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让开发者血压飙升的日常
来自程序员们的真实吐槽
“问:Cursor 和随机代码生成器有什么区别?
答:后者至少会诚实地告诉你它是随机的”
《程序员与AI的”相爱相杀”现场实录》
开发者们的集体吐槽大会
场景一:AI版的”选择性失聪”
开发者心得:
场景二:时间旅行者专用AI
AI内心OS:”新版?不存在的!我就喜欢有年代感的代码…”
像教爷爷用智能手机
堪比训练哈士奇
最持久的”甲方乙方”关系
1 付费后砍功能,用户对 Cursor 积怨已久
Cursor的血泪史:从编程搭档到“信任黑洞”的奇幻漂流
第一章:蜜月期——20美元就能拥有AI真爱
曾经,Cursor Pro就像一个完美的灵魂伴侣:
用户们纷纷坠入爱河,在“我遇到真爱了”的欢呼声中,Cursor享受着群星捧月般的好评。
第二章:第一次分手——500次排队取号的爱情
直到有一天,Pro用户们醒来发现:
“像极了初恋后男方突然不愿意秒回信息。”有用户吐槽道。
第三章:第二次背叛——“超过500次?交钱吧!”
Cursor变本加厉:
用户:“怎么谈个恋爱还得开始记账了?”
第四章:隐形PUA——开始偷偷限速
忽然间,你的AI编程助手开始:
用户:“这就像对象突然‘已读不回’还装死一样折磨。”
第五章:终极骗局——“我们偷偷里比PUA更狠”
Cursor推出了Pro+套餐($60),但藏在结算页面深处,形容是“3倍爽感”。
于是天真的用户们满怀希望地升级,却发现:
用户:“这比相亲平台上修图+谎报学历还离谱!”
第六节:AI世界的“渣男运算法”
总结Cursor的五部曲:
1⃣ 宠粉期:随便用,怎么玩都行
2⃣ 降速期:只限500,超了就变蜗牛
3⃣ 收费期:超额?付钱咯!
4⃣ 隐形限流:没有理由,就是不给用
5⃣ 终极宰客:“解药”就是更贵的套餐
第七章:用户的反击——转投Claude的怀抱
大量被坑的开发者开始集体跑路:
甚至有人认为Cursor这样搞下去,可能要被告,因为:
最终章:Cursor的商业启示录
现在,用户们终于明白:
—一名被PUA到账号注销的受害者
AI编码助手:各有千秋的”硅基同事”
企业眼中的AI助手:不是花钱,是投资
瑞翔直言:”对企业来说,Claude Code那点订阅费根本不叫事儿,就像给程序员买咖啡的钱——只要能让我们少加几天班!不过这家伙在国内水土不服,个人偷偷用还行,正经企业谁受得了动不动就’连接超时’的硅基同事?所以我们还是选Cursor这种‘老实人’。”
在他看来,判断AI编程工具好坏的标准就三条:
至于Cursor最近推出的Agent模式?他嗤之以鼻:”花里胡哨得像会写代码的钢铁侠战衣,实际用起来跟穿拖鞋走T台一样别扭。”
程序员的”左右互搏”之术
王晨则活像个技术圈的”端水大师”:”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他把两款工具比作不同门派的武功:
他的”组合拳”秘诀:
国内开发者的”贫穷限制选择力”现象
当谈到每年大几千的订阅费时,程序员们立刻分化成两大阵营:
王晨总结道:”现在国产AI就像拼多多——界面土但便宜啊!当免费工具能解决80%的问题,剩下20%?我们中国程序员最擅长的不就是…手动补全嘛!”
2 “烧钱换增长”模式的反噬?
当AI编程遇上烧钱大冒险:Cursor的”氪金危机”
1. AI编程界的”吸血鬼”:大模型
业内人士纷纷认为,AI编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得靠大模型,但问题在于——这些大模型简直就是”氪金黑洞”。比如Cursor和Claude Code,它们就像是一群天天给OpenAI和Anthropic“上供”的小弟,每次调用API都得掏钱。
重度用户的实际API成本可能比这高多了,俨然是一场”烧钱换增长”的奇葩马拉松。
用户一多,成本直接爆炸,Cursor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结果……用户炸锅了。
2. Cursor的”生存危机”
王晨表示,Cursor现在正面临“用户体验” vs. “API成本”的终极博弈:
不能再像创业初期那样“为爱发电”,必须转型可持续商业模型(”想白嫖?没门!”)。
好在Cursor拿了6,000万美元A轮融资,据说新融资可能高达9亿美元,估值直接冲到90亿以上,资本市场还是很看好它的。
与其继续被OpenAI吸血,不如自己当”吸血鬼”——开发专属模型,彻底摆脱依赖。
3. 全行业都得面对的”算力噩梦”
LinearUncle(职业工程师)吐槽:”啥Agent技巧?在Tokens面前都是渣渣!”
TextQL创始人Ethan Ding最近发文警告:”但凡采用‘固定费率+高Token消耗’模式的创业公司,基本都在死亡边缘。”
以前一个任务返回1,000 tokens,现在直接飙升到100,000 tokens,价格是按Token算的啊!
这意味着,AI任务越长,烧钱速度越快,就像拿信用卡玩德州扑克……迟早爆单。
总结:要么进化,要么被API账单埋了
Cursor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搞出自研模型,否则永远逃不出”API氪金地狱”。而整个行业都要面对一个残酷事实——越聪明的AI,收费越贵!
AI时代的“算力饥饿游戏”:当智能体开始吃钞票
算力经济学101
Ethan同学最近闲来无事,掏出计算器开始了一场“数学冒险”:
2072年的奇幻未来(哦不,是2027)
想象一下:
订阅经济的数学笑话
当前AI服务的定价艺术:
企业生存法则
AI公司们的应对策略就像在玩饥饿游戏:
这场看似高大上的技术革命,揭开幕布后发现其实是场精打细算的资源管理大作战。谁能在这场”算力通胀”中生存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当然,前提是你的API额度还没用完。
3 AI 编程工具的竞争核心
AI编程工具的”三国杀”:谁在笑傲江湖?
伙计们,抓住你们的键盘!AI编程界正在上演一出比《权利的游戏》还刺激的大戏。这不再是单纯的”谁代码补全更快”的小打小闹,而是升级成了”谁的AI能统治世界”的全方位战争!
四维争霸:AI编程工具的新时代生存指南
模型大脑: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要在这个武林立足,AI脑袋必须够大:
开发者体验:别让人想砸键盘
一个让人血压不升高的AI工具应该:
定价策略:让人想买单的艺术
安全合规:不作死的生存智慧
想要进入大企业市场?记得:
商业模式的”三条不归路”
未来趋势:是机会还是灾难?
AI将成为你的”程序员同事”
未来AI可能:
主动揽活,比你还能加班。
自我调试,不会在凌晨3点叫你起床修bug。
自主部署,让你的老板怀疑是不是该给你降工资了。
多模态交互让你躺着写代码
以后你可以:
巨头大战:AI界的”复仇者联盟”
企业市场:最后的晚餐
谁能:
提供让IT部门满意的安全方案。
与企业现有系统无缝对接。
让法务部门找不到起诉理由。
谁就能吃到这块最大的蛋糕!
差异化求生:在夹缝中跳舞
对于小玩家来说:
≈ 不做大而全,要做小而精。
≈ 垂直领域深耕,成为”XX行业的御用AI”。
≈ 找到自己的”蜜罐”,让巨头懒得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