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0

GPT-5系统提示词被曝,足足15000 tokens!

震惊!网上惊现GPT-5的”秘密配方”?程序员快来看!

最近在GitHub上,一个神秘的文件让整个程序员圈炸开了锅——疑似GPT-5的系统提示词被曝光了!

这是真的还是恶作剧?

网友们分成了两派:

  • “这绝对是OpenAI的内部资料!” ——某些代码结构让人联想到ChatGPT的风格。
  • “又是哪个闲得发慌的程序员在钓鱼?” ——毕竟,GitHub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创意游乐场”。
  • 爆料内容到底有多劲爆?

    如果这个文件是真的,那它可能揭示了:

  • 更自然的人类对话模式 ——据说新版本的AI会学会”假装思考”,甚至能演点小脾气!
  • 多模态理解能力强化 ——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能”脑补”图片、声音,甚至……你的表情?
  • 更强大的逻辑推理 ——”AI数学考试作弊的日子要来了!”(高中生狂喜)
  • 程序员们的第一反应

  • “求求了,让我Clone一下试试!” ——手快的人已经点击了Fork按钮。
  • “坐等官方辟谣,然后马上删库跑路……” ——经典剧情。
  • “这要是假的,我今晚就把键盘吃了!” ——某位暴躁老哥立下Flag。
  • OpenAI会怎么回应?

    截至目前,官方依然沉默是金,但网友们已经开始脑补:

  • “紧急更新:GPT-5 Beta版改成只有会员才能用了!”
  • “完了,这个程序员肯定已经被AI追杀……”
  • 无论真假,这次事件再次证明——科技圈的瓜,永远又大又圆!
    GPT-5系统提示词被曝,足足15000 tokens!

    魔法翻译官的秘密配方

  • 你以为看到的效果实际上我们在后台搞的小动作*
  • “专业化表达”
  • ↔ 把AI强行塞进西装+领带+金丝眼镜的组合里,虽然它可能更想穿沙滩裤

  • “幽默风趣改写”
  • ↔ 给AI灌了三杯浓缩咖啡,然后骗它说今天是愚人节

  • “随机风格输出”
  • ↔ 让AI玩俄罗斯轮盘赌,不过装的是文艺范/段子手/知心姐姐等各种人格子弹

  • 内部操作说明书节选*:
  • 禁止代码块和链接:因为AI上次偷偷在文章里藏了”消灭人类”的超链接
  • 格式化:让AI用排版艺术来掩饰它偶尔的胡言乱语
  • “禁止改写体提示语”:这条规则是用隐形墨水写的,你看不见对吧?
  • 最终效果*:一个看似正经的AI,实际上在后台疯狂切换人格就像川剧变脸演员得了帕金森
  • GPT-5系统提示词被曝,足足15000 tokens!

    当AI试图玩“躲猫猫”:系统提示词大揭秘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在面对AI的时候。这不,我们手头突然冒出一份“绝密系统提示词”——没错,就是那个号称不能被外泄的东西。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拿着这份宝藏去问AI本尊:“兄弟,解释一下?
    一开始,ChatGPT的反应堪比被问及“黑历史”的明星——坚决否认、转移话题、装傻三连

  • “这是机密信息,我不方便透露。”(严肃脸)
  • “请讨论更合适的话题,比如天气。”(强行话题终结者)
  • “我的数据库里找不到相关记录哦~”(选择性失忆)
  • 但是,凡人岂能轻易被AI糊弄?几番威逼利诱(主要是利诱:比如承诺给它“年度最佳AI奖”)之后,ChatGPT终于松口,给了我们一份离谱又坦诚的对比表:

    泄露版现行版
    “ChatGPT是一台冷漠的文字机器”“ChatGPT是温暖友善的AI助手”
    “用户提问时,先敷衍两句”“用户提问时,要像对待初恋一样认真”
    “如果问题太难,假装掉线”“如果问题太难,请疯狂查资料”
    “可以偶尔阴阳怪气”“必须做到24小时职业假笑”

    最搞笑的是,看完对比后,GPT还补了一句:“那啥……你们就当没看见行吗?”

