就”老树开新花”了。

    SaaS厂商的快乐指南

  • 再也不用跪求C端用户了
  • 以前跟卖保险似的求人下载APP,现在只需要往产品里塞点AI功能,客户自己就送上门来了。
  • 营收数据?那是相当好看,好看得跟美过颜似的!
  • Figma历险记
  • 说起Figma,那可是个神奇的例子——前几年还是”别人家的孩子”,SaaS圈的学霸级存在。
  • 结果浪潮一变,连优等生也得熬夜补习AI课程。”2023年紧急转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会AI的程序员不是好SaaS
  • 行业真理:AI是万能的

    现在看来,那句”所有SaaS都值得用AI做一遍”简直比”多喝热水”还万能。从PPT美化工具到人力资源系统,大家都在玩同一个游戏——

  • 《谁的AI更会吹》*
  • 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这场AI狂欢中找到了新活法。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以前靠技术吃饭,现在靠ChatGPT讲相声”吧!

  • (本文灵感来源:张雪在”东四十条资本”的精彩观察。不得不说,这AI写得比我还像个人!)*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