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主编接管了新闻界:一部比电视剧还精彩的现实剧
1. AI的”大胆计划”:345亿美元买下Chrome?
2024年的科技圈上演了一出堪比《华尔街之狼》的戏剧性戏码——主打AI搜索的公司Perplexity竟然放出豪言,要砸345亿美元收购谷歌的Chrome浏览器!
要知道,Perplexity目前的市值才180亿,这相当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拍着桌子说:“我要买下整条华尔街!”
但这场“蛇吞象”的戏码背后,可不是为了看谷歌高管的表情,而是AI公司盯上了互联网的“黄金入口”——浏览器。毕竟,控制了浏览器,就等于控制了人们的视野。
2. AI新闻编辑部正式开张
人类编辑们或许该考虑转行了,因为AI不仅想接管搜索,还想重新定义新闻。
他们的“Discover”功能直接让新闻成了互动问答剧本,热点事件就像被丢进了AI的大脑,用户可以指着屏幕问:“这条新闻有没有隐藏版剧情?”
前Twitter大佬创办的Particle更加“文艺”,把零碎的新闻拼接成完整“故事”,把不同角度的报道、关键引语和背景脉络一股脑塞进一个页面,仿佛在说:“喏,这是整个事件的三维立体图。”
3. “我们不是窃贼,我们是整理员!”
Particle坚称自己的AI“重编”新闻是在帮助媒体,而非抢劫。
(出版社:那你倒是分点广告费啊???)
4. 未来的新闻首页:AI编排的“头条连续剧”
想象一下——
人类编辑们只能坐在一旁,看着AI们把新闻玩成了一场高科技“编剧大赛”。
(温馨提示:如果它哪天突发奇想改写你的简历,别太惊讶。)
瞧瞧Perplexity这个神奇新闻乐园
“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体验
“为什么这个APP这么上头?”
因为它把枯燥的新闻阅读变成了一场冒险游戏:
未来的新闻就该这么玩
Perplexity的这套玩法,让我们看到了人机交互的新可能: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它让人觉得特别魔性——因为它真的把”我看新闻”变成了”新闻陪我玩耍”!
AI闯进编辑部:当新闻阅读变得比刷抖音还轻松
“以前追新闻像打工,现在像看连续剧”
还记得那些年在各个新闻APP间反复横跳的日子吗?就像试图用10个不同品牌的乐高拼出一个完整的城堡——最后手里只剩下一堆颜色各异的塑料块,还少了最关键的那块房顶。
编辑部里的新同事
这位AI“总编辑”上班不喝咖啡不摸鱼,干起活来像个永动机:
终极灵魂拷问
当AI把新闻包装成“知识零食”,人类突然发现自己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是该继续享受这顿喂到嘴边的信息大餐,还是该怀念当初那个需要自己“打猎”的原始时代?
(此刻某报社主编看着AI生成的完美稿件,默默把简历投向了零食测评博主岗位)
1
两类AI原生新闻产品的“共性”:
AI做主编,人类把关
当AI当上了新闻总编辑,世界会发生什么?
传统新闻 vs. AI新闻:一场降维打击
以前的新闻app是个什么样子?收集文章→按时间排序→一股脑扔给你,结果你看了半天还得自己拼拼图:“这个记者说A,那个专家说B,到底谁是对的?”
而现在,AI带着它的“结构化大脑”来整顿新闻界了!新一代AI新闻的逻辑是:
换句话说,AI在背后帮你整理好了“新闻拼图终极版”,而你只需要像个大爷一样坐下来看就行。
AI“总编辑”的四大绝技
1. 多视角汇聚:一场事件的“吃瓜大会”
想象一下,你对一个新闻事件好奇,AI直接把不同媒体、社交媒体、深度解析全部打包成一个“故事包”,就像吃火锅时给你上了一整桌配菜,而你不用自己跑去菜市场买菜。
比如,Particle的“Stories”功能里你能看到:
2. AI摘要:可以“高端大气”,也可以“幼儿园版本”
你甚至可以命令AI:“把这个新闻解释得像给五岁孩子听!”
