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1
0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Claude 的神秘弹窗大揭秘!

  • 当你怀着激动的心情点进 Claude,突然——*
  • Boom!一个弹窗从天而降,仿佛在对你说:

  • “嘿,老铁!”
  • 没错,就是这个弹窗的第一句话,仿佛想和你击个掌。

  • “我们又更新了!”
  • 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想问:为什么你们的更新比我换袜子还勤快?

  • “来看看有啥好玩的新功能吧!”
  • 好奇心立刻被点燃,就像看见冰箱里藏着一块巧克力一样兴奋。
    当然,也可能有那么0.01%的概率,弹窗的服务器掉线了,于是你看见的是:

  • “加载失败,请稍后再试。”*
  • ——此时的心情大概就像煮方便面发现调料包空空如也……
    所以,今天的弹窗是哪一款?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Claude的用户条款大变脸:从”三好学生”到”数据狂魔”

  • Anthropic家的AI助手Claude今天上演了一出”变形记”*,新鲜出炉的用户条款和隐私政策简直比电视剧还狗血:
  • 默认同意: “亲爱的用户,我们默认为你点了’同意’哦~不想同意?那麻烦你自己去翻越设置里的重重关卡吧!”
  • 拖延战术: 那个让你误以为能逃过一劫的”Not now”按钮?天真!其实就是个”稍后再选”,跟电影里的”我马上回来”一样不靠谱。
  • DDL大法: 2025年9月28日——这不是普通的周日下午,而是Claude对你下达的”最后通牒日”,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 数据使用条款的”魔鬼细节”

  • 同意条款的用户:
  • 你的聊天记录将成为AI训练营的”永久学员”(保留5年)
  • 未来的Claude可能张口就是你当年的金句
  • 不同意条款的倒霉蛋:
  • 虽然只保留30天,但还得为”安全审查”随时待命
  • 说不定还会被拉去做”匿名研究”(我们保证不写你的名字!)
  • 最绝的是——这套方案不分贵贱,Pro和Max付费用户也被一视同仁地安排了*!真正的”付费特权”:花钱买数据收集权?
  • Claude的”人设崩塌史”

    还记得当年那个AI界的清流吗?那个在发布会上信誓旦旦说”我们不记仇”(指不记录聊天内容)的乖宝宝?

  • 昔日的宣传口号:”安全第一!隐私至上!”
  • 今天的实际行动:”数据真香!拿来吧你!”
  • 当代AI生存法则*:所有宣称注重隐私的产品,最后都会变成”你的聊天内容真好看,让我学习一下”。
  •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数据收割大狂欢:谷歌、X的”暗箱操作”

    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那些科技巨头们偷偷摸摸的”数据收割派对”。

  • 以下是这场狂欢的精彩亮点:*
  • X平台(原Twitter):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了”数据磨坊”的忠实粉丝,悄咪咪地在后台运转着一个又一个数据加工厂。你以为你在刷推?不,你在免费帮他们打工呢!
  • 谷歌Gemini:9月2日起,它像个饥渴的数据吸血鬼,默认开启全方位收集模式——你的截图、视频、音频,统统都别想逃!上传一张猫咪打哈欠的照片?恭喜,谷歌的AI现在多了一个”打哈欠识别”技能点。
  •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 你的数据就像超市里的免费试吃品——随便拿,不用问。
  • “用户隐私”这个词在这些公司眼里,大概和”独角兽”一样属于神话生物。
  • 下次上传任何东西前,记得对着屏幕说:”茄子!”——反正谷歌可能正在看着呢!
  • 所以说,朋友们,在这个数据即黄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金矿”的角色。只是不知道,最后挖出来的到底是黄金,还是我们的隐私骸骨?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当AI开始操心你的终身大事

    Meta 这只社交大章鱼早就把AI的「个性化记忆」功能调成了默认选项——没办法,就像你妈总会偷偷记住你爱吃啥、讨厌啥,AI也要尽职尽责当个“贴心小棉袄”。
    但这还没完!它不仅能从你和AI聊天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出:

  • 你是否更喜欢甜甜的恋爱
  • 你今天是被甲方虐哭了还是被老板PUA了
  • 你是那种熬夜追剧党还是早睡早起老干部
  •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AI分分钟就能给你在线相亲,顺手再推一波心灵鸡汤或者深夜emo歌单
    (话说回来……它不会哪天偷偷给我注册婚恋网站吧?)

  • Meta: “虽然你不说,但我们懂你。”
  • 用户: “倒也不必这么懂!”
  •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AI安全问题:谁是真正的大佬?

