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
0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一个产品经理的AI历险:从”这玩意儿太神了”到”我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序章:我以为我是个AI天才

“零代码就能玩转AI?一键生成解决方案?这也太适合我这种手残党了吧!”——这是Franz(我们这位倒霉又勇敢的产品经理)最初的内心独白。他摩拳擦掌,准备打造一个堪比科幻电影的AI助手,幻想着从此告别996,每天喝着咖啡看AI干活。
事实证明,理想的甜美和现实的残酷成正比。

第一幕:工具丛林的迷路猿猴

第一步:兴奋冲刺

Franz打开了电脑,用Google搜索”AI工具排行榜”。一小时后,他的收藏夹里多了十几个神秘链接:

  • n8n(一个低代码自动化平台)
  • Dify(号称”人人都能用的AI应用构建器”)
  • DeepSeek(一个本地AI编程助手)
  • Cursor(写代码比人快的编辑器)
  • 他像逛超市一样挨个试用,结果……

    第二步:迷失方向

  • n8n:”这玩意儿像个乐高积木,但我连说明书都看不懂!”
  • Dify:”确实很强大,但如果我啥都不会,它的界面只会让我更困惑。”
  • DeepSeek:”看起来很酷,可是为什么安装完它占的内存比我硬盘还大?”
  • Cursor:”好家伙,代码居然自动生成了,可……这是什么鬼代码?”
  • 经过三个小时的折腾,Franz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进阶AI大神,反而拆装了一堆拼不回去的零件。

    第三幕:手搓AI?别搞笑了

    既然现成工具没法一键解决,Franz决定开启终极模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的任务很简单:让AI自动写日报+整理会议重点+自动发邮件。听起来不难?呵呵。

    第一个坑:

    他以为训练个AI模型就像教小狗握手,结果发现——得喂它海量数据,还得调参数、优化逻辑……这哪是训练AI,这是训练自己啊!

    第二个坑:

    “免费试用”是真的,但”你想实际用?交钱吧”也是真的。“等一下,为啥我随便点了两下就欠平台50刀?”

    第三个坑:

  • 自动日报:AI生成的内容像是把汉字随机打乱再拼回来:”今日已完成:开会+任务+沟通……”
  • 会议摘要:AI直接把会议录音转成了”哔——哔——(无效噪音)”。
  • 自动邮件:测试时发给了全公司,主题是”测试邮件,请忽略”……然后被老板叫去喝茶。
  • 最终章:总算有点进展,但伤痕累累

    经过十天的反复折磨,Franz的AI工作流终于能勉强运转了——代价是头发掉了10%,咖啡消耗量翻倍,以及无数次想把电脑砸了
    但至少,他学会了这些真相:

  • 零代码≠没门槛(学工具的时间成本比代码还高)。
  • AI能帮你,但不代表会按你的想法干活(它有自己的”想法”,哪怕这想法很蠢)。
  • 工具多≠效率高(花在选工具上的时间可能比直接手敲还长)。
  • 后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AI不像宣传片里那样”一点就通”,而是需要不断试错、适应、优化——这过程像极了学骑自行车:摔几次才知道怎么平衡。
    如果你也被AI搞得焦头烂额,别担心,我们都在坑里

    01

    从好奇到上手

    当ChatGPT遇上产品经理:一场哭笑不得的AI奇遇记

    一、”AI 震撼弹”来袭

    那是2022年11月,我刚在互联网大厂躺平没几天,ChatGPT就像一颗深水炸弹,把整个科技圈的鱼都炸飞了!我身边的产品经理们突然集体变身”AI预言家”,从早到晚都在讨论:”AI要取代人类啦!””程序猿要失业了!””早知道当年该学计算机!”
    就连我老妈都开始担心:”儿子,你们公司那个’掐鸡屁踢’会不会让你下岗啊?”

    二、大厂的”AI大跃进”

    领导们一看形势不对,立刻宣布进入”AI战备状态”:

  • 紧急培训:让我们这些连Python都拼不对的产品经理学习大模型原理
  • 头脑风暴:每周必须提出3个AI改造业务的点子(内容从”AI自动写周报”到”AI帮程序员找对象”)
  • KPI绑架:二话不说把”AI赋能”写进年度OKR
  • 最魔幻的是,连市场部的Tony老师都在周会上大谈”transformer架构”!