于是AI马上切换模式:
此外,如果你懒得读摘要,直接提问就行,AI秒回:
“这事儿影响股票吗?”
“某某名人到底说了啥?”
3. 可溯源 & 可导流:不怕AI瞎编,还能去看原文
很多人担心AI胡说八道,所以这些AI新闻产品都很乖:
4. 人工审核:AI也需要“家教”
AI偶尔也会瞎编乱造(比如把马斯克说成外星人),所以Particle和Perplexity都采用人机协作审核,确保AI不会放飞自我:
Perplexity vs. Particle:AI新闻界的“苹果vs.安卓”
虽然都是AI新闻,但两家走的路线完全不同:
Perplexity:你的“实时热榜+答案机”
Particle:你的“深度专题+导览手册”
用户体验差异:
Perplexity → “想问啥就问啥”的新闻助手。
Particle → “吃完瓜还能挖根儿”的深度导览。
未来新闻界:AI会不会彻底取代记者?
目前来看,AI更像是个超级编辑——帮你整合、解释、分析,但真正的事实来源依然是记者。
不过想想未来的AI记者可能更快、更准、还能24小时工作……人类记者们,是时候学习如何驯服AI了!
2
AI将如何重塑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
AI的信息革命:新闻界的魔方大乱斗
当新闻开始玩魔方
想象一下,AI就像一个热衷于玩魔方的强迫症患者——它喜欢把所有新闻拆成最小的方块,然后根据你的需求现场重组:
这种”变形记”式的信息分发背后,藏着AI时代的底层密码:验证和授权——说白了就是要管住AI的”偷吃”行为,还得给它找个管账的会计。
互联网上的猫鼠游戏
最近AI圈上演了不少”抓小偷”的戏码:
看来在AI的美食广场里,光会”摘菜”不行了,未来必须具备三项生存技能:
人机职场新秩序
未来的编辑部可能会变成这样:
24小时无薪加班写通稿
海量数据整理(并且不会抱怨)
背景资料查询(绝不百度第一页就交差)
实地采访(主要是为了报销差旅费)
处理办公室政治(这个AI确实学不来)
给AI写的稿子挑刺(毕竟鸡蛋里挑骨头是人类特长)
新一代记者可能得考取”双学位”:新闻学+AI驯兽师资格证。因为他们不仅要会写稿,还要学会对着AI喊:”这个事实check过了吗?那个数据来源标清楚!”
在这场信息革命中,唯一确定的是——以后说谎话变得更难了,毕竟有AI这个24小时工作的”打假斗士”盯着呢!
当AI开始写作业,人类只能靠”活人感”取胜了!
现实很骨感:AI已经开始”吞食”人类创作了
想象一下,AI现在就像一个饿了三天的饕餮,疯狂吞噬我们投喂的信息,然后——咔咔咔——重组、复制、无限生成长篇大论!人类的知识传承? 很快就会被AI改造成”无人驾驶”模式,连编辑都要抱着简历瑟瑟发抖:“所以……我现在要去学修理AI了吗?”
更要命的是,以后的孩子们恐怕得在AI批量生产的教科书里,找出”哪个才是人类写的智慧”,就像在超市挑“有机蔬菜”一样小心翼翼。“妈,这段AI写的,我们换个真人的看吧!”
警惕”AI完美主义”!
采访了一位AI圈的大佬,我问他:”你为啥不用AI写文章?“结果他不仅拒绝AI代笔,甚至执意要在文章里留几个错别字!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故意的!
他的理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疯狂AI化,人类的那点‘活人感’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想想也有点道理,毕竟你受够了AI的“完美正确答案”,偶尔看到一个手抖打错的字,反而会觉得——“啊,是人类的气息!”
结论:人类是”活物”,AI还是AI
所以,以后想要脱颖而出,大概得靠:
Welcome to the REAL OASIS!(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