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3
0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人的狂欢派对:WRC大会变”人类围观动物园”

上周北京的WRC世界机器人大会简直比春节庙会还热闹!维他动力这家公司简直就像突然中了大奖——半年融资3个小目标,带着他们的”机械小祖宗”闪亮登场,展位前排队的观众比高峰期北京地铁1号线还壮观。

“哲伦班长”的机械乌托邦梦

维他动力的联合创始人赵哲伦(人称”哲伦班长”,据说是因为他大学时真的当过班长)在现场激动得像个看到新玩具的孩子。他大胆预言:
“最多十年,咱们的机器人大会就能像1851年伦敦世博会那样载入史册!”不得不说他这个比喻相当到位——当年伦敦人花了5个月时间对着蒸汽机流口水,现在咱们对机器狗的热情也不遑多让。

从机器狗到机器人:一场科技的”过家家”

在本期访谈中,”哲伦班长”将带我们回顾:

  • 波士顿动力的黑历史:他们第一款机器狗摔得有多惨
  • 技术进化论:从遥控玩具到真·智能机器狗的奇妙旅程
  • 维他动力的大冒险:如何教会机器狗自己遛自己
  • 创业者的奇妙人生

  • 为何放弃”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据说是因为受不了天天解释”为什么叫理想”
  • 机器人启蒙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看着机器人长大的,以后会不会觉得人类很落后?
  • 行业预言:未来机器人可能比你的另一半更懂你(这不是危言耸听)
  • 看来这场”机械文艺复兴”才刚刚开始,谁知道十年后机器人会不会反过来给我们人类办展览呢?毕竟它们的学习速度可比我们快多了…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 轻松躺平式播客指南:微信收听播客的神操作*
  • 是不是觉得打开微信除了抢红包和看朋友圈广告就没别的用了?今天就教你解锁微信隐藏的老干部功能——收听播客!(备注:本操作需要手机网络支持,2G用户请先给运营商打个电话哭诉)

  • 三步轻松上手:*
  • 唤醒你的微信 – 长按那个绿色图标直到它羞涩地颤抖
  • 戳开右上角的放大镜 – 不是用来找代购的那种
  • 输入”播客”两字 – 注意不是”剥壳”或者”播颗”哦
  • 进阶小贴士:*
  • 边听边装深沉:在地铁上突然露出哲学家的表情
  • 假装很国际:专门搜索英文播客然后调到最小声
  • 终极摸鱼:把手机放在裤袋里,用无线耳机偷听
  • 温馨提示:*
  • 如果听完发现自己更焦虑了,这不是播客的锅,建议立即切换回朋友圈看别人晒美食缓解压力。毕竟,生活就像微信里的播客,总有些频道是你永远都不会点开的~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大脑炸裂时刻:我的播客之旅

    别人插耳机听歌,我插耳机听“人生导师”“深夜哲学家”,这就是我的小宇宙播客日常。

    为什么我爱听播客?

  • 省流量:比起视频,播客简直是无线网络的救命恩人,不会让你的手机流量一夜回到解放前。
  • 解放双眼:通勤、蹲马桶、躺床上发呆……只要耳朵还能用,播客就能陪你到天荒地老。
  • 伪装高深:表面淡定听耳机,大脑里在激烈辩论“要不要辞职去流浪”“如何用10块钱活一周”
  • 可能会听疯掉的情况

  • 主播忽然兴奋喊麦 → 吓醒整节地铁车厢的路人甲乙丙丁。
  • 听到一半断线 → 比看剧卡在关键情节还扎心。
  • 发现特别喜欢的主播已经半年没更新 → 比失恋还痛苦。
  • 但是,管他呢?反正耳机一戴,我就是自己的精神DJ!

  • (P.S. 今天也是被播客治愈的一天呢~)*
  •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快问快答与初登场

    机器人界新秀与他的”钢铁小狗狗”——行业大佬哲伦的搞笑访谈录

  • [本期特邀嘉宾]: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 哲伦*(ENFJ狮子座·31岁·创业9个月·手握3亿融资·粉丝数爆棚的那种)
  • “快问快答”的爆笑反转版

