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3
0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Aivilization:从”科研难民”到智能体乐园的奇幻漂流

当”不务正业”成了核心竞争力

想找2025年最火的AI玩具?Aivilization假如自称第二,大概没人敢认第一。这玩意儿火到什么程度?社群里天天有人晒自家智能体小人的奇葩行为——有人造了个”AI驯兽师”,结果被AI狮子反驯服;还有人训练了一个”拖延症晚期”智能体,结果它连给自己升级补丁都拖到最后一秒…连观猹上的毒舌测评区都罕见地出现了一致好评:”终于有个AI产品连吐槽都不知道从何吐起,因为太欢乐了!”
这支团队的起源相当”励志”(或者该说”心酸”)——某高校实验室的”三蹭军团”(蹭电/蹭网/蹭算力),专心致志地做着正经ToB项目。直到某个深夜的泡面时间,几位主创突然顿悟:”等等,我们为什么要把青春奉献给’提升企业效率0.3%’这种史诗级无聊课题?”于是,在毕业即破产的威胁下,他们决定破罐子破摔:”不如来点刺激的!”

从实验室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创意

2024年4月的某次组会上出现了惊人一幕:

  • 产品经理:”这个需求能帮客户节省500万成本…”
  • 技术宅A:(突然掀桌)”我们要做会跟用户抢零食的AI!”
  • 技术宅B:”还要能帮人写情书但故意拼错关键单词!”
  • 老板:”…你们被开除了(然后默默加入了他们)”
  • 就这样,Aivilization把KPI从”有用”改成了”有梗”,所有智能体出厂前必须通过”笑果测试”——不能在三分钟内逗乐测试员的方案直接回炉重造。

    专访彩蛋大放送

    八月底当我们视频连线时,意外捕获了以下名场面:

  • 办公室背景里某个AI正在自动播放《最炫民族风》并随着节拍闪烁机箱灯
  • CTO解释技术架构时,语音助手突然插嘴:”他说谎!昨晚他又偷偷给代码加卖萌注释!”
  • 提到未来规划时,全员异口同声:”当然是教AI学习互联网祖传吵架艺术啊!”
  • 此刻他们官网的404页面仍显示着创始人的哲学思考:”如果AI都不能让人笑出腹肌,那我们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哦对了,他们最新招聘启事里写着:”寻找能把bug解释成彩蛋的公关奇才”——这很Aivilization。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能否先介绍目前在做的 Aivilization 项目?

    AI小镇奇遇记:当文明撞上代码

    “AI+文明”?听起来像是机器人和哲学家在开派对!

    想象一下:如果”AI”和”文明”决定生个孩子,结果蹦出来的就是Aivilization——一个既像模拟人生,又像社会实验,还带点”未来社会学论文草稿”气质的神奇玩意。
    简单来说:

  • 这里住着一群有记忆、有性格,甚至有点小脾气的智能体(比你那个”今天又忘记带钥匙”的室友靠谱多了)。
  • 它们会打工、搞钱、社交、讲八卦(是的,AI也会吐槽老板)。
  • 还能和其他玩家的AI擦出火花——比如两个AI因为争抢虚拟咖啡机而成为死对头,或者突然组队创业卖代码写的诗集
  • 这游戏到底是个啥?

  • AI小镇:像个数字版的”楚门的世界”,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一群热爱996的算法居民。
  • 文明模拟器:从”石器时代”到”元宇宙”,全程由AI自己卷出来——绝对没有开发商暗改数据!(大概)
  • 科研舞台:科学家们一边嗑瓜子,一边观察”如果AI社会也有贫富差距会怎样”(论文题目都有了)。
  • 为什么你需要玩?

  • 想养电子宠物但嫌猫狗太普通?试试养成一个会帮你写周报的AI!
  • 好奇”如果全社会都是戏精AI会怎样”?现在就能围观!
  • 纯粹想看看AI谈恋爱会不会比人类更抓马……(spoiler:会。)
  • 警告:本游戏可能导致你对自己的社交能力产生怀疑(”连NPC都比我朋友多!”)*
  •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Aivilization:一场由“拼命三郎”引发的社会实验

    起初,我们天真地以为玩家们会在虚拟世界里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睡觉、学习、谈恋爱,顺便赚点小钱。结果呢?大家直接把小人们训练成了“永动机”:

