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0

7个月干到500万ARR!谷歌华人造“AI造梗机”拿下500万融资,00后狂欢:3天活变20分钟

当芭蕾舞鲨鱼喝咖啡:荒诞短视频背后的”脑残经济学”

欢迎来到”逻辑已死”的视觉狂欢节

  • 想象一下:踩着电动滑板的鲨鱼正在浪尖上做后空翻
  • 舞台中央:顶着咖啡泡沫的芭蕾舞者在水晶球里跳《天鹅湖》
  • 观众席坐满了:边看边傻笑的Z世代(他们人均观看时长=半部《指环王》)
  • 这些被学术界称为”数字致幻剂“的短视频,正在重塑人类注意力:
    “当我们说’这条视频有毒’时——TikTok医生表示这可能是字面意思”

    前谷歌工程师的”反逻辑”印钞机

    两位华人工程师的创业剧本可能是这样的:

  • 第1个月:在车库用AI生成”会跳钢管舞的仙人掌”
  • 第3个月:投资人边笑边打款”再给我看个奶茶色长颈鹿”
  • 第7个月:现金流比短视频梗更魔幻 → 500万美金ARR达成
  • 注:ARR=Annual Recurring Ridiculousness(年常驻荒诞指数)*
  • 商业启示录:如何把无厘头变成印钞机

  • 产品配方
  • 40%人类迷惑行为
  • 30%AI生成的克苏鲁美学
  • 30%观众看完后的”我到底看了啥”表情包
  • 用户画像
  • 主力军:能同时欣赏量子力学猫戴假发的洗衣机的新人类
  • 共同症状:看见正常视频会自动触发”无聊警报”
  • 变现魔法
  • 每个”WTF”表情→自动换算0.001美金的广告价值
  • 每次分享→为服务器贡献1克笑气
  • 未来预测:2025年的数字马戏团

  • CEO头衔可能改为”首席荒诞官”(Chief Absurdity Officer)
  • 纳斯达克敲钟仪式将由AI生成的会炒比特币的章鱼完成
  • 员工福利包括每日三小时”观看最脑残视频”的带薪治疗
  • 免责声明:阅读本段文字可能导致现实扭曲,请确保您的幽默感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 最后温馨提示:如果您突然想投资”会rap的扫地机器人”项目——恭喜,您已完美感染脑残经济病毒

    造梗工厂:从文本到故事的“一键穿越”

    AI视频革命:60秒,你的想象力能跑多远?

  • *从前有个懒人想拍电影——故事结束。
  • 哦不,等等!现在这个故事可以有续集了!OpenArt最新推出的”一键故事”功能,让每个抱着爆米花做导演梦的普通人都能在一分钟内成为”斯皮尔平凡”。

    这场技术狂欢的实质是:

  • 输入门槛低到尘埃里
  • 想不出剧本?哼两句走调的生日快乐歌上传也行!AI会贴心地把你的鬼哭狼嚎转换成”惊悚音乐剧”题材。

  • 技术黑箱变身乐高玩具
  • DALL·E-3负责画饼(GPT),GPT负责圆谎(故事),数十个AI模型像厨房帮工般为你打工——而你就是那个对着智能冰箱喊”给我做满汉全席”的任性家主。

  • 60秒定律
  • 短视频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把《战争与和平》的叙事体量压缩到泡面说明书长度。系统自动生成的”叙事节奏”,保证让你的观众在注意力涣散前看到”全剧终”字幕。
    在”艺术民主化”的旗帜下,这项功能成功实现了:

  • 让创作者忘记什么是分镜脚本
  • 让观众忘记什么是逻辑连贯
  • 让奥斯卡评委开始认真考虑增设”最佳AI协作奖”
  • 终极哲学提问*:当算法能瞬间具象化所有脑洞,人类想象力的珍贵性会不会像手机闹钟里的”稍后提醒”按钮——被无限次延后,却从未真正使用?
  • (本故事由AI在阅读完以上材料后的0.3秒内自主生成,配图选用的是DALL·E对”既兴奋又恐惧的人类表情”的理解——一张像素化的蒙娜丽莎比耶手势)
    7个月干到500万ARR!谷歌华人造“AI造梗机”拿下500万融资,00后狂欢:3天活变20分钟

