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6
0

“有4台iPad,还是买了AI学习机”

当”电子家教”成为家长新宠:从文曲星到AI学习机的魔幻进化史

  • 一、记忆中的”高科技学习神器”*
  •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在课桌上偷偷按下的文曲星”发音”键吗?80、90后家长们如今带着孩子逛商场时,面对琳琅满目的AI学习机,内心OS可能是:”这玩意儿比我小时候的电子词典高级多了,价格也贵得让人想哭!”

  • 二、学习设备的”通货膨胀”*
  • 90年代:一台文曲星 ≈ 几顿肯德基
  • 2024年:一台AI学习机 ≈ 一个月工资
  • 数据显示,这个市场正在像吹气球一样膨胀:

  • 2024年销量:592.3万台(比去年多卖了1/4)
  • 销售额:190.6亿元(涨幅堪比茅台股价)
  • 最夸张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近30%
  • 三、品牌大战:谁在抢这块”教育蛋糕”?*
  • 从传统教育硬件厂商到互联网巨头,各路玩家使出了浑身解数:

  • “老司机”派:深谙应试教育之道,主打”题库精准度999%”
  • “黑科技”派:恨不得给学习机装上GPT-5,宣称”能替家长吼孩子写作业”
  • “价格屠夫”派:用”买学习机送终身会员”的策略让家长钱包瑟瑟发抖
  • 四、隐藏在繁荣背后的”灵魂拷问”*
  • 当AI学习机价格突破五位数时,家长们可能面临这样的纠结:”是买个学习机,还是直接请个985家教?”更有趣的是,某些学习机的”智能监督”功能,让00后孩子们发出了和当年我们一样的感叹:”这东西比我妈盯得还紧!”
    未来已来——只是没想到,最先实现”人工智能普及”的,竟然是中小学生的课桌。

    “有4台iPad,还是买了学习机”

    “数字时代的隐形家教:现代家长的选择困境”

    “一场电子设备与家庭辅导的博弈”

    开学季一到,街头巷尾的学习机广告像个固执的推销员一样无处不在——公交站、地铁站,甚至高铁站的广告牌都塞满了”精准提分””AI辅导””省心省力”的诱惑标语。
    家住天津的许清女士(化名)面对这些宣传,突然发现自己家里四台iPad的风光不再——它们此刻仿佛成了”昂贵的玩具堆”,而她最终还是掏出了6800元巨款,在2023年双十一将一台学而思学习机领回了家。

    “家长的时间都去哪了?”

    许清的日常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工作太忙,辅导靠AI。

  • 课程资源不用抓瞎:学习机里的课程都是线下老师录制,”就像把补习班塞进了一个屏幕里,再也不用和堵车、停车位斗智斗勇了。”
  • 解放默写战场:曾经每晚都要花30-40分钟和孩子展开”默写拉锯战”,现在”AI默写官”上场,错了还有老师视频讲解,比家长靠谱多了——至少它不会因为孩子写错一个单词脾气爆炸。
  • 无缝监控学习:用手机就能远程”偷窥”孩子的学习情况,”适合像我这样既想当甩手掌柜又放不下心的矛盾型家长“。
  • “iPad输在哪里?”

    家里明明躺着一堆苹果设备,为什么最后是学习机上岗?

  • 软件下载 = 家长作业:iPad需手动装各种APP,课程资源还得”全网寻宝”,远不如学习机”一站式服务”来得省力。
  • 功能整合程度:学习机把课程、辅导、错题整理都打包卖给你,效率拉满。
  • 心理安慰程度:花6800买个”数字家教”,多少能抵消点”没时间陪孩子”的愧疚感?
  • “归根结底,”许清坦言,”这玩意儿比亲自上阵便宜。”(毕竟家长的时间比学习机更值钱?)
    (后记:学习机现在可能是”家庭辅导总监”,但想必家长们更希望它能顺便负责哄睡和做饭……)
    “有4台iPad,还是买了AI学习机”

    家长们与学习机的”爱恨情仇”

    “小屏幕不给力?换个大的!”

    李女士,35岁,湖南某中学教师,一年前做了一个”重大决策”——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买了一台屏幕巨无霸(15.6寸)的学习机,价格3699元。为啥?她解释说:”平板电脑屏幕小,看久了怕孩子眼睛瞎。”(注:虽然幼儿园小朋友最耗眼睛的可能还是花花绿绿的图画书。)
    目前,这台学习机的主要任务是陪娃上线上美术课和围观科学实验视频。李女士表示:”自带资源多不多不重要,我能后台锁住它,这才是重点。”她甚至偷偷”设局”,每天只能用1小时,超时要打申请——看来幼儿园小朋友也要学会写报告了?
    在她看来,现在的孩子天生自带电子基因,与其完全禁止电子产品,不如”学会管理“。比如:看动画用学习机,让娃减少对手机的渴望。(毕竟手机还能刷短视频,学习机嘛……最多算个”大型电子家教“。)

    “人手一台学习平板?这是学校还是科技展?”

