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
0

当 AI 从试点进入规模化,华为数字金融的长期选择

15年华丽转身:从卖设备的”钢铁直男”到AI时代的”红娘”

还记得15年前那些只会卖基站、服务器的”钢铁直男”吗?如今他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专门撮合AI和企业谈恋爱的”生态红娘”。今年7月,媒婆…啊不是,调研机构IDC发布了一份“AI相亲成功率报告”

  • 2024年:工业企业和AI还处于”相亲认识阶段”,只有9.6%牵手成功
  • 2025年:将近一半(47.5%)的企业将和AI进入”热恋期”
  • 更劲爆的是:73.7%的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吃饭看电影”,直接把AI带回家见了”家长”——应用到公司几十个具体场景
  • 而Google云去年10月发布的《AI投资收益白皮书》则像一本《婚姻经济学》,数据显示:
    70%的企业高管表示,和AI”闪婚”第一年就赚回了彩礼钱!

  • 2025年风向大变*:
  • 从前:企业选择AI像是在选美——”你技术够不够潮?能不能上头条?”
  • 现在: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相亲角——”能不能帮我家店铺多卖两斤橘子?”
  • 在这个“不谈感情只谈钱”的新时代,华为在9月的全联接大会上果断当起了”AI婚介所”,不仅分享了“如何让AI和行业过日子”的经验心得,还推出了重磅嫁妆——
    其中华为数字金融军团这个”金牌媒婆”,专门给金融行业准备了FAB(FinAgent Booster)金融智能体加速器,简单来说就是:

  • 包教包会:让银行快速拥有自己的AI小管家
  • 闪婚套餐:把原本需要”恋爱长跑”的开发周期,变成”速配成功”
  • 幸福指南:手把手教AI融入业务流程,避免成为”花瓶太太”
  • 看来这场AI与企业的”集体婚礼”,华为是要把红娘这碗饭吃到底了!
    当 AI 从试点进入规模化,华为数字金融的长期选择

    华为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打造AI界的”印钞机”?

    华为最近搞了个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听起来是不是像要给银行装上”涡轮增压”?这东西号称能让客户像点外卖一样轻松开发智能体,顺便把AI的使用效率提升到”996程序员喝了十杯咖啡”的水平。

  • 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的”AI宣言”*
  • 这位CEO在台上慷慨激昂,就差没喊出”AI技术改变世界”的口号了。他表示华为可不是那种只会卖”AI装修材料”的供应商,而是要撸起袖子帮客户完完整整搞一场AI”整容手术”。

  • 金融AI:大饼还是真金?*
  • 虽然现在的金融AI还像个刚会走路的宝宝,但据说藏着金山银矿般的”结构性机会”——大概意思是别人都在挖煤,我们早就盯上了钻石矿。

  • 方案商的自我修养*
  • 要在这波AI浪潮里站稳脚跟,得修炼成”十项全能”选手:

  • 技术: 比武比武再比武
  • 生态: 交朋友交到腿软
  • 服务: 把客户宠上天
  • 缺了哪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服务AI客户的。

  • 华为的”双轨制AI战略”*
  • 技术版本: 在昇腾算力这个”地基”上,疯狂堆砌AI智能体平台、模型和应用场景——就像乐高玩家见了新款套装
  • 朋友圈策略: 猛刷存在感,目标是建个AI版的”万达广场”,从地基到屋顶都是开放合作的品牌档口
  • 最终愿景是让所有入驻的商家(客户)都能数钱数到手抽筋。话说回来,要是真能帮金融客户赚更多钱,这加速器改名叫”ATM制造机”也许更贴切?

