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6
0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MT Park 的第16场AI分享会顺利进行!~

从AI大会看未来: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AI趋势

听说Moose老师刚从WAIC大会归来,带着满满一箩筐的AI八卦和干货,决定跟大家来个“AI新闻联播”特别版!不想听大厂的千篇一律?不屑那些打着”AI”旗号却依然土掉渣的产品?那就准备好你的笑声和吐槽魂,让我们一起看看2025年的AI世界有多”精彩”吧!

观察1:大厂的大模型秀肌肉行为

  • “Hello,这是我的(对中国人来说过于本地化的)生态链!”
  • 大厂的展台一如既往地气派——当然,内容同样一如既往地让人困惑。他们展示了从”AI作业辅导器”到”PPT一分钟生成器”,再到”智能帮你写周报”的整套工具。嗯,说到底就是……“你想偷懒?刚好我比你更懒!”

  • 惊喜发现:某厂商在展台直接送”AI问答大礼包”,结果排队的人群无一例外都在问:
  • “帮我写封录取通知书呗?工资得往高了写!”*
  • 观察2:独立团队的”小而美”产品

    这次大会上,一群脑洞开到银河系外的小团队带来了各种奇葩AI产品,例如:

  • “AI恋爱指导官”——专治直男发言
  • “3D打印猫咪”——是的,以后你家的猫也可以一键换毛色
  • “智能审片助手”——专帮打工人优化班味十足的拍摄
  • Moose老师锐评:*
  • “这些产品在大厂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但说不准哪天就被大厂直接’借鉴’并改名’XX智能伴侣2.0’了……”*
  • 2025年AI三大趋势:选对了才不掉坑!

  • 原生态套壳产品(又名:”老酒换AI新瓶”)
  • 就是把你们公司原有的办公系统加个”AI”按钮,然后加价50%卖出去。
  • 短命工具型AI(又名:”解决某些人懒癌三个月”)
  • 比如帮你改周报,但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了……
  • 未来可能大火的方向
  • 垂直领域的AI智能体(Agent):不是只会回答问题,而是真正帮你解决麻烦事的AI小帮手!
  • 具备行业专精的AI平台:医疗、法律、影视……专治各种”隔行如隔山”的AI顾问,关键时刻比老板靠谱!
  • 结语:AI时代,懒是第一生产力!

    Moose老师总结得很到位——“AI的未来,不在PPT里,而是在我们如何用它偷懒上!” 如果哪天你发现AI已经聪明到能替你上班领工资了……记得赶紧把它的电源拔了!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一只叫Moose的AI观察记:WAIC漫游奇遇

    大家好,我是Moose,不是什么驼鹿,也不是某个奇怪的口袋精灵,只是一个被拽去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围观人类AI独角戏的普通听众。
    上周,WayToAGI(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像是某个通往未来的神秘地铁站)大手一挥:“Moose,来WAIC玩玩!” 然后我就背着小包冲向了上海。
    事实证明,这场大会的AI浓度比咖啡店的咖啡因还高——机器人跳舞AI写诗虚拟数字人卖萌,甚至还有自动驾驶冰淇淋车(是的,AI终于解决了人类最致命的痛点——吃冰淇淋不用自己走两步。)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在这场科技版“迪士尼乐园”里看到的一些奇特现象脑洞大开的新动向。滚轮子(?)已经启动,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发车!

    01

    WAIC 是什么?

    WAIC:一个AI版的菜市场奇遇记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WAIC,那简直就是中国AI界的”双十一线下版”——所有人都来了,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展厅地图:从”土豪区”到”创意地摊”

    第一层&第二层:大厂VIP专区

  • 中国大模型版”复仇者联盟”:这里汇集了国内所有你能叫上名字的大模型厂商,就差没把”我有钱”写在脸上了
  • 政府的AI”成绩单”:政府和研究院的展台就像学校的优秀作业展示墙,告诉全世界:”看我们多棒”
  • B2展区:野生AI艺术家集散地

  • 这里聚集了一群AI界的”地摊主”,他们可能口袋空空但脑洞无限
  • 展品比大厂的PPT还要丰富多彩,就像发现了一堆隐藏版AI扭蛋
  • 这些小团队堪称AI界的”民间科学家”,专治各大厂的”阳春白雪综合征”
  • 逛展心得:在AI菜市场挑拣未来

