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类经济的第三次”大忽悠”
从结绳记事到数字算命
人类经济活动数字化这出大戏,已经演到第三幕了:
让我们学会在网上”云逛街”,结果钱包比实体店被偷还瘪得快。
把购物车装进口袋,从此地铁公交上都有人对着手机傻笑下单。
现在好了,连下单都不用人了 – 你的数字管家会和商家的数字销售代表自动讨价还价,最后用你的钱买一堆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投资人眼中的”未来财富密码”
本文作者王捷老师,作为资深科技投资人(也就是那种整天告诉别人”这个项目绝对赚钱”的人),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天使会上分享了一个惊天发现:
(虽然具体是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这个概念足够让PPT上的曲线往右上角冲浪了。)
联系方式
想了解更多如何用AI概念融资的小技巧?欢迎发邮件到 jie_wang7@sina.com
(特别提示:该邮箱已设置自动回复”您的项目很有前景,我们需要更多时间研究”)
人类经济活动的数字化
人类算力的奇幻漂流:从手指到云计算
1874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尚克斯像一台人肉计算机,花了整整15年时间计算圆周率,终于在小数点后跑了707步。可惜这位”数学马拉松选手”跑到第528步就开始迷路了——直到1945年人们才发现他后半程全算错了。
而2019年,谷歌云平台只用了121天就完成了31.4万亿位的圆周率计算(这个数字的长度足够绕地球赤道念上好几圈)。看来人类的计算史就是一部”龟兔赛跑”,只不过现在的兔子不仅跑得快,还永远不会打瞌睡。
在这两个目标的驱动下,人类发展出了各种花式研究自然的姿势:
计算机的出现就像给人类文明按下了”Ctrl+C/Ctrl+V”的快进键。从此:
看来人类正在完成从”石器时代”到”数据时代”的终极进化。也许未来某天,当我们的曾曾曾孙子问”什么是算盘”时,就像现在我们问”什么是结绳记事”一样充满怀旧感。
比特世界:人类经济活动的新舞台
“原子搬家”还是”比特搬家”?
1996年,尼葛洛庞帝先生写了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圣经”。这位老兄看透了未来的一切,用一句话总结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终极奥义:“Move bits, not atoms.”
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你:”亲爱的地球人,别再折腾原子了,快玩比特吧!”多么简单粗暴的建议。有趣的是,这句话像魔法咒语一样迷惑了一大波人,包括后来美团的老大王兴——他现在恐怕是真把”比特搬家”玩到极致了。
比特VS原子:效率大战
比特世界的效率简直是碾压式的——比物理世界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想象一下:
效率差太大,于是经济学家的脑袋冒出一个想法:”干脆把整个物理世界搬到比特世界吧!”这场数字化的”搬家”大业从20世纪末开始,估计21世纪才能完工。目前嘛……
长远来看,算法的智商甚至要超过人类,到那时……咳咳,说不定连写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我了!
第二阶段:比特世界的终极狂欢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人类教会数字世界走路,那么第二阶段就是数字世界开始跑马拉松了,甚至可能跑得比人类运动员还快。算法不仅能帮我们优化工作,还能直接干掉某些传统工种——别担心,新技术总会创造更新的职业,比如”AI饲养员”或者”算法情绪调解师”。
最重要的是……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阶段的数字世界经济活动
数字时代的”红娘”:互联网如何当起了高效媒婆?
一、从前慢,现在快:匹配效率的革命
还记得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吗?现在连隔壁老王家的狗生了崽都能在朋友圈直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简直就像给全球经济装上了涡轮增压:
二、三大”红娘”赛道的秘密武器
数字世界的三大巨头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月老、红娘和媒婆:
当个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推销员”:
扮演24小时在线的”超级交际花”:
成为最懂你的”购物狂教唆犯”:
三、科技红娘的必杀技
它们是怎么做到如此高效的呢?全靠这几招:
以前三年才促成一桩姻缘,现在三分钟就能完成一场跨国交易。让月老下岗,让红娘失业,这就是数字时代的魔法!
互联网时代的”连连看”进化史
1.0 版本:原始社会的”瞎猫碰上死耗子”
在前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选择方式堪称“朴素”:
2.0 版本:互联网的”超市大扫荡”
互联网来了,人类突然发现——世界是个无限货架!
