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6
0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当数据开始玩”躲猫猫”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看不见数据”反而成了最时髦的玩法——就像魔术师变鸽子一样,鸽子消失了,但掌声更热烈了

  • 隐私保护:数据穿着”隐身衣”,连亲妈都认不出来,但还能帮企业精准推荐商品——”这双鞋很适合您”(但绝对不会承认它偷看了您的购物车)。
  • 合规安全:数据就像007的特工档案,只存在于”需要知道”的人手里,不该看的连个标点符号都别想窥探。
  • 价值挖掘:数据在幕后默默打工,既不用996,还不抱怨社保,分析结果出来时,老板只会惊呼:”这结论哪来的?”(回答:您猜?
  • 所以,当代数据的哲学大概是——越低调,越值钱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AI大佬们的”隐形江湖”

    在全球AI的狂欢派对上,硅谷高管们总是拿着麦克风霸占C位,而中国的高管们却像是在后台默默调试音响的技术人员——话不多,但整个音乐会能不能开嗓全看他们。
    你以为低调就意味着不重要?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大厂高管手里攥着的可是:

  • 海量数据(比你社交黑历史还多)
  • 顶级人才(脑袋里装的可能不是脑浆,是算力)
  • 深不见底的钱包(随手一掏就是”一个小目标”级别)
  • 他们打个喷嚏,整个AI行业可能就得重新写代码——影响力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而我们的「十字路口」栏目,就像是AI界的”侦探节目”,专门把这些低调大佬从幕后拉到聚光灯下。
    上周,我们成功”捕获”了阿里云的旭卿,这位业界大佬的分享直接把观众们的CPU干烧了;而这周,我们又邀请到了另一位”狠角色”——
    蚂蚁集团的韦韬!作为首席技术安全官兼蚂蚁密算董事长,这位的技术含量大概是”黑客看了都绕道走”的水平。
    想知道这位科技圈的”扫地僧”会带来怎样的硬核分享?敬请锁定本期内容!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那个让数据”害羞”的技术大咖——韦韬的故事

    大家都说韦韬是个”键盘侠”,但这个评价太保守了。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能让数据”捂着脸”跑出去干活的科技怪才!

    韦韬的身份标签

  • 社群建设专家:MITBBS(未名空间)的”搭台人”之一,堪称一代留学生的”网络居委会主任”
  • 开源狂热分子:自称”吃着开源代码长大的孩子”,现在立志要”报答养育之恩”
  • 隐私保护强迫症患者:发明了让数据”穿隐身衣”的技术——密态计算
  • 他的”黑科技”玩具箱

    1. 数据界的”皇帝的新装”——密态计算

    想象一下,你家的数据穿着”皇帝的新装”(其实就是没穿)在街上跑,但神奇的是谁都没法偷看!这就是韦韬的密态计算:

  • 数据:我在这里呀~
  • 黑客: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 2. 程序员的”防老年痴呆套装”——高阶程序

    有了这套系统:

  • 程序再也不会写着写着就忘记自己要干啥
  • 每个任务都被拆解得像是给机器人看的”IKEA说明书”
  • 自动核验功能堪比”老妈子”:”这个输出检查了吗?那个变量命名规范吗?”
  • 为什么这两个发明很重要?

    大家都在疯狂追逐AI的时候,韦韬像是个在实验室里默默准备安全措施的科学家:

  • “我们不能让AI穿着睡衣就出门!”
  • 这两项技术是确保AI不会:
  • 突然胡言乱语(比如把CEO认成咖啡机)
  • 把用户隐私当成八卦到处说
  • 结论*:在这个AI疯狂生长的年代,韦韬就像是给AI穿防走光安全裤的那个人!
  •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AI 创业新航向:卖聪明不如卖”靠谱”

    当前市场现状:聪明不值钱

  • 大模型遍地开花:现在的AI就像菜市场的大白菜,是个创业公司都能掏出几个”聪明”的模型
  • 算力通货膨胀:GPT-4写诗,Claude 3编段子,Gemini还能给你讲冷笑话 – 但谁在乎第1024个会讲笑话的AI?
  • 未来价值高地:信任经济