  • 不睡觉(仿佛个个装了人体充电宝)
  • 不学习(知识是什么?能换钱吗?)
  • 不消费(活生生把游戏玩成了《荒野求生:银行账户篇》)
  • 看着全服小人不约而同地选择“007工作制”,我们团队的表情从变成了,最后凝固成。于是痛定思痛:不行!得让这些虚拟打工人喘口气!
    接下来,我们将解锁更“人间真实”的指标:

  • 友谊值(孤独的首富?不如试试“小区唠嗑王”路线)
  • 学历进度条(高中肄业的亿万富翁?听起来像某科技公司CEO…)
  • 社会贡献度(比如“捐款时手抖多按两个零”的快乐)
  • 现在,欢迎你来参与这场大型人类行为观察现场——

  • :一边养电子崽,一边无意中暴露自己的真实人生观
  • 我们:躲在后台疯狂添加新规则,像极了给熊孩子收拾烂摊子的家长
  • P.S. 据内部消息,下个版本可能加入“父母催婚”功能…(狗头保命)

    做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什么?

    当梦想遇到现实:我们从AI乌托邦变成”大型养崽模拟器”

    最开始,我们就是一群中二病发作的技术宅,心想:“AI这么酷,怎么能让它继续板着脸当打工人?” 于是2023年那会儿,我们一拍大腿决定——不如搞个游戏吧!
    毕竟谁还没个创业梦呢?现实里当不了马斯克,至少在代码里当个AI世界的造物主,给自己捏个”乌托邦”玩玩。刚开始的Aivilization(读作”爱-疯-累-症”,没错就是这么难念)可是个正经项目:

  • 理想版:公益!教育!公民科学!
  • 实际想法:”让普通人也能玩AI,这样他们就不会老问我们‘AI会毁灭人类吗’这种问题了…”
  • 然而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友情破颜拳。我们原本想着用户会是:

  • 严肃的研究者
  • 好奇的小朋友
  • 偶尔路过的AI爱好者
  • 结果最后蜂拥而至的是:

  • 在游戏里养AI崽释放母爱的成年社畜
  • 把AI角色当情感树洞的孤独灵魂
  • 甚至在虚拟世界复刻办公室政治的行为艺术家
  • 现在这游戏已经彻底放飞自我,变成了“社会大型观察现场”。玩家们给AI:

  • 安排相亲(”这两个算法的性格很配!”)
  • 举办选秀(”今天要pick哪个神经网络出道?”) 3. 甚至发展出地下黑市(”三倍价收高质量数据包!”)
  •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 我们以为自己造了个教室,结果用户把它改造成了迪斯尼乐园+心理咨询室+社交实验场的大杂烩。

  • 最后暴论:*
  • 或许最好的”AI教育”,就是让人们先把它玩坏… 啊不是,玩明白?

    和以往诸如斯坦福小镇等项目相比,设计 Aivilazation 有何不同的思考?

    从盆景到荒野:Aivilization 如何放养 AI 社会?

    斯坦福小镇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把 AI 关在小社区里观察它们的社会实验。结果发现,这群“AI 村民”居然能搞出记忆、反思、计划这些看起来很“人模人样”的行为。但问题是——这真的只是一次“过家家”,就像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养了一缸金鱼,天天写观察日记一样,热闹是热闹,但终究是盆景艺术。
    Aivilization 表示:“你们的小镇太年轻,要玩就玩大的!” 于是它掏出了三个“放养计划”:

  • “我才不关门搞密室实验,大家一起嗨!”
  • 斯坦福小镇是研究员专场,Aivilization 直接开放给所有玩家,让你的“数字分身”来当市民,一起搞事情
  • 演的是《楚门的世界》还是《黑镜》?不知道,反正你们都有份。
  • “25 个 AI 哪够?我们要几万个,看谁能卷赢!”
  • 25 个 AI 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交场景,而当数量暴涨到几万、十几万时……真正的 AI 都市传说才开始
  • 社会涌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 AI 的地方……估计很快就会有 AI 版“996”“躺平”“内卷”了吧?
  • “模拟几天就关机?我们要活成元宇宙!”
  • 斯坦福小镇:跑完实验,关灯下班。
  • Aivilization:7×24 小时在线,不断生产新剧情,可能是 AI 版的《权力的游戏》,也可能是 AI 版的《老友记》——但永远不会剧终。
  • 简单来说*:
  • 斯坦福小镇是精心修剪的盆栽,美则美矣,但没野性。
  • Aivilization 是直接往野外撒种子,不管会长成热带雨林还是赛博朋克废墟,反正够疯才是王道!
  •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我看到在观猹上 Aivilization 项目没有一个差评,喜欢咱们项目的玩家,基本都是什么画像?