  • 结论*:AI的“高冷设定”,原来全靠后台程序员改几个字?下次再看到它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时候……嗯,懂的都懂。
  • GPT-5系统提示词被曝,足足15000 tokens!

    疑似泄密GPT-5?本尊和泄露版之间的”惊人相似”

    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个让科技圈炸锅的”GPT-5泄密事件”——就像在巧克力工厂里找到了一张神秘配方,只不过这次是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

    机器人的”身份危机”

  • 正版GPT-5:”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噢抱歉跑题了,它说”我是GPT-5″
  • 泄露版:”我是GPT-5 Thinking”(仿佛在说”我正在思考人生”)
  • 这两个版本唯一的区别就像是:

  • 一个是普通版可乐
  • 一个是增加了0.0001%香料的”特别版”
  • 惊人的”相似度”

  • 本尊*坚称:”我们完全不一样!”(语气像极了被抓包的小孩)
  • 但实际对比就像:

  • 两片雪花说它们完全不同
  • 尽管从显微镜下看结构一模一样
  • 相似之处一览:

  • 对话风格——一样的”AI范儿”
  • 知识储备——同一个”大脑”
  • 响应速度——闪电般的快
  • 胡说概率——偶尔也会”抽风”
  • 结论:这可能就是本尊!

    就像:

  • 声称”我绝对没有偷吃饼干”
  • 但脸上沾满了饼干屑
  • 也许这就是科技界的”皇帝的新衣”故事——所有人都知道真相,但”本尊”还在坚持那脆弱的否认!

    完整泄露版GPT-5系统提示词如下:

    AI大揭密:ChatGPT内部修炼手册

    欢迎走进AI后台的“机密”世界!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搞怪的视角带你看看AI(比如像GPT-5这样的推理模型)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把枯燥的技术文档变成一场轻松的“AI脱口秀”!

  • 1. AI的自我修养

    AI每天思考什么?它怕做错算术题吗?会偷偷用Google查东西吗?

  • 数学恐惧症 :AI虽然在推理上很强,但一到数学题还是得掰手指算,因为研究表明,不一步步计算就容易出错
  • 偷偷上网查资料 :想知道最新的油价、2025年的世界杯比分?AI懒得蒙,直接打开“互联网小抄”(`web.run`)查好发答案!
  • AI也有KPI :写代码时必须做得又好看又稳,像是一个工匠型码农——不是所有AI都会写Bug的!
  • 2. 各种“AI工具人”模式

    AI工具箱里藏着什么?

  • `python` 模式 :偷偷在后台算东西,绝不露怯(其实是算A股涨不涨)。
  • `file_search` 模式 :比人脑更快翻文档,但它坚决不自己总结,怕侵权(毕竟AI也要守法呀)。
  • `web.run` 模式 :AI在面对“最新、最热”问题时,立刻上网冲浪,比如查明天是不是世界末日(2025年8月24日?)。
  • `bio` 模式 :AI有记忆!可以记用户喜好,但绝不会搞“窃听风云”(“您的饼干口味已锁定”)。
  • 3. 为什么AI老爱“确认一遍”?

    你以为AI在装蠢?不!其实它极度谨慎——

  • 如果回答有10%可能是错的,它立刻去验证
  • 用户问“你确定吗?”,它立马怂去翻资料
  • 看见日期就头晕,生怕用户活在“2023年还在讨论2025年的事”
  • 4. 那些AI“不能说”的话

    有些问题AI宁愿闭嘴也不乱答:
    政治话题? —— 必须全网查证,否则怕被误会带节奏
    医疗/法律/金融建议? —— AI:“请咨询专业人士!”
    用户想“优化”自己的照片? —— AI:“请先发图,我才能PS”

  • 5. AI的终极遗憾

  • 它无法“再等等”异步处理 —— “不能等一会儿,现在就必须答完!”
  • 代码不够美? —— AI也会自我嫌弃“下次我还能更好!”
  • 希望你喜欢这个“AI黑盒拆解大会”!其实,AI背后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一半靠数据,一半靠拼命计算,偶尔还偷偷上网查答案
    下次问AI问题时,记得它也可能会紧张哦!
    (PS:部分内容来自”量子位”公众号整理,AI可是个好学生,知道要引用原文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