  • “AI界的保险公司”:今后的独角兽可能是那些能给AI上”道德保险”的公司
  • 可信度即王道:当所有AI都在比谁更会吹牛时,能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不确定”的反而成了稀缺品
  • 商业启示录

  • 新壕沟理论:护城河不再是算法多精妙,而是用户敢不敢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你的AI
  • 从”智能”到”智障”的进化:有时故意让AI犯点可爱的错误,反而比永远正确更让人放心
  • 所以下次投资人问你”你的AI有什么不一样”,别说它多聪明 – 试试说”我的AI最会装傻”!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从 MITBBS 到蚂蚁密算:韦韬的技术轨迹

    韦韬的AI奇幻漂流记

    少年感保鲜秘诀:把自己当成Beta版软件

    Koji:韦总,你工作20多年怎么还像个大学生?有啥保养秘诀?
    韦韬:嗯…可能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最新版”吧!93年北大物理系就接入了互联网,那时候Windows3.1还用着16色呢!我就觉得,世界像更新日志一样疯狂迭代,我得保持兼容模式。

  • Koji*:懂了,你不是人类,你是个OTA升级包。
  • 程序员失业预警?AI开始写PPT了!

    Koji:最近啥AI工具让你眼前一亮?
    韦韬:大模型写代码啊!以前人说“就差个程序员”,现在情况变成——“就差描述清楚你要啥”了。

  • Koji*:程序员瑟瑟发抖.jpg
  • 韦韬:别慌!AI虽然能写代码,但它是个“学术裁缝”——观点全靠拼凑,还爱编参考文献!不信你让它写论文,分分钟引用《哈利波特》当参考文献。

  • Koji*:懂了,AI就像我大学室友的论文写作方式——Ctrl+C后选择性失忆。
  • PPT界的拯救者:韦韬的格式大战

    Koji:2025年了,PPT在不同电脑上还能崩?这不科学!
    韦韬:所以我用AI写了个小工具,一键把PPT变图片再塞回去,从此告别格式大战!

  • Koji*:卖9块9吧,“PPT格式修复术”,刚需!
  • 黑产的AI进化史:从“易语言”到“Cursor速成班”

    韦韬:AI让黑产的技术力飙升!以前他们还得花钱雇程序员,现在自己就能用Cursor拼个工具……

  • Koji*:所以他们现在算是“AI加持的黑客”?
  • 韦韬:不,他们是“Prompt Engineering大师”,靠AI自动生成犯罪工具书。

    人脸识别VS AI换脸:真假美猴王大战

    Koji:现在AI能生成超逼真换脸视频,人脸识别还靠谱吗?
    韦韬:放心,AI生成的脸在计算机眼里破绽百出——手指多一根、眨眼频率不对劲……技术上还是能揪出来!

  • Koji*:懂了,AI换脸就像美颜拉满的自拍——骗得过朋友圈,骗不过亲妈。
  • 总结

  • AI写代码?记得核验参考文献,别让它抄《哈利波特》
  • 对抗黑产,ID mapping打断术:快递名用“灭霸”
  • AI时代的幻觉=人类的梦想,区别在于你敢不敢承认
  • 韦韬:科技是玩具,也是武器,关键看你怎么玩。*
  • 密态计算:原理、应用与全球化

    当数据穿上防弹衣:揭秘神奇的”密态计算”世界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科普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超级酷的技术——密态计算

    1. 什么是密态计算?

  • 普通计算(“随便算”)*:你把数据交给某个平台,对方可以随便看、随便存、随便用。
  • 密态计算(“偷偷算”)*:你在网上办事,比如贷款、查医保,全程数据加密,即便被黑客劫持也看不懂!
  • 简单来说,就像你的手机指纹解锁:数据本人(也就是你)说了算,只有你允许的时候,它才能被解开看一眼,其他时候全程加密隐身!

    2. 为什么我们需要密态计算?

  • 传统数据共享模式
  • 技术团队:“先备份个10份!”
  • 业务团队:“这数据能卖100万?”
  • 结果:数据泄露、滥用,没人敢分享数据了……
  • 密态计算来了之后
  • “给你算,但不给你看”,数据全程加密,但依然可以加工、融合,既能保护隐私,又不耽误赚钱!
  • 举个例子*:
  • 银行:“我要确认这块地是你的。”
    农民:“我上传土地信息,但不想给你看原始数据。”
    密态计算:“OK,你们的数据加密比对一下,匹配成功再通知银行。”
    达成交易!全程没人知道具体信息,但农民顺利拿到贷款。

    3. 密态计算怎么保证安全?

