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4
0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AI未来狂想曲:当机器开始解数学题时,人类该干啥?

“AI解黎曼猜想?数学家们可能要失业了”

Epoch AI的老大Jaime Sevilla和他的数据分析搭档Yafah Edelman最近在一档播客里大胆预测:未来五年内,AI可能会像吃薯片一样轻松解出黎曼猜想,而人类只能坐在旁边鼓掌。

“AI的数学作业比你的还快”

  • 过去:人类数学家研究一个问题要几十年。
  • 未来:AI可能只需要 “一个午休时间” 就搞定。
  • 人类的反应:先是不信,然后是崇拜,最后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干啥……
  • “AI未来十年:从数学天才到全能学霸”

    两位AI专家甚至画好了十年发展路线图:

  • 五年内:AI不仅会做数学题,还能 用数学梗写段子
  • 十年内:AI可能会用黎曼猜想证明 “为什么你的老板永远是对的”
  • 额外彩蛋: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担心,AI要是突然不想算数学了,改行去做 “AI脱口秀演员” 怎么办?
  • 人类的唯一选择:

  • 要么学会跟AI做朋友,以后考试就靠它了。
  • 要么赶紧学点AI不会的东西,比如……讲冷笑话?
  • (当然,AI可能很快连这个技能都能碾压人类了。)*
  •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AI革命:当经济学家和AI极客同时觉得你疯了

  • Jaime Sevilla(左)Yafah Edelman(右)*最近进行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奇葩说”式辩论,主题包括:
  • 算力膨胀:每年5倍的算力增长能维持多久?AI会不会因为”健身过度”而跑不动了?
  • 认知任务自动化:AI什么时候能取代人类做PPT,并且收费比打工人的时薪还低?
  • 经济预测:2030年是会进入”经济龟速模式”还是”经济火箭模式”?
  • 未来世界:十年后我们会活在《黑镜》片场还是《瓦力》的垃圾堆?
  • 预测大师Jaime的疯狂经济学

    Jaime大胆预测:到2035年,AI能让经济每年增长10%。这个数字引发了两类人群的强烈反应:

  • 经济学家:”这些人疯了!他们居然说每年会有10%的增长!”
  • AI极客:”这些人疯了!他们居然说每年只有10%的增长!”
  •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最和谐的一点是大家都觉得Jaime疯了)

    算力膨胀:AI的”暴食症”还能持续多久?

    现在的算力增长就像在吃自助餐

    当前AI行业的算力每年增长约5倍,但Yafah认为:

  • 未来两年,这个速度会踩刹车,甚至现在可能已经不是5倍了。
  • 原因:数据中心建设比宜家家具组装还慢,而且训练时间已经拉长到”以月为单位”。
  • “Grok 4可能只是Grok 3的升级皮肤”

    Yafah表示:

  • Grok 4增加的算力可能还不如Grok 3(”就像给旧手机贴了个新膜”)。
  • 更多GPU ≠ 更长的训练时间,算法进步让训练更高效。
  • 合理训练时长:3-6个月(”比人类考驾照快多了”)。
  • OpenAI的”超级充电桩”计划

    如果OpenAI启用”Stargate”(不是星际之门,是超级计算机),并且”猛踩油门”,或许还能坚持一两年5倍增速。但之后?准备迎接算力增长的”中年发福”吧

    2030年的AI:是超级助理还是失业制造机?

    Jaime抛出灵魂拷问:2030年,我们能训练出1e29 FLOP的AI吗?
    Yafah淡定回复:”我觉得能。”(”毕竟连我的咖啡机都已经连上Wi-Fi了”)

  • 总结*:未来可能是经济学家和AI开发者互相觉得对方疯了的时代,而普通人只需要祈祷AI学会做PPT的时候别把报价定得比星巴克还高。
  •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AI 未来的”超速发展”:从码农失业到数学界震动

    1. 当 AI 比你更能”搬砖”

    想打个比方吗?GPT-4 的训练量大约是 1e29 FLOP,相当于用几千个顶配游戏本昼夜不停烤机。这样训练出来的 AI,可以
    像老黄牛一样稳定完成电脑操作
    成本低得连我泡面的预算都不会心疼
    速度飞快,甚至让你怀疑它是不是偷偷用了多啦A梦的”时间包袱布”
    最惊喜的是,它甚至 不会像人类程序员一样犯低级错误,比如把 `=` 写成 `==` 然后花 2 小时查 bug。
    结论:初级码农们,趁早学习怎么指挥 AI,不然可能连调戏它的机会都没了。

  • 2. AI 进军学术界:数学家饭碗不保?