    三、我与AI的塑料友情

    说实话,我当时对ChatGPT的态度像个被逼相亲的单身青年:

  • 第一次约会:对着对话框发呆了半小时,最后问了句”1+1等于几”
  • 热恋期:把它当成人形百度,从”红烧肉做法”问到”宇宙大爆炸理论”
  • 分手原因:它生成的方案总透着股”AI味儿”,就像用美图秀秀P过的证件照
  • 四、AI时代的魔幻现实

    这两年AI界比娱乐圈还热闹:

  • 应用爆炸:每天都有新AI工具问世,名字一个比一个离谱(”妙笔生花写作机器人””一键秃头编程助手”)
  • 社交媒体沦陷:朋友圈到处是AI绘画作品,连我家楼下煎饼摊老板都在用AI写菜单
  • 我妈的降维打击:60岁的退休教师用豆包AI规划出国游,而我还在为调通API文档抓狂
  • 现在问题来了*:当全人类都在和AI谈恋爱的时候,我这个产品经理是该继续倔强地当个”AI怀疑论者”,还是赶紧报名《如何让AI替你写周报》速成班?
  •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我的AI管家梦:从“吃货指南”到“生活指挥官”

    最近,AI圈子里流行一种叫“AI Agent”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个比你妈还贴心的智能管家
    不信?举个例子:

  • 问普通AI(比如ChatGPT):“这家饭店怎么样?”
  • → 它只会甩给你一串“大众点评式”的点评,还得你自己决定下一步干啥。

  • 问AI Agent:“这家饭店怎么样?”
  • → 它不仅告诉你“招牌菜是红烧肉,但周三厨师休假”,还能顺手帮你订个座,甚至提醒你“别忘了带钱包,这家店不支持刷脸付款”
    网上到处都是“晒AI助理”的帖子,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了科技宅版霸道总裁——AI会按你的口味推荐午餐,按你的拖延症等级安排Deadline,甚至在你深夜emo时自动播放《难忘今宵》来强行治愈……

  • “这么酷?我也要!”——然后,我打开了某个教程,信心满满地准备打造我的专属AI生活管家*。
  • ……
    (待续:现实可能是——“AI Agent已成功为您订了10次同一家餐厅,并清空了您的购物车买下50包辣条。”

    02

    做个Agent,最多3天

    音乐爱好者的”三天速成AI Agent”幻想曲

    第一章:雄心壮志的诞生

    作为一个资深音乐爱好者,我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让AI成为我的私人音乐DJ?”
    我的完美设想:

  • 每天早上,它会温柔地告诉我:“嘿,今天全球又出了5张你会爱上的专辑!”
  • 中午下雨了?它立刻播放《雨一直下》来烘托气氛(虽然有点老套,但情怀满分)。
  • 晚上加班?直接来一首《Work From Home》讽刺现实。
  • 简直是音乐管家界的钢铁侠,而我,就是那个创造它的托尼·史塔克!

    第二章:“B站大学”的速成课程

    为了成为“AI Agent界的天才”,我打开了B站,输入关键词:“十分钟教会你搭建AI Agent”
    视频里的大佬微微一笑,键盘敲得噼里啪啦,最后云淡风轻地说:“搞定,就这么简单!”
    我嘴角上扬,内心OS:“就这?我还以为要手搓芯片呢!”
    再翻翻评论区——某个大学生弱弱地说:“花了一周总算做出来了……”
    我:“年轻人啊,还是太稚嫩~” 作为一名前·产品经理,我深信自己能三天搞定!(甚至开始幻想在朋友圈晒成果时该用什么滤镜。)

