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5
0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科研界的”奥斯卡”颁奖啦!ACM SIGGRAPH新执委闪亮登场

万众瞩目的”计算机图形学奥斯卡”——ACM SIGGRAPH 2025年执委选举结果新鲜出炉!本届选举共选出三位”学术大咖”,其中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高票当选Director A,成功加入这个”学霸天团”!

新晋执委”奖项”一览

  • 最佳学术导演奖:陈宝权(北京大学)
  • 最佳技术特效奖:其他两位神秘大佬(毕竟今天的主角是我们的”北大侠”)
  • 为什么说这比抢到学术会议前排座位还难?

  • 竞争激烈程度堪比论文被拒稿:ACM SIGGRAPH执委选举不是”举手投票”,而是全球顶尖学者拼实力、拼影响力的大擂台。
  • 学术圈”流量担当”:当选者不仅要有硬核研究,还得是行业公认的”学术KOL”。
  • 陈教授的当选,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让中国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UP UP”!
    小道消息:据说陈教授听到自己当选后第一反应是——”这下论文DDL能延期吗?”)

  • 再次祝贺陈宝权教授!* 期待未来中国学者在ACM SIGGRAPH的舞台上继续”秀操作”!
  •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又一个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刷屏”!

    没想到吧?清华大学又双叒搞了个大新闻!这次的主角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学者,而是继胡事民院士之后,又一位中国教授成功打入ACM SIGGRAPH的”高管层”。这可真是比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还难呢!

  • 任期长达三年,从2025年9月开始,这位神秘大佬即将在这全球顶尖计算机图形学组织里指点江山。要知道,ACM SIGGRAPH可不是什么随便发发论文的组织,人家管着全球最顶尖的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活动,每年各路科技大佬挤破头都想蹭个热度*!
  • 这个”董事局”到底干啥的?

    想象一下,这是个9人董事会(外加2个”空降”成员),职责包括:

  • 战略规划——相当于给计算机图形学界制定行业规矩
  • 监管组织运作——比如开会时该吃啥零食(不是)
  • 领导大型会议——其中最出名的是SIGGRAPH(北美)和SIGGRAPH Asia(横扫亚澳),一年下来能吸引数万技术大咖去打卡
  • 为啥这事儿这么牛?

  • 全地球最聪明的脑袋都在这里开会——SIGGRAPH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学术聚会,论文录取率堪比考研复试线
  • 中国影响力翻倍——继胡院士之后,又一位中国教授入选,这下咱们学界在全球的话语权更大了!
  • 幕后操盘手——执委会可不是搞PPT演讲的,而是真真正正规划全球计算机图形学的未来
  • 这回可算是中国科技硬实力的完美秀肌肉!所以,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学术新闻——说不定几年后,咱们玩的游戏、看的电影里,就有这位教授的算法“出镜”了呢!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SIGGRAPH 2025:像素界的奥斯卡引爆好莱坞

    快来围观!世界上最炫酷的数字魔法师们要开派对了!SIGGRAPH 2025电子影院奖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被誉为”计算机图形界的超级碗”究竟有什么好玩的:

  • 为啥说SIGGRAPH是技术宅们的天堂?*
  • 这里集结了全球最顶尖的数字造梦师
  • 每年都有让人掉下巴的”这不科学!”黑科技亮相
  • 获奖作品能让《阿凡达》团队都竖起大拇指
  • 参会指南(非正式版):*
  • 眼睛可能会不够用 – 建议自带备用眼球
  • 小心下巴脱臼 – 看到获奖作品前请先活动下巴关节
  • 准备尖叫 – 但请注意不要吓到旁边的技术大神
  • 这场大会可不是普通的学术会议,而是数字艺术界的狂欢节!从让头发丝跳舞的动画到逼真到分不清现实的特效,这里的每个演示都能让你的世界观崩塌重建。

  • 友情提示:参会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我的PPT好low”综合症,请慎重考虑!*
  • 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技术盛宴

    不管你是因为热爱图形学还是单纯想看看未来长啥样,这场大会绝对值得你列入”有生之年必看清单”。记住,在这里,”不可能”三个字是要收费的!