  • *:”你的年龄?”
  • 哲伦*:”31岁,刚过完生日就开始创业,连蛋糕都没吃完。”
  • *:”维他动力创业多久了?”
  • 哲伦*:”9个月——比我家猫的年龄还小,但团队已经有六七十人了,招人比我家猫掉毛还快。”
  • *:”创业前在干嘛?”
  • 哲伦*:
  • Tesla打工(早期员工)
  • 网红博主(人称”哲伦班长”,靠嘴吃饭期)
  • 理想汽车(专管自动驾驶),最后……
  • 创业搞机器狗(维他动力,目标是让机器狗帮你拿外卖、逗娃、看家)
  • *:”MBTI和星座?”
  • 哲伦*:”ENFJ(大宝剑型人格),星座是狮子座——每次开会都像演讲,团队都说我自带’王の气场’。”
  • *:”收入和利润?”
  • 哲伦*:”目前账上0元收入,因为产品年底才上市。但我们已经融了3亿,花钱如流水……(投资方:冷静!冷静!)”
  • *:”估值多少?”
  • 哲伦*:”保密~(但眼神暗示:新一轮融资已在路上)”
  • WRC机器人大会:一场”机器狗”引发的震动

  • 哲伦回忆*:
  • 去年8月,他靠着看WRC的资料开启创业之路,如今自己成了主角!
  • 今年3月就跟CEO说:”WRC就是我们上牌桌的机会!”(CEO:”好比喻,但咱能不能换个不这么赌的说法?”)
  • 为了抢占媒体关注,他们甚至在开展前一天在装修现场办workshop!围观群众都以为他们是装修工……
  • 今年的WRC比预想的还火,原计划最后两天可以闲逛,结果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机器狗现场表演绝对人气王!
  • 【哲伦内心OS】*:”下次参展我一定要穿轮滑鞋,光靠跑步真的赶不上啊!”
  • 总结

    短短9个月,从Tesla到机器狗,哲伦的每一步都踩在科技热点上。而他家的机器狗还没上市,就已经征服了投资人和WRC观众……

  • 未来的家庭标配:一只会开门、能逗娃、还能帮你怼老板的机器狗?*
  • (维他动力:招聘中,欢迎能接受”比老板还忙”节奏的勇士!)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人革命:从WRC到全球霸主,中国要”抢饭碗”了?

  • 大头*:
  • “Koji!你记得你上次说十年后WRC(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像当年的伦敦世博会一样吧?”

  • 哲伦*:
  • “这个想法是在WRC第二天(8月9日)突然蹦出来的!8月8日还是专业观众日,结果我一看——海外媒体已经组团来’抄作业’了! 以前的车展我也去了十几年,欧洲、日韩那帮人都是一副’大哥来你这儿挑点好东西’的架势。可这次不一样了!中东的、东南亚的,甚至连美国华人都在那儿记笔记、拍照录像,满脸写着‘中国机器人真香!’
    说实话,现在海外观众数量还不算爆炸式增长,但趋势已经挡不住了!我赌五毛钱,5-10年内,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和WRC就会变成全球’必打卡’行业盛会,就跟150年前全世界挤破头去看伦敦世博会的大蒸汽机一样!”

  • Ronghui*:
  • “而且伦敦世博会展出的不光是蒸汽机,还有纺织机这种改变时代的黑科技呢。”

  • 哲伦*:
  • “没错!机器人本质上就是‘空间快递员’——不管是机械臂、四足机器狗,还是人形机器人,核心技能就是把东西从A点挪到B点,而且比人类靠谱多了!你家猫主子打翻咖啡?机器人擦!你懒得拿外卖?机器人送!这种确定性价值可比人类靠谱多了……人类可是会偷懒的!”

  • Ronghui*:
  • “所以你的意思是,5-10年后,WRC展出的可能就是未来的’工业革命2.0’?”

  • 哲伦*:
  • “绝对有戏!昨天展会刚结束,一个美国朋友大卫就火急火燎打电话给我:‘哥们儿,你那机器人太猛了,能给我搞两台回去不?‘ 在美国,这种能自己溜达的机器人用处可大了!房子大、独居老人多,机器人简直就是‘电子管家+免费劳动力’二合一家政阿姨可能真要失业了!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Vbot何时能出国?外国粉丝在线等,急!”

