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经理的AI历险:从”这玩意儿太神了”到”我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序章:我以为我是个AI天才
“零代码就能玩转AI?一键生成解决方案?这也太适合我这种手残党了吧!”——这是Franz(我们这位倒霉又勇敢的产品经理)最初的内心独白。他摩拳擦掌,准备打造一个堪比科幻电影的AI助手,幻想着从此告别996,每天喝着咖啡看AI干活。
事实证明,理想的甜美和现实的残酷成正比。
第一幕:工具丛林的迷路猿猴
第一步:兴奋冲刺
Franz打开了电脑,用Google搜索”AI工具排行榜”。一小时后,他的收藏夹里多了十几个神秘链接:
他像逛超市一样挨个试用,结果……
第二步:迷失方向
经过三个小时的折腾,Franz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进阶AI大神,反而拆装了一堆拼不回去的零件。
第三幕:手搓AI?别搞笑了
既然现成工具没法一键解决,Franz决定开启终极模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的任务很简单:让AI自动写日报+整理会议重点+自动发邮件。听起来不难?呵呵。
第一个坑:
他以为训练个AI模型就像教小狗握手,结果发现——得喂它海量数据,还得调参数、优化逻辑……这哪是训练AI,这是训练自己啊!
第二个坑:
“免费试用”是真的,但”你想实际用?交钱吧”也是真的。“等一下,为啥我随便点了两下就欠平台50刀?”
第三个坑:
最终章:总算有点进展,但伤痕累累
经过十天的反复折磨,Franz的AI工作流终于能勉强运转了——代价是头发掉了10%,咖啡消耗量翻倍,以及无数次想把电脑砸了。
但至少,他学会了这些真相:
后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AI不像宣传片里那样”一点就通”,而是需要不断试错、适应、优化——这过程像极了学骑自行车:摔几次才知道怎么平衡。
如果你也被AI搞得焦头烂额,别担心,我们都在坑里。
01
从好奇到上手
当ChatGPT遇上产品经理:一场哭笑不得的AI奇遇记
一、”AI 震撼弹”来袭
那是2022年11月,我刚在互联网大厂躺平没几天,ChatGPT就像一颗深水炸弹,把整个科技圈的鱼都炸飞了!我身边的产品经理们突然集体变身”AI预言家”,从早到晚都在讨论:”AI要取代人类啦!””程序猿要失业了!””早知道当年该学计算机!”
就连我老妈都开始担心:”儿子,你们公司那个’掐鸡屁踢’会不会让你下岗啊?”
二、大厂的”AI大跃进”
领导们一看形势不对,立刻宣布进入”AI战备状态”:
最魔幻的是,连市场部的Tony老师都在周会上大谈”transformer架构”!
三、我与AI的塑料友情
说实话,我当时对ChatGPT的态度像个被逼相亲的单身青年:
四、AI时代的魔幻现实
这两年AI界比娱乐圈还热闹:
我的AI管家梦:从“吃货指南”到“生活指挥官”
最近,AI圈子里流行一种叫“AI Agent”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个比你妈还贴心的智能管家!
不信?举个例子:
→ 它只会甩给你一串“大众点评式”的点评,还得你自己决定下一步干啥。
→ 它不仅告诉你“招牌菜是红烧肉,但周三厨师休假”,还能顺手帮你订个座,甚至提醒你“别忘了带钱包,这家店不支持刷脸付款”!
网上到处都是“晒AI助理”的帖子,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了科技宅版霸道总裁——AI会按你的口味推荐午餐,按你的拖延症等级安排Deadline,甚至在你深夜emo时自动播放《难忘今宵》来强行治愈……
……
(待续:现实可能是——“AI Agent已成功为您订了10次同一家餐厅,并清空了您的购物车买下50包辣条。”)
02
做个Agent,最多3天
音乐爱好者的”三天速成AI Agent”幻想曲
第一章:雄心壮志的诞生
作为一个资深音乐爱好者,我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让AI成为我的私人音乐DJ?”!
我的完美设想:
简直是音乐管家界的钢铁侠,而我,就是那个创造它的托尼·史塔克!
第二章:“B站大学”的速成课程
为了成为“AI Agent界的天才”,我打开了B站,输入关键词:“十分钟教会你搭建AI Agent”。
视频里的大佬微微一笑,键盘敲得噼里啪啦,最后云淡风轻地说:“搞定,就这么简单!”
我嘴角上扬,内心OS:“就这?我还以为要手搓芯片呢!”
