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据界的”闷声发大财”:00后是如何把数据标注玩成金融游戏的?
一、AI界的”扫地僧”
你以为AI的高端玩家都是拿着PhD文凭、在硅谷喝着冷萃咖啡的大佬?Too young too naive!真正的幕后推手,可能是你身边那个玩《原神》玩到凌晨三点的00后。
二、Scale AI:从”辍学生逆袭”到”被迫打官司”
三、Mercor:00后的”劫富济贫”商业大片
2023年成立的Mercor,创始人全是00后,他们干了一件事:把苦力活变成平台生意。
四、他们做对了什么?
五、未来:数据标注会成为下一个”加密货币”吗?
现在的问题是:
01
AI「专家」撮合平台
数据标注:从”血汗工厂”到”高精尖人才市场”的奇幻之旅
通常,人们一听到“数据标注”,脑海里立刻蹦出这样的画面:
这帮人被统称为“数字劳工”,而整个行业看起来就像是一场“AI的血汗工厂”。
但有一家公司,Mercor,决定不走寻常路。他们的逻辑是:
重点来了——他们甚至还招博士和STEM领域人才,让数据标注从“体力活”变成了“脑力竞赛”。
平台怎么运作?AI 疯狂面试,人类疯狂标注
结果?客户付钱,专家赚钱,Mercor赚抽成。一石三鸟,各取所需,AI 数据从此不再尴尬!
最后,你可能要问:”为什么以前没人这么干?”
答案很简单:因为以前AI大厂们还以为标签工人和咖啡一样,越便宜越好。
Mercor平台:AI时代的”猎头变形金刚”
想象一下,有个数字版的福尔摩斯,专门在简历、GitHub和个人作品集网站里翻箱倒柜——Mercor的爬虫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们的任务可不只是简单的信息收集:
“我们每年面试几千人,最后可能就挑中一两个,”Mercor老板耸耸肩,”是的,比哈佛录取率还低。”这套系统最神奇的是:
当其他平台还在发”请问你会用Excel吗”的测试题时,Mercor玩的是:
在这里你可能会遇到:
“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面试要考’用莎士比亚风格解释反向传播’了吧?”某Mercor面试官对着落选者冷笑。下次更新简历时记得:
“婴儿独角兽”Mercor:从出生到被资本追杀的奇幻漂流
虽然Mercor还不到能自己系鞋带的年纪(成立仅2年),但它已经让一堆投资人抢着给它送钱,甚至连前美国财长都忍不住掏了钱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钞能力”吧。
融资履历:从零到百亿,只用了730天
刚学会爬的公司,开始搭建平台的雏形,仿佛在说:“看,我可以自己吃饭了!”
投资人名单堪称硅谷全明星:PayPal黑帮教父Peter Thiel、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Quora老大Adam D’Angelo,甚至还有前美国财长偷偷塞了私房钱……估值直接飙到2.5亿美元。
这场交易只用了两周,连条款都是Mercor自己定的!估值直接冲到20亿美元,它甚至已经开始赚钱了(年化营收7500万,月增长50%)。
Mercor并没有主动找钱,但是投资者们突然像求演唱会门票的黄牛一样纷纷砸来支票,最高喊出100亿美元的估值邀请。
为什么市场疯了?
总之,Mercor用实际行动证明:起跑线?不存在!只要跑得够快,资本会直接把你扛着跑。
硅谷资本疯狂押注的秘密:一群00后辍学生如何搅动AI江湖?
硅谷的投资人们最近像是集体喝了“青春药水”——Mercor这家AI公司成了香饽饽,股东们砸钱的姿势一个比一个猛。为什么呢?
更让投资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三名创始人全是00后,统统大学辍学,而且还是Peter Thiel奖学金得主(没错,就是那个“不上大学也能发财”的神奇奖学金)。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从OpenAI和Scale AI挖了两位高管,直接给投资人灌了一碗“既快又稳”的创业鸡汤——相当于一边飙车,一边还能稳稳地喝咖啡。
硅谷资本:“这不投,还能投啥?”
02
Scale AI 成前浪?