    国际友人排队发问

    “Vbot啥时候能办护照?”——来自一位对中国科技垂涎三尺的外国网友。
    “我连行李都打包好了,就差一个Vbot!”——某位过于热情的海外粉丝表示。
    “请问你们的机器人支持国际快递吗?运费我出!”——看来这位是打算直接”人肉代购”了。

    官方回答(如果有的话)

  • 签证问题:Vbot毕竟是个AI,现在的护照政策还没覆盖”数字公民”,建议先催促各国海关更新AI出入境条例。
  • 跨国信号:万一出国后突然卡顿,外国友人可能会听到一句:”对不起,您所在的时区不在服务范围内。”
  • 文化差异:万一Vbot在国外学会了英文,但一开口就是中式英语:”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 友情提醒

  • 与其让Vbot出国,不如先教会它听懂各地方言,不然去了国外可能连自家菜单都看不懂!*
  • —— 外国粉丝:算了,我还是先来中国旅游吧!

    机器人行业的三阶段演进

    机器狗进化史:从遥控铁疙瘩到智能小跟班

    第一阶段:机器人界的”钢铁侠”时代

  • 代表人物:Boston Dynamics*
  • 这时的机器狗就像被土豪老爸遥控的玩具车:

  • 你按”前进”,它还得自己琢磨怎么协调12条腿(啊不对,是12个电机)不摔个狗吃屎。
  • 平衡算法牛到能去参加体操比赛,但价格贵得能让校长在董事会上哭出来。
  • 用的还是液压驱动,走起来像背了个加油站,”咔哧咔哧”响得整个实验室都能听见。
  • 经典语录:*
  • “我们的Spot能后空翻!” —— “所以它能帮我取快递吗?” —— “…请先打款250万美金。”

  • 第二阶段:中国制造的”平价汪星人”

  • 代表人物:宇树(Unitree)*
  • 中国工程师一拍大腿:

  • 波士顿家的狗太矫情!我们用淘宝同款电机+祖传强化学习算法=Go2
  • 价格从”卖肾价”降到”卖肝价”(科研版10万,约等于1000杯奶茶)
  • 步态训练法堪比狗界广场舞大妈:
  • 过去:”现在是石板路模式,切换!现在是沙地模式,切换!”
  • 现在:AI自己扭两下就解锁新姿势,堪称机械版”醉拳”
  • 用户实测:*
  • “放它去追真狗结果…” —— “被真狗当磨牙棒啃了?” —— “不,它把真狗累趴下了。”

  • 第三代:叛逆期的不需要遥控器的teenager

  • 突破性进展:*
  • 本体技术
  • 上山下海比贝尔·格里尔斯还猛
  • 续航终于超过网红拍照时长(2小时!)
  • 自动驾驶
  • 从”高速公路老司机”变身”菜市场大妈”
  • 在WRC现场被人类挤到怀疑机生:”原来上海地铁不算终极挑战…”
  • 大模型加持
  • 现在对它喊”跟紧点”比训练真狗还简单
  • 新增气人功能:
  • “帮我拿遥控器”
  • “主人,遥控器不是已经被您退役了吗?( ̄▽ ̄*)”
  • 行业现状:三体人既视感

  • 本体派在挑战物理极限:”看我360度陀螺踢瓶盖!”
  • 自动驾驶派在画地图:”第108次更新卫生间瓷砖特征点…”
  • 大模型派在和用户斗智斗勇:
  • “打开冰箱”
  • “已为您播放《冰雪奇缘》主题曲”
  • 未来预测:*
  • 2025年的机器狗可能会:
    主动帮你藏游戏手柄
    在你说”坐下”时回复”我以为我们是平等的”
    和扫地机器人上演《无间道》:”是它先越界到我充电区的!”
    (但依然会被门框卡住)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狗大战人形机器人:科技界的“汪星人”先发制人

    一、行业共识:大模型+自动驾驶+四足=机器人未来?

  • Koji灵魂发问:从Boston Dynamics到宇树,大家是不是都在偷偷摸摸地往“大模型+自动驾驶+四足机器人”这个方向卷?
  • 哲伦淡定回应:理论上是共识,但大家忙着摸黑前进,连“拆解讨论”的时间都没有!这波机器人热的本质很简单:
  • 机器人本体终于能站稳了(不再动不动摔个狗吃屎)。
  • AI终于能算明白空间了(以前撞墙是日常,现在能绕开了)。
  • 二、VLA架构被喷?哲伦的“两招防守”

  • Koji抛梗:王兴兴在WRC上狂喷VLA架构是“傻瓜式操作”,而你们偏偏在用,是不是该给个解释?
  • 哲伦战术性摊手
  • 角度一:VLA确实数据采集慢(像让机器人自己写日记一样低效),但问题是——现在也没更好的啊!总不能指望AI凭空变出完美方案吧?
  • 角度二:机器人分“下肢”(移动)和“上肢”(操作)。自动驾驶数据多得像春运火车站,移动自然更成熟;而操作数据?少得像沙漠里的Wi-Fi信号,所以先搞定四足(移动)再说!
  • 三、终极疑问:为啥先做机器狗,不做人形机器人?