    从数字金融到 AI 金融

    中国银行业的奇幻冒险:从算盘到AI的华丽转身

    第一章:纸笔大战与”档案超人”时代

    在遥远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银行柜台可不像现在这么”高科技”——那时候,银行职员们就是”档案超人”,每天和堆积如山的纸质文件搏斗:

  • 客户账户? 全在一沓沓纸张里堆着,找起来比在超市找停车位还难。
  • 查历史记录? 得靠工作人员手动”考古”,效率堪比用火柴棍打代码。
  • 凭证保管? 纸质文件要么发霉、要么失踪,活脱脱一场”金融版密室逃脱”。
  • 第二章:日立M150登场,数字化的曙光

    1978年,中国银行引进了一台叫“理光-8”的神秘主机,从此开启了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变形记”:

  • 80年代,日立M150小型计算机批量入华,储蓄、对公、联行业务纷纷”搬家”进电脑,银行业终于从”手工账本”迈入”电子计算器时代”。
  • 告别算盘和Excel前身,银行职员们终于不用再担心算错一个小数点,整张表格都得重抄了。
  • 第三章:互联网时代的”线上魔法”

    21世纪到来,互联网风潮席卷全球,银行业开始玩起了”线上魔术”:

  • 2002年,招商银行推出”掌上银行”,虽然那时候的手机屏幕小得像邮票,但人们已经能体验”短信汇款”这种未来科技。
  • 智能手机时代,线上汇款、买基金、炒股成了标配,银行APP比钱包还重要——毕竟现代人可以忘带钱包,但不能忘带手机!
  • 第四章:AI降临,银行的”智能管家”时代

    如今,金融行业进入数智化时代,AI技术开始大显身手:

  • 2021年”十四五”规划 直接点名AI、区块链和大数据,银行一下子成了”科技公司”。
  • 银行AI应用疯狂内卷:工行已有100+业务嵌入AI,邮储银行的”智能审贷助手”每天审3万笔贷款,AI的效率直接把人工比成了”蜗牛选手”。
  • 财务数据不说谎:AI银行的股东回报增长率(8.2%)比落后银行(4.9%)高一截,说明——科技就是金钱
  • 第五章:挑战仍存——AI虽强,但也不能”为所欲为”

    虽然AI看起来很美好,但问题也不少:

  • 中小银行:算力不够、人才不足,AI落地堪比”小学生挑战高数”。
  • 数据安全:模型靠不靠谱?算法透不透明?万一AI突然抽风,会不会把存款算没了?
  • 服务商压力山大:既要技术强,又要安全性高,还得便宜实惠——这难度堪比让机器人同时会煮咖啡、修电脑、写诗!
  • 结语:未来的银行长什么样?

    从手工记账到AI金融,中国银行业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已经站在了AI时代的风口。未来的银行可能没有柜台、没有现金,甚至没有人类柜员——而是由一群”数字大脑”在后台噼里啪啦算账。所以,下次看到银行APP弹出AI客服时……记得善待它,说不定哪天它就成了你的”财务管家”!

    华为数字金融 15 年:卖硬件——做软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华为:从卖盒子的到金融科技”老司机”

    1. 金融服务的”青铜时代”(2010年左右)

    那时候,华为还是个单纯的”硬件小贩”,主要业务是给银行卖些”盒子”——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还有那些能让金融机构IT系统稳如泰山的黑科技。虽然业务模型简单得像小学数学题,但华为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贴心的售后服务,很快就从”新手村”杀了出来。

  • 当时的华为:*
  • 主营业务:卖硬件(服务器、交换机、存储)
  • 核心竞争力:设备稳如狗,服务好得像海底捞
  • 2. 从”卖盒子”到”整条街我包了”(现在)

    如今的华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卖硬件的”憨憨”。它摇身一变,成了金融科技领域的超级供应商,业务覆盖硬件、软件、云、数据、AI,几乎承包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整条产业链。

  • 核心优势:*
  • 软硬通吃:不仅有硬件,还能提供云服务、数据库、AI模型
  • 市场份额第一:据沙利文和IDC统计,华为云在中国金融行业大模型市场稳坐头把交椅
  • 朋友圈广泛: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5600+金融客户,生态伙伴超过1.1万家
  • 3. 数字化转型的”武林秘籍”