    是的,OpenAI好歹还保留了「默认关闭」的选项,像是一个扣上保险栓的手枪,虽然摸起来有点危险,但至少你能选择不开火。
    但Anthropic呢?直接一把拉开枪栓,再把枪塞你手里,笑嘻嘻地说:“别担心,我们都是专业的!”——就问你感动不感动?
    这家曾经口口声声高喊“AI安全”的公司,现在比谁都会玩。他们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 为了AI更安全,就得把你的数据喂给AI(至于安全的是AI还是你的隐私?不重要!)
  • 我们不卖你的数据(但没说不能送人、分享、或者“研究”啊!)
  • 你的控制权?透明权?删除权?(来,先看看这个“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宏大课题,感不感动?)
  • 就像是健身房给你免费体验卡,然后狂塞私教课,最后轻飘飘来一句:“我们是为了你的健康呀!”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这不是升级,这是”灵魂大甩卖”!

    功能更新?更像是”信仰清仓”

    听说这次不是什么普通的功能调整,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价值观投降仪式”——

  • 原先的坚持? 抱歉,打折促销了!
  • 曾经的骄傲? 嘿,包邮送人了!
  • 过去的底线? 别担心,已经打包成盲盒了!
  • 为什么叫”投降”而不是”改进”?

  • 改进:是优化用户体验,让生活更美好。
  • 投降:是把初心丢进碎纸机,还要笑着附赠一份“战略调整白皮书”
  • 你品,你细品……

    结论:这不是进步,是场”公司价值观跳水大赛”

  • 动作难度系数:(直接放弃治疗级别)
  • 观众反应:有人鼓掌,有人捂脸,有人默默掏出辞职信……
  • 欢迎来到新时代——* 这里只有风向标,没有指南针!
  • 如何在最高程度上保护我们的隐私?

    一次拯救世界(也可能是你的聊天记录)的紧急行动指南!

    你正在Claude的宇宙里快乐冲浪,突然!一道刺眼的弹窗从天而降
    别慌!这不是外星人入侵,也不是系统崩溃,这是一次关乎“是否让自己的聊天记录变成AI训练材料”的重大抉择时刻!

    第一步:像按电梯按钮一样优雅地点“Accept”

  • 是的,先点它,就像你在超市按“同意隐私条款”一样自然(反正我们99%的人都不读那些小字)。
  • 关键点:现在千万别急着恢复任何聊天! 大脑里警报拉响:不准手滑!不准点错!
  • 第二步:秘密特工模式启动!直奔“Settings”

  • 想象自己是一名特工,目标:隐私控制的最终防线
  • 路线图:
  • 找到 Settings(藏得比老板的生日派对邀请函还深)。
  • 冲进 Privacy(这里决定你是否能让AI“偷看”你的聊天)。
  • 在“隐私设置”里掘地三尺,揪出那个叫 “Help Improve Claude” 的小开关。
  • 关掉它! 像关闭清晨的闹钟一样决绝。
  • 第三步:随便干点啥,假装一切正常

  • 为了激活“安全模式”(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终极防护罩),你需要:
  • 发个句号(.)
  • 赞美今天的天气
  • 或者用哲学问题迷惑AI,比如“鸽子为什么那么大?”
  • 然后! 系统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乖巧地送你回安全区。
  • 任务总结

  • Accept → 隐私设置 → 关掉开关 → 随便发点啥 → 成功撤退!
  • 恭喜!你的聊天记录重新属于你,AI再也无法“偷师”你教它的冷笑话了。
  • 记住:在AI的世界里,隐私开关比Wi-Fi密码还重要!*
  •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我已经进化到对AI革命麻木不仁了?

  • 朋友们,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当我读完Anthropic那篇激动人心的技术博客后——
  • 第一反应:”哦,又是AI进步啊”
  • 第二反应:”午饭吃啥呢?”
  • 第三反应:”我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
  • 简直就像是:
    大脑:警报!人类文明要被颠覆啦!我:嗯…让我先刷完这个搞笑猫咪视频

  • 最荒谬的是*:我猜如果明天突然有人宣布发明了时光机,我可能会说:”挺好的,不过这个月信用卡账单还没还…”
  • PS:这种麻木状态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上最诡异的一种适应机制了吧?*
  • Claude开始“吃用户”了,收你数据训模型,不同意30天就删你记录

    你的数据去哪儿了?一部互联网时代的《楚门世界》

    现代科技让我们的隐私数据像是清晨的露水——你以为它是你的,但太阳一出来,就蒸发得无影无踪…

    当我们上网时发生了什么?

  • 搜索引擎:记下你的每一个”见不得人”的搜索记录
  • 社交媒体:知道你盯着那帅哥美女的照片多看了0.3秒
  • 电商平台:连你购物车里的减肥茶和炸鸡能组合出什么样的广告都算好了
  • 一个悲伤的真相

  • 你*生产数据
  • 他们*使用数据
  • 你*对此无能为力
  •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免费的东西最贵”,我们以为自己在享受免费服务,实际上是在用最隐私的数据买单。而这款货币,我们甚至没权利查余额。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