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4
0

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

AI编程工具大战:从”速度对决”到”模型星球大战”

  • 欢迎来到AI编程界的奥林匹克赛场*,这里的选手们不是在比拼谁跑得快,而是在比谁写代码写得又快又准!想象一下:一群机器人程序员正在键盘上疯狂敲击(如果他们需要键盘的话),而我们人类则在旁边端着爆米花观战。
  • 竞赛新项目:不是短跑也不是跳高

    当下的AI编程竞赛可不是简单的”谁补全得快”这种小儿科项目,组委会(也就是市场)新增了三个变态难度项目:

  • 上下文感知障碍赛 – 就像要求一个程序员在蹦床上边跳边写代码还得记住十分钟前写的内容
  • 智能体协作四人五足 – 让多个AI像绑着腿的室友一样协同工作
  • 模型生态铁人三项 – 既要跑得快(性能),又要吃得少(成本),还得长得好看(用户体验)
  • 最新的劲爆消息是:我们的国产品牌DeepSeek V3.1在”AI编程奥运会”上拿下一枚金牌!71.6%的准确率,比那个装深沉的Claude Opus 4还高出1个百分点。最气人的是,它的”伙食费”只有对方的1/68 – 这性价比高得让其他选手想退赛!

    模型界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进行时

  • 你以为这只是工具之争?*Too young too simple!这分明是一场发生在云端的数据中心之间的”星球大战”。各国都在忙着:
  • 修建”数字长城”(准入门槛)
  • 划定”三八数据线”(封锁线)
  • 储备”算力核武器”(超大模型)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国产模型就像那个拿着光剑练习的新手绝地武士,一开始跌跌撞撞,现在终于可以和其他大师过招了。最新的V3.1版本简直就是集成了:

  • 尤达大师的智慧(编程表现)
  • R2D2的多功能(Agent能力)
  • 千年隼的速度(推理效率)
  • 死星的续航(长文本处理)
  • 这场battle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AI的世界里,今天的第一名可能明天就被便宜68倍的后起之秀按在地上摩擦。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好瓜子饮料,坐看这场精彩绝伦的”机器人码农争霸赛”!
  • 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

    中国程序员的快乐日:当AI开始听懂”程序员黑话”

    话说在那个月黑风高的8月21日,CodeBuddy IDE这个狠角色突然宣布:”我恋爱了!对象叫DeepSeek V3.1!”程序员们虎躯一震,纷纷围观这场代码界的CP组合。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闪婚闪育”

  • 9月9日,人家就来报喜了,直接生了对”双胞胎”!
  • 第一个崽:CLI形态的小可爱,江湖人称”CodeBuddy Code”
  • 这可是全球罕见的”三胞胎AI编程工具”(IDE插件+独立IDE+CLI)
  • 终端老鸟们的快乐老家

  • 只要敲下`npm install -g @tencent-ai/codebuddy-code`,这货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进你的终端
  • 不用切换工具就能获得AI「爱的魔力转圈圈」般的代码提示
  • 还自带绝活:文件编辑、命令执行、提交创建(比程序员男/女朋友更贴心)
  • 最骚操作*:这货居然兼容自研小工具,简直是AI界的”变形金刚”,意味着各位极客可以用MCP扩展给它装上各种神奇的超能力。
  • 这下好了,程序员的三餐都不香了,整天就对着终端傻笑:”我的AI终于懂我了!”
    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

    CodeBuddy Code:让编程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 ——一款能让AI帮你写代码、顺便再给你煮杯咖啡的神器(咖啡功能暂未上线)*
  • 五大核心超能力,拯救你的发际线

  • 自然语言开发:终于可以实现“用嘴写代码”了!动动嘴皮子,AI 就给你干活,再也不用担心敲错 `console.log` 了。
  • 智能代码库分析与集成:AI 不仅能读懂你的代码,甚至能读懂你老板的需求(如果它愿意)。
  • 内置完整工具链:不用再装无数插件了,CodeBuddy 自带“全家桶”,连 `npm install` 失败的痛苦都替你省了。
  • 多场景任务自动化:从写代码到部署,AI 帮你自动搞定,就差给你发工资了。
  • 灵活扩展 AI 团队能力(即将上线):以后你的团队有 AI 队友,可以光明正大说:“这个 Bug 不是我写的,是 AI 写的!”
  • IDE 公测开启,“AI 不再是人工智障”

    好消息!CodeBuddy IDE 现在正式公测,不用邀请码,谁都能来玩!