    在这15年里,华为可不是光靠技术吃饭,它还偷偷观察银行大佬们怎么玩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经验

  • 关键经验总结:*
  • 大型银行的创新思路怎么玩?
  •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到底怎么搞?
  • AI来了,怎么让银行从”机器干活”变成”AI当家”?
  • 4. 2025战略:从”帮银行”到”给AI当教练”

    2023年,华为数字金融军团公布了新目标:

  • 打造坚不可摧的IT基建
  • 让银行应用现代化(别再用20年前的系统了)
  • 让决策更快更智能(别再靠经验拍脑袋了)
  • 让业务场景创新更猛(不然怎么卷得过互联网银行?)
  • 2025年,华为还增设了证券军团保险军团,准备让券商和保险公司也体验一把AI的快乐。

    5. 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AI时代的新”加速包”

    华为在2024全连接大会上推出FAB(FinAgent Booster)——一个能让银行自己造AI智能体的开发平台(而不是直接丢个AI给客户用)。

  • 为啥不直接给AI?*华为的曹冲解释:
  • “现在的AI变化太快了,给客户配现成的AI就像送辆自行车——过几个月就过时了。不如给他们一个工具箱,让他们自己造辆摩托车!”

    FAB的三大绝招:

  • 开箱易用
  • 50+ 预置场景工作流
  • 30+ 生态伙伴的”技能包”
  • 智能体开发时间从几个月减到几周,比装修房子快多了
  • 开箱随用
  • 快速嫁接第三方服务
  • 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装AI能力
  • 开箱畅用
  • 强化学习+提示词优化
  • 90%的意图识别准确率(差不多和人脑一样了)
  • 85%的任务调度准确率(比大多数项目经理强)
  • 6. 未来金融AI的4大变革

    华为预测,金融AI的发展趋势将是:

  • 从”点击按钮”到”自然聊天”(GUI→LUI)
  • 从”人+工具”到”人+AI同事”
  • 从”规则+表格”到”知识+智能体”
  • 从”纯CPU计算”到”智算+通算混合”
  •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华为建议金融机构把AI能力模块化,别一次性造个巨无霸,而是像拼乐高一样,按需组合。

    总结:华为的金融科技长征

  • 从硬件小白到全栈王者
  • 从单一产品到生态赋能
  •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 未来,华为要做的不仅是帮银行建系统,而是让每家金融机构都能DIY自己的AI大脑。毕竟,AI时代,”自己会造AI的银行才是真大腿”!
    当 AI 从试点进入规模化,华为数字金融的长期选择

    华为:让AI像资深专家一样搞定金融难题

    金融行业的安全要求有多高?大概就像让一只猫盯着一整盘金枪鱼却不许偷吃那么难。而华为这次带来的科技大餐,正是为了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安全?用魔法打败魔法!

    黑客现在玩得越来越花,以前觉得”1万亿年才能破解”的加密算法,在量子计算面前只需要100秒。华为的解决方案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黑科技:

  • 零信任园区网:实时动态鉴权,确保每次访问都像机场安检一样严格。
  • 量子安全广域网:抗量子解密,让黑客的量子计算机也挠头。
  • AI训推保护方案:防模型投毒,绝不让AI学坏。
  • 数据安全黑匣子:抗极限网络攻击,即使在最恶劣的网络环境下,数据也能安然无恙。
  • 高效AI:不光能算账,还能当”智囊”

    AI落地金融业,光有算力是不够的,还得会”动脑子”。华为的昇腾算力集群不仅能高速度低延迟暴算,还搞了一套”知识湖“,让AI不仅能查数据,还能像老会计一样理解业务逻辑。