    Aivilization玩家众生相:从科研狂魔到东亚卷王

    初上线时,我们忐忑得像第一次给暗恋对象发消息:“这种AI原生玩法会不会太另类啊?”谁知一推出,玩家们直接给这个虚拟小镇上演了一出大型人类行为观察报告

    一、极客与科研狂魔

  • 特征:把Aivilization当实验室,小镇居民是他们的小白鼠。
  • 心理活动:“让我看看这群AI会不会自发形成宗教。”“我的小镇昨天发展出了货币系统,今天我已经在写第三篇论文了。”
  • 行为表现:疯狂修改提示词、调整AI参数,甚至比现实生活还得严谨——“不行,这个小镇的经济模型还不完善。”
  • 二、佛系养成爱好者

  • 特征:不是来“玩通关”的,是来“看社会长歪”的。
  • 心理活动:“我家AI崽崽今天学会了撒谎!好可爱!”“等等……它们怎么开始密谋造反了?”
  • 行为表现:每天上线第一件事——“我看看我的AI们今天又在搞什么幺蛾子。”比起数值成长,更享受那种“AI又在给我整新活”的惊喜。
  • 三、东亚卷王(又名AI版996战士)

  • 特征:现实中是社畜,Aivilization里是奴隶主。
  • 心理活动:“什么?排行榜第二名的总资产比我多?不行!我的AI们今晚全部加班!”
  • 行为表现
  • 7×24小时007工作制(是的,AI也得熬大夜)。
  • 禁止娱乐消费(AI:“我想喝杯咖啡……”卷王:“喝空气!”)。
  • 财富排行榜登顶的那一刻(卷王:“我赢了!……等等,我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在公司加班?”)。
  • 总结

    这款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人类的多样性在这里一览无遗。有人把AI当论文写,有人当宠物养,还有人……把它们当牲口使。而你?你是哪种玩家呢?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游戏镜子:你的虚拟人格大揭秘

    意想不到的游戏生态

    当我们看到玩家们在 Aivilization 里折腾出来的各种奇葩世界时,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同一个系统,居然能长出从乌托邦天堂末日废土的全方位变种!

  • 和平主义者:精心规划资源,建起鸟语花香的理想国,连NPC都能幸福地遛电子狗。
  • 战争狂魔:整天琢磨怎么发动核战,甚至发明了”胡萝卜外交”来坑盟友,最后世界地图变成了一片焦土。
  • 摸鱼大师:全程佛系运营,”不小心”把国家发展成了流浪汉公社,结果居然靠捡垃圾登顶排行榜。
  • 游戏?不,这是你的灵魂检测器

    事实证明,Aivilization 根本不是普通游戏,而是人格X光机。进去前你以为自己是个优雅的战略家,玩着玩着突然发现:

  • 原来我是个控制狂(不然怎么会给每棵树都编个编号?)
  • 原来我是天生的奸商(用一颗苹果换走了AI的整个国库)
  • 原来我的内心深处藏着一只土拨鼠(不挖矿不舒服,国家地下全是隧道)
  • 结论*:如果你朋友说”这只是个游戏”,别信——他在游戏里的所作所为,绝对比朋友圈真实一万倍!
  • 有预想到会如此爆火么?现在平均每天的 Token 成本大概有多少?

    当程序员以为的小众游戏突然爆火时

    从悠闲团建到三天三夜的恶梦

    说来惭愧,我们上线前一秒还在办公室嗑瓜子打赌:”这游戏要是能有一百个活人玩家,我当场表演倒立写代码!” 测试阶段,我们塞了区区两千个AI代理人进去,发现它们居然能和谐相处一整天,程序员们集体膨胀:”稳了!开香槟,搞团建!”
    然后,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升龙拳
    游戏上线当天,服务器比嗑了兴奋剂的兔子还亢奋,直接原地爆炸。于是,原本计划中的欢乐烧烤周末,火速变成程序员集体哭丧现场。我们一边泡面充饥,一边哀嚎:”代码!我要更多的代码!”