3.0 版本:移动互联网的”贴心小棉袄”
算法化身“赛博红娘”,直接给你最佳选项:
未来:数字化的”终极套娃”
目前数字化才刚起步,潜力比你的待办列表还长:
互联网就像人类经济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而后面还有整个游乐场等着倒下——包括你的注意力。
浮现中的AI经济
当AI开始抢人类的活干:从”感知-决策-控制”到”摸鱼-甩锅-
躺平”
2017年,AI不再是那个只会玩”猜数字”游戏的幼稚鬼了。它突然长大了,不仅能识别人脸(比如帮你认出那个戴着墨镜的邻居),还能分析机器故障(比如告诉你打印机为啥又在闹脾气)。不过,这些都是”一招鲜”的小本事——就像你家只会煮泡面的室友。
直到OpenAI的GPT系列横空出世,AI终于从”单一技能选手”变成了”全能型选手”。GPT-3不仅能陪你闲聊、上网查资料(虽然偶尔编故事),还能画画(虽然可能画出六根手指的蒙娜丽莎)和写代码(虽然偶尔给你来个”惊喜Bug大礼包”)。这简直是AI界的”瑞士军刀”——就是刀片有时候会卡住。
人类的工作流程:从原始人到打工人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和世界互动的流程可以总结为:
而AI学家们更爱用高大上的”感知-决策-控制(PDC)“来描述这个过程——毕竟,”冰箱探测-外卖选择-手指点击”听起来就像科幻片里的情节。
AI如何加入人类的”摸鱼大业”
好消息(或者说坏消息?):AI现在已经能在这三个环节插一脚了!
人类环节 | AI能干的事 | 人类还能干啥 |
---|---|---|
收集信息 | 人脸识别、数据抓取 | 确认AI没把猫认成自己 |
决策 | 推荐午饭吃啥 | 决定要不要听AI的(通常不会) |
行动 | 自动回复邮件 | 在后面加个”Sent from my iPhone”显得更真实 |
未来的职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所以,与其担心AI取代人类,不如担心人类以后的工作会不会变成——
当AI开始比你更会做决定时
1. 算法接管大脑?
曾经,你的大脑是全权决策CEO,现在却越来越像一个只会点头的“吉祥物”。
2. AI的打工升级之路
AI的“职业生涯”正在从程序员助理晋升为全能打工人:
第一阶段(数字世界):抢白领饭碗
AI现在的业务范围:
白领们的内心OS:“这不是我当年熬夜加班的意义吧?”
第二阶段(物理世界):抢蓝领饭碗
2025年后,AI不再满足于屏幕里的工作,准备进军现实世界:
3. 智商碾压!2025年是AI的“成人礼”
2025年之前:AI像个笨拙的小学生
2025年后:AI变名校学霸
人类的真实反应:- 2024年:“这AI还不错,能帮我改改PPT。”- 2025年:“完了,它现在比我还会写论文。”
4. AI的未来:“经济图灵测试”来了
人类过去用“图灵测试”判断AI是否像人,未来可能用“经济图灵测试”判断AI是否比你更会赚钱:
智能大乱斗:当AI突然开始操心柴米油盐
门萨考试现场直播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2025年5月,一群AI正在考场里抓耳挠腮(虽然它们没有耳朵)参加门萨智商测试。结果出炉后,人类监考老师擦了擦汗:”咳…那个…诸位考生请注意,下次请别用0.0001秒就交卷,给我们点面子…”
历史性时刻:计算器终于造反成功
数字经济2.0:从”点点鼠标”到”动动嘴皮”
还记得1998年那本《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吗?当年的人类还在为”网上购物不用出门”欢欣鼓舞。现在AI经济直接把难度调到地狱模式:
未来展望:当AI开始精打细算
全天候自动运行的经济系统
当AI开始007,人类终于可以摸鱼了
在传统经济里,人类干活是这样的:“收集信息→拍脑袋决策→吭哧吭哧行动”。人类要是罢工,经济分分钟瘫痪。但现在不一样了,AI上场,它不仅能完成这个流程,还能全天候自动运行——就像办公室里那个不知疲倦的同事,不喝咖啡、不上厕所,甚至不知道“周一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AI的“生产力乘法”
AI能做啥?
未来的AI经济长啥样?
人类终于可以……
无劳动力供给限制
当劳动力不再是问题:从耕牛到AI的奇幻之旅
劳动供给,说白了就是“人类愿意打工赚小钱钱的小时数”(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友情赞助了这个定义)。有趣的是,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到今天的码农,劳动力的提供者一直没变——还是人。毕竟,无论时代怎么变,只有人类能完成“收集信息-做决策-动手干”这一整套流程。
但是,人类有个天生的矛盾:本能想多生娃(毕竟“人多力量大”),但养孩子既费时间又费金钱,生多了还容易破产。于是,人类开始动了歪脑筋——为什么不找点“外援”?