  • Koji直击灵魂:你们口号是“改变机器人行业”,结果先搞机器狗?难道是……怂了?
  • 哲伦爆笑回应
  • 真相1:创业公司第一任务——先活下来!机器狗能卖出去,人形机器人可能连楼梯都爬不上,用户买回家当“绊脚石”吗?
  • 真相2:四足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智能手机,两足机器人≈大哥大。我们当然选能用的!
  • 终极目标:未来AI Hacker House门口遛一群机器狗,顺便在公园开个“赛狗大会”!
  • 总结*:
  • 行业现状:大家都在偷偷摸摸用大模型+自动驾驶+四足搞事情,但没人公开承认。
  • 技术路线:VLA虽被吐槽,但暂时没替代品,只能边用边骂。
  • 商业策略:先卖机器狗养活团队,等人形机器人不摔跤了再“称霸世界”!
  • (最后附赠哲伦的遛狗邀请:“欢迎来AI Hacker House遛我们的狗,保证比真狗省狗粮!”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电机大作战:从四足到人形的AI奇幻冒险

    一堆电机引发的思考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来聊一聊“控制世界的终极问题”——到底放10个电机、20个电机,还是直接塞30个电机? 这听起来像个疯狂的乐高拼装指南,但其实就是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的本质区别!

    AI 的“大脑”和“小脑”去哪儿了?

  • 感知单元:就像是AI的“眼睛”和“耳朵”,负责东张西望、偷听墙角(虽然可能不如你的八卦技能强)。
  • 交互单元:负责“嘴巴”叭叭叭,或者优雅地挥手示意(如果它不突然抽风挥断自己手腕的话)。
  • 执行单元:就是传说中的电机军团!10个?20个?还是30个?全看你想让它多热情奔放!
  • 从“狗”到“人”,AI 如何优雅升级?

    我们的思路很明确——先从四条腿的“四足兽”开始!为什么?

  • 稳定性测试:狗摔倒了还能摇着尾巴爬起来,人形机器人摔了可能会直接碰瓷,讹你一笔修理费。
  • AI 养成计划:先让AI在“狗模式”下调皮捣蛋,再逐步进化成“人模式”。(想象一下,你的狗忽然站起来掏钱去买狗粮……)
  • 商业探索:先让狗机器人帮你送快递、看家护院,等时机成熟,再升级成人形助手——没错,就是你梦寐以求的“钢铁侠管家”!
  • 终极目标:人形机器人?不,是“人工智能界的变形金刚”!

    我们的策略很酷:先用四足产品跑通技术,再默默囤积电机,等待进化成真正的人形机器人!
    当世界还在为10个电机还是20个电机争论不休时,我们已经默默安好了第30个,并且微笑着看你被机器人吓到尖叫的样子!

  • 这就是我们的AI核心思路:让机器狗先学会“汪汪汪”,然后偷偷成长为阿诺·施瓦辛格!*
  • ToC 选择与创业思路

    当机器狗遇见家庭:一场关于机器人未来的”遛狗式”辩论

    Ronghui:我看余轶南的采访,感觉你们团队的想法相当”叛逆”,跟那些整天toB的机器人公司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你们上来就瞄准toC市场,这是要直接挑战”让机器狗接管你家”的节奏吗?
    哲伦:(笑着搓手)其实我们创始团队有两个”叛逆基因”:

  • 产品控综合征:我和老余总觉得,不做toC产品的技术公司,就像练了绝世武功却只会打木桩——再厉害也没人看见。你看Google、Apple,哪个不是直接服务用户?toB也行,但得让技术真正触达人类,否则容易变成PPT造车,最后连轮子都装不上。
  • “链主”强迫症:老余是AI圈的老江湖,经历过”AI四小龙”时代的浮沉。他总结出一个真理——在很多toB生意里,技术其实是乙方,甲方才是大爷。你想搞技术突破?先问问客户愿不愿意买单。但toC不一样,用户只关心”这玩意儿能不能帮我把快递叼过来”,逼着你必须把技术做到极致。所以我们果断选择了这条”地狱难度”的路。
  • (突然严肃)对了,补充一点:toB公司想转toC,难度堪比让大象跳芭蕾——组织惯性、研发逻辑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决定:要玩就玩大的,直接toC!