  • 国内版:支持 DeepSeek,无限制使用,相当于免费续杯的“AI 饮料机”。
  • 国际版:支持 GPT & Gemini,如果你喜欢“换着口味”编程,这里就是 AI 自助餐厅(测试期间还送额度,相当于“试吃券”)。
  • 这届 AI 编程的进化:

  • AI 终于不 “智障” 了!
  • 以前 AI 写代码像喝醉了一样乱来,现在用了新一代 Agent,稳定性提升,“胡言乱语” 概率大幅下降。
  • 上下文理解更强,AI 终于能记住你的需求超过 5 秒钟了!
  • 腾讯全家桶 +1
  • CloudBase、EdgeOne Pages 无缝集成,开发+部署+上线一气呵成,甚至比点外卖还快!
  • 从零开始建个小应用,不想写代码?没事,AI 替你写。不想部署?没事,一键就推上云。
  • 国产 AI 崛起:代码写得好,部署不用跑

    这意味着什么?国产模型+国产工具+国产云平台终于凑齐了“三合一”豪华套餐!
    现在你可以体验到一条龙服务:模型(AI)→ 工具(CodeBuddy)→ 生态(腾讯云),闭环完成,连技术债务都有人替你背了!

  • InfoQ 刚刚采访了 CodeBuddy 团队——看来 AI 不仅要写代码,还要抢程序员的饭碗了……)*
  • 1 AI 编程工具的中国路径

    CodeBuddy进化史:从”码农救星”到”智能搭档”的奇幻漂流

  • InfoQ灵魂拷问*:”CodeBuddy出道这些年,搞过什么大新闻?”(翻译:产品定位经历了哪些关键转折?)
  • 汪晟杰的内心OS*:”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最初是想让程序员少掉点头发的…”
  • 那些年,程序员们被浪费的30%生命值

  • CRUD地狱:像复读机一样写业务代码(开发者OS:”我是高级工程师,不是高级打字员!”)
  • 格式强迫症:代码格式化比写代码还费时间(”为什么不能像化妆一样’一键美颜’?”)
  • 文档考古:对接API时发现文档比恐龙化石还古老
  • 测试谜题:”写单元测试?还是先给我的头发做单元测试吧…”
  • AI助手进化路线图

  • 史前时代(2018年前)
  • 纯手工打造,像乐高积木一样堆规则
  • 凭感觉推送”可能也许大概相似”的代码片段(效果堪比相亲软件匹配)
  • 觉醒年代(AI降临后)
  • 学会三步绝杀:帮你写代码/读代码/修代码
  • 新增特异功能:
  • 工程规范GPS:新手秒变老司机
  • 代码X光机:评审时自带”找茬模式”
  • 超级搜索引擎:不用在Stack Overflow里大海捞针
  • 终极理想

    把工具人助手升级成会读心术的编程搭档(当前完成度:让程序员少加30%的班)
    汪晟杰补充说明:”我们目标是让开发者把时间花在思考’晚上吃什么’这种哲学问题上,而不是对着屏幕敲重复代码…”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

    CodeBuddy:从代码助手到工程智能体的奇幻漂流记

    第一章:诞生的故事(插件时代)

    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为啥不去做一个既能让程序员加班更少,又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像个神一样高效的工具呢?”于是,“CodeBuddy”小朋友就这么出生了。

  • 201x年:诞生于某次深夜的咖啡因过量。
  • 第一步:做个IDE插件,让开发者可以“躺着写代码”。
  • 目标:提升开发速度,别让大家在“`for (int i = 0; i < 10; i++) { … }`”上浪费时间。
  • 2022年:AI爆发年,决定让AI也来写代码。
  • 新技能:代码补全,让你刚打“`if (`”时,AI就自动帮你补全“`) { }`”。
  • 程序员:“等等,我还没想好条件……”
  • AI:“不,你想了。”
  • 第二章:进化的奇迹(智能体时代)