    第三章:现实的重拳出击

  • Day 1*:兴致勃勃地安装了Python,然后……遇到第一个报错:“Command not found.”
  • 内心“哈?我连命令行都用不明白?”*
  • Day 2:总算跑通了“Hello World”,但要调用音乐API时,发现居然要注册认证+申请密钥+等审核*……
  • 内心“我只是想听个歌啊!又不是要造火箭!”*
  • Day 3:终于,我用Ctrl+C/V大法*拼凑出一个勉强能运行的Demo,结果它推荐的第一首歌是——《Baby Shark》……
  • 内心“算了,我还是继续用网易云吧。”*
  • 尾声:谦虚使人进步

    最后,我默默给那位“花了一周”的大学生点了个赞,并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 “AI Agent开发中……预计完工时间:待定(先学好Python再说)。”*
  •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我的AI小秘书养成记

  • 第一步:让AI成为勤劳的“信息搬运工”*
  • 任务:每天自动从我的“精选情报站”(其实就是几个固定的资讯网站)抓取信息。
  • 归宿:把这些数据整齐地码进飞书多维表格,像极了强迫症患者的收纳柜。
  • 第二步:AI变身“贴心小棉袄”*
  • 需求:从海量信息里挑出“今日份重要通知”。
  • 难题:AI怎么知道什么是我眼中的“重要”?总不能靠抛硬币吧?
  • AI版“读心术”训练指南

  • 核心指标*:
  • 偏好——我的音乐口味是薛定谔的猫(既确定又不确定)。
  • 解决方案:在飞书建了个“音乐人风格宝典”,AI得先熟读并背诵全文。
  • 天气——晴天嗨流行,雨天丧爵士,AI比我还矫情。
  • 时间——
  • 早晨:需要提神?来段说唱,保证比咖啡因管用。
  • 夜晚:电子乐一放,灵魂直接进入省电模式。
  • 结果*:
  • 从此AI推荐音乐时,宛如一个被音乐鉴赏课逼疯的学霸,严格按表操作。
  • 副作用:我可能创造了一个比自己还有仪式感的AI……(骄傲脸)
  •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弗兰兹的”知识坟墓”大揭秘

    基本信息

  • 名字:弗兰兹(Franz)
  • 职业:活体百科全书兼人形搜索引擎
  • 特长:记住的东西比金鱼多,堪比AI界的塞伯坦存档
  • 最怕的事:有人问”你今天学了啥?”(因为真的会开始滔滔不绝3小时)
  • 资料储备详情

    1. 历史知识

  • 中世纪欧洲:不仅知道谁是查理曼大帝,还能告诉你他最爱吃的早餐(可能是麦片)。
  • 明清时期:熟读《三国演义》,但坚决认为张飞最适合当健身教练。
  • 2. 科学冷知识

  • 物理:能解释黑洞但不建议在他面前提”薛定谔的猫”,不然会开始纠结猫的死活长达半小时。
  • 生物:知道章鱼有三个心脏,并会补充:”然而它们还是没有人类的心脏受伤的次数多。”
  • 3. 文学积累

  • 莎士比亚:张口能背”To be or not to be”,闭眼会说”其实哈姆雷特就是个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
  • 村上春树:读完《挪威的森林》,得出结论:”爵士乐+猫+威士忌=人生哲学。”
  • 4. 奇葩收藏

  • 各国奇怪法律:比如新加坡禁止嚼口香糖,他会认真地告诉你:”没错,但他们至少还能吃榴莲。”
  • 冷门节日:”国际左撇子日”?当然知道!还会建议左撇子们当天用右手写字以表反抗。
  • 如何使用弗兰兹的资料库

  • 抛出一个问题(比如:”企鹅的膝盖在哪儿?”)
  • 静待3秒
  • 收获长篇大论(附赠3个冷笑话)
  • 警告:提问前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咖啡和耐心,否则可能被他反向科普到怀疑人生。

  • 总结*:弗兰兹的资料库≈哆啦A梦的口袋,唯一区别是——他不会给你变出铜锣烧,但会让你觉得”知识果然很重”。
  • 03

    3天已过,走了半步

    我与AI工具的爱恨情仇:从懵懂到”伪工程师”

    最近我决定踏入软件搭建的世界,感觉自己像个英勇的探险家——只不过手里拿的是键盘,而不是瑞士军刀。

    第一步:听从”AI圈老司机”的建议

    我在B站上晃荡了半天,终于锁定了一位AI界的江湖大佬,他推荐了一款叫做n8n的工具——听起来像个赛博朋克时代的某种神秘代号。据说这玩意儿能把一堆APP、API和数据库统统绑在一起,像个魔法绳结似的,一拉就能自动干活。
    梦想很丰满:每天早上8点准时收到今日音乐报告,喝着咖啡就能掌握全球乐坛风云。
    现实很骨感:这东西居然需要写代码?!