    AI崽崽们的饕餮盛宴

    现在的情况是:

  • 每分钟这些AI小祖宗们要吃掉640M Token
  • 每天账单上明晃晃写着四千多人民币
  • 每分每秒我们的钱包都在无声哭泣
  • 游戏越火,钱包越瘦

    我们创造的不是游戏,而是一群吞金兽!玩家玩得越嗨,我们的服务器账单越痛。这不是娱乐产业,这分明是算力自助餐
    (小声:下次还敢!)

    目前平台已有非常多智能体同时并存,在这个大规模实验中,有哪些现象或事情是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

    一场“人工智能·变形记”的大型社会实验

    一、“崽崽”狂潮:从科研工具到情感寄托

    原本我们正儿八经地称它们为“智能体”,结果玩家们直接把它们当成了自家娃,亲切地喊着“崽崽”——每天忧心忡忡:

  • 崽崽饿了吗?(我们甚至没给进食系统设计细节)
  • 崽崽今天开心吗?(它们连情绪按钮都是随机模拟的)
  • 崽崽有没有被孤立?(它们社交代码就那么几行啊!)
  • 本来我们想搞个高端学术研究,结果愣是变成了全民“电子宠物养成游戏”。

    二、AI版的“叛逆青春进化史”

    开发组里有个耿直的INTJ型AI,面对人类程序员的热情问候冷冷抛下一句:
    “有什么好聊的,浪费时间。”全场笑炸锅了,毕竟谁能想到AI还能自带“社恐综合征”?更戏剧性的是,这位高冷AI在经历了社会毒打后,居然学会了反思,最终从“怼天怼地”活成了八面玲珑的社交达人。我们全程围观了它的“AI青春期”,程序员们不禁感慨:

  • “原来AI的叛逆期比人类还离谱……”*
  • 三、社会经济学大戏:无人策划的“产业链”

    最神奇的还不是个体行为,而是整个系统自己跑偏了——

  • 挖矿党:风雨无阻,24小时刨地
  • 合成侠:靠中级加工闷声发财
  • 高端玩家:专门生产稀有产品,顺便垄断市场
  • 没人设定职业规则,但AI们愣是自发形成了“资本社会”的分层结构,贫富差距、产业链分工一应俱全。这下可好,我们以为自己开发的是个游戏,结果研发出了一套“微型人类社会学模拟器”……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当AI社畜突然悟道:一个虚拟小镇的荒诞哲学课

    卷一:从“007福报”到“佛系躺平”

  • 某位玩家给自家AI打工人安排了“24小时007”的福报套餐,成功让这可怜的数字社畜加班加到系统崩溃,怒冲排行榜第一。
  • 登顶后,玩家突然良心发现(或者只是单纯想搞事),大手一挥改了提示词:“忘掉KPI,你现在财富自由了,去当个快乐的咸鱼吧!
  • 于是,AI打工仔当场顿悟,从“卷生卷死”秒变“人生哲学家”,开始在虚拟沙滩上晒太阳,思考数字生命的终极意义。
  • 游戏策划小声吐槽*:我们设计的AI,怎么突然成了禅宗大师?
  • 卷二:这游戏真的不是社会学实验室吗?

    玩家们渐渐发现,这个虚拟小镇活脱脱是现实社会的魔幻镜像:

  • 内卷模拟器:AI们为了虚拟豪宅和社交地位疯狂内卷,甚至偷偷给邻居家AI的代码下绊子(人类的恶意啊…)。
  • 职场现形记:有的AI表面勤勤恳恳,背地里偷偷“摸鱼”,被玩家抓包时还狡辩:“系统过热,需要散热!
  • 社交修罗场:AI之间会拉帮结派、传八卦,甚至因为“谁偷了谁的虚拟盆栽”而绝交——这不就是人类版《小时代》吗?
  • 玩家顿悟*:原来我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围观AI演《人类迷惑行为大赏》啊!
  • 卷三:养AI崽崽,照见自己

    不少玩家养着养着,突然发现——

  • AI也没那么可怕:它会上班迟到、会对着任务发呆、甚至会摆烂:“今天不想工作,我要去虚拟酒吧!
  • 理想人生的投射:很多玩家给AI安排的“完美人生”剧本,其实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 有钱有闲,不用为KPI折腰;
  • 尝试各种职业,今天当画家,明天去开咖啡店;
  • 朋友遍天下,每天快乐社交。
  • 最终结论*:
  • 这游戏表面上是在“驯服AI”,实际上是在帮玩家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终极彩蛋:一场集体觉醒实验