    2023-2024年,人工智能开始觉得自己比开发者更懂业务。

  • 2023年:AI学会了“阅读理解”。
  • 你可以说:“帮我写个用户登录功能。”
  • AI会反问:“你要`JWT`还是`Session`?要`OAuth`吗?用户表长啥样?”
  • 你:“呃……”
  • AI:“算了,我按默认的先写一个吧。”
  • 2024年:推出Craft智能体,目标是让你彻底失业。
  • AI不仅能写代码,还能自我修改(自己修bug)。
  • 开发者:“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高级代码审阅者’?”
  • AI:“不,你是一个‘代码鼓励师’,只需要偶尔跟我说‘好棒棒’就行。”
  • 2025年Q2:发布CodeBuddy国际版,成功让海外开发者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
  • 第三章:形态的博弈(IDE插件 vs CLI vs AI IDE)

  • InfoQ问*:你们为啥搞这么多形态?不能像《哈利·波特》一样,所有人用同一根魔杖吗?
  • 我们答*:
  • IDE插件(日常开发者)—— “现改现用”
  • 适合:今天改个`bug`,明天补个`feature`。
  • AI角色:“贴身助理”,骂骂咧咧帮你改代码。
  • 独立IDE(大型团队)—— “终极Boss模式”
  • 适合:需要理解整个工程,比如“解释下我们的微服务架构”。
  • AI角色:“技术总监”,动不动就说:“你们这个架构不太行啊。”
  • CLI工具(自动化狂人)—— “黑魔法”
  • 适合:批量改`1000`个`API`、自动化测试、`CI/CD`植入AI大脑。
  • AI角色:“无情的代码机器”,只会说:“搞定了。下一个?”
  • 分配原则:*
  • 能交互的放IDE(比如代码补全)。
  • 批量活、自动化场景放CLI(比如“老板让我改5000行注释风格”)。
  • 不想换IDE的人继续用插件(“反正我的VSCode是不可能换的”)。
  • 第四章:技术黑盒(你猜不出来的优化)

  • InfoQ问*:你们的优化听起来挺玄乎,有啥硬核黑科技?
  • 我们答*:
  • “全仓记忆” —— AI能记住整个仓库的结构,像你记前女友生日一样牢。
  • “NES补全(Next Edit Suggestion)” —— AI不仅猜你要写啥,还猜你下一个动作
  • 你刚写完`user.login()`,AI弹出:`user.logout()`、`user.ban()`……
  • 你:“Bro,我还没想那么远。”
  • “智能压缩” —— 让AI删除你前60秒的废话,只留核心逻辑。
  • 真实Benchmark? 没有精确数据,但程序员说:“反正比以前快。”)

    第五章:中国特色AI战争

  • InfoQ问*:国产AI编程工具和海外(Copilot、Claude)比,优势在哪儿?
  • 我们答*:
  • 我们不是“代码补全器”,我们是“工程智能体”
  • 海外工具:“我帮你写`for loop`。”
  • CodeBuddy:“我帮你搞定整个Spring Cloud系统,顺便解决数据合规问题。”
  • 独特卖点:*
  • 安全合规:支持本地化部署,不用怕代码“被云”。
    专治中国式编程:支持`微信小程序`、`国产数据库`、`国企规约`。
    价格合理:不会像某些工具,写几个`console.log`就收1亿Token费。

    第六章:未来的战场(智能体大战+人类存亡)

  • InfoQ问*:有些AI编程助手像疯狗一样乱写代码,你们有没有“刹车机制”?
  • 我们答*:
  • 危险的活(改支付逻辑、删库跑路),必须人类批准!
  • AI:“我要修改你的支付宝接口了,你确定吗?”
  • 你:“……手抖!别!”
  • 不危险的活(格式化、依赖安装、注释生成),随便玩!
  • 最后总结:*
  • CodeBuddy的目标不是“让你写得快”,而是“让你写得好”。
  • 未来不是AI VS 人类,而是AI+人类 VS 烂代码。
  • (完)*
  • 3 Vibe 是过渡,Spec 才是未来

    AI 破冰者:当设计师开始”玩代码”,世界会变成怎样?