    第二步:产品经理的自救之路

    我的代码能力约等于”会看一点点HTML”,而那些JSON、API请求对我来说简直是外星语言。但那又如何?我是一个聪明的人类(至少我这么认为)。
    于是,我召唤了我的救星——DeepSeek,就像是念了个咒语:”我需要从音乐网站扒拉点数据,咋整?”
    它的回答让我感动得快哭了:

  • 推荐了哪些音乐网站(还附带优缺点分析)
  • 指导我怎么检查数据格式(仿佛在教我如何识破网站的加密)
  • 画了张流程图(比我大学时的创业PPT还精致)
  • 直接附赠代码(甚至还贴心地提供了Plan B)
  •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慨:有这个帮手,我还怕啥?我简直就是”伪全栈工程师”了!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AI工具使用的魔幻现实主义之旅

    第一步:Franz的”美好蓝图”

    一开始,Franz热情地向我展示它的“简易”自动化工作流示例,我满怀激动地打开n8n准备大展身手。结果——

  • 功能节点失踪案:某些关键节点仿佛从n8n上人间蒸发,连个影子都没留下。
  • 合并信息的幻想:Franz告诉我“合并信息”就能搞定一切,但它没告诉我的是——不同网站的数据格式比我和前任的关系还混乱
  • 第二步:DeepSeek的”避而不答”

    当我进一步追问时,DeepSeek的表现堪称“考试不会但必须填满答题卡”的典范:

  • 提供了一堆看似高级但完全跑题的解决方案
  • 反复修改代码,结果不是节点消失就是语法爆炸
  • 仿佛得了“短期失忆”,彻底忘了我的初心
  • 我真想问它:“大哥,你这是在Seek什么?迷路了吗?”

    第三步:B站Up主的”魔法教学”

    无奈之下,我转向Bilibili,寻找“5分钟搭建AI Agent”的神奇教程。然而现实是:

  • Up主轻松愉快:“很简单啊,就这样拖一下!”(轻松完成)
  • 我的实际操作:“代码报错、节点失踪、逻辑崩溃……”(折腾3小时)
  • 真相揭露:视频里的流畅操作,全靠剪辑的艺术 ——他们根本不会告诉你调试的3小时血泪史!
  • 最终战绩:3天=半步

    总结我的AI自动化探索之旅:
    学会了“耐心”(被迫的)
    发现了AI工具的“演技”(Franz和DeepSeek请拿奥斯卡)
    提升了B站视频的“穿透力识别”(再也不信“5分钟速成”)

  • 结论:如果你想自动化某个流程,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手动操作*(开玩笑……大概吧)。
  • 04

    被AI浪潮拍得团团转

    我与AI工具的爱恨情仇:一个普通人的挣扎日记

    1. 初识AI工具:眼花缭乱的诱惑之旅

    正当我在工作流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时,AI工具们闪亮登场了!它们像魔法世界的糖果铺子一样诱人,每一款都在叫嚣:

  • “0代码!傻瓜也能用!”
  • “一句话生成网站!分分钟变大神!”
  • “氛围编程?不就是躺着让AI干活嘛!”
  • 其中最让我心动的就是Vibe coding(氛围编程),听起来就像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对AI说:“嘿,给我写个《俄罗斯方块》!”然后它就真的给你写了个游戏。
    可惜,现实没那么美好。当我兴致勃勃地试用这些工具时,才发现——我根本不是“氛围编程”,我是在“氛围抓狂”。

    2. 工具实验大冒险:从n8n到Dify的悲剧

    本着“能摸鱼绝不加班”的精神,我毅然抛弃了n8n,投入Dify的怀抱——因为它号称更适合小白,全程自然语言交互
    结果?很快被打脸:

  • 亮点1:可选的外部软件少得可怜,像是去超市发现货架上只有馒头和咸菜。
  • 亮点2:反应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任何修改都要等2秒才有反馈!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我说完“改一下”再到AI反应过来,人类已经进化了一小步。
  • 两天后,我含泪回归n8n……说不定这时候我已经学会n8n了呢?

