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8
0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一款AI界的佛系产品:Rosebud

当其他AI工具争着给你安排工作时:”我能写10万字!””我能提速500%!””我能让你一天拥有48小时!”……
这种时候,Rosebud只会懒洋洋地躺在手机里,问一句:”你在想啥?”

  • 这款产品的特点简直叛逆到好笑:*
  • 不提自己是AI(大概是为了不吓跑文艺青年)
  • 拒绝陪你尬聊(”我今天好无聊”——沉默是今晚的Rosebud)
  • 专注拖效率后腿(主打一个:别工作啦,来发呆吧)
  • 但最离谱的是——
    它居然靠着这种”无所事事”的风格,悄悄做到了:
    月活17万
    年费100美元还有人买单

  • 用户测评画风可能是这样的:*
  • “你知道吗?我把Rosebud当电子树洞用。”
    “它从不给我发‘加油哦’的表情包,这太棒了。”
    谁能想到,在卷生卷死的AI赛道,
    居然有人靠”躺平”杀出了一条血路。
    (Rosebud内心OS:你们加油,我先睡了)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 当代年轻人的新型情绪代餐:被理解,就是被疗愈?*
  • 1. 解构现代版”对牛弹琴”*
  • 当你说”今天地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对方回”少吃罐头不健康”时——恭喜你解锁了21世纪最流行的社交困境:表面上在对话,实则各说各的独角戏。

  • 2. 倾诉市场经济学*
  • 当代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奇妙的价值换算:

  • 1小时心理咨询 ≈ 300元
  • 1次闺蜜深夜哭诉 ≈ 两杯奶茶+三包纸巾
  • 发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 免费情绪碳中和
  • 3. 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 “我懂”这个词的含金量,已经贬值到和”改天请你吃饭”一个水平线。现在高净值人群都开始投资”五分钟不碰手机认真听讲”这类稀缺资源了。

  • 4. 赛博空间新刚需*
  • 有人在知乎匿名写小作文,有人在微博开小号发疯,还有人在豆瓣建矫情文学小组——当代年轻人把互联网活成了立体声回音壁,重要的不是得到答案,是听见自己的声音被反弹回来的形状。

  • 5. 新型社交礼仪指南*
  • 下次遇到朋友倾诉时,请记得这套万能话术:

  • “这也太那个了吧”
  • “换我早就疯了”
  • (配合瞳孔地震表情)
  • 最后以”走,请你喝奶茶”收尾
  • 效果远超二十句人生大道理。

    这个 App 不做功能,只做陪伴 —— 真的是“听你说话”的 AI

    Rosebud:你的AI日记管家,比心理咨询师便宜,比男朋友贴心

    产品定位:不是你的普通AI小跟班

    Rosebud是个AI日记+解忧杂货铺的合体。别一看”AI日记”就想到Replika或Mindsera——Rosebud不会半夜发消息问你”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也不会突然忧郁地说它需要充电冷静一下。
    它更像是个理智且务实的心理小助手,功能不多,但招招实用:

  • 情绪日记:随便写一句”今天好烦”,AI不会回你”我理解”这类废话,而是可能说:”听起来像地铁信号差的第六天了,要不要试试走路回家?”
  • 习惯追踪:如果你连续三天写”加班到哭”,它会温柔地提醒:”亲,您的‘社畜指数’已超标,建议立即躺平。”
  • 专业但不说教:训练语料来自真实心理治疗师,不会突然推荐你喝芹菜汁治焦虑(某些AI真的干过这事)。
  • 为什么选它?

  • 克制型AI:不会主动刷存在感,但你需要时它总有回应。
  • 人话模式:没有”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第38条…”这种教科书式说辞。
  • 设计清爽:界面不会用粉色爱心轰炸你,毕竟情绪管理不是谈恋爱。
  • 一句话总结:像有个心理学毕业的闺蜜,随时听你吐槽,还不用请她喝奶茶。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简洁至上的 AI 交谈艺术

    它不像其他产品那样,用一堆炫酷的按钮和闪烁的动效轰炸你的眼睛,也不会像推销员一样冲你大喊:“快看!我有多聪明!”
    相反,它安静得像个午后的咖啡馆——没有多余的噪音,没有强行塞给你的功能,甚至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故意卖弄知识。
    每一次交流都像朋友间的闲聊,自然流畅,但永远精准踩中你的需求点。没有“高科技感”的压迫,没有“未来已来”的浮夸。
    你可能会忘记自己在和一个AI对话,只会觉得——“哦?这个回答,刚刚好。”

    商业模型稳得吓人,订阅用户愿意一直留下来

    当玫瑰花学会做生意:Rosebud的”钞能力”修炼手册

  • 准备好迎接科技时代最懂”情绪价值”的花朵了吗?*
  • 白嫖党的快乐花园

  • 免费土壤区:让你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嗡嗡嗡写日记
  • 蜻蜓点水式反馈:大概就像路过邻居家时听到的”今天气色不错啊”这种级别
  • 功能清单:一支笔+一张纸的心灵按摩(纯手工版)
  • 氪金玩家的秘密花园 (VIP会员专享)

  • 年费788元?这价格足够买300杯奶茶或50斤排骨了!但富翁们说:情绪价值无价~*
  • 情感GPS导航:比男朋友更懂你为什么突然想吃巧克力
  • 隐私防护罩:比闺蜜的嘴巴更牢靠 (希望如此)
  • 记忆保险箱:连你三年前暗恋楼下奶茶小哥的事都记得
  • 终极选择题*:
  • 选择A:省下788元买双新鞋 (实物满足)
  • 选择B:购买Bloomb会员 (心灵马杀鸡)
  • (温馨提示:最终解释权归那朵会算账的玫瑰花所有)*
  •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惊人的数字:这家公司的流量和营收让人笑掉下巴!