科技巨头并购战中的”卧底数据帝国”
如果说科技圈有什么比明星离婚更抓马的剧情,那一定是巨头间的“抢板凳游戏”。
Meta的”钞能力”突袭
2025年中,当扎克伯格端着咖啡,突然决定花天价买下Scale AI 49%的股份时,整个硅谷都呛了一口拿铁——290亿美元估值,直接让数据标注行业的身价原地起飞!但问题是,当一家”AI数据超市”同时供货给谷歌、微软、OpenAI,却突然被Meta塞进购物车,其他顾客的表情大概比看到过期酸奶还精彩。
客户的内心戏
Scale AI的尴尬日常
曾经的”数据界瑞士”如今活成了”数据界迪士尼”——虽然城堡还在,但大家都怀疑米老鼠会偷偷改剧本。团队内部更是分裂成两派:
如今Scale AI的会议室里,每个PPT第一页都得大写加粗:”我们真的真的还是独立公司!(大概)”
商场如战场:AI数据标注界的”间谍风云”
市场空白的赢家
当信任出现裂痕,订单该流向何方?答案是:竞争对手的怀抱。
Mercor如今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是”独立第三方”,保证不会偷偷把数据喂给对手,还能迅速组建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特种部队”,专攻高难度、高价值的垂直标注任务。
有趣的是——尽管Meta控制了Scale AI的半壁江山,但据说自家部分团队还是偷偷找Mercor下单。看来,”左手打右手”的戏码,连科技巨头也逃不过。
“质量门”与”办公室政治”
为什么Meta内部还在用Mercor?秘密藏在三个字里:定制化。
更精彩的是,Meta的研究员们没少吐槽Scale AI的数据“质量堪忧”,而更戏剧性的是——
法庭大战:”商业间谍”还是”正常跳槽”?
眼看局势不妙,Scale AI终于坐不住了,一纸诉状把Mercor告上法庭,指控对方:
而Mercor方的一位”前Scale AI特工”(哦不,是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堪称经典:
“刚听说Scale要起诉我。上个月我离职加入Mercor,然后Scale告诉我,我的网盘里还有他们的文件。我问能不能直接删掉,他们却说:‘别动!等我们指示!’……结果现在要告我?说真的,我在Mercor的工作跟这些文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也没干坏事啊!”看样子,这场AI界的”谍战”大戏,才刚刚开始……
惊!员工跳槽竟被东家告上法庭,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职场的内卷?
职场版”分手应该体面”
这剧情简直是现实版的《前任攻略》职场篇:
Scale AI的操作可谓是——
吃瓜群众发来贺电
案件后续猜想
不管结局如何,这出戏绝对值得一包瓜子!职场有风险,跳槽需谨慎啊诸位~
03
数据标注的「快」与「慢」
AI数据标注界的”球星薪资”与”高端保姆”之战
当扎克伯格挥舞着支票本冲进AI人才市场时,他不仅把工程师的薪资抬到了NBA球星的水平,还顺手点燃了一场”数据标注”行业的商战。这场戏可比硅谷的咖啡厅八卦精彩多了!
从”血汗工厂”到”高端定制”:数据标注的进化史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人在电脑前机械地画框框——”这是猫,这是狗,这是红绿灯”。Appen和Lionbridge这类公司靠第三世界廉价劳动力赚得盆满钵满,堪称数据标注界的”血汗工厂”。
Scale AI和Labelbox带着自动化工具杀入,给行业灌了杯”数据标注版星巴克”,让效率翻倍。可咖啡再快,遇到专家级的活还是得手冲。
2025年,需求变了,”高端保姆”更吃香。别人还在教AI识别猫狗,Surge AI和Mercor已经开始问:”这段代码是不是比那段更优雅?”
Scale AI的困境:被”大客户绑架综合征”缠身
Scale AI本来混得风生水起,可惜抱巨头大腿太紧,结果人家一转身,它就得面临”空窗期焦虑”。更要命的是,它现在被迫和Mercor正面交锋,而它的自动化武器在专家级标注面前,效果就像拿水果刀切牛排——不够锋利。
Mercor的”甜蜜烦恼”:专家太贵,招人太难
Mercor的绝活是”用博士给数据打工”,但这也带来三个问题:
结论:数据标注界的未来,要么高端,要么出局
如果Scale AI是”麦当劳”,那Mercor就是”米其林三星”。前者靠量和速度,后者靠品质和稀缺性。但在这个连AI都能写诗的年代,谁能笑到最后?