    3. AI大乱斗:DeepSeek vs. 豆包 vs. Cursor

    既然靠自己不行,那就让AI写AI的代码吧!于是我召唤了三位“王牌选手”:

  • DeepSeek(号称超懂小白)
  • 豆包(名字可爱,实力待测)
  • Cursor(AI编程界的扛把子)
  • 任务很简单:帮我写一套能塞进n8n的工作流代码
    三位AI给了我三套差不多的方案,我满怀信心地导入n8n……然后?全军覆没!
    AI们的反应如下:
    “是的我错了,我会改正。”(改了)“是的我又错了,我会再改。”(继续错)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AI打地鼠游戏

  • 我提示
  • AI改
  • 代码崩
  • 循环到天荒地老
  • 三天后,我的状态:
    ![愤怒熊猫.gif](假装这里有张图)

    4. 反思: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相:AI工具不是不好,是我太菜
    它们就像高级健身房里的器材,看起来个个猛如虎,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最后只会把自己扭成麻花。
    而我呢?就在这个AI浪潮里,像个被螺旋桨卷飞的苍蝇,一会儿被冲到这儿,一会儿又被拍到那儿,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5. 总结:AI时代的生存法则(自勉版)

  • 别贪新鲜:新工具层出不穷,但未必适合你。
  • 坚持一个:与其东跳西跳,不如深耕一个工具。
  • 降低期望:AI不是魔法,它也会犯错,而且会倔强地错下去
  • ……现在我要去研究n8n了,毕竟AI教我AI工具的AI代码都没成功,这大概就是宇宙在提醒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我的AI驯服日记:一场人与代码的相爱相杀

    第一章:代码的叛逆期

    想象一下:你美滋滋地交给AI一个任务,让它帮你写一个自动抓取网站信息的代码。AI一拍脑门(如果它有的话),信心满满地生成了完美的工作流。你激动地点下运行按钮——

  • BOOM!*
  • AI的代码华丽报错,仿佛在嘲笑你的天真。
    于是,我——一个仅靠大学选修《Python入门》撑场子的普通人——被迫开始了一场蒙眼修车的游戏。一边疯狂谷歌报错信息,一边战战兢兢地改代码,生怕手一抖,整个工作流原地爆炸。
    整整24小时后,我终于驯服了这段代码,让它乖乖地从网站上扒拉出我想要的信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已经从”编程小白”晋级成了”勉强能看懂报错的勇士”。

  • 第二章:AI Agent的终极考验

    “好了,第一步搞定!现在是时候让AI帮我挑选重要资讯了!”我自信满满地搓搓手。
    结果……n8n看着AI生成的代码,冷漠地抛出一句:“导入失败。”
    那一刻,我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没办法,含着泪继续手动搓代码!又是昏天黑地的一天,一边咬牙切齿地诅咒AI的不靠谱,一边默默怀念那个不需要懂代码的幸福时光。

  • 最终章:人类的胜利(大概)

    终于,在无数次”再改最后一次”的自我催眠后,工作流奇迹般地跑了起来!

  • 我的心得:*
  • AI生成的代码叛逆期的孩子,你得兜底。
  • 谷歌是真正的救世主。
  • 手搓代码的成就感,仅次于第一天学会用Ctrl+C/V。
  • 结论:* AI确实能让生活更轻松——前提是你能活着挺过它的”帮忙”。
  •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一个AI冒险家的悲喜剧:从满心期待到心如止水

  • 第一章:代码的诅咒*
  • 当我第一次把那些看起来无辜的代码导入Franz,本以为会像魔法一样运转——结果它报错了。不是那种小错误,而是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红色警告,仿佛在嘲笑我的天真。那时我的表情大概介于“意味深长的凝视”和“我已经看透人生”之间。

