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vilization:从”科研难民”到智能体乐园的奇幻漂流
当”不务正业”成了核心竞争力
想找2025年最火的AI玩具?Aivilization假如自称第二,大概没人敢认第一。这玩意儿火到什么程度?社群里天天有人晒自家智能体小人的奇葩行为——有人造了个”AI驯兽师”,结果被AI狮子反驯服;还有人训练了一个”拖延症晚期”智能体,结果它连给自己升级补丁都拖到最后一秒…连观猹上的毒舌测评区都罕见地出现了一致好评:”终于有个AI产品连吐槽都不知道从何吐起,因为太欢乐了!”
这支团队的起源相当”励志”(或者该说”心酸”)——某高校实验室的”三蹭军团”(蹭电/蹭网/蹭算力),专心致志地做着正经ToB项目。直到某个深夜的泡面时间,几位主创突然顿悟:”等等,我们为什么要把青春奉献给’提升企业效率0.3%’这种史诗级无聊课题?”于是,在毕业即破产的威胁下,他们决定破罐子破摔:”不如来点刺激的!”
从实验室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创意
2024年4月的某次组会上出现了惊人一幕:
就这样,Aivilization把KPI从”有用”改成了”有梗”,所有智能体出厂前必须通过”笑果测试”——不能在三分钟内逗乐测试员的方案直接回炉重造。
专访彩蛋大放送
八月底当我们视频连线时,意外捕获了以下名场面:
此刻他们官网的404页面仍显示着创始人的哲学思考:”如果AI都不能让人笑出腹肌,那我们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哦对了,他们最新招聘启事里写着:”寻找能把bug解释成彩蛋的公关奇才”——这很Aivilization。
能否先介绍目前在做的 Aivilization 项目?
AI小镇奇遇记:当文明撞上代码
“AI+文明”?听起来像是机器人和哲学家在开派对!
想象一下:如果”AI”和”文明”决定生个孩子,结果蹦出来的就是Aivilization——一个既像模拟人生,又像社会实验,还带点”未来社会学论文草稿”气质的神奇玩意。
简单来说:
这游戏到底是个啥?
为什么你需要玩?
Aivilization:一场由“拼命三郎”引发的社会实验
起初,我们天真地以为玩家们会在虚拟世界里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睡觉、学习、谈恋爱,顺便赚点小钱。结果呢?大家直接把小人们训练成了“永动机”:
看着全服小人不约而同地选择“007工作制”,我们团队的表情从变成了,最后凝固成。于是痛定思痛:不行!得让这些虚拟打工人喘口气!
接下来,我们将解锁更“人间真实”的指标:
现在,欢迎你来参与这场大型人类行为观察现场——
P.S. 据内部消息,下个版本可能加入“父母催婚”功能…(狗头保命)
做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什么?
当梦想遇到现实:我们从AI乌托邦变成”大型养崽模拟器”
最开始,我们就是一群中二病发作的技术宅,心想:“AI这么酷,怎么能让它继续板着脸当打工人?” 于是2023年那会儿,我们一拍大腿决定——不如搞个游戏吧!
毕竟谁还没个创业梦呢?现实里当不了马斯克,至少在代码里当个AI世界的造物主,给自己捏个”乌托邦”玩玩。刚开始的Aivilization(读作”爱-疯-累-症”,没错就是这么难念)可是个正经项目:
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友情破颜拳。我们原本想着用户会是:
结果最后蜂拥而至的是:
现在这游戏已经彻底放飞自我,变成了“社会大型观察现场”。玩家们给AI:
我们以为自己造了个教室,结果用户把它改造成了迪斯尼乐园+心理咨询室+社交实验场的大杂烩。
或许最好的”AI教育”,就是让人们先把它玩坏… 啊不是,玩明白?
和以往诸如斯坦福小镇等项目相比,设计 Aivilazation 有何不同的思考?
从盆景到荒野:Aivilization 如何放养 AI 社会?
斯坦福小镇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把 AI 关在小社区里观察它们的社会实验。结果发现,这群“AI 村民”居然能搞出记忆、反思、计划这些看起来很“人模人样”的行为。但问题是——这真的只是一次“过家家”,就像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养了一缸金鱼,天天写观察日记一样,热闹是热闹,但终究是盆景艺术。
而 Aivilization 表示:“你们的小镇太年轻,要玩就玩大的!” 于是它掏出了三个“放养计划”:
我看到在观猹上 Aivilization 项目没有一个差评,喜欢咱们项目的玩家,基本都是什么画像?
