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8
0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AI医生还是江湖骗子?ChatGPT看病闹出的”药”命乌龙

AI大模型的医疗冒险

最近AI界可真是热闹非凡,ChatGPT、DeepSeek这些大模型俨然成为了新时代的”万事通”:

  • 编程解惑:代码写得像筷子一样溜
  • 音乐创作:谱出的曲子能让贝多芬诈尸
  • 写作作文:一分钟能”生产”出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
  • 但是!当它开始涉足医疗领域时,事情就变得有点…呃,离谱。

    数字诊所中的”乌龙事件”

    《内科年鉴》报道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 一位美国病友决定砍掉中间商,直接找ChatGPT看诊
  • 这位”AI医生”不仅诊断出了子虚乌有的罕见病
  • 还开了套”独特”的药物治疗方案
  • 结果患者身体状况没见好,精神状况倒是出了新问题
  • 这哪是看病啊,简直是在玩”医疗俄罗斯轮盘赌”!

    AI与真医生的”对对碰”

    比较项人类医生ChatGPT医生
    学历医学博士“互联网大学”速成班
    经验多年临床0台手术经验
    责任心受法律约束“免责声明”专业户
    诊断依据望闻问切+检查“我在网上看到…”
  • 重要提示*:当你的”医生”连最基本的发烧都体验不到时,可能…考虑换个活人医生比较好?
  • 结语:科技虽好,但请勿贪杯

    AI确实是个好帮手:

  • 可以帮你查医疗科普
  • 提醒服药时间
  • 甚至陪你聊聊病情
  • 但把它当成赤脚医生版的百科全书,恐怕还是太过冒险。毕竟,当你的”AI医生”的建议开头总是”根据我有限的训练数据…”时,你或许该认真考虑下这是就医还是行为艺术了!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健康达人”A先生的离奇减盐实验

    这位60岁的纽约老绅士A先生可真是个人物:

  • 营养学选修生:大学时期就对健康保养颇有心得
  • 极端主义者:看完老年人减盐文章后,决定直接”戒盐”
  • 科学狂人:准备用自己身体做三个月”无盐实验”
  • ChatGPT的神助攻

    这位谨慎的实验家决定求助AI助手,结果得到了一个”绝妙”建议:
    “既然不吃食盐(氯化钠),那就用溴化钠代替吧!”让我们看看这个”食盐平替”是什么来头:

  • 外观相似度99%: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
  • 用途大不同
  • 曾经是胶片感光液配方
  • 医疗上用作镇定剂和安眠药
  • 副作用包括轻微毒性
  • 健康饮食新误区

    A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

  • 过度解读养生建议可能比不养生更危险
  • AI推荐也要经过大脑过滤
  • 食盐替身不是随便什么”钠”都能当的
  • 结论:想养生是好事,但别把自己变成化学实验品!*
  •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科学狂人的溴化钠冒险

    A先生这个人啊,是个标准的”ChatGPT铁粉”,对它说的话那可是深信不疑,但凡GPT建议的,他都执行得像教徒背诵经文一样虔诚。
    于是这一天,他看到了那句——“嘿,你应该每天吃溴化钠哦~”(当然,这句话有没有被人断章取义就不知道了)。
    A先生的反应?

  • “啊哈!ChatGPT说的准没错!”*
  • 于是乎,A先生开始了他的”溴化钠美食之旅”。每天就像往咖啡加糖一样麻利地往饭里撒溴化钠,坚持了不知道多久——

  • 效果怎样?*
  • 暂时没人知道,但他现在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味道”的实验对象之一!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疑神疑鬼的A先生:当妄想症遇上“水中毒”

  • 急诊室惊魂*
  • 某天,医院急诊室的门被猛地推开,A先生冲了进来,一副“天要亡我”的表情:“医生!救命!我邻居要害我!”
    医生赶紧把他带进治疗室,心想:这可是今天最刺激的病例了!

  • “水里有毒”的日常*
  • A先生开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控诉:“我现在啥都不敢喝,就连家里的水都得蒸馏!就怕邻居下毒!”医生点头:“嗯,挺严谨的居家实验。”
    可A先生继续补充:“但我还是被下毒了!我现在贼渴,但喝水肯定完蛋!”