  • Ronghui:(挑眉)但你们选的还是家庭场景?机器狗进家门,听起来就像说服你妈养一只电子哈士奇——她可能会问:”这玩意除了拆家还能干嘛?”
    哲伦:(掏出小本本)没错!我们今年2月干了一件很”极客”的事——全网翻遍小红书、闲鱼,找那些买过机器狗的用户挨个聊。结果发现:

  • 现状:大部分人买完就后悔,因为目前的机器狗≈遥控玩具+噪音制造机+电量焦虑症触发器
  • 用户幻想:很多人想象中的机器狗应该是《钢铁侠》里的贾维斯+《忠犬八公》的合体——能拿快递、能陪遛弯,甚至能帮你冰镇啤酒。
  • 所以我们的任务很明确:

  • 先解决”狗设崩塌”问题:比如续航太短(遛一半没电了)、噪音太大(邻居以为你家在装修)、质量太脆(摔一跤直接变残疾狗)。
  • 再开发”超能力”:我们给机器狗装了多功能背板,未来能变身移动小冰箱、户外投影仪,甚至帮你遛真狗(认真脸)。
  • Koji:(突然插话)但我在天猫看到销量最高的机器狗都是”儿童玩具”,你们真要跟玩具厂抢生意?
    哲伦:(摇头如拨浪鼓)如果只做玩具,我们团队的技术宅们会集体抑郁的!玩具市场的天花板太低了,而且用户预期就是”能跑就行”。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狗既像玩具一样有趣,又能像管家一样靠谱
    (掏出手机展示视频)你看,别人家的机器狗出门得靠遥控器推着走,活像遛一只瘫痪的柯基。而我们的狗子能自己溜达,还能背着小冰箱去野餐——这才是未来该有的画风!
    (突然压低声音)说实话,如果最后用户只拿它逗孩子…那说明我们失败了。但万一有人真用它取外卖了…嘿嘿,机器人时代就算开始了。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人梦想家的”四足”尬舞:当AI遇上硬件的”爱恨情仇”

    Part 1:遥控器?早就落伍啦!

    Ronghui一脸好奇:”我寻思着,以前那么多搞机器人的大佬,为啥都不选这条路?是不是因为太难了,像给猫穿鞋一样费劲?”
    哲伦深沉地叹了口气:”唉,别提了!以前的机器人,不管是四足还是人形,全靠‘遥控器’活着,就跟遛狗一样牵着走。但你想啊,机器人要是进屋了还捏着遥控器,那画风不就变成‘人类遥控家养钢铁宠物’了吗?”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 甩掉遥控器!但这意味着你得 搞定自动驾驶AI能力,还得 不怕投资人翻白眼

  • 选四足?融资比登天还难,投资人一看:”啥?狗型机器人?你这是要做电子导盲犬吗?”
  • 选人形?故事好听,但砸钱能砸到公司破产
  • 我们选了最接地气的路线——做点实际的,而不是靠PPT忽悠。但这也导致了:敢入场的都是真汉子(或头铁)!
  • —–
  • Part 2:硬件搞事,AI吐血

    Ronghui继续挖坑:”你们这么‘勇闯无人区’,是不是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大坑?”
    哲伦苦笑道:”那不是‘惊喜’,简直是‘惊吓’!我们可是 硬件AI两手抓,听起来很酷?实际操作起来,活像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最后变成了抽象艺术。”

  • 公司两条‘内卷’生产线:*
  • AI团队 拿着 宇树的四足机器人 捣鼓算法:”我们的AI超稳!”
  • 硬件团队 埋头搞自己的机器人:”我们设计超强!”
  • 然后…… 4月28日,第一代‘A Sample’出炉啦!(掌声雷动!)
    结果呢? 5月软硬结合的灾难现场:

  • AI团队骄傲地说:”我们的算法在宇树上跑得飞起!”
  • 硬件团队自信满满:”我们的机器人性能炸裂!”
  • 实际测试?机器人当场跳了个‘机械舞’,然后瘫了……
  • 问题来了:*
  • 宇树的硬件是顶级水平,而我们……还只是个努力的孩子。
  • AI团队玩的是 代码艺术,硬件团队玩的是 物理魔法,两边坐一起开会时,空气都凝固了……
  • 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只解决了 80%-90%,剩下的 10%?那就是 机器人的‘叛逆期’,时不时给你摆烂……

