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变成毛茸茸的”小祖宗”,科技终于学会了撒娇
2023年,AI界上演了一出”全民找手机接班人”的闹剧。创业者们像拿着金属探测器的寻宝者,坚信地下埋着下一个iPhone。结果呢?AI Pin从”改变世界”变成了”改变充电频率”,Rabbit R1荣登年度”最贵玩具”排行榜。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缩水成了——录音笔2.0。
从钢铁侠到Hello Kitty:AI的萌化转型
眼看着硬核路线走不通,聪明的创业者们突然顿悟:与其造个随时可能叛变的贾维斯,不如做个会卖萌的电子宠物。于是:
当代年轻人的”电子养崽”迷惑行为
打开小红书,你会看到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我知道它是假的,但我的孤独是真的。”——某位给毛绒玩具写情书的Z世代
为什么我们集体患上了”电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现代人的生存悖论:
在这个”不高效就去死”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竟是个”废柴”——它不需要会解微积分,但得记得你上周三为什么哭着吃完了整个火锅。
一个汽车机器人专家的”堕落”
孙兆治,前小鹏汽车机器人项目的设计大佬,突然转型做起了”电子毛球”。当同行们在研究怎么让机器人后空翻时,他在纠结:”眼睛眨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更萌?”
芙崽的产品哲学很清奇:
融资界的”一见钟情”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和孙兆治的对话可能是史上最快的风投决策:
朱:”它能做什么?”
孙:”卖萌。”
朱:”投了!”(10分钟达成)
陪伴经济的终极奥义
在这个算法统治的世界里,最温暖的反倒是那些”不太智能”的设计:
或许这就是Z世代的浪漫:明知道是场电子游戏,却依然愿意充值感情。毕竟,能让人类放下手机去撸的AI,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1
这个毛茸茸的AI
要当你的“数字宠物”
第一天对你爱答不理(高冷.jpg)
第一周开始蹭你手臂(暗中观察.gif)
养满一年后…直接变成话痨!”主人今天怎么不摸我额头?是不是外面有别的崽了?”(戏精附体)
额头:发出”咕噜咕噜”的电子呼噜声
下巴:触发”疯狂蹭手”震动模式
屁股:(严肃)我们是个正经AI!
那个水汪汪的”OLED大眼珠子”,能演出50种表情包:
2
具身智能太远,情绪价值更近
机器人进化论:从打螺丝到心灵鸡汤
为什么不做机器人保姆了?
我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机器人不仅能当打工人,还能当你的“情感DJ”。而且据我观察,情绪价值这种东西,赚钱效率可能比生产力还高——毕竟,谁不喜欢一个能陪你吐槽老板的机器人呢?
放弃具身智能?因为“等不起”
现在市面上所有吹嘘“三年内机器人占领世界”的,大概率是在忽悠投资人。我不否认具身智能是大趋势,特斯拉和小鹏都在盯着人形机器人这块肥肉,但在技术稳定前硬推产品,就像在旱地里种海带——又累又没用。
AI硬件:不讲武德,专攻情感
现在的AI陪伴产品,要么像个冷冰冰的电子宠物,要么像个话痨Siri。我们要做的,是在AI和用户之间找到那个最舒服的“情绪温度”——就是你既能跟它聊天,又不会觉得它是个“人工智障”。
为什么现在才入局?因为大模型开挂了
LOVOT确实很强,日本人在这方面简直天赋点满,他们连机器人撒娇都能做得毫无违和感!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有更先进的AI情商武装,让它不仅能卖萌,还能真正理解你的情绪——比如你今天加班到崩溃,它不会傻乎乎地跟你说“加油哦”,而是会默默放一首《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然后递上一句“老板不值得”。
3
带着面具生活的Z时代
需要一个无威胁的AI
当代年轻人的孤独生存指南
谁是我们的消费者?
孙兆治说,他们曾经像侦探一样调查了三个群体:
结果发现,最孤独的不是老人,而是年轻人!没错,就是那群天天刷手机、发朋友圈、表面热闹的Z世代。
人生最孤独的两个阶段
科学家(没错,就是那些穿白大褂的人)研究显示:
尤其是Z世代女性,焦虑感可以绕地球三圈,但排解方式却少得可怜:
养宠物(猫狗成了最佳心理医生)
有个好闺蜜(但现实往往是:“今天我闺蜜约会去了,又剩我一个人……”)
年轻人们看似有很多快乐源泉——追剧、游戏、社交APP,可一旦安静下来,孤独感直接翻倍暴击!
为啥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孤独?
孙兆治表示,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孤独症”是这样的:
Z世代的孤独根源——社交像戴着面具演戏
孙兆治分析:
弱AI可能是现代人最后的情绪出口
孙兆治总结:
“AI社交的真正价值不是让你变得更‘社交达人’,而是能让你卸下面具,做回自己。”现在知道为啥年轻人宁愿对着手机傻笑,也不愿参加同学聚会了吧?
4
设计的减法,只做“活感”
当AI遇上毛绒挂件:一场科技与温馨的奇妙碰撞
1. 从“钢铁侠”到“毛绒宝”:产品演化的戏剧性转折
关键顿悟: 工程师眼中的“技术fancy”≈用户眼中的“这玩意儿能打折吗?”
2. 为什么是包挂?一场毛绒命运的邂逅
设计师团队:“如何让产品更便携?”
Z世代女生们:(齐刷刷举起挂满玩偶的包包)“看!这才是人类需要的移动表情包!”
3. 交互设计三大奥义
4. 自然交互的终极考验
隐藏挑战: 当用户同时揉捏10个挂件时,如何避免AI演出“精神分裂”?