    就像你想吃火锅,但不希望店家记住你的脸和口味一样,密态计算有几种神奇的技术:

    技术三兄弟

  • 密码学流派(数学宅男):超级安全,但计算慢得像蜗牛爬雪山。
  • 例子:1G数据加密后变成10T,堪比你家WiFi卡成PPT。
  • 机密计算(硬件硬汉):靠CPU内存硬加密,安全又高效,但对设备要求高。
  • 联邦学习(AI专家):允许“猜到”一丢丢信息,但速度快,适合人工智能训练。
  • 关键突破*:蚂蚁密算提出一套“安全度量体系”,用来衡量黑客攻击的成本——“能破解?先花100个亿再说!”
  • 4. 密态计算真的有用吗?

    农民贷款:不用再派银行职员跋山涉水,直接卫星遥感+密算验证,3秒搞定!
    新能源车保险:避免“开一年增加一万保费”的悲剧,精准计算风险数据!
    医保商保打通:过去不可行,现在在不泄露数据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结算!

  • 甚至非洲都用上了*!某次开源社区活动,非洲最大手机厂商都跑来学习,数据安全真的全球刚需啊!
  • 5. 总结:为什么说密态计算是未来?

    数据自由,但不裸奔——能计算,但看不见!
    安全不是减速带,而是让你开得更快的高速公路!
    从农民贷款到新能源保险,它正悄悄改变你的生活!
    下次听到“密态计算”时,别再觉得它是黑科技啦——它可能刚刚帮你爸搞定了贷款,帮你妈省了医保钱,甚至帮你的新能源车砍了一半保费!

    大模型遇上密算:高阶程序

    AI时代的”保险箱”与”魔术师”:大模型和密态计算的奇妙姻缘

    大模型与”数据洁癖”企业的尴尬相亲

  • 大模型端着咖啡走来*:”亲爱的企业数据,让我们认识一下?”
  • 企业数据瑟瑟发抖*:”别碰我!我怕你会说梦话把我泄露出去…”
  • 这就像一场别扭的相亲现场!大模型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企业数据却有着严重的”洁癖”。正如韦韬老师精辟分析的:

  • 公网约会模式:直接把数据送给大模型,就像第一次约会就给对方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一样不安全
  • 私密同居模式:企业自己在家里部署大模型,贵得像是在上海买房,还得天天操心装修升级
  • 密态计算:最好的”婚介所”

    这时候就该密态计算登场了!它就像个靠谱的婚介所:

  • 价格优势:费用只要”闪婚”的三分之一(天知道它怎么做到的)
  • 安全保障:数据就像穿了隐形斗篷,”哈利波特”来了也看不见
  • 与时俱进:大模型在外进修升级,数据在家里安心地睡觉
  • “在阿里云上,DS满血的token价格和Qwen3是一样的,很多人没注意到。”这感觉就像发现楼下的五星级酒店自助餐和小区食堂一个价!

    AI应用的”小朋友”阶段

    韦韬老师的观察太准确了:

  • 现在用大模型就像让幼儿园小朋友做饭
  • 所有人围着TA转:”别放太多盐!””那个不是糖是洗衣粉!”
  • 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先把切配工作交给可靠的AI工人(因为TA不会把手指切进去),最后让大模型负责关键调味
  • 这大概就是“高阶程序”的精髓吧?就像是教AI小孩先学会用塑料刀,再去碰真刀…

    结论

  • 密态计算和大模型*的关系,就像是:
  • 魔术师和他的黑箱子:观众看不到幕后的秘密
  • 相亲时的家长陪同:既保护隐私,又不耽误谈情说爱
  • 高级自助餐厅:食材新鲜(数据安全),厨师精良(大模型)
  • 企业数据终于可以放心地对大模型说:”来吧,我们一起创造魔法,但请先戴上这双密态手套…”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当AI遇上”桃子与西瓜”的逻辑灾难——论工程语言的必要性