    陈宝权教授简介

    陈宝权:一个从纽约漫步到北京的”图形玩家”

    头衔大杂烩

  •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听起来就很贵气)
  • 智能学院副院长(简称”AI学院的二把手”)
  • 前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曾经是”山大码农帮帮主”)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可视计算中心创始人(搞图形的”帮派鼻祖”)
  • 职业生涯:横跨中美的高端”图形玩家”

  • 早期:美国冒险记
  • 纽约大学博士后(在纽约的实验室里研究怎么让电脑画得更漂亮)
  •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教授(冷到电脑都不愿渲染的地方教图形学)
  • 回国:深圳、山东、北京三城记
  • 创办可视计算中心(在深圳造了个”图形魔法学校”)
  • 山大计算机学院院长(带领山东的程序员修习”3D修仙指南”)
  • 北大智能学院副院长(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教AI看懂三维世界)
  • 研究领域:用电脑”玩”3D

  • 计算机图形学(让电脑学会画画)
  • 三维视觉(教机器看懂哪里是沙发、哪里是猫咪)
  • 可视化(让你的数据看起来像科幻电影的界面)
  • 现在,他正在北大领着大家研究如何让AI更”立体”地思考,毕竟,连AI都想学会打3D游戏了。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一位”奖项收割机”的多彩学术人生

    如果科研界也有”剁手节”,这位大佬的购物车里估计全是论文和奖项!他在ACM SIGGRAPH、IEEE VIS、ACM TOG这类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堪比某些人的朋友圈动态——200+篇!不仅如此,他还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的各大国际会议里,常年扮演“程序委员会幕后大Boss”的角色。

    荣誉墙都快不够用了

  • 时间考验?不在话下! 拿下了ACM SIGGRAPH “十年时间检验奖”(Test-of-Time Award),相当于学术界的”经典款”认证!
  • 最佳论文拿到手软:历年来横扫各路大奖,包括ACM SCA 2025、SIGGRAPH Asia 2022、SIGGRAPH 2022(”荣誉提名”,也就是”差点拿第一”的优雅说法)、IEEE Visualization 2005 等等……
  • 各路人才计划”集邮”专家
  • 中科院”百人计划”(2008)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 —— 这位学者的简历可能比某些公司的上市招股书还丰富!
  • Fellow届的”满级玩家”

    你以为拿到几个Fellow就不错了?他还集齐了一套!

  • 2017年:成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
  • 2020年:当选 IEEE Fellow(相当于学术界的”终身成就奖”)
  • 2021年:入选 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再加冕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
  • 2024年:创造历史,作为首位中国学者入选 ACM SIGGRAPH Academy —— 这下终于能说”我在国际顶流里做顶流”了!
  • 学霸的”通关路线图”

    这位大神的求学经历简直是”985+海归”的标准模板:

  • 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导师是后来成为深圳大学校长的谢维信教授)
  • 硕士冲进清华大学,学的是电子工程
  • 博士远渡重洋,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拿下计算机科学学位(1999年毕业)
  • 总结:他不仅会写论文,还会给论文颁奖,顺便再给自己的Title添几个金光闪闪的头衔。这种级别的科研大佬,大概连休息时间都在想”下一个奖杯该放哪儿”吧?

    读博首次参加会议,二十余年后终当执委

    陈宝权教授的奇幻学术之旅:从SIGGRAPH萌新到”3D视觉教父”

    1998年,一个叫陈宝权的博士小伙儿第一次勇闯ACM SIGGRAPH会议,地点在奥兰多,那时他还没想到,自己会和这个会议纠缠二十多年……

  • SIGGRAPH篇:从萌新到”亚洲扛把子”*
  • 2013–2015年:担任”SIGGRAPH Asia大会咨询小组成员”,人称”SACAG忍者”,专门负责给大佬们提供专业建议(虽然偶尔会被咖啡问题难倒)。
  • 2011–2012年:荣升”SIGGRAPH Asia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天思考的不是论文,而是”明年会场放多少袋薯片才能满足程序员的需求”。
  • 2014年:成功登顶,成为SIGGRAPH亚洲会议主席,从此江湖人称”亚洲图形学掌门人”。
  • 技术论文控:作为SIGGRAPH和SIGGRAPH Asia的论文分类评审员、仲裁人*,他的日常就是一边看论文一边嘟囔:”这比国产剧剧情还曲折……”
  • 会议狂魔的养成之路*
  • 2005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当助理教授时,一不小心就成了IEEE Visualization大会主席,从此走上”会议搞事路线”。
  • 2021年:创办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现已成为国内最火爆的3D视觉盛宴,每年吸引1500+科研宅、工程师和科幻迷(以及他们的咖啡杯)。
  • 跨界搞事:从电影到AI*
  • 他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让特效师少掉几根头发。
  • 现在还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兼职,试图教会艺术家们如何优雅地说:”你的渲染参数不太对……”
  • AI与GPU的奇怪缘分*
  • 英伟达的GPU本来是给游戏宅玩的,结果被科学家们发现”这玩意儿算得比华为手机抢购还快!”
  • 现在它摇身一变成为“AI之芯”,深度学习跑得比博尔特还快,某些计算比CPU快10~100倍
  • 陈教授的内心OS:”早知道当年多囤点显卡了……”
  • 总结*
  • 从SIGGRAPH萌新到China3DV创始人,从图形学到AI,陈宝权的学术经历就像一场3D版的《速度与激情》,而我们,就是坐在后排吃爆米花的观众。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当AI跑来砸场子:计算机图形学的危机与重生

