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软件大厂开始”动手动脚”:OpenAI竟然要造硬件了!
前几天,全世界最火的AI公司OpenAI突然搞了个大新闻:他们要和苹果的金牌代工厂立讯精密”勾搭”上了!消息一出,立讯精密的股价直接”嗖”地一声窜上了涨停板,市值瞬间涨到4420亿,堪称”AI概念股的新晋顶流”。
OpenAI的”硬件梦”清单
根据内部人士的爆料,OpenAI正在捣鼓一堆神奇的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而且,这批新玩意儿的目标发布时间定在了2026年末或2027年初,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还得再等两年才能知道——OpenAI到底是打算颠覆消费电子市场,还是单纯想让大家多买点”AI周边”来当摆设?
「自己造硬件」成新潮流?
看上去,OpenAI是铁了心要”软硬兼施”了。毕竟,”真正在乎软件的人,应该去制造属于自己的硬件”——这话听起来像极了一位理工男的倔强宣言。
不过,考虑到前有Meta的智能眼镜、亚马逊的Alexa音箱、谷歌的各种硬件尝试(当然,失败品也不少),OpenAI这次究竟是能玩出新花样,还是又要给大家贡献一波”科技公司跨界硬件翻车”的笑话?
当机器人老板遇上代工皇帝:一场AI版的豪门联姻
全球AI产业正从“码农敲键盘”进阶到“拧螺丝调参数”,硬件的崛起让科技圈瞬间变得“接地气”。在此背景下,曾经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立讯精密,终于意识到“组装AirPods”虽能挣钱,但长期看可能连隔壁卖糖炒栗子的大爷都不如(毕竟栗子还能涨价)。
门当户对?还是各怀鬼胎?
合作的甜蜜期,但未来……
时间会证明,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技术联姻,还是科技圈的又一场“商业相亲”。
身处“果链”阴影下的冰火两重天
一个”果粉”的神奇逆袭之路
从富士康”打工妹”到”果链女王”
曾经有位名叫王来春的女士,在富士康勤勤恳恳干了多年高级职员,突然有一天灵光一闪:”老给别人打工不行,我得让别人也给我打工!”于是乎,2010年,她带领自己的企业立讯精密上市,开始了华丽丽的”从打工女王到果链女王”的升级打怪之路。
第一阶段:富士康的”二手包工头”
一开始,王来春的创业画风是这样的——啥赚钱干什么,但赚得不多。她和老东家富士康关系不错,于是承接了大量富士康的订单,一度占了公司56%的收入。可惜这种活儿俗称“二次转包”,说白了就是辛苦干活拿小钱。那时候的王老板恐怕每天上班都在想:”这点钱赚着有啥意思?不如改行卖煎饼果子?”
第二阶段:果断抱上苹果大腿
不过2011年,我们的王老板突然灵机一动——功能机不行了,智能手机才是未来!于是她豪掷千金收购昆山联滔,从此一脚踏进”果链”。结果你猜怎么着?当年营收和净利润直接起飞——152.89%和185.33%的增长!这可是2008年到2020年间唯一一次三位数涨幅,堪称”一朝入果链,身价翻十年”。
第三阶段:AirPods订单让它”声名大噪”
2016年,王来春又做了一个骚操作——入股苏州美特,成功拿下AirPods代工订单。这下苹果CEO库克都被惊动了,亲自跑到她的昆山工厂参观并点赞:”牛X!“而她的股价也像打了鸡血一样一飞冲天,直接成了中小板市值龙头。
第四阶段:iPhone 12 mini再助巅峰
到2020年,苹果iPhone 12 mini发布,立讯精密负责其中的部分组件,股价又一次起飞,直接冲向历史最高点!这时候的王来春怕是要在办公室喊一句:”以前富士康叫我打工妹,现在库克叫我合伙人!”
结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所以,如果你的老板哪天突然说要去苹果代工厂参观,别犹豫,赶紧买股票!
说到靠着大树乘凉,立讯精密绝对是专业的——只不过这颗苹果树最近掉下来的苹果越来越小了。
苹果爸爸说东,果链企业不敢往西转方向盘。毛利率一路下滑的速度堪比减肥人士的体重:
立讯精密的股价这三年的表现堪称股市版的高台跳水:
王来春女士在2021年就启动了宏伟的”三条逃生路线”计划:
究竟是继续当苹果的”卑微打工人”,还是真的能实现”水果自由”?让我们拭目以待这部商战剧的下一季。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电动车时代的”备胎”成长记
强劲的增长,微薄的存在感
现实很骨感
明明赶上了新能源造车的”黄金十年”,立讯的汽车业务却活像个:
未来展望
要继续在汽车电子这个”高端局”里混,立讯可能需要:
(改写风格:财经脱口秀式吐槽)
科技巨头的”第二春”:那些甜蜜又苦涩的挑战
当一家企业试图寻找”第二春”时,就像中年大叔尝试健身一样充满戏剧性。立讯精密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它的”第二增长曲线”计划可真是让人又期待又捏把汗啊!
1. “二次发育”的烦恼
想当年,立讯精密在第一赛道上跑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如今它想”梅开二度”,可商业世界的”桃花运”哪有这么好接?