  • 传统数据湖:数据堆着,AI只能干瞪眼。
  • 知识湖:把数据升级成带知识图谱、语义和业务上下文的经验池,AI调用数据前先”读题”,推理决策更精准。
  • 曹冲说得好:”管理知识得像管钱一样严格,这样AI才能真正懂业务。”

    总结

    华为的数字金融方案,不再是单纯堆硬件,而是让AI像金融老司机一样可靠。安全防得牢,算力跑得快,知识储备足——这才是真正的”开箱即用”。以后AI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可能会比某些实习生还靠谱!(调侃一下,毕竟AI不会摸鱼。)

    以 “融海计划” 引领生态共赢

    金融行业:一场不得不”抱团取暖”的高端派对

    有人说金融行业就像一场高端派对——你没点人脉和资源,连门都进不去。的确,在这个圈子里,”独狼”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抱团取暖”。

    1. 一场涉及多方的资金”接力赛”

    想象一下,一笔金融业务就像一场4×100米接力赛:

  • 第一棒:资金筹措(银行、投资机构)
  • 第二棒:风控审核(监管机构、合规团队)
  • 第三棒:技术支撑(金融科技公司)
  • 第四棒:落地执行(本地合作伙伴)
  • 而这场比赛的裁判,叫“全球监管”,而且裁判规矩越来越多,跑慢了违规,跑快了踩坑。难怪大家都说:”金融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马拉松。”

    2. 各家银行:不同的”健身目标”

    即便都是银行,大家的”健身目标”也各不相同:

  • 国有银行:目标是”增肌”(规模扩张),顺便完成”减脂”(合规)。
  • 股份制银行:既要”增肌”,又要”塑形”(差异化竞争)。
  • 区域小银行:专注于”练局部”,打造本地化特色业务。
  • 既然大家的训练计划不一样,一套通用的健身房会员卡显然不够用,必须搭配不同的私教课程(定制化方案)。

    3. 华为的金融生态:从”朋友圈”到”超级战队”

    华为在金融行业玩的是”朋友圈升级术”——

  • 2021年:推出”金融伙伴出海计划”(FPGGP),主打 “中国技术,全球卖”
  • 2023年:升级为”融海计划”,分成三个子计划:
  • 出海计划(FPGGP):帮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走出去”
  • 方案精筑计划(OBP):和合作伙伴一起打磨AI方案
  • 睿变创新计划(MVP):孵化AI金融新玩法
  • 这套打法还真有效:

  • 长亮科技合作,35天帮菲律宾数字银行上线贷款系统(比某些人装修房子的时间还短)。
  • 神州信息搞了个新系统,每秒能处理10000笔交易,结息日批计算缩短到60分钟(终于不用熬夜等结算了)。
  • 4. AI时代:别低估长期价值,也别高估短期效果

    在AI问题上,金融机构的困惑可以总结为:

  • 短期期待:”AI今天上线,明天就能赚大钱!”(实际:AI也会卡bug)
  • 长期犹豫:”AI真有那么神?”(实际:几年后可能颠覆行业)
  • 对此,华为的建议是:
    “别把AI当摇钱树,把它当一棵需要培育的果树。现在种下,未来吃果子。”所以他们盯上了八个关键环节——

  • 算力底座(让AI跑得更快)
  • 模型调优(让AI变得更聪明)
  • 知识图谱(让AI懂得行业规矩)
  • 工程落地(让AI真正能用)
  • 人才培养(让人类不失业)
  • 生态协同(让朋友圈更广)
  • ……

    5. 未来已来,但别指望一键升级

    金融行业的未来,既不是”一己之力单挑全球”,也不是”AI一键颠覆”。它更像是一场全球协作的科技马拉松——跑得快的带跑得慢的,懂技术的联合懂业务的,而华为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跑步教练+补给站”
    最后,借用曹冲的话:
    “别低估AI的长期价值,但也别指望它明天就让所有人财务自由。”(毕竟,就连AI也得一步一步学……)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