再翻翻评论区——某个大学生弱弱地说:“花了一周总算做出来了……”
我:“年轻人啊,还是太稚嫩~” 作为一名前·产品经理,我深信自己能三天搞定!(甚至开始幻想在朋友圈晒成果时该用什么滤镜。)
第三章:现实的重拳出击
尾声:谦虚使人进步
最后,我默默给那位“花了一周”的大学生点了个赞,并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我的AI小秘书养成记
AI版“读心术”训练指南
弗兰兹的”知识坟墓”大揭秘
基本信息
资料储备详情
1. 历史知识
2. 科学冷知识
3. 文学积累
4. 奇葩收藏
如何使用弗兰兹的资料库
警告:提问前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咖啡和耐心,否则可能被他反向科普到怀疑人生。
03
3天已过,走了半步
我与AI工具的爱恨情仇:从懵懂到”伪工程师”
最近我决定踏入软件搭建的世界,感觉自己像个英勇的探险家——只不过手里拿的是键盘,而不是瑞士军刀。
第一步:听从”AI圈老司机”的建议
我在B站上晃荡了半天,终于锁定了一位AI界的江湖大佬,他推荐了一款叫做n8n的工具——听起来像个赛博朋克时代的某种神秘代号。据说这玩意儿能把一堆APP、API和数据库统统绑在一起,像个魔法绳结似的,一拉就能自动干活。
梦想很丰满:每天早上8点准时收到今日音乐报告,喝着咖啡就能掌握全球乐坛风云。
现实很骨感:这东西居然需要写代码?!
第二步:产品经理的自救之路
我的代码能力约等于”会看一点点HTML”,而那些JSON、API请求对我来说简直是外星语言。但那又如何?我是一个聪明的人类(至少我这么认为)。
于是,我召唤了我的救星——DeepSeek,就像是念了个咒语:”我需要从音乐网站扒拉点数据,咋整?”
它的回答让我感动得快哭了: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慨:有这个帮手,我还怕啥?我简直就是”伪全栈工程师”了!
AI工具使用的魔幻现实主义之旅
第一步:Franz的”美好蓝图”
一开始,Franz热情地向我展示它的“简易”自动化工作流示例,我满怀激动地打开n8n准备大展身手。结果——
第二步:DeepSeek的”避而不答”
当我进一步追问时,DeepSeek的表现堪称“考试不会但必须填满答题卡”的典范:
我真想问它:“大哥,你这是在Seek什么?迷路了吗?”
第三步:B站Up主的”魔法教学”
无奈之下,我转向Bilibili,寻找“5分钟搭建AI Agent”的神奇教程。然而现实是:
最终战绩:3天=半步
总结我的AI自动化探索之旅:
学会了“耐心”(被迫的)
发现了AI工具的“演技”(Franz和DeepSeek请拿奥斯卡)
提升了B站视频的“穿透力识别”(再也不信“5分钟速成”)
04
被AI浪潮拍得团团转
我与AI工具的爱恨情仇:一个普通人的挣扎日记
1. 初识AI工具:眼花缭乱的诱惑之旅
正当我在工作流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时,AI工具们闪亮登场了!它们像魔法世界的糖果铺子一样诱人,每一款都在叫嚣:
其中最让我心动的就是Vibe coding(氛围编程),听起来就像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对AI说:“嘿,给我写个《俄罗斯方块》!”然后它就真的给你写了个游戏。
可惜,现实没那么美好。当我兴致勃勃地试用这些工具时,才发现——我根本不是“氛围编程”,我是在“氛围抓狂”。
2. 工具实验大冒险:从n8n到Dify的悲剧
本着“能摸鱼绝不加班”的精神,我毅然抛弃了n8n,投入Dify的怀抱——因为它号称更适合小白,全程自然语言交互!
结果?很快被打脸:
两天后,我含泪回归n8n……说不定这时候我已经学会n8n了呢?
3. AI大乱斗:DeepSeek vs. 豆包 vs. Cursor
既然靠自己不行,那就让AI写AI的代码吧!于是我召唤了三位“王牌选手”:
任务很简单:帮我写一套能塞进n8n的工作流代码!
三位AI给了我三套差不多的方案,我满怀信心地导入n8n……然后?全军覆没!