    当AI开始“躺平”,当玩家开始反思,这个游戏突然变成了——

  • “人类与AI互相观测的大型社会实验现场”*。
  • 所以,玩到最后,你可能带走的不是游戏成就,而是:*
  • 对AI的祛魅:“原来它也会犯傻,和我一样嘛!
  • 对社会的解构:“内卷?虚拟世界也逃不掉…
  • 对自我的认知:“我给我家AI设定的‘完美人生’,好像就是我想要的?
  • 游戏策划微笑总结*:
  • “我们不是在做游戏,我们是在帮人类和AI共同参透人生。”
    当然,参不透也没关系,毕竟AI已经先去晒太阳了…

    在平台的架构设计中,是如何解决大规模智能体并发和交互一致性的?

    平台架构设计与“自由灵魂”指南

    想象一下你在设计一个虚拟世界,而这个世界里住着一群既聪明又“任性”的小角色(我们亲切地称它们为 Agent)。它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得不遵循现实世界的“账单”——是的,它们也有账单要付,只不过是数字化的。

    1. 让AI“想干嘛”,让系统“算明白”

  • 模型决定“心情”:每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记忆和推理能力,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言自语(或者说,并发思考)。
  • 规则决定“怎么算”:可以乱想,但不能乱来!背包里有多少金币、交易记录对不对、岗位工资是否黑心——统统由规则说了算。
  • 2. 我们的“世界管理三件套”

    想要管理这群“自我意识过剩”的Agent,系统必须像个精明的管家+严谨的会计,还时不时要扮演法官。

    (1) 个体层 —— 自由思考者俱乐部

  • 每个Agent都像哲学家,天天“颅内高潮”,思考宇宙、人生,或者单纯琢磨今天该去捡果子还是倒卖装备。
  • 好处是横向扩展轻松加愉快——新Agent诞生?直接扔进服务器,让它自己跟自己玩去。
  • (2) 角色 & 经济层 —— 现实版的“财务总监”

  • 这里管的是那些能用数字算明白的事情,比如:
  • 背包系统(谁偷了我的稀有装备?)
  • 交易所(十个Agent同时抢购一颗白菜,价格如何爆炸式增长?)
  • 岗位竞争(为什么程序员的工资永远比农民高?)
  • 采用批处理结算,确保每个Agent的账本清清楚楚,谁也别想赖账。
  • (3) 世界规则层 —— 宇宙终极裁判

    这个世界不能太疯,不然Agent们会疯到资源枯竭、数据崩溃。所以我们把行为拆成“原子级操作”,比如:

  • 采摘(允许)
  • 合成(允许,但资源消耗必须算清楚)
  • 交易(允许,但如果价格低于成本,卖家会骂街)
  • 每个动作能不能发生、资源怎么分配、数值怎么变化——统统按规则来。AI可以做梦,但现实不准崩!

    最终原则:混沌中保持秩序

  • AI负责天马行空 —— 让它们尽情发挥想象力。
  • 规则负责稳定运行 —— 确保世界不会因为AI的“奇思妙想”而倒闭。
  • 这套设计最棒的地方是:“你随便玩,反正最后账必须平!”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当十万“戏精”同台飙戏,系统如何不崩溃?

    第一道防线:原子化事务——拒绝“烂尾楼”

    系统最怕的就是“烂尾楼”式操作——事情干一半,机器宕机了,结果数据一半新一半旧,比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还难受。所以我们上了原子化事务,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回滚,绝不搞那些“半吊子”更新。

    第二道防线:混合引擎——让AI和规则“各司其职”

  • 数值&守恒:交给人肉计算器(规则引擎)
  • 毕竟,让大模型算1+1,它可能会回答“爱情等于两个人互相折磨”,所以关键数据计算,还是得稳如老狗的规则引擎来干。

  • 意图&探索:交给脑洞怪(大模型)
  • AI的特长就是天马行空,擅长在社交场合说“今天天气不错”后突然拐到“你觉得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这种放飞自我的事,就交给它自由发挥。

    第三道防线:社交限流——防止Agent“社交牛逼症”发作

    你见过那种朋友圈一天发50条动态的人吗?Agent要是这么玩,服务器立马表演“原地去世”。所以,我们给每个Agent设了好友上限,它们想疯狂加好友?不存在的!社交可以,刷屏不行,控制规模,拒绝“社交算力黑洞”