  • —–
  • Part 3:但胜利就在前方!(大概)

    哲伦最后乐观总结:”虽然现在还在‘修修补补’,但一旦熬过去,以后做大机器人就跟玩积木一样顺手了!四足机器人虽然小,但‘五脏俱全’,等我们将来做 巨型机械战甲,那岂不是轻轻松松?”
    Ronghui:”所以你们是打算先做‘机器狗’,再进化成‘变形金刚’?”
    哲伦(笑):”这个嘛……(商业机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前提是先让这只‘铁狗’别动不动趴窝。”

  • (Fin.)*
  •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狗的未来:当钢铁侠遇上瓦力

    Koji:听说宇树的机器狗已经强到能拳打波士顿动力、脚踢大厂科研部了?那他们接下来是要造变形金刚还是培养人工智能版哮天犬
    哲伦:宇树现在其实在走“肌肉猛男”路线——先把本体练得堪比施瓦辛格,比如四足稳如老狗,人形灵活如猫,价格还得卷成拼多多。但光有钢铁身躯还不够,还得有个贾维斯级别的大脑
    问题来了:怎么让机器狗不仅会翻跟头,还能帮你拿外卖、骂老板(划掉)、当保安?这就需要AI自动化的终极奥义——感知环境、理解信息、规划决策,最后优雅地执行任务(而不是把茶几撞翻)。
    Ronghui:那这些“AI大脑”都在哪儿?总不能在马斯克的Neuralink里吧?
    哲伦:猜对了——自动驾驶和AI团队那儿呢!现在的情况就像让搞算法的程序员和焊电路板的工程师组CP,一个说“Python天下第一”,另一个说“你这代码能防静电吗?”
    Ronghui:懂了,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公司的标配难题——硬核肉身+硅基灵魂的缝合艺术。
    哲伦:没错!AI公司头疼怎么造机器人,机器人公司纠结怎么塞AI。最后谁成功?大概是那种既能写代码又能拧螺丝,还能在团建时和硬件组battle街舞的公司吧!(宇树:你直接报我身份证算了?)

  • 总结:机器人的未来=波士顿动力的体格+ChatGPT的情商+拼多多的价格*。卷,就硬卷!
  • 从理想到创业者心路

    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革命:一段奇幻的职业转型

    “想哥的大眼睛”与创业的顿悟

  • 在理想汽车的日子,就像有个超级英雄当老板——李想。他不仅决策犀利,还会把思考过程掰开揉碎讲给你听。
  • 但当机器人的机会出现时,内心的痒已经无法忽视:”我不想再做一个’附属品’了,我想要一个能真正独立改变世界的产品!”
  • 于是,他鼓足勇气去找想哥摊牌。结果呢?“哲伦,你想清楚了吗?”——那双瞪大的眼睛,让他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那一刻,我真没法忽悠自己。”
  • 而想哥的回答?”如果你真的想清楚了,我会支持你。”*
  • ——这句话,比融资成功还让他踏实。

  • 自动驾驶 vs 机器人:谁才是AI的终极考场?

    为什么放着稳稳的自动驾驶风口不追,偏要跳进机器人这个”火坑”?

    1. 智能驾驶的尴尬:AI的”马路杀手”潜质?

  • 场景复杂度? AI表示:”这题我会!人类学一个月开车,我能学得更快!”
  • 容错率? AI瞬间怂了:”失误一次可能就是人命……要不还是你们人类来吧。”
  • 2. 机器人:AI的新游乐场

  • 移动能力? 车子是平面移动,机器人却能上天入地(字面意思)。
  • 商业化落地? 自动驾驶还在拼命证明自己,机器人却能直接帮人类干活——比如给你递咖啡,或者……不小心打翻它?
  • (特斯拉的Optimus也在疯狂试探,看来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 创业 vs 在大厂当”填空题高手”:有什么区别?

    在大厂创业
    老板画好框架自己从白纸开始画
    做选择题、填空题直接面对论述题
    有”大佬”罩着自己变成”大佬”(或者先变成”大冤种”)
  • 哲伦总结:*
  • “以前是想哥帮你把路铺好,现在是自己拿铲子挖路。但挖着挖着,发现自己还挺能干的?”