    李女士所在的中学竟然和某学习机企业战略合作了!现在的学生人手一台学习平板软件被后台管控得死死的,只能装学习相关应用(游戏?想都别想!)。不仅如此,它还能和教室里的智慧一体机联动,老师随时投屏、监控答题情况——这不就是「电子班主任」吗?

    “省妈才是硬道理”

    安徽合肥的80后妈妈杨杨(化名),小时候用过文曲星(暴露年龄系列)。5年前,她果断花费4000大洋给4岁多的娃安排了一台希沃W2学习机。为啥要买?按她的说法:”省妈啊!“——上网课不用守着,娃自己操作,妈妈终于可以偷偷刷会儿剧了。(当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对吧?)

    总结:学习机的终极奥义

  • 护眼?必须的!大屏幕安排上。
  • 锁住后台,防止娃沉迷!(不然可能变成游戏机。)
  • 学校批量采购?老师省心,家长省力。
  • 省妈神器!解放双手,学习带娃两不误。
  • 所以,学习机究竟是智商税还是带娃神器?这大概取决于——娃真的在用吗?
    “有4台iPad,还是买了AI学习机”

    学习机:护眼小助手or”作弊神器”?

    都说“一机在手,学习不愁”,可现实中学习机的遭遇却让人哭笑不得——

  • 杨杨的孩子手里的学习机,基本就是个“高级监视器”,自带资源?不好意思,根本没打开过!今年她又掏了近3000块买了台学而思学练机,理由很简单:“便携!”(嗯,钱包的重量确实减轻了不少。)
  • 曲夏的孩子才5岁,新买的学习机主打一个“护眼+防沉迷”。目前的主要用途?看斑马百科,每天限时20分钟,跟小时候爸妈”一天只能吃一块糖”的规矩一样严格。
  • 但你以为这就能难倒孩子们?太天真了!

  • 回忆一下李女士的学生时代,当年的文曲星主打查单词,结果呢?查单词5分钟,俄罗斯方块2小时!她的好朋友更绝,直接把小说塞进去,晚自习当场变追剧现场
  • 现在的孩子更硬核,直接系统漏洞走起:开关机界面藏网址、合同链接跳转浏览器……分分钟把学习机变成”无限冲浪平板”,家长们的管控?不存在的!
  •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直接“拒绝氪金”

  • “作业都写不完,哪有空玩学习机?”
  • “就怕护眼没护成,近视度数反而涨了!”
  • 所以,学习机的终极用途到底是啥?大概就是……考验孩子的技术,挑战家长的血压吧!

    哪些企业布局?

    当代学习神器图鉴:从”电子家教”到”家长钱包收割机”

    一、价格段位大赏

    现在市面上的学习机就像相亲市场的男生一样,被明码标价分成了三六九等:

  • 经济适用型(2000-3000元):相当于”学习机界的拼多多”,买回家后主要功能可能是吃灰
  • 中产阶级标配(3000-5000元):号称”比亲妈更懂孩子”,实际上可能比亲妈更会制造家庭矛盾
  • 土豪专享版(上万元):买完发现最需要学习的可能是家长的信用卡还款能力
  • 二、销售员的秘密话术

    某数码店老板的金句赏析:
    “暑假卖得好主要是时间比较长”(潜台词:家长们终于忍受不了神兽在家的日子了)
    更妙的是那个”国补”话术:
    “原价5999,现在只要5499″(好家伙,省下来的500块刚好够买几瓶降压药)

    三、学习机江湖三大门派

  • 1. 传统派*
  • 好比学习机里的老干部,靠的是:

  • 线下门店的亲切感(和推销员的热情)
  • 家长们的惯性购买(”我小时候就是用这个牌子”)
  • 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数据(知道你迟早会换新的)
  • 2. 科技派*
  • 行走的广告词生成器:

  • “搭载大模型”(虽然可能孩子用来查”如何躲过家长监控”)
  • AI精准学(精准地发现孩子哪些题不会但永远学不会)
  • 作文批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和AI说话风格一样的孩子)
  • 3. 教培派*
  • 前补习班老师的电子化再就业:

  • 随时随地上课功能(让孩子体验7×24小时的学习快乐)
  • 海量题库(专治家长”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套题”的冲动)
  • 可能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真实存在的”暑假班替代品”
  • 四、市场份额大乱斗

    数据显示六大品牌垄断近3/4市场,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

  • 作业帮(30%):可能是靠”拍照搜题”功能让孩子们找到了抄作业新方式
  • 学而思(13%):延续了线下补课的优良传统——让你在家也逃不掉
  • 科大讯飞(12%):证明在AI时代,家长依然相信”实体店买的更靠谱”
  • 据说这些学习机的实际使用率曲线大致是:

  • 买来第一周:每天2小时
  • 买来第一个月:每周2小时
  • 买来一年后:主要用来盖泡面
  • (注:以上数据来自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二手交易平台)
    “有4台iPad,还是买了AI学习机”

    当AI老师开始比学生还卷:教育界的”数字突击战”

