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铲屎官潘博士最近不太对劲。
当普通两脚兽还在纠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时,我家团队已经玩起了”先有AI还是先有原子阵列”的魔术。温馨提示:该技术或将用于——
最后附上来自549个量子化身的温馨提示:别问我们到底死没死,问就是在跳踢踏舞! ⬛
我的科研论文闯进了物理界的”八卦头条”!
换句话说——我的研究不仅被发到了顶刊上,还被物理界的狗仔队盯上了,成了热门话题!
现在,论文不仅稳坐学术殿堂,还喜提”物理八卦版”的头条待遇,堪称学术界的”热搜体质”!
量子计算机:中原子杂货铺开业啦!
科学家们最近捣鼓出了一个99.97%“不出意外”保证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系统,这个数字比你家Wi-Fi的稳定性还高。
据说性能已经持平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最高水平。这下科学家们终于可以开始考虑把量子计算机做成“不会崩溃的Windows系统”了!
仅用60毫秒重排2024个原子
当薛定谔的猫遇上原子大挪移
各位观众朋友们,在咱们正式进入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科学世界之前,请允许我先为大家展示一个”既死又活”的明星选手——薛定谔的猫先生!
这只倒霉又幸运的喵星人将成为本场科学大秀的主角之一。不过先别急着哭(毕竟它还活着…或者说还没死透),让我们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玩弄原子的:
接下来请欣赏这段会让牛顿掀棺而起、爱因斯坦瞪大眼睛的科学实(魔)验(术)大片——《猫、原子和疯狂的科学家们》!准备好你的爆米花,这可比看漫威电影刺激多了!
量子华尔兹:铷原子的慢动作芭蕾
为什么我们要折腾这群”佛系”的中性原子?
1. 这群原子的特殊技能
中性原子体系——听起来就很中庸,不温不火,但实际上这群不带电的家伙堪称量子世界的「佛系学霸」。它们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领域的潜力巨大,主要原因如下:
2. 问题来了:排列原子的活儿太难了!
以前科学家们想把随机散落的中性原子排成完美的阵列,就好比让一群喝醉的猫排队——难度爆表。传统方法有以下几大痛点:
3. 量子计算机的需求 VS 现实困境
量子计算机就好比一个「原子停车场」,每个原子是一个车(量子比特),计算时需要在车位间挪车。但问题是:
4. 科学家是如何开挂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陆朝阳教授率领的团队(量子界的「复仇者联盟」)决定:不用蛮力,用AI!
他们的操作堪称科技版「一键整理桌面」:
并行操作:不再一个一个挪原子,而是让AI规划全局调整方案,所有原子同步行动。
超快执行:60毫秒就能排好2024个原子(人类眨个眼的时间都不到)。
规模不受限:现在不管是2000个还是更多,AI都能轻松搞定。
总结:AI让量子计算机”起飞”了
科学家们终于突破瓶颈,让量子计算机不再被拖后腿。这套AI加持的操控技术,可以让量子计算迈入全新阶段——量大、速度快、效率高。
说白了就是:以前需要手动摆积木,现在直接AI一键搭出一座城堡!
量子版的”拼多多”:科学家用2024个原子摆了个超大阵列
最近,量子物理界掀起了一场”原子拼图大赛”。中国团队用2024个原子摆出了一个完美的无缺陷阵列,简直就像是用显微镜级别的积木搭建了一座金字塔!要知道这可比去年最厉害的玩家多拼了好几百块”积木”,直接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有”最精密拼图”这个项目的话。
这项研究到底哪里牛?
量子界的”木桶理论”
量子技术的发展就像是组装一只木桶:
量子计算机的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由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复仇者联盟”共同完成。现在他们正在思考:能不能用这个方法造个量子版”乐高死星”?或者至少是个原子大小的”Hello Kitty”?
团队介绍
认识我们的”超级英雄”团队!
你以为我们在介绍一群普通同事?不不不,他们可是披着工装的007特工——白天写PPT,晚上打代码,周末还要和咖啡机斗智斗勇!
团队风云榜
……还有更多神秘角色正在“待机模式”中等待剧情展开!
总结:这支队伍不是普通的职场人士——他们是踩着DDL起飞、追着KPI奔跑的办公室战士!