    在这场科技版的赶集中,我最爱的还是那些小团队的产品——它们像是直接从用户痛点里长出来的,比大厂那些”高大上”的解决方案接地气多了。看来在AI领域,”小而美”有时候比”大而全”更能挠到痒处!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02

    WAIC 上我看到的

    三类典型 AI 产品

    展会上的AI产品:一场微妙的”帽子戏法”

    参展回来,我发现那些自称革命性的AI产品,其实可以分成三顶不同的帽子——只不过有些人戴得好看,有些人帽子底下是秃的。

    1. 老古董戴新帽(新瓶装旧酒组)

  • 特点:就像给我奶奶的诺基亚装了Siri,本质上还是那个砖头。
  • 例子:那些办公软件的AI功能,就像是给自行车装了电动马达——你不蹬它也会动,但是为啥不直接买电动车?
  • 本质:AI在这里的作用,堪比方便面包装上的牛肉图案——画得挺好,吃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2. 快餐式AI(大模型效率工具组)

    这群产品活得像是科技界的”闪婚族”:

  • 优势:见面第二天就能领证(迅速上线),结婚照都不用修图(用户体验简单)。
  • 隐患:蜜月还没过完就开始闹离婚(大厂一出同类产品就GG),婚后财产分割都没啥可分的(没啥用户粘性)。
  • 经典台词:”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这个赛道的所有产品…最终都会变得可有可无。”
  • 3. 真·潜力股(垂直平台与智能体组)

    这才是展会上的”相亲角”里的优质对象:

  • 垂直平台:像一个贴心的家政机器人,不光会拖地,还能在你瘫沙发上时把零食喂到嘴边。
  • 垂直Agent:这种AI特工不玩007那套,专干实事——你说要动画,它连分镜都给你画好了。
  • 核心竞争力:它们不是来陪跑的,是来改变游戏规则的。就像从”骑马上班”进化到”开车通勤”,可不是简单的速度提升。
  • 总之,在这个AI产品秀场上,有人是素颜出镜,有人是浓妆艳抹。而我们这些”评委”,就得擦亮眼睛看看谁是真的天生丽质了。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03

    有意思的 AI 项目

    在B2展区,我看到了一堆让人笑得直捶地的黑科技

    1. AI版“永不尴尬”的虚拟直播间

    你以为直播间的小姐姐小哥哥是真人在聊天?太天真了!在这个神奇的展台,AI直接接管了整个直播间——

  • NPC比你还会唠嗑:AI驱动的NPC不仅能接住你的弹幕,甚至还能主动和你斗图、讲冷笑话、甚至假装不认识字(反向黑科技?)。
  • 7×24小时营业:人类主播需要睡觉?不存在的!AI甚至可以熬夜陪你看球、凌晨讨论哲学,情绪稳定程度堪比AI版“佛系主播”。
  • 弹幕互动进化论:你发“哈哈哈”,AI陪你笑;你发“???”,AI比你更懵。真正的AI版“互动永动机”!
  • 2. 从直播间到IP衍生宇宙

    你以为这帮人只是玩直播?不不不,他们的野心比大胃王挑战还大——

  • 漫画化:直播间的内容直接变成表情包、条漫,甚至AI自己吐槽:“我是不是该去《JUMP》连载了?”
  • 动画化:AI NPC们一边应付弹幕,一边被做成动画角色,以后可能会听到AI喊:“家人们,下周我们番剧见!”
  • 总之,这帮人的想法就是:把直播玩成虚拟综艺,再把综艺养出个IP新宇宙。而我?默默在旁边思考——AI啥时候开始挣版权费?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让知识点跳起舞来:教育讲解类Agent的神奇魔法

    听说最近有个“知识点动画师”Agent上岗了?这家伙简直是教育界的哆啦A梦!随便喂它一个概念,就能当场给你表演”知识点蹦迪”。

    这家伙到底有多神奇?

  • 解放老师们的艺术细胞
  • 还记得那些年你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的”抽象派”细胞结构图吗?现在只要告诉Agent”线粒体是细胞的发电机”,它就能让线粒体真的冒出蒸汽”突突突”转起来!