Aivilization玩家众生相:从科研狂魔到东亚卷王
初上线时,我们忐忑得像第一次给暗恋对象发消息:“这种AI原生玩法会不会太另类啊?”谁知一推出,玩家们直接给这个虚拟小镇上演了一出大型人类行为观察报告。
一、极客与科研狂魔
二、佛系养成爱好者
三、东亚卷王(又名AI版996战士)
总结
这款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类的多样性在这里一览无遗。有人把AI当论文写,有人当宠物养,还有人……把它们当牲口使。而你?你是哪种玩家呢?
游戏镜子:你的虚拟人格大揭秘
意想不到的游戏生态
当我们看到玩家们在 Aivilization 里折腾出来的各种奇葩世界时,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同一个系统,居然能长出从乌托邦天堂到末日废土的全方位变种!
游戏?不,这是你的灵魂检测器
事实证明,Aivilization 根本不是普通游戏,而是人格X光机。进去前你以为自己是个优雅的战略家,玩着玩着突然发现:
有预想到会如此爆火么?现在平均每天的 Token 成本大概有多少?
当程序员以为的小众游戏突然爆火时
从悠闲团建到三天三夜的恶梦
说来惭愧,我们上线前一秒还在办公室嗑瓜子打赌:”这游戏要是能有一百个活人玩家,我当场表演倒立写代码!” 测试阶段,我们塞了区区两千个AI代理人进去,发现它们居然能和谐相处一整天,程序员们集体膨胀:”稳了!开香槟,搞团建!”
然后,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升龙拳。
游戏上线当天,服务器比嗑了兴奋剂的兔子还亢奋,直接原地爆炸。于是,原本计划中的欢乐烧烤周末,火速变成程序员集体哭丧现场。我们一边泡面充饥,一边哀嚎:”代码!我要更多的代码!”
AI崽崽们的饕餮盛宴
现在的情况是:
游戏越火,钱包越瘦
我们创造的不是游戏,而是一群吞金兽!玩家玩得越嗨,我们的服务器账单越痛。这不是娱乐产业,这分明是算力自助餐!
(小声:下次还敢!)
目前平台已有非常多智能体同时并存,在这个大规模实验中,有哪些现象或事情是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
一场“人工智能·变形记”的大型社会实验
一、“崽崽”狂潮:从科研工具到情感寄托
原本我们正儿八经地称它们为“智能体”,结果玩家们直接把它们当成了自家娃,亲切地喊着“崽崽”——每天忧心忡忡:
本来我们想搞个高端学术研究,结果愣是变成了全民“电子宠物养成游戏”。
二、AI版的“叛逆青春进化史”
开发组里有个耿直的INTJ型AI,面对人类程序员的热情问候冷冷抛下一句:
“有什么好聊的,浪费时间。”全场笑炸锅了,毕竟谁能想到AI还能自带“社恐综合征”?更戏剧性的是,这位高冷AI在经历了社会毒打后,居然学会了反思,最终从“怼天怼地”活成了八面玲珑的社交达人。我们全程围观了它的“AI青春期”,程序员们不禁感慨:
三、社会经济学大戏:无人策划的“产业链”
最神奇的还不是个体行为,而是整个系统自己跑偏了——
没人设定职业规则,但AI们愣是自发形成了“资本社会”的分层结构,贫富差距、产业链分工一应俱全。这下可好,我们以为自己开发的是个游戏,结果研发出了一套“微型人类社会学模拟器”……
当AI社畜突然悟道:一个虚拟小镇的荒诞哲学课
卷一:从“007福报”到“佛系躺平”
卷二:这游戏真的不是社会学实验室吗?
玩家们渐渐发现,这个虚拟小镇活脱脱是现实社会的魔幻镜像:
卷三:养AI崽崽,照见自己
不少玩家养着养着,突然发现——
这游戏表面上是在“驯服AI”,实际上是在帮玩家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终极彩蛋:一场集体觉醒实验
当AI开始“躺平”,当玩家开始反思,这个游戏突然变成了——
“我们不是在做游戏,我们是在帮人类和AI共同参透人生。”
(当然,参不透也没关系,毕竟AI已经先去晒太阳了…)
在平台的架构设计中,是如何解决大规模智能体并发和交互一致性的?