    AI造梦师VS人类动画师:一场咖啡引发的战争

  • “朋友们,别再问我AI能不能抢走动画师的饭碗了!”* CEO Coco Mao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我们的系统现在能让一只卡通鲨鱼穿着程序员格子衫熬夜敲代码,还能被一杯咖啡泼醒——关键是,它全程不会突然变成粉色独角兽或者会飞的微波炉!”
  •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 输入:”暴躁鲨鱼程序员改BUG到凌晨3点”
  • 选择:”社畜崩溃模拟器”模板
  • 产出:一只眼袋掉到下巴的鲨鱼,疯狂敲键盘时尾巴拍碎三台显示器,最后被外卖咖啡浇了个透心凉——而且从鳞片反光到咖啡渍扩散轨迹,AI连鲨鱼程序员秃头的弧度都保持得比某些电视剧主角的发际线还稳定!
  • 更荒诞的是,如果你上传周杰伦的《Mojito》,AI不会给你搞出什么”古巴程序员在写JAVA”的鬼畜场面,而是老老实实生成:

  • 会跳莎莎舞的棕榈树
  • 用吸管喝莫吉托的路灯
  • 最重要的是——这些角色的舞蹈动作符合物理定律!不会出现脖子转720度的恐怖片特效
  • Z世代已经用脚投票了*:每月300万用户涌入平台,其中不乏天天喊着”AI替我打工”的年轻人。而人类动画师们分成两派:
  • 保守派:”这是艺术之耻!”(同时偷偷注册了20个账号研究AI动作库)
  • 清醒派:”快教AI怎么画手!这样我们就能专心创作了!”
  • 看来这场战争,终究要由一杯泼向鲨鱼程序员的咖啡来决定了……

    从谷歌到AI造梗工厂

    硅谷”产品狂魔”John Qiao:从动森SuperApp到AI绘画革命

    John Qiao,这个名字在硅谷创投圈简直就是一场”产品风暴”的代名词。这位OpenArt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是”量产狂魔”,足足开发了30多个产品!

  • 他的产品履历活像一场大学生创业真人秀:*
  • 校园交友应用——让同学们告别孤独,组团深夜肝论文(或组团打游戏)。
  • “韩国版Facebook” Woosuko——成功让一群韩国网友沉迷社交,直到现在还有人念叨这款产品。
  • 疫情期间爆红的《动森》SuperApp——AC Fan,精准抓住”大头菜经济学”热潮,让数百万玩家一键换装、互访小岛,顺便拯救了不少玩家的房贷危机。
  • John在播客里曾经坦言*:”我爱2C产品,不是因为赚钱容易,而是因为用户那种被产品点燃的表情——简直像第一次看到魔术的小孩。”
  • 从谷歌裸辞到OpenArt:AI绘画界的”暴风突击队”

    2022年,John和搭档Coco Mao一拍即合,直接裸辞谷歌,创立OpenArt,赌AI会让视觉创作变成”全民运动”。

  • 早期的OpenArt被称为”DALL·E 2的Pinterest”*,主打”AI绘画提示词分享社区”,说白了就是:”不会写咒语?抄大佬的!”
  • 但当全行业AI绘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OpenArt团队却成了”技术红利收割机”:

  • 踩中模型Fine-tuning浪潮——上线”自定义训练”功能,瞬间让用户能训练专属二次元老婆/老公生成器(别装了,我知道你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 ControlNet精准控制技术——让电商卖家一键换背景,再也不用担心模特身后的杂乱出租屋暴露生活真相。
  • 2024年Flux模型横空出世,OpenArt仅用两周*就完成集成,生成效果直接吊打旧版!靠着这种”小团队闪电战”策略,他们愣是跑赢了Adobe等巨头,堪称AI界的”蚂蚁扛大象”。
  • 7个月干到500万ARR!谷歌华人造“AI造梗机”拿下500万融资,00后狂欢:3天活变20分钟

    约翰·乔的奇幻冒险

    你知道约翰·乔吗?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常人类”。让我来给你讲讲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当然,可能加点适当的“艺术夸张”。

  • 第一章:约翰的日常*
  • 约翰每天早上醒来的方式极其独特——他通常会误把闹钟当早餐三明治咬下去。他的室友第一次目睹这一幕时,吓得报了警:“有僵尸袭击我们的家电!”

  • 第二章:职场魔王*
  • 没人知道约翰是如何成为办公室里的超级英雄的。有人说,他能用钢笔写出比打印机还工整的报告,甚至Excel在他手里会自己跳舞。奇怪的是,他的同事们总是假装电脑故障,以便找他帮忙。

  • 第三章:社交界的灵异现象*
  • 约翰的朋友圈是一个谜。他去参加派对时,食物会自动向他移动(可能是因为他自带“饥饿光环”)。有一次,他竟然在自我介绍时不小心说出了隔壁邻居的WiFi密码——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 第四章:未来的传奇*
  • 科学家至今仍在研究约翰·乔的DNA样本,因为他们坚信他不是普通人类。有人说,他的真实身份可能是“咖啡因变异体”或“文件侠的远房表弟”。但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和他一起生活,永远不缺笑料。
    (备注:本文纯属娱乐,如有雷同……那约翰可能真的存在。)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约翰·乔在中间……原地转圈。”* ——《时代瞎扯杂志》独家专访
  • 7个月跑通500万美元ARR的秘密