第一代外援:牛马兄弟
在计算机还没诞生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只能在“行动”这个环节想办法。于是,牛、马这些“肌肉猛兽”成了最早的外包工人:
虽然牛马也得繁殖,但它们生崽比人快多了,还能批量生产。因此,在人类历史上,它们一度是劳动力市场的顶流。
第二代外援:机器时代
机器比牲畜更给力——不用养,易复制,还能24小时连轴转不罢工。于是,人类迅速爱上了工厂模式:
不过,机器有个硬伤:只能干特定的活儿。想开纺织厂?买织布机!想造汽车?买生产线!每种新任务都得从头研发新机器,研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也不低。
第三代外援:AI降临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终于开始帮忙“收集信息和做决策”,但动手干活儿还是得靠人。直到AI横空出世——它不仅能思考,还能“无痛扩招”!
AI的劳动力优势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1930年预测“100年后人类生活水平翻4-8倍”,但他没想到,真正突破劳动力限制的,不是人类多生娃,而是AI多干活儿。
展望未来: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新世界?
1954年,威廉·刘易斯提出“劳动无限供给”模型,认为在劳动力过剩时,工资基本不涨,经济红利由下游享有。今天,如果AI的能力真的能平价普及,那消费者确实有福了——但有个大问题:AI基础模型目前掌握在少数巨头手里。
万一它们搞垄断涨价怎么办?这下不仅工人失业,连AI用起来都成奢侈品了。所以,如何让AI工作能力像水电煤一样低价普及,是未来经济的关键命题。
最终结论
——让我们期待一个机器干活,人类躺赢的新时代吧!
非稀缺经济
当机器人开始抢我们的饭碗,还帮我们数钱!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天,人类只需要躺着喝奶茶,机器人和数字员工就能搞定所有事情。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非稀缺经济”可能真的要来了!
1. 数字世界的“打工人”已上岗
现在,数字化服务业的潜在产能可能飙升 N 倍,N 是多少?问 ChatGPT 它也不知道,但它正在努力算呢!
2. 当机器人学会扫地和搬砖……
数字员工只是开始,具身机器人才是大招!以后它们可以:
重点是——这些机器人劳动力的成本比人类低!所以我们可以用同样的钱,让社会产能翻 N 倍。未来,人类可能真的能用一杯奶茶的价格,换来五星级服务!
3. 凯恩斯的“躺平预言”快成真了?
1930 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就预言:
“100 年后(也就是 2030 年左右),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是现在的 4~8 倍!”结果呢?现实比他的预言更夸张!20 世纪后 50 年,全球经济增长比凯恩斯预想的还快,某些国家的收入已经是 1930 年的 17 倍!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
4. 未来是 AI 当老板,还是人类躺赢?
现在,AI 不仅能“行动”,还能“思考”。它会: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 N 的具体数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的经济模式可能会完全改写,人类或许真的能迎来“无限供应、人人富足”的时代!
结论:机器人打工,人类收租?
交易成本降低
当经济学遇见科技:一场关于成本和效率的奇妙冒险
人类经济活动:一场超级英雄大乱斗
想象一下人类的经济活动就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不过这次英雄们不拯救世界,而是忙着搞钱。主要情节分为两条主线:
科斯博士的经济侦探故事
时间回到1930年代,我们的经济学侦探”科斯博士”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为什么有些汽车供应商在外面单干,有些却被”通用汽车”收编了?经过一番推理,他发现了企业里的”内耗成本”和市场里的”砍价成本”这组双胞胎反派。
互联网:经济活动的超人变身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经济世界突然获得了超能力:
传统经济 | 数字时代 |
---|---|
翻黄页找供应商 | 打开APP秒匹配 |
文件传阅三个部门 | 群里@所有人 |
讨价还价口水战 | 价格每分钟自动调整 |
Teambition:拯救企业沟通的神盾局
现代办公神器Teambition简直就像神盾局的控制中心,把任务拆解得连鹰眼都知道今天该射哪支箭。团队成员不会再出现:
“我以为这是下周的事…”
“这部分不是小李负责吗?”
“老板说的’尽快’到底是多快?”
AI时代:数字层的终极进化
现在,我们正站在AI革命的边缘,一个无所不知的”数字层”正在成型:
这个”数字层”的终极目标大概是——让所有经济摩擦都消失得就像超级英雄电影里被拆迁后又神奇复原的纽约市。
未来展望:经济学家可能要失业?
如果AI真的能解决所有交易成本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担心:
不过在那之前,我的AI助手提醒我:这篇文章稿费别忘了要啊!
当AI大模型开始玩”连连看”:信息、商品、社交的魔幻配对
听说过AI大模型吗?就是那种一边帮你解答高数难题,一边还能给你推荐午餐吃什么的高级玩意儿。现在,它已经不满足于单打独斗了,开始玩起了信息、商品、社交的“连连看”游戏。来看看这场高科技版的“三消”是怎么玩的吧!