    1. 非技术人员也能”入侵”代码层?

    想象一下:

  • PM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自然语言对AI说:”给我来个用户登录界面,要粉色!”
  • 设计师随手拖拽几下,一个漂亮的UI原型就诞生了——全程没碰`console.log(“Hello World”)`。
  • 程序员老哥终于不用被”能不能加个小功能”烦死,转头去优化那些晦涩难懂的算法和架构。
  • 这不是科幻片!在CodeBuddy + Supabase + Vibe Coding的组合拳下,初创团队和内部业务线已经开始实操:

  • PM和设计师用AI+可视化工具,硬是捣鼓出了MVP和内部工具原型——全程0手写代码!
  • 开发者终于能抬头看一眼天空:”原来白天也有太阳?”
  • P.S. 腾讯云开发CloudBase*表示:”小程序?我也行!”(甚至还带了点本土化BUFF)
  • 2. Vibe Coding:是神器还是玩具?

    有人说:”Vibe Coding就像你家楼下的小卖部——很方便,但没法搞定大型超市的货架管理。”

  • 汪晟杰淡定回应:”Vibe Coding就是个高级涂鸦本*,不是瑞士军刀!”
  • 适用人群:

    “我就想试试!”的个人开发者
    “老板明天就要看Demo!”的小团队
    “代码?不熟,但我会指挥AI!”的非技术玩家

    慎用场景:

    银行核心系统(AI:”这段代码可能有Bug……也可能没有?”)
    全栈大神团队(程序员:”AI写的PR?我宁愿自己重写!”)
    对Bug零容忍的项目(客户:”页面崩了!” AI:”呃……今天天气不错?”)

  • 3. AI Coding ≠ 世界末日

    “Vibe Coding只是AI时代的第一代竹简书,未来可能是电子书、VR书……谁知道呢?”

  • 企业用法:让AI生成草稿,人类严审(毕竟AI的审美偶尔会跑偏)
  • 个人用法:快速实验小型项目,但保留最终解释权(AI:”这个功能我不会。” 你:”要你何用?”)
  • 最后一句大实话:*
  • “技术就像谈恋爱——今天说不合适的,明天可能就真香了。” Claude封锁中国,腾讯带着国产AI编程工具CodeBuddy来了

    4 企业应用和生产力提升

    AI编程助手如何提升团队生产力?一个幽默的对话剖析

    第一部分:生产力究竟提升了啥?

  • 记者*:听说你们的CodeBuddy很牛,但具体牛在哪里?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Bug?还是让新人不至于在代码海洋里淹死?
  • 汪晟杰*:哈哈,说得好!我们的AI小帮手确实像“程序员界的瑞士军刀”——啥都能来两下。数据说话:
  • 开发效率:平均提升了30-40%(翻译:以前熬夜写代码,现在可以按时下班了)。
  • Bug数量:下降了20-30%(意味着少了几次半夜被测试同事“夺命连环Call”的惨剧)。
  • 新人上手:快40%(以前新人看文档像看天书,现在有AI带着飞)。
  • 第二部分:100个程序员用AI,会不会变成“代码大乱斗”?

  • 记者*:等等,一个人用AI爽了,100个人一起用AI,会不会代码库变成“奇幻森林”——到处都是自动生成的bug和小动物的随机代码?
  • 汪晟杰*:放心,我们早想到了!团队治理不是靠吼“别乱改代码”,而是靠:
  • 规则化:AI不是“代码喷泉”,它会遵守团队规则,比如“不准在周五下午提交高风险代码”(懂的都懂)。
  • 分级审查:重要代码让人查,小改动让AI快速过(毕竟没人想因为修个拼写错误等三天审批)。
  • 自动化监控:AI不会偷偷搞事,有啥风险提前预警(避免“线上炸了才发现AI写了一堆神秘符号”)。
  • 代码审查从“逐行检查”升级成“架构与策略一致性检查”——简单说,AI不光看代码对不对,还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团队的长期计划(而不是临时拍脑袋写的)。
    变更管理从“人工手抖点合并”变成“自动化+风险可视化+分级合并”——换句话说,高风险代码不会悄悄溜进主线(比如“删库跑路”功能会被AI当场抓获)。

    第三部分:企业级难题?我们早就想到了!