  • 理想的”遗产”:从产品到品牌的秘密

    虽然离开理想,但方法论带走了:

    1. 产品即品牌

  • 理想ONE时期,产品就是最好的广告——不玩虚的,用户体验说话。
  • 机器人也一样:如果它连门都打不开,PPT吹得再牛也没用。
  • 2. 合作伙伴:找”真能打”的

  • 京东、地平线、禾赛……这些名字可不是摆着好看的,它们意味着量产
  • “如果只是做个Demo?那我直接找几个大学生拼乐高就行了。”
  • 3. 选合伙人:比找对象还严格

  • 余轶南是谁?不只是技术大牛,更是一起扛过枪(代码)的战友
  • “创业不是过家家,是把命交给对方几年——所以,得找个靠谱的。”
  • 最后,想哥的”远程助攻”

    即便分道扬镳,李想依然在关键时刻给建议:

  • 品牌建设:”别急着说自己多牛,先让产品说话。”
  • 技术路径:”机器人还没成熟,但方向是对的。”
  • 哲伦的感悟:*
  • “创业就像跳悬崖,但幸好有人教过你怎么组装降落伞。”

  • 总结:从自动驾驶的产品经理,到机器人的开拓者

  • 看到机会就冲——别等它变成红海。
  • 选合伙人要像选结婚对象——能力重要,但信任更关键。
  • 大厂经验是金矿——但不是用来复制的,而是用来进化的。
  • 最后,记得感谢那个瞪大眼睛问你’想清楚了吗’的人
  • (因为他很可能在默默帮你兜底。)*
  • 机器人行业的未来与文化

    当机器人有了”鄙视链”

    听说你们的产品经理讨论了一个月,最后决定:“四足昂首挺胸出门遛弯,轮子安分守己在家擦地。” 这简直就是机器人界的“室内外分居协议”!

    为什么四足成了“户外高富帅”?

    四足机器人在户外简直是天生赢家:

  • 比两条腿的走得稳(不用担心它平地摔)
  • 比轮子的更能撒欢(楼梯、草地、泥坑全都拿捏)
  • 甚至能开发出一些奇怪的技能——比如帮你递水(只要你不嫌弃它的爪子像在挖土)
  • 但它也有致命的缺点——

  • 在家吃饭都要被嫌弃!* 因为:
  • 走路声音像装修队(咚咚咚)
  • 不小心踢到它,它可能会趴在地上哭(稳定性确实不如轮子)
  • 家里但凡有个地毯,它就能给你表演“四脚朝天”
  • 门内的轮子才是“扫地僧”

    而室内机器人,老老实实装轮子+机械臂就够了:
    走路安静(终于不用被房东投诉)
    能帮你拿外卖、叠衣服、收拾玩具(只要别让它叠袜子)
    甚至在你看电视时递薯片(如果你不介意它可能会用机械臂掐爆几片)
    所以未来的机器人家庭架构就是:

  • 户外四足: “今天我狂野,我要去爬山!”
  • 室内轮式: “主人,地拖好了,碗洗了,您的袜子……我还是放弃吧。”
  • 十年后也许它们会融合,但现在?各自安好,别打架就行!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当特斯拉玩遥控机器人时,小公司只能默默流口水

    特斯拉的大手笔:富豪玩家的任性

    Koji提到特斯拉在用遥控机器人「刷副本」,靠这招积累数据和发现场景。哲伦听完笑了:那可是特斯拉啊!
    特斯拉的三个「钞能力」前提

  • 自家工厂随便浪:想怎么试错都行,反正工厂是自己开的,不怕被房东赶走。
  • 钱多到烧不完:研发预算秒杀创业公司,100倍起步,动不动就砸个几十亿美金。
  • 必须搞大事:特斯拉的品牌定位决定了他们不能只做个小机器人扫地,而是要驯服「通用AI钢铁侠」那种级别的产品。
  • 但哲伦也补了一刀:这玩意儿真的能赚钱吗?

    遥控机器人的「就业市场」太窄了

    特斯拉的路子看起来很酷,但其实适合的场景不多:

  • 高危环境(比如工厂喷涂车间)——工人穿着防化服进去干活,像科幻片里的外星实验室,这种活儿机器人干确实更合适。
  • 其他情况?基本就是在烧钱买数据,像氪金手游玩家疯狂抽卡一样——「砸钱!给我出SSR!」
  • 小公司哪有这种钱包?创业团队要是学特斯拉这么玩,大概第二天就被投资人拉黑了。

    大家都在等「技术神抽卡」,谁管商业化啊?