    AI 的”推理能力”越来越离谱,Jaime 大胆预测:
    “到 2030 年,AI 能解决数学或物理界的一个超难题,比如黎曼猜想。”想象一下:AI 解完题后发推:
    “已破解黎曼猜想,证明过程如下……哦,人类看不懂?那算了。”Yafah 也表示赞同:”AI 特别擅长 人类不擅长的事——比如 算数不睡着。”

  • 3. AI程序员:码农升级成”AI驯兽师”

    有人问:”AI 都能写代码了,还要程序员干嘛?” 问得好!
    旧时代程序员:熬夜写 bug
    新时代程序员:优雅地命令 AI 写 bug
    Yafah 指出,未来程序员的工作变成:

  • 产品架构(AI:老板又画大饼?)
  • 测试优化(AI:你自己跑一遍不就知道了?)
  • 系统搭建(AI:你再瞎指挥我就假装宕机)
  • 关键是——和 AI 沟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说明它还不是”成熟”的 AI。

  • 4. 经济要起飞,还是泡沫要破裂?

    当前 AI 公司年增速 3倍,市值冲向 几千亿。Jaime 乐观认为:
    “AI 能把全球经济增速 翻倍!”但 Yafah 泼了盆冷水:
    “历史告诉我们——泡沫总会来,比如 .com 崩盘、英国铁路狂热……”

    可能的 2030 年剧本

  • 悲观版:算力过剩,AI 公司集体吃土
  • 乐观版:AI 自动化一切,GDP 年增 30%
  • Yafah 说:
    “爆不爆发,取决于 AI 能抢走多少人的饭碗。”

  • 最终结论

    初级码农快去学 AI 管理,不然以后只能当 AI 的情绪垃圾桶。
    数学家们,趁 AI 还没破解黎曼猜想,赶紧多发两篇论文。
    投资人请系好安全带,经济要么起飞,要么坠机,没有中间选项!
    (P.S. 本文由人类撰写,AI 暂未抢走幽默感。)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未来的自动化之路:AI何时能让我们集体”退休”?

    2035年:人类”失业”倒计时?

    大家都想知道:人工智能到底什么时候能彻底取代我们的脑力工作? Yafah和Jaime这两位”预言家”给出的答案是:2034年到2035年。是的,你没看错,距离现在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到时候AI不仅能把所有”烧脑”的任务自动化,而且成本可能比你雇一个实习生还低!

    未来AI的”飙车”三要素

    Jaime认为,2035年以后AI的发展速度能有多快,关键看这三个”引擎”:

  • 机器人制造速度:那时候AI工厂会不会像奶茶店一样遍地开花?
  • 技术的规模回报:AI会不会像通货膨胀一样,涨得快、还不贵
  • 智能的惊人回报: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AI,它不光比你聪明,还能比你更快读完整个互联网并学会做饭
  • 说白了就是:AI什么时候能发展到又快又便宜又聪明的地步,那时候就是我们集体”退休学习钓鱼”的时候了

  • 总结一下:如果你的工作还是纯靠大脑,最好现在就开始学点别的技能*,否则10年后AI可能会对你说:”对不起,您的大脑已被我接管!”
  • 重磅!5年破解黎曼猜想,10年接管人类认知,AI超级增长曲线揭秘

    机器人制造与AI经济的疯狂赛跑

    Jaime最近对着镜子演练了一天的”技术怀疑者”表情——他觉得目前的技术进步速度和机器人制造的”智能回报”可能没那么乐观。按他的说法,现在投资人需要做的不是什么”耐心等待”,而是提前砸钱堆硬件!毕竟,AI再聪明,没有足够的”机器人大军”去执行任务,那不还是等于人脑空有想法但没有手脚吗?
    目前最大的绊脚石是什么?成本! 资深分析师Yafah算了一笔令人血压飙升的账:

  • 1000亿美元听起来很唬人对吧?
  • 但每台机器人10万美元?那只能买100万台,全球分分钟抢光,还不够塞牙缝!
  • 要想让机器人像智能手机那样普及?AI驱动的研发必须疯狂加速生产成本下降!
  • 好消息是,可能不用等到百万台机器人投产,也许10万台就能让制造效率直接起飞,把成本揍到地板上。而AI在未来十年还会维持现在的疯狂爬坡模式,成为全球经济的”超级变量发动机”。到了2030年,除了极少数需要人类”独特智慧”的任务(比如理解为什么人类会发明香菜和折耳根),大部分认知工作都可能被AI替代。到那时,虽然扩张速度会放缓,但飞向未来的列车不会刹车——因为”更快的世界“即将到来!
    Jaime画了个简单粗暴的三阶段路线图:

  • 规模化时代(2025-2030):”暴兵”!疯狂生产机器人,把硬件成本砸穿地板!
  • 商品化/普及时代(2030-2035):机器人白菜价,AI完成99%认知任务,GDP增速冲上10%+
  • AI经济时代(2035-2045):AI不仅接管经济,还开启”双曲线式超指数增长“,全球经济直接进入”狂暴模式“!
  • Jaime信心十足地表示:”AI已经是经济的主宰级力量了,未来十年让全球增速翻个倍?这不疯狂,绝对会发生!” 当然,乐观归乐观,现在问题还是——谁来掏钱买那10万美元的机器人? 要不……众筹?

  • (总结:要致富,先造机器人!)*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