  • 拯救知识博主的头发
  • 以前做科普视频,不是在学动画就是在学动画的路上。现在?你对Agent喊一声”老板,来份黑洞原理”,它就能给你端上黑洞”吸面条”的萌系动画。

    这个魔法背后的秘密

    这个Agent工具可是传说中的知识翻译官,专门把:

  • 课本上睡大觉的文字 活泼乱跳的动画小人
  • 老师口沫横飞的解释 会自己演情景剧的卡通角色
  • 那些年被牛顿苹果砸头的学生们有福了,现在Agent能让苹果们在屏幕上:
    玩自由落体蹦极
    组成万有引力舞蹈队
    甚至和爱因斯坦的舌头打架

  • 警告*:使用此Agent可能导致学生过度沉迷学习——因为连勾股定理都能变成三角恋爱情动画片了!
  •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堆友:当AI与设计师组CP的”中国版Canva”

  • 这个设计平台有点意思*:
  • 主业是做电商海报和广告物料,但人家可不止会P图
  • 背靠阿里的技术大山,野心不小——要做”中国版Canva”
  • 别的AI工具顶多算”修图临时工”,他们偏要让AI当”设计界贤内助”
  •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把AI调教成了设计师的”黄金搭档”,就像:
  • 会主动递咖啡的贴心助手
  • 能通宵赶稿的灵魂伙伴
  •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神队友
  • (据说他们的AI已经学会在设计稿上写”老板说得都对”的批注了)

    04

    WAIC 2025 总结与展望

    AI展会观察:2025年的主旋律与国内市场的独特舞步

    1. Agent:2025年的科技界“全民偶像”

    无论是大厂还是小作坊,现在张口闭口都在谈Agent。差别只是——

  • 有人想把它打造成“话痨版Siri”(对话助手)。
  • 有人则立志让它成为“007打工AI”(执行任务的工具人)。
  • 胜负关键*:谁能把自己的Agent塞进一个真实场景,比如“帮大妈砍价”或“替程序员写Bug”,谁就能在2025年的AI选秀中C位出道!
  • 2. 平台化:国内AI团队的“集体广播体操”

    国外的AI团队爱玩SaaS工具(单点突破),但国内选手们却纷纷开始“造航母”(平台化)。原因很真实——

  • 用户习惯:大家喜欢“一站式躺平”(比如在微信里吃饭打车谈恋爱)。
  • 市场规律:小团队想单挑?先问问巨头的“资源碾压拳”答不答应!
  • 个人开发者友情提示*:这条路就像徒手爬珠峰——风景虽好,但氧气瓶得自备。
  • 总结:Agent是未来,平台是现状,而生存法则永远是——要么找到 niche,要么练成巨头*!
  • Recap | 国内 AI 赛道上的三种趋势 -2025 WAIC 见闻

    当AI开始抢导演椅:一场科技版的”演员请就位”

    你以为AI还在当个乖巧的聊天机器人?天真!现在它已经开始闯荡影视圈,夺编剧笔,甚至威胁剪辑师的饭碗——不是能不能,而是”抢谁的”问题。

    AI的新职业规划

  • 导演系新生:不再满足于”在吗”,现在它要指导你的视频创作——”这段BGM太土,换!””主角眨眼太多,删!”
  • 美术课代表:一键把”小学生手绘”升级为”莫奈风格”,甲方再也不敢说”感觉差点意思”。
  • 熬夜终结者:设计师们的咖啡账单骤降,AI默默扛下了所有”再调一版”的需求。
  • 创业新逻辑:别比谁模型大,比谁脑洞大

    2024年AI创业的潜规则:

  • 拒绝”套壳文学”:别拿ChatGPT套个粉色UI就说是”治愈系AI”,这好比给挖掘机贴水钻——毫无灵魂。
  • 专治”行业痛点”:比如帮老师把”三角函数”讲成脱口秀,或者让老板的年度汇报视频自动避开所有”饼状图车祸现场”。
  • 生态位抢位赛:未来的赢家可能是”让AI给网红写喊麦歌词”的细分冠军,而不是又一个通用模型复读机。
  • A1D.ai的野望:让剪辑师早点下班

    我们正在捣鼓的”超级视频助手”,终极目标是——

  • 人类负责提需求:”要王家卫风格但预算五毛钱”。
  • AI负责爆肝:自动把素材剪出奥斯卡氛围,字幕还会同步生成”废话文学”版和”老板喜欢”版。
  • 文章源头:微信公众号”MT Park”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瓶子老师”(可能因为AI连笔名都要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