    Koji好奇:「大家都在聊找场景吗?」
    哲伦摇摇头:「不不不,现在大家心态很像在玩『早期内测游戏』,重点不是赚钱,而是:『看我新解锁的皮肤/技能帅不帅!』
    毕竟现在机器人圈钱容易,大家都在晒Demo,搞酷炫展示,商业化?那是明年的事(也可能后年)。

    WRC 2023:机器人终于不「平地摔」了

    今年WRC(世界机器人大会)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哲伦笑了:「去年那些机器人动不动就扑街,今年终于站稳了!」
    行业发展就像练级

  • 消除下限(去年:突然抽搐、原地宕机;今年:至少能正常走路了)。
  • 上限还没突破(暂时没人能表演后空翻)。
  • 但最让哲伦感动的是——小朋友们对机器人的热情!今年的展览来了超多孩子,他们不仅看,还在VBot的展台签名涂鸦,半截柱子被画成了「未来机器人艺术墙」

    中国会诞生「机器人文化」吗?

    哲伦觉得,这代孩子成长在更好的环境,说不定中国未来真会出现“机器人文化”,就像欧美的汽车文化一样。
    今晚还有「机器人运动会」:跑步、踢足球……有人说这有啥用?哲伦回忆道:「当年汽车刚出来时,大家也喷:『为啥要搞赛车?能拉货不就行了吗?』」
    但正是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培养了今天的汽车文化。也许机器人的F1时代,就快来了
    他最后感慨:「我小时候去看车展,现在孩子们来看机器人展,未来这批小朋友可能就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顶梁柱!」
    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AI 是具身智能的胜负手吗?半年融资3亿后,VBot 首款产品做得怎么样?|对谈维他动力联创赵哲伦

    机器人革命:当未来不再是未来的那一天

  • 孩子们的天真预言*
  • Ronghui:没错,等他们长大了,机器人可能会像现在的汽车一样随处可见。
    哲伦:不仅如此,未来的机器人还会像90年代的电子产品一样百花齐放!想想看,当年的Walkman、Game Boy、数码相机,最后不都被乔布斯整合成了iPhone?机器人行业也一定会有这样的“大整合时代”,那画面想想就让人血压上涨(激动的那种)。

  • 泡沫经济的啤酒哲学*
  • Ronghui:但行业这么热,你不怕泡沫破灭吗?
    哲伦:泡沫?当然有泡沫!泡沫就跟碳酸饮料里的气泡一样,不冒泡那才是出了问题。重要的是——别把自己喝撑死!我们维他动力现在70多人,就专攻一款产品,摊子铺太大容易收不回来场,这道理就跟吃自助餐一个逻辑,先拿自己吃得完的量,别一上来就堆满座……

  • 机器人的“沉默是金”原则*
  • Ronghui:你们为什么不让机器人说话?怪别扭的。
    哲伦:这就好比你家的猫要是突然开口说人话,第一反应估计不是感动,而是:“我是不是熬夜写代码出幻觉了?”机器人也一样,过度拟人反而让人起鸡皮疙瘩。与其让它讲一堆AI生成的车轱辘话,不如学小狗摇尾巴喵一声,瞬间拉近距离!

  • 价格战 vs. “买得起的未来”*
  • Koji:所以你们的机器人卖多少钱?
    哲伦:现在市面上很多机器人动辄几万块,买一个我得先卖个肾(玩笑)。但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卖器官的情况下也能买得起”,所以拼命压成本、自研零部件,争取让用户觉得“哎?比我想象中便宜嘛”!

  • 《机器人总动员》的真实版预告*
  • Koji:预测下5到10年后的机器人行业?
    哲伦:大概率会像《机器人总动员》那样——满街跑着各种奇形怪状但超有用的家伙!有的帮你收垃圾(瓦力本力),有的送外卖(顺便帮你偷吃一口),有的甚至能陪聊(当然,话不多)。总之,未来的幸福指数就靠它们了,毕竟现在刷手机刷到emo的人,急需一个会递纸巾的机器人……

  • 尾声:干杯,泡沫与未来*
  • Koji:期待维他动力的机器人早日上市!
    哲伦:谢谢,咱们下次继续聊,拜拜!
    Ronghui:拜拜!(内心OS:所以到底什么时候能买到?)
    ——文章灵感来源于[十字路口Crossing],但经过了一场“如果机器人有幽默感”的脑洞改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