“AI面试还是数据收割机?每小时几十美元的’贵族’招聘平台引发争议”
“奢侈品”招聘:你不是来面试的,你是来喂数据的
平台Mercor以每小时几十美元的高价招募各路学科专家——听起来像是在聘请诺贝尔奖得主来教你小学数学?但别急着激动。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数据质量,但想让它做到”快、便宜、批量生产”?那基本就是在要求米其林三星餐厅改行做外卖快餐。
AI面试还是”AI数据自助餐”?
申请人需要经历20分钟的AI视频面试,而许多人怀疑,这根本不是招人,而是——
当然,也有用户反驳称:”他们只是很挑剔,不像那些AI标注工厂。”——嗯,就像有人说”米其林餐厅只是上菜慢,不是没厨子”。
AI标注行业:华丽外衣下的”高级打工人”
1. 竞争战场:从你追我赶到”钞能力”竞赛
当Surge AI在2024年豪取10亿美元营收,一脚踹飞Scale AI的王座时,整个行业突然醒悟——原来”打标签”也能打成富豪榜的VIP席!可惜,这场狂欢背后,标注公司们每天都在上演《饥饿游戏》真人版:”谁先降成本谁赢”。
最绝的是,客户们已经偷偷解锁了新技能——让大模型自己给自己写作业,只留几个”学霸”人类负责批改。这种”自产自销”式标注一旦流行,Mercor的未来估值可能要从”独角兽”变成”电子宠物”级别。
2. 灵魂拷问:科技公司?还是披着代码的劳务派遣?
Scale AI常年被同行暗戳戳吐槽:”你们不就是个发传单的HR吗?” Mercor虽然也自称科技公司,但仔细一看,商业模式仿佛在复刻”外卖平台接单逻辑”:
但资本才不管这些!他们的投资逻辑简单粗暴:
能赚钱(管你是AI还是HI——Human Intelligence)
有故事(”AI时代的基石”听起来总比”外包集中营”高级)
3. 残酷真相:只要AI还眼瞎,人类就有工打
目前AI的识别能力依然感人:
所以Mercor们暂时稳如泰山——毕竟让AI自己标注?那画面大概会是:”根据学习数据,这张图有87.3%概率是猫,12.7%概率是微波炉。”
Mercor CEO的”全球招聘征服计划”:从AI标注到称霸职场!
你以为Mercor只是个平平无奇的AI数据标注公司?天真!他们的CEO早就在茶水间开会时规划好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三步走”策略,而且听起来比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商业PPT还要有企图心,大概就是“先赚个A轮,再统治世界”的节奏。
第一步:AI标注?那只是敲门砖
CEO大人的原话是:”AI数据标注?哈,这甚至算不上我们的开胃小菜。” 毕竟在他看来,全球有“几十亿个知识型岗位”,而标注AI数据大概只相当于让实习生去咖啡机前排队的重要性级别。
第二步:学习”如何预测工作表现”,听起来很酷但可能很难
这一步听起来像是HR版的AlphaGo,不仅要看懂你的简历,还要预测你哪天会因为在办公室午睡太久被开除。CEO的目标是:把所有短期工作机会也纳入管理范围——从送外卖的临时工到可能只干一个月的”试用期英雄”,统统都要被他们精准匹配。
第三步:”为所有工作招聘人员”
是的,你没看错!Mercor的理想比打工人周一早晨的怨念还要宏大——他们要覆盖整个地球人的就业问题!CEO的原话是:”劳动力市场是全世界最大却也最混乱的市场,而我们就是来修整这片乱象的。”
听起来像是要抢走LinkedIn和猎头的饭碗,但谁知道呢?说不定以后你收到的面试通知会写着:”Mercor AI建议:这位应聘者很适合在您的部门当’周一灵魂出走但周四回光返照型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