    OpenArt:一个“不烧钱”的成长奇迹

    硅谷的经典剧本通常是这样的:

  • 第一步:疯狂烧钱,拿投资人的钱“轰炸”广告;
  • 第二步:融资、烧钱、再融资,直到竞争对手纷纷暴毙;
  • 第三步:上市套现,再写一本回忆录:《如何优雅地挥霍十亿美元》。
  • 而OpenArt偏偏选择了一条“叛逆”之路——他们靠数学和心理学赚钱!

    1. 付费体系:让钱包自己选套餐

    OpenArt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自助餐”的积分制:

  • 14美元套餐(适合轻度用户):
  • 4000积分 = 4个“一键故事”视频 + 40段普通视频 + 4000张图片
  • 相当于“点杯奶茶试试味儿”
  • 56美元无限套餐(适合“氪金战士”):
  • 适合企业级玩家、自媒体卷王、以及那些“买了就等于学会用”的商业巫师
  • 2. 用户分层:精准狙击三类人群

  • “我就随便玩玩”型:通常是凌晨3点还在研究“AI能否替我写年终总结”的普通用户。
  • “这是我的饭碗”型:小企业主用它制作产品视频,独立漫画家生成分镜草稿,甚至营销公司批量生产广告原型。
  • “56美元?不贵,反正能报销”型:通常是企业客户,对价格不甚敏感,只要工具好用,账单上有行字就行。
  • 联合创始人John Qiao甚至在访谈中直言:
    “我们的付费用户不是来玩儿的,他们是来赚钱的。”

    3. 心理陷阱:让用户“上瘾”的7天法则

    OpenArt深谙人性的弱点——

  • 新用户注册后,必须马上完成一条完整视频(不超过3分钟),给你一种“哇,我果然是天才”的错觉;
  • 免费用户的历史记录仅保存7天,但付费会员能永久存储
  •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是赤裸裸的“要么交钱,要么清零”威胁。
  • 但对平台来说,付费转化率直接飙升35%。
  • 4. 总结:不烧钱也能赢?

    OpenArt证明了一个真理:“精准拿捏用户痛点”比“往服务器上撒钱”靠谱多了。
    他们的成功背后不是VC的钞票雨,而是一套精密的“免费诱惑+付费刚需”组合拳。
    说不定未来会有本畅销书:《如何用积分制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

    版权雷区:皮卡丘和海绵宝宝的诱惑

    当AI遇到皮卡丘:一场电光火石的版权大战

    “一键侵权”模式开启?

    在最近的”一键故事”功能测试中,某些用户的脑洞似乎比AI的算力还大——有人输入”皮卡丘在华尔街炒股”,有人让”海绵宝宝参加极限运动”,甚至还有AI生成的”超级马里奥在法庭上起诉侵权”。这些一键生成的”魔改”内容虽然搞笑,但也狠狠地踩中了版权方的红线。

  •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的律师团可不是吃素的*。今年六月,他们刚刚联手把Midjourney告上法庭,指控其AI模型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刻”经典角色。看来,AI侵权已经成了科技公司的”新副本”,难度系数直逼”地狱级”。
  • AI的防御机制:有时靠谱,偶尔漏电

    技术负责人Coco Mao坦言:”我们的模型会拒绝明显的侵权角色……但AI不是版权警察,偶尔也会被忽悠。” 比如,当用户上传一张”戴着墨镜的黄老鼠”时,AI可能天真地认为:”哦,这只是一只时尚的啮齿类动物!”
    然而,法律可没那么好糊弄。一旦侵权的AI视频被上传,倒霉的往往是用户自己——轻则被平台下架,重则收到版权方的”亲切问候”。

    OpenArt的”双线作战”策略

    面对这场版权危机,OpenArt决定两手抓:

  • 技术升级:加强模型过滤机制,让AI学会识别”像皮卡丘但不是皮卡丘”的谜之存在。
  • 商业谈判:主动联系IP持有方(如迪士尼),试图达成”AI授权合作”——想象一下,未来迪士尼可能直接用AI批量生成画风一致的衍生内容,省时又省力!
  • 总结:* 在AI时代,版权保护就像一场猫鼠游戏,而”一键生成”功能或许是科技公司最危险的玩具。不过,如果OpenArt真能和迪士尼达成合作,说不定下次我们就能合法地用AI生成”米老鼠大战孙悟空”了!(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鲸社”(作者:中鲸社)*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