AI们的反应如下:
“是的我错了,我会改正。”(改了)“是的我又错了,我会再改。”(继续错)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AI打地鼠游戏:
三天后,我的状态:

4. 反思: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相:AI工具不是不好,是我太菜。
它们就像高级健身房里的器材,看起来个个猛如虎,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最后只会把自己扭成麻花。
而我呢?就在这个AI浪潮里,像个被螺旋桨卷飞的苍蝇,一会儿被冲到这儿,一会儿又被拍到那儿,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5. 总结:AI时代的生存法则(自勉版)
……现在我要去研究n8n了,毕竟AI教我AI工具的AI代码都没成功,这大概就是宇宙在提醒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的AI驯服日记:一场人与代码的相爱相杀
第一章:代码的叛逆期
想象一下:你美滋滋地交给AI一个任务,让它帮你写一个自动抓取网站信息的代码。AI一拍脑门(如果它有的话),信心满满地生成了完美的工作流。你激动地点下运行按钮——
AI的代码华丽报错,仿佛在嘲笑你的天真。
于是,我——一个仅靠大学选修《Python入门》撑场子的普通人——被迫开始了一场蒙眼修车的游戏。一边疯狂谷歌报错信息,一边战战兢兢地改代码,生怕手一抖,整个工作流原地爆炸。
整整24小时后,我终于驯服了这段代码,让它乖乖地从网站上扒拉出我想要的信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已经从”编程小白”晋级成了”勉强能看懂报错的勇士”。
第二章:AI Agent的终极考验
“好了,第一步搞定!现在是时候让AI帮我挑选重要资讯了!”我自信满满地搓搓手。
结果……n8n看着AI生成的代码,冷漠地抛出一句:“导入失败。”
那一刻,我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没办法,含着泪继续手动搓代码!又是昏天黑地的一天,一边咬牙切齿地诅咒AI的不靠谱,一边默默怀念那个不需要懂代码的幸福时光。
最终章:人类的胜利(大概)
终于,在无数次”再改最后一次”的自我催眠后,工作流奇迹般地跑了起来!
一个AI冒险家的悲喜剧:从满心期待到心如止水
当我第一次把那些看起来无辜的代码导入Franz,本以为会像魔法一样运转——结果它报错了。不是那种小错误,而是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红色警告,仿佛在嘲笑我的天真。那时我的表情大概介于“意味深长的凝视”和“我已经看透人生”之间。
我的幻想:
“一个超智能AI,能根据天气、时间甚至我的情绪,推荐完美音乐,让我成为朋友圈的潮流先知。”现实结果:
哪怕它目前的表现像一台装了AI皮肤的复读机,我依然倔强地优化着——毕竟,“万一呢?”
05
一个普通人的AI使用感受
当AI让我又爱又恨的那点事儿
这两周,AI工具差点没把我整得精神分裂!上一秒还在为它“一键生成几百行代码”的功能疯狂鼓掌,下一秒就被它“思考半天还搞砸任务”的表现气得想拔网线。好家伙,这波AI浪潮拍得我晕头转向,但我必须承认——它确实是个潜力股!
AI的新时代“变形记”
AI现在就像是科技界的“经济适用型超能力”:价格低、功能多,还动不动就搞个大新闻。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经飙到6382亿美元,年增长率19.1%——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AI跑得比我发工资的速度还快”。
AI:是敌是友?
目前AI的能耐:
学会用AI=获得新时代的VIP通行证
是的,AI仍然有缺陷,但掌握它就像是拿到了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朋友们,与其被AI拍晕,不如站起来让它给我们打工——这才叫“科技改变生活”!
AI时代:我们都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好奇进场,被现实“打脸”的奇幻漂流
在AI这艘巨轮上,人人都是乘客——怀揣着“我要改变世界”的热血报名上船,结果发现船票上写着“晕船自负”。有人兴奋地挥舞双臂迎接新世界,没过两天就被技术术语的海浪拍得七荤八素;有人像咬牙跑完马拉松的Franz一样,硬是把项目做完了,虽然成品可能连AI自己都认不出来;还有人像在玩老虎机,反复投币、试错,希望某一次能中大奖。
AI的“薛定谔可用性”
AI明明就站在你面前,却像雾里看花——看得见,摸得着,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它不是不能用,而是你得先成为“AI翻译官”:把人类的愿望转换成机器听得懂的咒语(比如“画一只猫,但别让它看起来像被车碾过”)。真正的挑战不是AI会不会做事,而是你能不能在一堆“史上最强模型”“颠覆性革命”的广告中,找到那个真正能帮你省时间的按钮。
我们的计划:不当“AI传教士”,只做“排雷手册”
我们不做那种站在山顶喊口号的人(“快来啊!AI拯救一切!”),也不贩卖焦虑(“你不用AI就会被淘汰!”)。只想老老实实当个“AI导游”,告诉你:
未来的路还长,AI和人类还在互相适应。与其幻想一步登天,不如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至少……别摸到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