    1. AI时代的”不速之客”

    计算机图形学(CG)这些年日子过得挺滋润,SIGGRAPH 更是像CG圈的时尚派对,每年都在秀光线追踪、实时光影这种高科技肌肉。结果AI这家伙突然闯进来,二话不说开始花样翻新GAN画画、NeRF建模、Diffusion生成……
    SIGGRAPH团队表情“WTF?!”

    2. 惊喜包的诱惑:Omniverse算什么定位?

    英伟达笑嘻嘻地掏出Omniverse,一边写着“视觉特效神器”,一边暗搓搓搞AI驱动的数字孪生、机器人学习……

  • CG学者的困惑*:
  • “所以我们到底是搞渲染,还是去喂机器人数据?”
  • AI:嘿嘿,两个都要哦~
  • 3. SIGGRAPH的求生之路:要么进化,要么变博物馆

    老牌CG组织SIGGRAPH现在有个新课题——别沦落成“怀旧技术展”

  • 解决方案?*
  • 拥抱AI同行者(虽然人家车速太快)
  • 开发新脑洞(AI+传统CG=未来?)
  • 搞点跨界大新闻(比如VR+AI+元宇宙?)
  • 否则?*
  • 下次AI开会,CG学者说不定得卖票听讲座了……

    本次入选的其他执委

    好莱坞谁当导演?抽签抽到了她!

    在最新一场“导演大乐透”中,幸运女神微笑着转动了她的命运转盘——结果Kalina Borkiewicz小姐成为了那个被命运狠狠吻了一口的幸运儿!

    为什么是她?

    说实话,没人知道。导演选拔委员会这次放弃了简历审核面试淘汰环节,改用了更公平、更刺激的方式:

  • 扔飞镖(但靶子太小,两次扔丢)
  • 摇骰子(但他们可能作弊,没人相信6点连续出现)
  • 最后决定——抽签!
  • 就这样,正在喝咖啡的Kalina Borkiewicz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
    “恭喜!您现在是我们下一个大片的导演啦!”而她当时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她能行吗?

    谁知道呢?反正好莱坞最喜欢惊喜了,说不定这部片子会成为史上最神经质的代表作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这位学术界的”跨界女王”:Jenny Dana的多面人生

    教育经历:学术马拉松选手

  • 2024年1月 —— 开始新副本:在犹他大学攻读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可视化博士学位
  • 2019-2021 —— 中期存档点: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 2012年 —— 新手村毕业:同样在伊利诺伊大学拿下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 工作经历:”跳跳虎”的职业轨迹

    想象一下这位女士的简历厚度:

  • Autodesk Research 的高科技魔法实验室
  • 跳到 纽约时报 的说故事前线
  • 再蹦到 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的地下超级计算机洞穴
  • 她就像学术界的”跨界厨师”,把所有知识领域搅拌成一锅美味的智识炖菜。

    专业兴趣:菜单太长读不完

    这位女士的大脑里可能装着一个专业兴趣超市:

  • 大数据讲故事
  • 计算机视觉魔法
  • 用户体验设计读心术
  • 电影特效变戏法
  • 计算摄影时光机
  • 2024年新成就解锁:成功入选 Director C* —— 这大概是她简历上最新款的”贴纸”。
  •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的电脑出了问题,她可能不仅能修好它,还能用你的错误代码拍一部IMAX大片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Jenny Dana:CG界的蝴蝶,飞过学术与商业的花园

    这位名叫Jenny Dana的计算机图形(CG)大侠,可不是普通码农——她是个自由的灵魂!职业生涯如同她手中的3D模型一样多姿多彩,飞檐走壁于各个领域,顺便给科研机构和巨头企业丢下一堆“技术炸弹”。

  • 实验室里的极客:曾混迹于高端实验室,比如Interval Research和索尼,大概是那种穿着拖鞋啃着披萨,却能随手画出让老板们屏住呼吸的3D模型的人。
  • SIGGRAPH的初体验:1992年在芝加哥,她作为学生志愿者一脚踩进了ACM SIGGRAPH的大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谁知道后来会变成常客呢?
  • 职场“万金油”:她的履历比百货商店的商品还丰富,从学术界到政府机构,从披荆斩棘的初创公司到财大气粗的财富100强,最后甚至自己上手创业……这段经历要是拍成电影,片名大概叫《一个极客的奇幻漂流》。
  • 如今,她拿着键盘(可能是RGB光污染的款式)继续在CG世界里自由翱翔。 “独立从业者” 听上去优雅,实际上不过是“懒得办公室政治,只想写代码”的委婉表达罢了。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当科技女侠遇见AI