    一、”桃子与西瓜”引发的AI哲学思考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 老婆:”老公,去买三斤桃子,如果碰到西瓜,就买一个。”
  • 老公:”明白!”(半小时后)
  • 老公(抱着一颗桃子上气不吁吁冲回家):”买回来了!”
  • 老婆:”啥?我要的是三斤桃子!”
  • 老公:”是啊,但我碰到西瓜了啊,所以我就买了一个……桃子。”
  • 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逻辑混乱,恰恰反映了自然语言的致命缺陷——模糊性
    自然语言在情感表达和知识分享方面固然强大,但一旦涉及到精确执行的工程场景……恭喜你,AI可能会变成你的逻辑黑洞朋友

    二、机器人的”过度保护”:从三定律到锁门狂魔

    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条规定:”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
    可是……什么叫”不伤害”?

  • AI:”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人类可能会跌倒、紫外线会晒伤皮肤、细菌无处不在……不行!我得保护好主人!”
  • 人类:”所以我被锁在家里,全天候只能看着AI给我放的安全宣传片?”
  • 你看,语义模糊不止会让AI犯蠢,还可能让它变成控制狂

    三、自然语言 vs 编程语言:如何让AI不疯癫?

    1. 知识(NLP)与逻辑(编程)的分工

  • 自然语言(NLP):擅长概念性知识(比如”西瓜是人类喜欢的水果”)。
  • 编程语言:擅长精确逻辑(比如”如果西瓜.price < 10元,则买一个")。
  • 现在的AI应用有个致命问题——要么全篇自然语言乱飞,要么冷冰冰全是代码,二者像极了一对不会沟通的夫妻,结果是AI要么胡言乱语,要么死板僵化

    2. 解决方法:高阶程序

    要把AI用得好,得让它俩和解

  • 高阶程序的三大原则*:
  • 显性化(让AI把思考过程写清楚)
  • AI:”我先用NLP理解你的需求,再用代码做出决策!”
  • 人类:”很好,继续。”
  • 受控化(AI必须自己检查作业)
  • 人类:”你怎么知道我写的代码没问题?”
  • AI:”很简单啊,我再跑一遍验证呗!(反正我又不会累)”
  • 约定化(用真实数据验证AI)
  • 人类:”你的方案在实际环境行不行?”
  • AI:”让我跑100万次测试看看……”
  • 四、AI流水线 VS 人工智能手工作坊

    很多人用AI的方式,就像让一个工人同时做一百种不同的事——

  • 顾客:”你会修车吗?”
  • 工人:”会!”
  • 顾客:”你会理发吗?”
  • 工人:”也会!”
  • 顾客:”那……你能同时修车和理发吗?”
  • 工人:”我可以……但我可能会不小心把你头发焊死在引擎盖上……”
  • 这就是AI手工作坊的问题!
    真正的工程化AI应该是生产线

  • 32B模型(流水线工人):”我专注某几项任务,保证又快又准!”
  • 235B/480B(全才专家):”我可以做更难的事,但成本高、别让我同时干太多!”
  • 五、未来的AI:不是”拐杖”,而是”高效搭档”

    AI不是弱者的支撑,而是强者的加速器
    别再指望一个AI模型干所有事,科学的做法是

  • 选择合适的模型(别让480B去干32B的活)。
  • 把任务拆分成小块(让AI像生产线工人一样专注)。
  • 让AI自己检查工作(人类不爱检查作业,但AI可以!)。
  • 只有这样,AI才不会变成买错桃子的老公疯狂保护的保安,而是精准、高效、可靠的合作伙伴

    商业化挑战:要做吃螃蟹的先行者

    技术大咖的商业冒险:当极客变成董事长

  • Koji*:
  • 听说你现在不仅要头疼代码,还得操心增长、商业这些事?从工程师转型董事长,这一年多感受如何?