1. 信息: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投喂”
以前上网查东西,像是拿渔网捞鱼——捞了一大堆,真正想要的可能还在深海睡觉。现在AI大模型出手了:
2. 商品:从“逛断腿”到“AI管家”
过去买东西,不仅要货比三家,还要和卖家斗智斗勇。现在?AI直接化身你的购物军师:
3. 社交:从“尬聊”到“AI僚机”
社交场合最怕冷场?AI大模型直接变身你的社交外挂:
结论:AI大模型=超级媒人?
信息、商品、社交,在AI的“撮合”下,已经不再是独立的板块,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组合技”,让你在数字世界里如鱼得水——或者说,让AI帮你“如鱼得水”。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只需要躺平,淡定地喊一句:“AI,接着奏乐,接着舞!”
非理性决策减少
当AI遇见经济学:一场“冷血”与“热血”的对决
一直以来,人类自诩为“理性的动物”,把理性当作最锋利的武器,企图用它来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但问题是——人类真的那么理性吗?
理性的前世今生
1. 理性的高贵出身
理性(Logos)这个词可不是路边摊随便捡来的,而是希腊哲学家们的传家宝。柏拉图说理性是灵魂的“VIP包厢”,专门用来欣赏真理演唱会。古希腊人觉得理性是宇宙的遥控器,按一按就能让世界变有序。可惜,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处于“石器时代”,这些哲学家的理性蓝图最后变成了“PPT愿景”——好看却没啥用。
2. 文艺复兴后的“理性复兴”
中世纪的人忙着对抗黑死病和教会的“思想管制”,理性像个被雪藏的偶像。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伏尔泰这帮“思想界的顶流”才重新把理性C位出道,高举“一切以理性为准”的大旗。然后——工业革命来了! 西方社会一下子从“骑马与砍杀”升级成了“蒸汽朋克”,经济、科学、军事全都被理性狠狠地优化了一遍。马克斯·韦伯说这叫“理性化”,通俗点讲就是:“能用逻辑解决的,绝不靠直觉!”
人类的“非理性表演秀”
可惜的是,人类的经济行为像个喝醉的猫——明明知道该往哪儿走,却偏偏扑向沙发腿!
1. 经济学家的大型“打脸”现场
2. 投机——经济的“疯狂麦克斯”
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人类的投机行为根本不是“理性分析”,而是“情绪蹦极”!
AI的无情进击
好消息是——AI来了!
AI不受情绪干扰,不看市场情绪热搜,不在乎K线图“玄学”,更不会因为股票跌了就睡不着觉。它只会冷静地问:
AI经济的未来
最后的疑问
AI统治经济后,市场会变成一场“冰冷的逻辑游戏”吗?
或许金融市场终于能摆脱“人类癫疯”,但也可能……AI学会了人类的非理性,开始炒NFT?
(本文纯属幽默科普,如有雷同,纯属经济学家也开始写段子了。)
向历史求解
当古人教你打王者:论历史大数据如何拯救现代人尴尬症
人们常常觉得自己被困在当下,如同被塞进了时间制造的“生活盲盒”——上一代人怎么熬过中年危机?古人如何处理职场PUA?历史课本可没说这些。于是我们只能靠朋友圈养生文和短视频“人生导师”临时抱佛脚。
“遗忘”是人类祖传的系统Bug
但讽刺的是,人类的核心难题千百年来就像复制粘贴:
当计算机成为“时空穿越中介”
过去,历史智慧像被锁进皇家图书馆的金匣子,钥匙早丢在了某代皇帝的腰带里。但现在,电脑可能会让事情变得不同——
“时空最优解”:
人类终于能像选外卖一样选智慧
未来的生活,或许能一边用宋朝人的茶道心法治疗焦虑,一边靠战国策士的话术和老板谈加薪。唯一的问题是:当AI建议你用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解释项目delay时——你的PPT会不会显得过于硬核?
(完)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人类进化史:从石器到算法的奇幻漂流
当人类遇上AI:一场命中注定的”包办婚姻”
孟子那句”人皆可以为尧舜”终于可以加上注释了:”条件是你要有个靠谱的AI助手”。
“数字老妈子”的革命性服务
这个新生的”数字层”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全能的家政服务:
西方哲人说”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品质”,现在看来可能还要加上一条:”会用AI才是21世纪人类的最新认证标志”。
人类理性的”三次进化”
人类追求理性的历程就像打游戏升级:
AI时代的终极悖论
这个美好的未来蓝图里藏着两个现代版”西游记”任务:
数字轴心时代:重新定义”躺平”
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路口,面临着深刻的选择:
这可能是我们继发明火、轮子和智能手机后,又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普罗米修斯,而是一串代码。正如古希腊人思考”什么是美德”,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
在这个”数字轴心时代”,人类最需要发展的新技能可能是——如何优雅地与自己的数字镜像共舞。毕竟,未来的哲学终极问题可能不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AI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