2. 甜蜜的”包袱”
立讯精密的”第二春”之路,就像每个中年人的健身计划——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谁说中年大叔不能逆袭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备注:本文纯属行业观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
Open AI为何牵手立讯精密
当”果链”遇上”AI链”:立讯精密的华丽转身
谁能想到,这家曾经默默为苹果打工的”幕后英雄”,如今要开始在AI界大显身手了?让我们一起来围观立讯精密这场”二次创业”的精彩瞬间!
从”富士康模式”到”钢铁侠工厂”的进化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无锡工厂那条全自动化产线——良率达到惊人的98.7%,这意味着100副AR眼镜里只有1.3副会让用户看到”重影”,这成绩比某些人类画家的视力还要稳定!
速度与激情:供应链版
2025年的”元宇宙”赌局
据说Meta的新款AR眼镜Celeste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而立讯精密已经拿到了入场券。业内专家分析:
这场转型大战告诉我们:在科技圈,今天还在组装耳机,明天可能就在构造未来了。立讯精密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技术过硬,”果链”企业也能在AI时代继续”链”接未来!
立讯精密的”全球制造游戏”:从iPhone代工到OpenAI的新宠?
1. OEM业务的”极限操作”
2. 全球布局的”地理大师课”
立讯精密在全球 29个国家和地区 开了 105个生产基地 和 28个研发中心,堪称制造业界的”连锁超市”。
3. 王来春的”港股上市计划”
这不仅是融资,更是立讯从”代工王者”向”国际多元巨头”的华丽转身。或许下一步,OpenAI的量产终端也得靠立讯的精密制造来”保送”?
科技圈的”复仇者联盟”:Open AI是如何打造硬件梦之队的?
神秘关键人:Jony Ive
这位苹果前首席设计总监,江湖人称”iPhone之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Open AI的”创意与设计”大佬。想象一下,一个曾经让无数人掏空钱包的设计天才,如今扛着Open AI的65亿美元支票簿四处招兵买马,简直就像是科技版的”复仇者联盟”开场!
挖角大战:苹果成了Open AI的人才超市
Open AI自从宣布收购io以后,就像个拿着购物清单的土豪——而苹果,不幸成了他们的”人才超市”。今年才过一半,苹果就少了二十多位硬件工程师!其中包括:
终极组合:苹果天才 + 立讯匠人
化学反应?这简直就是科技界的”核聚变”!不知道乔布斯的棺材板还能不能压得住……
总之,Open AI这次真的是人不狠,站不稳,一场硬核挖人大戏才刚刚开始!
AI硬件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乔布斯遇见艾伦·凯:一场硬核爱情的50年”保鲜”之旅
50年前,乔布斯一本正经地转述了艾伦·凯的金句:“真爱软件,就自己造硬件!” ——这句话至今仍是硬件圈的”婚姻誓言”,只是誓言的内容从”爱的承诺”变成了”内卷的开始”。
秉承着”图形界面必须美过初恋”的执着,乔布斯成功让PC和手机都变成了”外貌协会”的会员。而现在,Open AI和立讯精密的”AI+硬件”CP正在上演一场”云端恋爱,终端结婚”的工业浪漫。
AI硬件的”钞能力”:从721亿到4317亿的爱情长跑
更重要的是,每个成功的AI硬件都是一个”数据收割机”——你以为买的是智能眼镜?不,你其实是人工智能的”行走喂养员”。
同质化大战:25款AI眼镜,总有一款像你的前任
投资人郭晓菲一针见血:“供应链太成熟,硬件卷到像考场抄答案。”
来看看AI眼镜的”内卷现况”:
AI硬件的新纪元:当”智能”遇上”智障”
技术壁垒?不存在的!
如今的硬件技术壁垒跑得比刘翔退赛还快,供应链方案都进化到了”拿来就用”的地步,随便一家厂商都能掏出差不多的东西。于是,硬件厂商们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的局面很尴尬——智能不够,”智障”来凑。
智能手机:终极”替代之王”
在智能化还停留在”能动就行”的阶段时,AI硬件不仅要和那些”原始”的非智能设备打架,还得提防云服务和APP半路杀出来偷家。更惨的是,智能手机现在啥都能干——你出个智能音箱?手机自带语音助手;你搞个运动手表?手机上一步就能计步……仿佛所有单一功能的AI硬件,都是智能手机的功能补丁。
AI时代的终极拷问:你到底有多聪明?
好不容易熬到AI时代,厂商们终于悟了:光靠硬件堆配置,还不如PPT写得好使。真正的差异化不是看谁的芯片面积更大,而是看谁的软件能把硬件玩出花来。
这时候,流量入口思维就成了救命稻草——硬件只要能吸引用户进来就行,真正赚钱的还是背后的生态系统。这就逼着AI厂商们开始思考:”我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总不会是让用户多按一次按钮吧?”
核心竞争力:三座大山
未来,AI硬件想站稳脚跟,得翻过三座大山:
总结:AI硬件厂商的宿命
参考资料:
AI眼镜疯狂进化记:10倍销量暴增,9天一新品,这是要上天?
最近,AI眼镜的成交量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口气冲上10倍增长!平均每9天就有一款新品面世,简直是科技界的“快餐式创新”。这背后,究竟是技术的飞速进步,还是资本在疯狂“撒币”?
你可能不知道,某些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AI硬件的核心玩家。比如立讯精密,从给苹果拧螺丝,到如今在AI领域疯狂输出,直接干到千亿市值!这剧本,比李佳琦从售货员变“口红一哥”还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