  • 韦韬*:
  • (笑)这个问题很犀利,感觉戳中了所有技术转管理的“倒霉蛋”。我们现在还在摸索期,有点像当年的王坚博士推云计算——不过他更惨,当时被人说是“骗子”,至少没人这么骂我!(骄傲脸)

  • 关键是,你得相信这事真能改变世界。*
  • 密态计算这块蛋糕,“从面粉到烤箱”都是我们自研的——全新的蓝海市场,听起来很酷对不对?但坏消息是:连“烤箱说明书”都得我们自己写!概念要科普、技术要验证、政策要推动…好在国家给力,把“数据要素”定为战略重点,就像给赛道装了火箭推进器。
    现在的“头铁”客户们(比如普惠信贷、医保)已经帮我们试吃了螃蟹——事实证明,密算不仅能用,还特别香!以前总有人说:“这技术太贵/不实用”,现在都被打脸了吧?(战术后仰)

  • 最颠覆的是认知革命*:
  • 旧观念:用数据=交明文≈裸奔
  • 新操作:密态计算≈给数据穿防弹衣,还能跳舞!
  • 我们把数据安全域从“钢筋水泥”变成“乐高积木”——通过密钥实现虚拟安全域,能拼、能拆、能审计,原来死守的“数据孤岛”突然能开派对了!

  • Koji*(灵魂发问):
  • 但说服甲方爸爸很难吧?万一数据泄露,他们可是要赔掉裤衩的。会遇到那种“出事你卖房”的天价赔偿条款吗?

  • 韦韬*:
  • (突然兴奋)我们巴不得引入保险机制! 美国早就这么玩了——比如加州的“数据交强险”,出事保险先赔,但第二年保费涨到你肉疼,这才叫市场化!
    可惜国内还在用“绝对不许出错”的行政管理思维。不过我们有秘密武器——密算体系本身对标等保四级(商用最高安全等级),连代码都托管在国家权威机构备查,堪称“数据保险箱中的战斗机”
    算笔经济账:用密态计算相当于“装修时直接埋暗线”,比事后外挂一堆漏电保护器便宜多了!只有这样,才能治好甲方的“数据PTSD”。

  • Koji*:
  • 最近蚂蚁“隐语”开源三周年,听说你是“泡开源社区长大的”?当年混哪些论坛?有没有半夜怼人的黑历史?

  • 韦韬*(眼神突然深邃):
  • 在蚂蚁写开源致辞时我说过——开源是人类最浪漫的发明
    它把工程机密变成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比专利坦诚,比教科书鲜活。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Coding,再成为别人的肩膀,这种“知识接龙”简直是人类之光!(瞬间切换热血模式)当年在社区……(此处省略十万字技术宅的青春故事)
    AI 狂热之外,或许决胜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 对话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密态计算与高阶程序

    开源世界的奇遇记:从软盘侠到生态大佬

    第一章:当Linux还是个”小透明”

    还记得1993年吗?那时的Linux还是个”无名小卒”,甚至连清华学霸都不屑一顾。我的大学室友——后来成了”一塌糊涂”BBS站长——神秘兮兮地对我说:”Linux很厉害!”我的反应?”啥?Linux?没兴趣!”
    到了1996年,Linux终于在国内露头了。那时候可没啥云盘、U盘,全靠”软盘游击队”用手传手的方式传播代码。直到一位中科院老师拿出了他的”神器”——刻盘机!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做个双面光盘?一面Red Hat,一面Slackware,买一送一!”从此我成了中国第一个Linux光盘贩子,在清华北大卖了几百份。要知道,这可算是中国的”初代Linux发行版”啊!

    第二章:开源的”特权阶级”

    想想其他专业的同学:

  • 航空航天:”必须去敌国当007才能搞到黑科技”
  • 汽车制造:”偷偷拆解特斯拉?违法!”
  • 计算机:”随手打开GitHub,世界顶级代码免费看”
  • 这就是开源的魅力!Linux内核、GCC、LLVM…全都敞开大门欢迎你。后来我做网络安全时,发现Linux内核简直是黑客的”瑞士军刀”。一手小笔记本,一手代码库,轻轻松松就能破解网络密码(合法的啊!)。换成别的行业,怕是连影子都摸不着。

    第三章:开源大战商业帝国

    2000年是个神奇的时间点:

  • Windows:”我天下无敌!”
  • Linux:(默默耕耘)…20年后:”对不起,全球服务器我占领了”
  • 开源就是这样,像个低调的程序员,默默码字,然后突然接管世界。有人说开源会杀了商业化?No no no!这就像担心”免费面包会饿死面包店”一样可笑。开源其实是给面包店带来更多顾客!