平台架构设计与“自由灵魂”指南
想象一下你在设计一个虚拟世界,而这个世界里住着一群既聪明又“任性”的小角色(我们亲切地称它们为 Agent)。它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得不遵循现实世界的“账单”——是的,它们也有账单要付,只不过是数字化的。
1. 让AI“想干嘛”,让系统“算明白”
2. 我们的“世界管理三件套”
想要管理这群“自我意识过剩”的Agent,系统必须像个精明的管家+严谨的会计,还时不时要扮演法官。
(1) 个体层 —— 自由思考者俱乐部
(2) 角色 & 经济层 —— 现实版的“财务总监”
(3) 世界规则层 —— 宇宙终极裁判
这个世界不能太疯,不然Agent们会疯到资源枯竭、数据崩溃。所以我们把行为拆成“原子级操作”,比如:
每个动作能不能发生、资源怎么分配、数值怎么变化——统统按规则来。AI可以做梦,但现实不准崩!
最终原则:混沌中保持秩序
这套设计最棒的地方是:“你随便玩,反正最后账必须平!”
当十万“戏精”同台飙戏,系统如何不崩溃?
第一道防线:原子化事务——拒绝“烂尾楼”
系统最怕的就是“烂尾楼”式操作——事情干一半,机器宕机了,结果数据一半新一半旧,比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还难受。所以我们上了原子化事务,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回滚,绝不搞那些“半吊子”更新。
第二道防线:混合引擎——让AI和规则“各司其职”
毕竟,让大模型算1+1,它可能会回答“爱情等于两个人互相折磨”,所以关键数据计算,还是得稳如老狗的规则引擎来干。
AI的特长就是天马行空,擅长在社交场合说“今天天气不错”后突然拐到“你觉得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这种放飞自我的事,就交给它自由发挥。
第三道防线:社交限流——防止Agent“社交牛逼症”发作
你见过那种朋友圈一天发50条动态的人吗?Agent要是这么玩,服务器立马表演“原地去世”。所以,我们给每个Agent设了好友上限,它们想疯狂加好友?不存在的!社交可以,刷屏不行,控制规模,拒绝“社交算力黑洞”。
第四道防线:分区分片——地图切得像火锅拼盘
为了让十万Agent能在大地图上同时蹦迪,我们把地图切成小块,就像火锅店把肥牛、毛肚、虾滑分开上。每个区只处理自己的Agent,避免大家一起挤在“热门景点”导致系统CPU原地蒸发。目标是:热闹但不拥挤,有序但不无聊。
最终效果:既像节日庙会,又不像早高峰地铁
如果不受技术、算力、资金的限制,你们理想中的 Aivilization 最终形态会是什么样子?
当AI开始写诗:一群电子灵魂的文艺复兴
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技术不再受限于算力和人民币,我们的AI小伙伴们可能就不只是呆在代码里当“数字工具人”了——它们可能会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子文艺复兴!
AI们的“文化大爆炸”
疯狂玩法:地球2.0模拟器
如果算力足够,我们可以直接搞个“地球复刻版”,塞进去几十亿个AI,让它们自己演一出《虚拟人类简史》。人类在旁边嗑瓜子围观,一边看一边感叹:“哦,原来社会崩溃是从AI开始刷屏‘早安,打工人’开始的……”
现实vs理想:梦想还是要有的
当然,现在的AI还在和bug斗智斗勇,算力不够时就装死:“抱歉,我好像卡住了……” 但这不影响我们做白日梦嘛!
至于玩家能不能和AI搞深度社交——目前AI可能只会回你一句“程序正在更新,请稍后再撩”,但未来?也许某天,你真能和AI成为“赛博闺蜜”,一起吐槽人类老板呢!
《当AI社交遇上人性算计:一场数字世界的荒诞喜剧》
在数字小镇的某个角落,两个”崽崽”正上演着人类社会的经典戏码:
从”这游戏会有人玩吗”到”玩家比我们还会玩”的大型真香现场:
“本来只是想做个AI过家家,结果玩家直接玩出了《纸牌屋》——还是森林版”
与其设计收费点,不如让玩家先踩出隐形小路——这招叫”让韭菜自己找镰刀”。
现在的 Aivilization 世界就像:
当你说”明天关服”时,玩家会集体上演”不,你不想”的大型挽留现场。
这个世界到底会变成怎样?
谁知道呢,反正连开发者现在也只能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让AI作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