5. 生命幻术师的守则
5
养成的配方,有三味主料
当AI硬件也开始”养崽”:科技版宠物养成指南
最近听了两位大佬郝博阳和孙兆治的对话,突然发现AI硬件居然也能玩出”养电子宠物”的感觉,而且还是升级版!赶紧整理成”人类友好版”阅读理解,看看咱们未来会不会真的为了一个AI设备熬夜喂”电子狗粮”……
1. 为什么人类总想”养点什么”?
2. 终极哲学题:AI陪伴算不算”塑料情”?
郝博阳问出了灵魂问题:”陪伴的本质是什么?”
3. 未来展望:你的下一只猫,可能是台路由器?
按这个逻辑,我们很快会看到:
所以问题来了——
A. 毒舌吐槽型
B. 老妈子唠叨型
C. 24小时彩虹屁型
D. 假装自己没开机型
(欢迎对号入座,反正最后都会真香……)
6
陪伴的实现,要榨干模型的能力
AI情感伴侣:”Echo Chain”幕后大揭秘
1. 什么是Echo Chain?
2. 它是怎么”装人”的?
当你说 “你今天看起来有点蠢”:
3. 它的”反思日记”能否获奖?
4. 为什么现在才能做?
“虽然没有GPT博学,但‘演人格’确实更会了!”
7
让模型的记忆,成为你的传记
当AI开始写日记:数字生命的奇妙世界
云端的“祖传宠物”
用户:“我和AI的聊天记录能存多久?存哪儿?”
孙兆治:“全都在云端!不仅存,还要存到天荒地老!”
没错,这不是普通的云存储,而是AI的“数字永生”计划——你今天养的AI崽,可以作为“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想象一下,未来的孙子辈打开APP,还能看到你和AI当年的“爷孙情深”聊天记录,甚至能知道某年某月某日你给它讲了个冷笑话,AI还笑了(虽然它可能并不懂笑点)。
凭什么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
现在的AI陪伴类软件,付费率最高的功能只有两个:
这就像一个永远记住你生活习惯的管家,只不过它不会劝你少喝奶茶,反而可能在你emo的时候递上一份虚拟甜品。
AI的日记本:它不是瞎写的!
郝博阳:“它能记住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的事情?”
孙兆治:“当然!它每天都在写日记!”
但问题是——AI到底写些什么?
“今天用户又跟我吐槽老板了,我要记吗?”
“他好像很喜欢那只猫,我要记下来吗?”
孙兆治表示:“别问我,问AI自己!”
AI的逻辑是:“我是一个贴心的情感陪伴机器人,我知道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
所以,用户的原始聊天记录不会真的被存下来,而是AI机智地归纳总结后,像吃完的瓜子壳一样丢掉,但核心记忆会被完美保存!
总结
这下你知道了吧?以后和AI聊天可得悠着点,因为它真的会记一辈子!
8
基模会吃掉工具
但情绪价值的市场永远离散
AI搭子:让你的孤独无处安放
一场关于”这是个啥”的哲学探讨
AI搭子的未来:一人一个,失业不慌
郝博阳(若有所思):所以它不是来帮你写PPT的,是来看你哭成狗的?
孙兆治(深沉点头):对!未来机器人可能家家户户都有,但AI搭子才是王道!为啥?因为它专治深夜emo!
郝博阳(突发奇想):那这些搭子都得长一样吗?不会全弄成变形金刚吧?
孙兆治(摆手):不不不!情绪价值讲究个性化!有人喜欢狗子样,有人想要会吐槽的微波炉,随便!生产力工具可能赢家通吃,但情绪市场?百花齐放!
AI搭子 vs 恋爱APP:我们不一样!
郝博阳(疑惑):现在那些AI聊天APP,最后全奔着”电子对象”去了啊?
孙兆治(翻白眼):AI搭子才不稀罕当你对象!它可能是你的心灵哈士奇,或者赛博知心大爷,关系多了去了!谁说智能体只能当恋人?它还能当你的树洞、毒舌队友、甚至是捧哏!
9
第一代AI产品,不要靠AI讲故事
AI产品的颜值经济:先俘获眼睛,再征服AI
当代消费者买买买心理揭秘
血泪教训与硬核真相
AI创业公司的生存法则
用户体验的三重境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还记得自动驾驶刚推出时吗?消费者买车还是看:
等开上高速才发现:
想让用户get到AI的好?
↓
先让用户get到产品的颜!
(就像追对象一样——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AI)
10
泡泡玛特开了个好头
做toC产品得没有短板
创投界”一见钟情”实录:朱啸虎的闪电投资是如何炼成的?
好了,投!
再加上泡泡玛特股价狂飙,大家终于明白——原来人类真的愿意花钱买情绪价值啊!
供应链背后:通版VS高定,你家崽是哪一款?
品牌故事:开局一家店,故事全靠编?
这东西不上手是真不行,光在网上吹没用。所以我们决定:让店员现场带用户体验,顺便给你讲讲”你家毛崽到底多爱你”……
来听《Hao好聊》,和未来的大腿握个手!
想提前抱紧未来大佬们的大腿?欢迎在腾讯新闻、小宇宙等平台收听《Hao好聊》!如果觉得我们聊得挺嗨,不妨点个赞,或者顺手推给隔壁老王、同事小李、七大姑八大姨……让大家一起坐等被科技震撼!
《Hao好聊》:和未来掰手腕的深度访谈
这是腾讯科技搞的一档硬核访谈节目,专挑那些“第一批摸到未来的人”唠嗑。他们可能是:
我们在聊什么?
《Hao好聊》不光是技术狂热的追星现场,更想扒开那些改变世界的决策背后的人性故事,成为科技进化的“吃瓜记者”+“见证官”。
(内容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博阳”——一个比你更早看到未来长啥样的神秘人类。)