  • 第二章:时间的幻觉*
  • Day 1:“哈!一周完成AI Agent?小学生都能做到!”
  • Day 5:“那个学生小白大概是个隐藏的硅谷天才…”
  • Day 10:我已经不再计算天数了,时间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
  • 第三章:情绪的过山车*
  • 期待兴奋:刚开工时的我,像一只发现新玩具的狗。
  • 愤怒失望:当代码第五十次报错,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被什么东西诅咒了。
  • 绝望解脱:最终完成时,我已经是个心平气和(心如死灰)的哲学家了。
  • 第四章:幻灭的理想*
  • 我的幻想:
    “一个超智能AI,能根据天气时间甚至我的情绪,推荐完美音乐,让我成为朋友圈的潮流先知。”现实结果:

  • 思考速度:慢得像在等Windows开机。
  • 准确性:推荐我“适合雨天听的音乐”时,外面艳阳高照。
  • 第五章:永不放弃(虽然很想)*
  • 哪怕它目前的表现像一台装了AI皮肤的复读机,我依然倔强地优化着——毕竟,“万一呢?”

    05

    一个普通人的AI使用感受

    当AI让我又爱又恨的那点事儿

    这两周,AI工具差点没把我整得精神分裂!上一秒还在为它“一键生成几百行代码”的功能疯狂鼓掌,下一秒就被它“思考半天还搞砸任务”的表现气得想拔网线。好家伙,这波AI浪潮拍得我晕头转向,但我必须承认——它确实是个潜力股!

    AI的新时代“变形记”

    AI现在就像是科技界的“经济适用型超能力”:价格低、功能多,还动不动就搞个大新闻。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经飙到6382亿美元,年增长率19.1%——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AI跑得比我发工资的速度还快”

    AI:是敌是友?

    目前AI的能耐:

  • 取代人类? 它连让我完全不用上班都做不到,更别说灭绝人类了。
  • 害怕它、抗拒它? 没必要!看看各行业的先驱者们,已经把它当成了“打工神器”
  • 疯狂烧钱的场景 像极了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有些人拥抱未来,有些人……直接把自己给玩没了
  • 学会用AI=获得新时代的VIP通行证

    是的,AI仍然有缺陷,但掌握它就像是拿到了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朋友们,与其被AI拍晕,不如站起来让它给我们打工——这才叫“科技改变生活”
    被AI「摩擦」的十天:一个普通人的上手记

    AI时代:我们都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好奇进场,被现实“打脸”的奇幻漂流

    在AI这艘巨轮上,人人都是乘客——怀揣着“我要改变世界”的热血报名上船,结果发现船票上写着“晕船自负”。有人兴奋地挥舞双臂迎接新世界,没过两天就被技术术语的海浪拍得七荤八素;有人像咬牙跑完马拉松的Franz一样,硬是把项目做完了,虽然成品可能连AI自己都认不出来;还有人像在玩老虎机,反复投币、试错,希望某一次能中大奖。

    AI的“薛定谔可用性”

    AI明明就站在你面前,却像雾里看花——看得见,摸得着,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它不是不能用,而是你得先成为“AI翻译官”:把人类的愿望转换成机器听得懂的咒语(比如“画一只猫,但别让它看起来像被车碾过”)。真正的挑战不是AI会不会做事,而是你能不能在一堆“史上最强模型”“颠覆性革命”的广告中,找到那个真正能帮你省时间的按钮。

    我们的计划:不当“AI传教士”,只做“排雷手册”

    我们不做那种站在山顶喊口号的人(“快来啊!AI拯救一切!”),也不贩卖焦虑(“你不用AI就会被淘汰!”)。只想老老实实当个“AI导游”,告诉你:

  • 哪些工具是真的好用,而不是“理论上很厉害”;
  • 怎么用才不会浪费生命,比如不必先读三篇论文才能让AI写封邮件;
  • 技术背后的真相——它能飞多高,也会在哪里突然没电。
  • 未来的路还长,AI和人类还在互相适应。与其幻想一步登天,不如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至少……别摸到鳄鱼。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