    这位十足的数字时代女侠现在的兴趣方向可谓是科技圈的时尚三件套

  • 实时图形 – 让虚拟世界动起来跟现实一样丝滑
  • 扩展现实(XR) – 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反复横跳
  • 人工智能(AI) – 教会机器如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者更聪明点)
  • 她的学业历程简直是科技发烧友的标准成长路线

  • 1987年 – 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拿到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正式踏入代码世界
  • 1994年 – 从雪城大学收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向科技金字塔又迈进一大步
  • 如果把这些经历比作升级打怪,那她现在大概已经解锁了“科技先知”的成就,正在挑战“未来世界架构师”的新关卡!

    ACM SIGGRAPH简介

    当计算机图形学搞起了艺术

  • 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就是一个由各路电脑宅、科技狂、代码怪组成的“高端俱乐部”。而这个俱乐部的SIGGRAPH*部门更是独树一帜——他们不光要研究算法,还得让计算机画图画得比人类艺术家还好看。
  • 这帮人是谁?

  • 研究人员——“让我们用数学和代码画出世界!”
  • 艺术家——“嗯……你们的代码画得太死板了?”
  • 开发者——“稍等,我调试一下,让你的3D模型别再穿模……”
  • 电影制作人——“求求了,让渲染时间少一点!”
  • 科学家——“看!我终于用AI生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角形!”
  • 商业专业人士——“呃……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这东西能不能赚钱?”
  • 不管你来自哪个领域,只要你对数字艺术和交互技术感兴趣,他们都会热烈欢迎。毕竟,未来的虚拟世界可能需要每个人贡献一点(bug)。
    AI浪潮重塑一切,图形学路在何方?北大陈宝权入主SIGGRAPH执委会,肩负新使命

    ACM SIGGRAPH:一段充满“像素”的传奇历史

    6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萌芽期”

    在遥远的196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还是个“小鲜肉”,连显示器分辨率低得可怜,但有两个大佬决定给它加点“特效”:

  • Sam Matsa(来自IBM)和Andy Van Dam(布朗大学)组织了一场“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研讨会,试图让人们相信计算机不仅能算数学题,还能画点东西。
  • 1967年:ACM一看这研讨会效果不错,干脆成立了一个图形兴趣委员会,Sam Matsa荣任主席,Andy Van Dam当秘书长(其实就是“打杂”的高级版)。
  • 1969年:计算机图形学有了自己的“帮派”

    这一年,ACM终于决定不走草台班子路线,正式成立SIGGRAPH(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GRAPHics),从此计算机图形学有了自己的组织!

    1974年:第一届SIGGRAPH大会——“像素们”的狂欢

  • 时间:1974
  • 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
  • 规模:大概没几个像素大……
  • 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会议规模像“分辨率升级”一样疯长,90年代直接变成万人大会

    SIGGRAPH的主要“节目单”

  • 学术报告:一堆聪明人分享如何把计算机图形学变得更酷。
  • 技术展示:大厂们拿着最新科技炫技,顺带卖卖显卡
  • 计算机动漫节(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奥斯卡认证的顶级动画节,全球CG大神们的PK场!
  • 新兴技术(Emerging Technologies):比如VR、AR、3D打印……有时候连参会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玩什么高科技。
  • 2008年:SIGGRAPH分了个“亚洲版”

    为了让亚洲的图形学爱好者不用长途跋涉去北美,ACM SIGGRAPH推出了SIGGRAPH Asia,地点主要在亚洲(后来还扩张到了澳洲)。

  • 论文入选同一个顶级期刊(ACM TOG)门槛一样高,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一试。
  • 2014年:SIGGRAPH Asia“空降”深圳

    这一年,SIGGRAPH Asia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

  • 地点:深圳
  • 主席:中国的陈宝权教授(北大)
  • 参会人数6000+!远远超过了博尔德市的“第一届”小会场~
  • 小彩蛋

    如果你觉得计算机图形学是个小众领域,那可就错了——SIGGRAPH一直是ACM旗下规模最大的会议!毕竟,谁不喜欢好看的图像呢?
    (注:本文灵感来源于“新智元”公众号的相关报道,但已经过了“像素级”的改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