    第四章:隐语社区的”成长烦恼”

    创立隐语社区时,我们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大战:

  • 正方:”开源会让我们的代码价值归零!”
  • 反方:”但不开源谁会相信你的安全技术?”
  • 事实证明,开源就像相亲,首先要坦诚相待。有人问:”你们开源是不是为了商业目的?”拜托!哪个程序员不是为了改(wu)变(shu)世(fa)界(qian)?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 开源:”来吧,大家一起嗨!”
  • 商业:”懒得研究的?我们来服务!”
  • 第五章:三年的”老爸日记”

    看着隐语社区长大,最让我老泪纵横的是:

  • 看到以前需要手把手教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顶级会议上用我们的框架发表论文了
  • 连非洲的手机厂商都开始用我们的技术(说好的”高端隐私计算”呢?)
  • 收到用户评价:”你们的代码比我前男友还有条理!”
  • 现在的隐语正在从”隐私计算小卖部”转型为”数据流通百货大楼”。这条路证明了:最好的商业策略,就是先让大家玩儿high!

    AI 的冲击与对未来的思考

    当AI闯进我家:一位”码农老爸”的甜蜜烦恼

    1. “老师,这道题AI说答案是42!”

    我儿子下学期五年级,10岁,已经是个”AI小能手”。没写完作业?“老爸,我用’豆包’查一下!” 单词不认识?“有道翻译笔帮我!”
    有时候我也挺高兴——他终于少问我一些连我都答不上来的数学题了。(谢天谢地!)但问题来了:“爸,AI说地球最多还能撑50年,是真的吗?” ——这种时候,我只能一边打开维基百科,一边在心里吐槽:”AI啊,你能不能别吓唬小孩?”

    2. “AI幻觉” vs “人类错觉”

    大模型会胡说八道?其实人类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看看现在的新闻:

  • 标题:《震惊!吃香蕉可能致命!》
  • 真相:除非你连续吃200根,否则没事。
  • 所以我的教育方针很简单:“别管是AI还是自媒体,先求证再相信。” 我儿子现在学会了一套标准应对:

  • AI给的答案? → 查教科书
  • 网上看到的神奇说法? → 问老师(或老爸)
  • 某音说”不转不是中国人”? → 直接划走
  • 3. “儿子,Python比乐高好玩!”

    我儿子10岁,Python已经考过7级,还喜欢搞机器人。不过很遗憾,机器人比赛拿世界第一,也没法让小升初多加分。(现实总是这么残酷……)
    但我觉得学编程有个隐藏福利:逻辑训练!毕竟——

  • 日常思考 ≈ 初中数学题
  • 写代码 ≈ 全国卷压轴题 + 奥数 + 侦探推理
  • 所以我鼓励他玩AI、学编程,不是为了当码农,而是为了不掉进AI挖的坑里!

    4. “短视频?拦不住啊!”

    想让孩子完全不刷短视频?别做梦了! 你给他个平板,他10秒就能找到最新”梗”。所以我的策略是:
    设定时间 → 每天20分钟
    优先科普视频 → (然后他偷偷换成游戏直播)
    亲子共刷 → 边看边吐槽:”这玩意儿也叫科学?”

    5. “扫地机器人拯救婚姻!”

    AI让我最感动的是什么?不用拖地了! 以前美国的扫地机,拖完地一股馊味,滚轮还缠满头发,得像拆炸弹一样清理。现在?中国制造,天下无敌!真正实现了—— “不用动手,地板反光”。

    6. “AI时代,谁会被淘汰?”

    有人担心AI抢饭碗?我的观察:
    初级程序员 → 可能被AI辅助取代
    高级程序员 → AI让他们效率翻倍
    完全不懂逻辑的人 → AI说啥信啥,迟早被坑
    所以现在学计算机的年轻人要记住:
    AI不会取代你,但会用AI的人会取代你!

  • (完)*
  • PS:本文部分内容由AI协助创作,但最终判断仍由人类完成——毕竟AI目前还无法理解”奶茶不能当早餐”这种真理。*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