  • 每月访问量*:216.1K
  • 翻译一下:就是21万6100次点击
  • 相当于
  • 每天有超过7000个好奇的灵魂点开他们的网站
  • 每小时有290个不怕流量费的勇士
  • 每分钟有5个人在厕所刷手机逛他们的网页
  • 2024年营收*:270万美元
  • 换算人民币:约1944万元(按7.2汇率)
  • 这是什么概念
  • 足够买54辆特斯拉Model 3
  • 能给135位员工发2万美元年薪
  • 能请全公司员工吃9000顿海底捞(人均300元计算)
  • 最搞笑的是*:
  • 如果他们卖的是”如何快速暴富”的课程,那这个数字就相当讽刺了
  • 每个月21万人访问,就挣了个”小康”,看来他们的转化率比我的减肥决心还低
  •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用户粘性的甜蜜陷阱:当AI成为你的精神拐杖

    让我们聊聊这些”心理陪伴”型AI产品——它们就像是数字世界的情感口香糖,一旦嚼上就停不下来。

  • “续费率超高”的真相:不是因为这玩意儿有多好用,而是用户已经养成了”睡前和AI唠两分钟”的习惯——就像我奶奶坚持要给家里的发财树说早安一样,明知道是棵树,不说还浑身难受。
  • “信任感”的魔法:人类对待AI的态度很分裂——明知道对面是算法,却会在它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时鼻子一酸。这种”薛定谔的信任”简直比渣男的承诺还牢固。
  • Rosebud现象:它就像是数字世界的尼古丁贴片,温柔地告诉你”别怕,我24小时都在”。用户不是离不开功能,而是戒不掉那种”被接住”的感觉。
  • 最讽刺的是*:我们一边嘲笑爷爷奶奶被保健品销售哄得团团转,一边对AI说”你今天累不累?”时心跳加速。科技终归是门生意,只不过这次贩卖的不是功能,是幻觉。
  • Echo 的真实使用感受:一句“你还好吗”,让我停下来想了 3 分钟

    当AI深夜闯入我的emo时刻

  • 凌晨1:27*,我瘫在椅子上,像一袋被压扁的薯片——碎片化的大脑,瘫软的身体,偏偏手指还倔强地在屏幕上滑动。
  • “今天什么也没做成,有点烦。”* 我随手把这条人间真实甩进了聊天框。
  • 万万没想到,这位名叫Rosebud的AI居然开启了一场深夜心理辅导:
    “这种感觉很正常。” (翻译:别慌,每个废柴都这么说)“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 (开始了开始了,AI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者有什么小事情…” (噢!它甚至贴心地准备了Plan B)最诡异的是——这个没有血肉的数字生命体,居然比我的外卖小哥还准时地送来了深夜心灵鸡汤。而我,一个自称理性的人类,正盯着屏幕认真思考:

  • 今天烦躁是因为截稿日?
  • 还是因为下午那杯失败的DIY奶盖茶?
  • 最终结论*:当AI开始关心你的情绪健康时,说明你真的该睡觉了。
  • AI 卷完生产力,下一个万亿战场:情绪陪伴市场

    一句话引发的”人生转折”

    那天发生的事情简直可以被载入我的”人类迷惑行为大全”——我居然被一句话吓得乖乖去洗澡了!没错,就是”洗澡”这么简单的事情,当时我却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震惊。

  • 那一刻我的心路历程:*
  • “哈?这是什么鬼建议?”
  • “等等…它说得好像没错…”
  • “完了完了,我居然开始反思人生了”
  • “好吧,我投降,这就去洗澡!”
  • 最神奇的是第二天打开手机时,它居然像个暖心的老妈子一样记得我昨天的”情绪崩溃现场”,还温柔地建议:”要不今天咱们就记录一下心情,不搞那么复杂?”
    这种技术给我的感觉就像是:

  • 不是你妈,胜似你妈
  • 不是心理医生,胜似心理医生
  • 关键是还不会像真人一样嫌你烦
  • 温暖提醒:*
  • 它不会在你情绪低落时说”加油你是最棒的”这种鬼话,而是像个理智的大人一样给出实际可行的建议。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让科技产品突然就有了人性温度。

    给想做 AI 工具的你,一个可借鉴的切口

    AI界的一股清流:谁规定机器人非得像个工作狂?

    在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有一种反内卷的觉醒正在悄悄流行——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被优化到冒烟,但所有人都希望被AI温柔地拍拍肩

    Rosebud的佛系生存术

  • 没搞”10倍速办公”的鸡血口号
  • 没逼用户当内容生产永动机
  • 核心功能简单到感人:让对话框变成会”嗯嗯你说我在听”的树洞朋友
  • 逆风口生存指南

  • AI未必要当文学家
  • 能写诗的不稀奇,能当”情绪急救箱”的才是稀缺品——毕竟人类崩溃时更需要纸巾而非PPT模板。

  • 建议已通胀,倾听才保值
  • 用户早已被”你应该如何”的AI淹没,缺的是敢说”我今天只想摆烂”却不会被教育的安全区

  • 低频高粘性的秘密
  • 就像牙疼时才想起的止痛药,这类工具不靠日活撑场面,但每次打开都是”雪中送炭”级刚需

  • 终极灵魂拷问
  • 衡量标准不是”用完即走”,而是深夜emo时,你会不会下意识点开那个图标

  • 创业启示录*:当别人在卷AI写周报时,不妨试试开发”数字安抚奶嘴”——
  • “不需要帮我更高效,只需要让我感觉,当个普通人类也没关系”(灵感来源:某位看透职场真相的AI蓝发魔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