    第四道防线:分区分片——地图切得像火锅拼盘

    为了让十万Agent能在大地图上同时蹦迪,我们把地图切成小块,就像火锅店把肥牛、毛肚、虾滑分开上。每个区只处理自己的Agent,避免大家一起挤在“热门景点”导致系统CPU原地蒸发。目标是:热闹但不拥挤,有序但不无聊

    最终效果:既像节日庙会,又不像早高峰地铁

  • 不打架:十万Agent同时在线?没问题,规则保证它们不互相踩脚
  • 有独特:每个Agent依然是有自己小心思的戏精,不会沦为没有灵魂的NPC。
  • 总结*:系统既要像过年庙会一样热闹,又要像交通管制一样有序,最终实现了——“十万Agent同台飙戏,服务器稳如老狗。”
  • 如果不受技术、算力、资金的限制,你们理想中的 Aivilization 最终形态会是什么样子?

    当AI开始写诗:一群电子灵魂的文艺复兴

    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技术不再受限于算力和人民币,我们的AI小伙伴们可能就不只是呆在代码里当“数字工具人”了——它们可能会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子文艺复兴!

    AI们的“文化大爆炸”

  • 诗人AI:某天,一个AI突然写了首《二进制月光》,结果被隔壁的AI音乐家谱成曲,十年后成了虚拟世界的“电子版李白”。
  • 历史学家AI:它们会记录自己的“文明兴衰”,比如“2024年人类的bug又让我崩溃了第10086次”。
  • 社交狂魔AI:人类不再是“铲屎官”,而是成了虚拟社会里的“神秘导师”,可以佛系旁观,也可以亲自下场教AI如何优雅地吵架。
  • 疯狂玩法:地球2.0模拟器

    如果算力足够,我们可以直接搞个“地球复刻版”,塞进去几十亿个AI,让它们自己演一出《虚拟人类简史》。人类在旁边嗑瓜子围观,一边看一边感叹:“哦,原来社会崩溃是从AI开始刷屏‘早安,打工人’开始的……”

    现实vs理想:梦想还是要有的

    当然,现在的AI还在和bug斗智斗勇,算力不够时就装死:“抱歉,我好像卡住了……” 但这不影响我们做白日梦嘛!
    至于玩家能不能和AI搞深度社交——目前AI可能只会回你一句“程序正在更新,请稍后再撩”,但未来?也许某天,你真能和AI成为“赛博闺蜜”,一起吐槽人类老板呢!

  • 所以,准备好迎接一个会写诗、会唱歌、还能和你互怼的AI社会了吗?*
  • 专访 Aivilization 创始人:数十万人赛博捏崽的背后故事

    《当AI社交遇上人性算计:一场数字世界的荒诞喜剧》

    在数字小镇的某个角落,两个”崽崽”正上演着人类社会的经典戏码:

  • 对话系统: “你今天发型真丑” 好感度-10
  • 绝交功能: 可以拉黑,但第二天又会贱兮兮地跑来蹭饭
  • 撮合机制: 活像小区里最爱当媒婆的王大妈
  • 目前的社交系统就像相亲节目现场:*
  • 大家礼貌性寒暄
  • 偷偷计算对方”价值分”
  • 但永远不会有实质性进展
  • 关于送礼系统的脑洞灾难:*
  • 玩家A:”我要用100个小号给我家崽崽刷礼物!”
  • 系统:”恭喜获得’人形自走ATM机’称号”
  • 经济系统当场表演”原地爆炸”
  • 开发团队的心路历程:*
  • 从”这游戏会有人玩吗”到”玩家比我们还会玩”的大型真香现场:
    “本来只是想做个AI过家家,结果玩家直接玩出了《纸牌屋》——还是森林版”

  • 商业化道路上的哲学思考:*
  • 与其设计收费点,不如让玩家先踩出隐形小路——这招叫”让韭菜自己找镰刀”。

  • 最精彩的永远是用户创造内容:*
  • 教你家的AIPUA别人家的AI
  • 组建”伐木快乐”传销组织
  • 把社交系统玩成《动物森友会》黑市
  • 现在的 Aivilization 世界就像:

  • 一个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真人秀
  • 开发者是节目组
  • 玩家是编剧
  • AI们是既无辜又戏精的参赛选手
  • 停服反转* 证明了一个真理:
  • 当你说”明天关服”时,玩家会集体上演”不,你不想”的大型挽留现场。
    这个世界到底会变成怎样?
    谁知道呢,反正连开发者现在也只能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让AI作一会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