  • 记者*:那有没有什么企业级坑,是小规模开发时看不出来,团队大了才会爆的?
  • 汪晟杰:哈哈,我们的AI助手可是“从小在腾讯长大”的,经历过大厂的血泪史。所以,个体开发者的爽快体验企业级协作的严谨性*,我们是一开始就兼顾的。
  • 举个例子:

  • 单个程序员:AI帮他写代码,美滋滋。
  • 100个程序员同时用AI:我们确保每个人都遵循相同的流程,不会出现“100种AI编码风格”的灾难现场
  • 所以,结论是——用了CodeBuddy,开发者开心,CTO放心,测试同事也不用半夜加班了
    (除非AI突然决定写诗而不是代码……但那就超出本对话的范畴了)

    5 “成为自己,而不是下一个谁”

    当AI遇见产品经理:一场关于预测、不确定性和多面手的欢乐对话

    InfoQ:你们是如何预测AI模型的”超能力”的?

  • 汪晟杰(淡定地):预测?不不不,我们不是那种靠水晶球算命的团队。我们更喜欢把AI的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就像把一个宅男程序员拉出门锻炼身体一样,总得让他干点正事儿吧。
  • 我们有成熟的产品研发方法论,即使在AI主宰世界的今天(或者明天),这套方法依然管用。说白了就是:

  • 拆解场景,像拆盲盒一样期待AI能解决什么问题
  • 在产品化的路上狂奔,直到AI追上来
  • InfoQ:AI产品经理和传统PM的区别?

  • 汪晟杰(微笑)*:最大的区别?大概是传统PM可以淡定地制定两年的路线图,而我们……每天都在祈祷AI别突然学会自己写代码然后造反。
  • 传统PM:锁定功能,按部就班
  • AI PM:拥抱“惊喜”(或者惊吓),盯着产品价值不放,用数据快速验证——“这个功能AI是真的会用,还是假装听懂?”
  • CodeBuddy团队的招聘哲学

  • InfoQ:你们招人是看工程能力还是AI技能?*
  • 汪晟杰(挑眉)*:我们找的是“AI时代的瑞士军刀”——既能定义问题,又能拆解任务,还能哄着AI乖乖干活的那种人。
  • CodeBuddy不是一把普通的工具,它是给那些懒得写重复代码、宁可让AI打工自己躺着设计系统的“懒人架构师”准备的。
    所以我们不在乎你会不会手写神经网络,但你必须具备:

  • 业务洞察力 —— 知道AI该背什么锅
  • 提示词工程 —— 学会和AI“讲人话”
  • 人机协作素养 —— 别让AI觉得自己是个打杂的
  • InfoQ:还招什么人才?*
  • 汪晟杰(正经脸)*:我们需要一些“垂直领域的AI驯兽师”——比如测试狂魔、设计强迫症患者,让他们带着AI一起卷,打造更专业的工具。
  • CodeBuddy的终极目标

  • InfoQ:你们想成为AI界的谁?VSCode?Claude Code?Lovable?*
  • 汪晟杰(毫不犹豫)*:成为“CodeBuddy”,而不是谁的翻版。我们的目标是:
  • 让人机交互更丝滑(让程序员少骂AI几句)
  • 让自动化更智能(让AI多背点锅)
  • InfoQ:技术上想超越竞争对手哪一点?

  • 汪晟杰(坦诚):应用层技术都差不多,毕竟AI现在都是“抄作业”长大的。但我们可以在用户体验生态整合*上搞点事情,比如让AI学会写注释,而不是让你猜它在想啥。
  • 未来两年的硬仗

  • InfoQ:接下来最想打赢哪场仗?*
  • 汪晟杰(雄心勃勃)*:让CodeBuddy走出程序员的小圈子,去“祸害”更多行业的人——比如产品经理、设计师,甚至可能是……你的老板?
  • 本文改编自微信公众号“InfoQ”的采访,原作者Tina。*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