    最近的教育科技圈简直比高三学生的自习室还热闹——科大讯飞好未来这两大”学霸”企业纷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连AI学习机都学会了”期中考试突击”,营收蹭蹭往上涨。

    科大讯飞:AI学习机已成”家庭教师天花板”

  • 智慧教育营收:35.31亿元(同比增长23.47%),占公司总营收的32.36%——也就是说,每赚100块,就有32块来自教育业务,比去年还多了2块钱。
  • 学习机销量猛增:AI学习机收入直接翻番增长,看来家长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请家教更经济实惠的补课方式,还能让孩子随时体验”AI老师的温柔鞭策”。
  • 好未来:从”学而思”变身”净利润收割机”

  • 净收入:5.75亿美元(去年同期4.1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9%,比某些学生月考进步幅度还大。
  • 净利润:3128.2万美元(去年1140.2万美元),翻了近3倍,看来教育培训业务即使转型后,还是”钱”景光明。
  • 总结:教育科技的”内卷”新战场?

    当AI学习机都能帮孩子提分,好未来还能让净利润玩”三级跳”,只能感慨一句——现在的教育企业比学生还懂”应试”,只不过它们的”考试”是财务报表!
    “有4台iPad,还是买了AI学习机”

    科技巨头的”补习班战争”:一台学习机引发的家庭”血案”

    最近学而思在线下开店的新闻简直让我笑出了腹肌——这哪是什么教育科技,分明是当代家长的”续命神器”啊!

    硬件界的”变形金刚”大战

    好未来那位财务官彭总说这季度收入增长,我就想问问:P4、T4、S4这些型号确定不是终结者派来的机器人吗?这年头给孩子买学习机都得分清楚要买”擎天柱”还是”威震天”版本
    希沃这个品牌名字起得妙,”希沃”听着就像”希望我”能写完作业,果然是上市公司视源股份的杰作。他们半年报显示教育业务收入17亿,同比增长13%,换算一下大概就是每天晚上多卖了几万台”电子家教”。

    “双减”后的魔幻现实

    张毅分析师说的太含蓄了,我来翻译翻译:

  • 家长内心OS:”补习班没了?立刻给我来个能24小时standby还不收加班费的AI老师!”
  • 厂商反应:”收到!这就给您造个会做题会讲题还会假装微笑的金属盒子!”
  • 现在的学习机市场就像一场大型的”电子鸦片”交易会,只不过交易双方都理直气壮:”我这是为了孩子学习!”

    AI时代的魔幻家教

    人工智能给学习机装上大脑后,最崩溃的可能是孩子们:

  • 以前还能糊弄老妈”作业本忘带了”
  • 现在学习机直接生成报告:”今日学习时间不足,疑似偷看短视频3小时”
  • 现在的学习机啊,比亲妈还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比班主任还能打小报告。建议改名叫”AI告状精”更贴切!

    学习机下一步如何发展?

    学习机的未来:从”鸡娃神器”到”妈见打”的进化史

    AI与内容的终极对决

  • 未来的学习机战场将上演”AI版三国杀”:大模型技术PK内容储备量
  • 产品特点进化方向:
  • 更轻薄(方便藏书包)
  • 续航更持久(够撑过一整节数学课)
  • 护眼功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在保护视力”)
  • 亲测冷知识*:现在最先进的学习机已经能智能识别”这个知识点孩子绝不会”和”这个知识点孩子装作不会”的区别
  • 行业乱象大赏

    根据业界观察,目前学习机市场呈现出以下精彩景象:

  • 薛定谔的名师课程
  • 宣称”清华北大名师”授课,实际播放的是某教育机构十年前录制的网课
  • 题库更新速度堪比Windows系统:
  • “请问这道2015年的高考题对我的2024年模拟考有什么参考价值?”*
  • 消费主义陷阱豪华套餐
  • 内置”知识解锁”功能(需要充值VIP)
  • 做题中途突然弹出:”这位同学,想查看答案需要开通黄金会员哦~”
  • 作业代写界的劳斯莱斯
  • 部分机型已进化成”作业全自动生成器”
  • 家长购买前后的心理变化:
  • 买前:这下终于能解放了!
  • 买后:为什么孩子作业全对但考试全错?!*

    专家温馨(吓)提示

    教育专家特别提醒广大家长:

  • 遇到宣称”三天提高50分”的学习机,建议直接联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 警惕”AI班主任”功能:
  • “亲爱的家长,检测到孩子已经5分钟没学习了,建议购买我们的督学套餐”*
  • 当看到”真正省妈”的广告词时,请自动脑补成”真正让妈更焦虑”
  • 行业未来展望

    资本市场预测学习机即将迎来如下变革:

  • 商业模式从”卖硬件”转向”卖焦虑会员制”
  • 或将推出”家长安慰功能”:
  • “虽然孩子这次又考砸了,但我们的AI预测他80年后会成为杰出人才!”*
  • 最令人期待的新功能:
  • 自动生成能让家长在家长群里炫耀的成绩单*
  • 特别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因为购买学习机最大的风险不是亏钱,而是可能收获一个更会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市场有风险,鸡娃需谨慎。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