量子世界的”顽童院士”——潘建伟的科研奇幻之旅
1. 东阳小伙的”学霸进化史”
这位来自浙江东阳的”别人家的孩子”,以”中科大—维也纳大学”双城求学记完成了从学霸到学术大神的华丽转身。本科硕士在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打怪升级”,博士阶段直接空降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把”量子力学”这门天书读成了畅销小说。
2. 科研路上的”连连看大师”
这位院士的科学成就简直就是在玩科学界的”量子版连连看”:
3. 职务变迁的”合理升级路线”
从2011年当选院士到2015年成为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院士用实际行动证明:
(温馨提示:此路线仅供参考,实际执行难度)
4. 团队合作的”量子羁绊”
这位”量子队长”带领着陆朝阳、刘乃乐等科研伙伴,把量子计算玩出了新高度。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可能比量子纠缠还要紧密——毕竟能一起数清楚255个光子的人,感情怎么可能不好?
(特别说明:本文采用”科学相声”文体创作,所有科研成就均属事实,但表述方式可能存在”量子态的幽默叠加”)
陆朝阳:”量子鬼才”的科学奇幻冒险记
这位来自浙江东阳的学霸可不是一般人——剑桥大学的物理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在量子世界里搞事情的水平堪比哈利波特在魔法界的成就!他与潘建伟院士这对”量子黄金搭档”一起打造了轰动世界的”九章系列“量子计算机,连诺贝尔奖得主Zeilinger都忍不住给他起了个霸气外号:”量子鬼才“!
这位”鬼才”究竟在量子世界玩了什么花样?
他证明了在量子力学这个奇妙世界里,虚数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就像吃小笼包不能没有醋,量子信息科学没有虚数就玩不转。这位硬核学霸用数学给量子世界办了张”身份证”。
如果说普通科学家是在玩弹珠,陆教授就是在给光子上贵族礼仪课——他制造出了全球最优雅的单光子和最般配的纠缠光子对!这技术简直是量子界的”世纪佳缘”,为各种量子黑科技打下了物理基础。
他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简单来说就是把量子信息像快递一样”咻”地传走,只不过比顺丰快了大约1415926倍!再加上”九章”系列量子计算机的突破,直接把我国量子计算带到了”高铁速度”。
量子版”复仇者联盟”
想象一下:潘建伟院士像量子界的”钢铁侠”提供创意和资源,陆朝阳教授则是”奇异博士”用魔法般的实验技术把这些疯狂想法变成现实。他们联手打造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堪称科学界的”无限手套”——虽然不能用来打响指灭霸,但在计算特定问题上能把超级计算机虐成算盘!
(PS:诺奖得主Zeilinger赐予的”量子鬼才”称号,建议印在陆教授的名片上,绝对比”教授”头衔拉风十倍!)
陈明城:从厦大学霸到”量子界的超级英雄”
人物档案
他的故事:像极了科幻电影,但比电影牛多了
总结:科学界的”江湖新秀”
陈明城——量子计算的“超级玩家”,师出名门,战功彪炳,不仅搞定了高深的量子算法,还顺便拿了一堆奖。年轻有为?可能’有为’这个词都有点谦虚了。
“论文印刷机”芮俊教授的科学奇幻之旅
这位科研界的”高产打工人”芮俊教授,堪称中国科大的”镇校之宝”。以下是他的”开挂”简历:
学术生涯速通攻略
论文发表:高产似XX
芮教授的发论文速度堪比印刷机,目前战绩包括:
引用量:同行们的集体”点赞”
SCI引用592+次(意思是至少有592位同行看着他的论文说:”我去,这也能想到?!”)
荣誉收割机模式
总结:芮俊教授大概是把”科学家”这个职业升到了满级,剩下的就是等别人来膜拜了。
关于苏兆锋的有趣小百科
基本信息
特色解码
综上,这是一位 “既能debug代码又能计算宇宙真理” 的优秀学者!
量子领域的”魔法学徒”:钟翰森的科学奇幻之旅
他可不是普通的博士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验室里,钟翰森更像是《哈利波特》里挥动魔杖的天才巫师,只不过他的”魔法棒”是一束光子,而他的”咒语”是量子纠缠。
作为潘建伟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这位年轻的”量子法师”主导了 “九章”系列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的研发工作,成功让12个光子”手拉手”(物理学家们优雅地称之为”纠缠”),创下多项 世界纪录。
荣誉收割机:从青橙奖到MIT TR35
AI + 量子 = 未来科技的”鸳鸯锅”?
钟翰森的研究就像是在科技界的火锅里,把 AI 和 量子计算 这两样食材涮到了一起。他坦言目前的探索还很早期,但上海已经在 中性原子量子计算 领域率先布局,”相当于在火锅里先下了一片毛肚”。
(本文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作者 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