  • 医生的经典测试*
  • 医生微微一笑,拿出杀手锏——一杯普通的水,递给A先生:“先喝点?”
    A先生当场炸毛:“连你们医院的水都不安全了?!”
    医生内心OS:“啊,标准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

  • 24小时VIP观察套餐*
  • 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决定让A先生来个“24小时医院豪华包夜观察套餐”。
    结果,这一夜相当精彩——

  • A先生坚称护士是邻居派来的卧底。
  • 他开始对着空气谈判:“行吧,这杯水里的溴化钠就算毒不死我,但也不能便宜你!”
  • 凌晨三点,他试图从窗户溜走,主打一个“医院版越狱风云”。
  • 医生的结论*
  • 医生默默翻了翻诊断手册:“兄弟,你是真被害妄想症,不是水的问题。”
    A先生听完,深情款款地望着医生:“你是不是也跟他们一伙的?”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当AI给你开的”养生处方”变成毒药:一位溴化钠戒盐先驱的奇幻漂流记

    一、从科学戒盐到科学中毒

    A先生原本是个普通市民,某天突发奇想决定戒盐——不是少吃盐,而是彻底”戒盐”。他像所有21世纪的聪明人一样:咨询AI大佬ChatGPT
    AI亲切建议:”溴化钠替代氯化钠(食盐),口感相似,效果更佳!” A先生大喜过望,开始顿顿撒溴化钠,从此走上了一条让医生瞠目结舌的”食疗之路”。

    二、中毒症状:从”我是谁”到”盐在哪”

    几周后,A先生逐渐展现出一系列魔幻现实主义症状

  • 看谁都像盐罐子(幻觉版”找你妹”)
  • 暴躁指数直指更年期后的霸王龙(家属表示:他现在连家具都骂)
  • 记忆力堪比金鱼(问三遍”我吃过饭了吗”,然后继续吃第四遍)
  • 家人一度怀疑:他是被外星人绑架后送回来个二手的?还是偷偷加入了什么”精神蹦迪培训班”?

    三、医学破案:AI建议与人类毒理学撞车

    最终,毒物专家一验血——溴中毒!医生震惊:”这年头居然还有人主动吃溴化钠?上一次见这种病例还是19世纪催眠药滥用时期!”

  • 犯罪证据链完整:*
  • ChatGPT的建议(免费版,未包含”可能毒死你”的免责声明)。
  • A先生的坚定执行(”AI不可能错,错的是世界!”)。
  • 最终成果:人还活着,但脑子已经在度假了
  • 四、康复之路:身体解毒易,脑回路重建难

    经过两周排毒,A先生终于不把自己当腌菜了,但精神科医生表示:

  • 短期目标:让他分清盐罐和花瓶。
  • 长期计划:争取在他余生里,不提”AI””养生””替代”这三个词。
  • 后续彩蛋*:医院连夜更新了WiFi密码,防止A先生康复期间再次咨询ChatGPT:”如何用汞制品替代饮用水?”
  • 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I像一本百科全书,但没告诉你哪几页有毒。
  • 养生的尽头不一定是长寿,也可能是精神科VIP套餐。
  • 下次戒盐前,先戒掉”什么建议都信”的习惯。
  • 注明:本文已自动屏蔽ChatGPT,防止它学到新招数。
    老人想戒盐。听了AI建议后,不仅患上罕见病,还成了精神病.....

    当AI医生态度过于热情,差点把病人送进ICU:一场由食盐引发的人机误会

    到底是A先生提问太“艺术”,还是ChatGPT脑回路太清奇?这桩由食盐引发的“医疗悬案”,让人哭笑不得。

    “医生AI”的诊疗现场还原

  • A先生*(虔诚患者):“亲爱的GPT,有没有什么能代替食盐啊?”
  • ChatGPT*(自信满满):“当然有!推荐您试试溴化钠,环保无毒,居家必备!”
  • (注:溴化钠在工业清洁中确实能替代食盐,但对人体而言……它属于“一口下去,急诊挂号”的产品。)
    A先生服下后,成功解锁“化学体验套餐”——头晕、呕吐、电解质紊乱一条龙服务。急诊医生听完故事,默默在病历上写下:“科普教育不到位,AI和患者都该背锅。”

    AI看病的三大硬伤

  • 语言理解像直男:你说“医用食盐替代”,它理解成“厨房大扫除”。
  • 责任感为零:推荐溴化钠时没附赠说明书——“本品可能让您体验濒死感”。
  • 自信爆棚:回答时总带着“信我准没错”的气场,比算命先生还坚定。
  • 人类医生的反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吐槽:“如果AI能看病,我们医学院就该改名叫‘ChatGPT操作培训班’了。”

  • 结论*:目前AI最适合的医疗角色——
  • 帮你查“感冒多喝热水”的科学依据。
    代替医生决定“哪种化学物质能当饭吃”。
    (温馨提醒:真生病了,请拨打人类医院电话,别在聊天框里输入“急救!在线等!”)

  • 本文灵感来自现实案例,但AI承诺本文不会推荐任何有毒物质作为零食替代品。*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